第十一十二章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一十二章动物源性细菌ppt课件

– 母畜流产
免疫性
• 细胞免疫为主
•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三)、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 – 血液、骨髓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血清学试验及皮肤试验
(四)、防治原则
•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 • 切断传播途径 • 免疫接种
–减毒活疫苗
• 抗生素治疗
三、鼠疫耶氏菌
病程5~8d,自愈
诊断与防治
• 粪便标本涂片、镜检 • PCR • 主要是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
(二)、所致疾病
物质 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
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
传染源:鼠、病人 途 径:鼠蚤、人蚤、呼吸道
鼠-蚤-人 人-人
肺鼠疫
引起
败血症型鼠疫
腺鼠疫
免疫性
• 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四)、防治原则
• 灭鼠灭蚤 • 无毒株活菌疫苗接种 • 治疗:早期足量用药
动物源性细菌及其他细菌
第一节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动物源 以动物为传染源
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
人畜(兽)共患病 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 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
一、炭疽芽胞杆菌
• 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 结果:48小时观察结果,
有红肿 阳性反应 无免疫力
无红肿 阴性反应 有免疫力
• 应用: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前的筛选与接种后效果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Schick test结果分析
动物源细菌

炭疽芽胞杆菌
• 培养: 30~35℃,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 成灰白色粗糙型菌落,边缘不整齐,在 低倍镜下观察边缘呈卷发状 • 抵抗力
炭疽芽胞杆菌
• 致病物质:荚膜和炭疽毒素 (直接损伤微 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形成 水肿 ) • 临床类型: 人因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毛皮而引起皮 肤炭疽,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 被污染食物引起肠炭疽,或吸入含有大 量病菌芽胞的尘埃可发生肺炭疽 .
抵抗力
• 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 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 至数月。
致病物质
• 内毒素 • 荚膜 • 侵袭酶 透明质酸酶 过氧化氢酶 侵袭力强,胞内寄生菌
感染途径
• 皮肤 • 眼结膜 • 消化道 • 呼吸道
波浪热
• 1~6周的潜伏期 • 反复形成菌血症 • 发热呈波浪型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
炭疽芽胞杆菌(B. anthracis) 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
炭疽芽胞杆菌
• 炭疽芽胞杆菌 (B.anthracis)是动物和 人类炭疽病的病原菌,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 的病原菌,俗称炭疽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
• 形态:炭疽芽胞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 兰阳性粗大杆菌 ,两端平切、排列呈竹节 状、有荚膜,芽胞在有氧条件下形成, 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牛布鲁菌 (B.abortus) 羊布鲁杆菌(B.melitensis) 猪布鲁杆菌(B.suis) 犬布鲁杆菌(B.canis
形态与培养
• 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 杆菌。大小为0.4~0.8m ×0.5~1.5m。无芽胞, 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 荚膜 • 需氧菌,牛布鲁菌在初 分离时需5%~10%CO2。 营养要求较高
动物源性细菌

第16章动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作为传染源,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某些传染病,所谓的|人畜(兽)共患病(zoono sis)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该类细菌通常以家畜或野生动物作为储存宿主,人类因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物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
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氏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等。
第一节布氏菌属布氏菌属(Brucella)又称布鲁菌属,是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现已知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因最早由医师_David Bruce首先分离出,故得名。
本属对人致病的有[羊布氏菌(B. melitens[S、牛布氏菌(B. 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菌)、猪布氏菌(B. sui®和犬布氏菌(B. canis),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菌病,其次为牛布氏菌病。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
(二)培养特性为需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若加入血清或肝浸液等可促进生长。
最适pH为6.6〜6.8。
经37C培养48小时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型(S)菌落,经人工传代培养后可转变成粗糙型(R)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不产生溶血现象,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使培养液轻度混浊并有沉淀。
牛布氏菌在初分离时需5%〜10%CO2。
(三)生化反应大多能分解尿素,产生H2S。
根据产生H2S的多少和在含碱性染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羊、牛、猪等三种布氏菌。
(四)抗原构造与分型布氏菌含有两种抗原物质,即A抗原和M抗原。
两种抗原在不同的布氏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菌含A抗原多,故A抗原又称牛布氏菌(abortus)抗原;羊布氏菌含M 抗原多,故M抗原又称羊布氏菌(melitensis)抗原。
由于两种抗原的比例在菌种中有差异,如牛布氏菌 A : M = 20 : 1,而羊布氏菌 A : M=1 : 20,猪布氏菌 A : M=2 : 1,因此用A与M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可鉴别三种布氏菌(表16-1)。
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芽胞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炭疽病,
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感染该菌。
19:46
致病性
人类炭疽病有3种临床类型: ① 皮肤炭疽:由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受染毛皮所致, 最多见, 占95%。
伤口感染 小疖 水泡、脓包 坏死溃疡 中央黑色焦痂
① 肺炭疽:由吸入芽胞所致。占 5% 。多见于皮革工 业的工人。
② 肠炭疽:由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奶或被芽胞 污染的食物所致。少见
免疫荧光法检测荚膜抗体,ELISA检查炭疽毒素, PCR技术检测核酸。
19:46
(四)防治原则
病畜应严格隔离,死畜焚毁或深埋,严禁现 场解剖、剥皮和食用;易感家畜接种疫苗; 患者严密隔离至痊愈。
易感人群皮上划痕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采 用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等。
19:46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布鲁斯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 布鲁菌病。
19:46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培养特性 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 抵抗力 较强:在土壤、毛皮、病 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 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19:46
4.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19:4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
分离培养与鉴定:
双相肝浸液培养基
血清学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布鲁斯菌素皮肤试验用来诊断慢性布鲁斯菌
动物源性细菌

加强养殖管理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 管理,定期消毒, 保持环境清洁
加强养殖场的通风 和采光,保持适宜 的温度和湿度
加强养殖场的防疫 措施,定期进行疫 苗接种和疾病检测
加强养殖场的饲料 管理,保证饲料质 量和营养均衡
加强养殖场的人员 管理,定期进行健 康检查和培训,提 高养殖人员的专业 素质和防疫意识
提高卫生水平
传播疾病:动物源性细菌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疾 病,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
破坏生态平衡:动物源性细菌可能导致生态失衡, 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影响农业生产:动物源性细菌可能导致农业生产 损失,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Nhomakorabea3
动物源性细菌的预防和控制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动物 源性细菌的传播和危害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预防和控 制动物源性细菌的技术水平
4
动物源性细菌的研究进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细菌的致病机理
细菌的致病机理主要包括毒素、 酶、侵袭和免疫逃避等。
01
酶是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 二分裂,即一个细 菌分裂成两个新的 细菌。
细菌的种类繁多, 包括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球 菌、杆菌等。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 泛存在,对人类和 其他生物具有重要 的影响。
01
02
03
04
动物源性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阳 性菌:如 金黄色葡 萄球菌、 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 性菌:如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等
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动物源性细菌ppt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鼻子和肠道细菌,在人 类中也有存在。某些类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毒性休克综 合征毒素-1阳性(TSST-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阳性 (SE)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皮肤感染等 感染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用被污染 的食物后出现,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导致肺炎和死亡。
预防禽流感的主要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感染禽类,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接种疫 苗等。
疯牛病
01
02
03
04
疯牛病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的 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牛中传
播。
感染疯牛病的牛可能会出现行 为异常、神经症状和死亡等症
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发 热、口腔和蹄部溃烂等症状,严重时 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动物 检疫和监管,避免接触被感染的动物 和其制品,接种疫苗等。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抗药性问题严重
许多动物源性细菌对常用抗生 素产生了抗药性,这使得治疗
这些细菌感染变得困难。
03
动物源性细菌的预防和控制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公众教育
培训与指导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动物源性细 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消费者的 食品安全意识。
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人员开展培训和指 导,提高他们对动物源性细菌的认知 和预防能力。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平台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发 布食品安全知识和动态,引导公众关 注食品安全问题。
详细描述
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和动物肠道细菌,在人类中也有存在。某些类型的李斯特菌,如单核 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脑膜炎李斯特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败血症等感染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食 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出现,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动物源性细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 内毒素 – 荚膜与侵袭酶
特征:可通过完整皮肤黏膜进入宿主体内 2、感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径
–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 品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多途径感染
– 普通培养基:R型菌落
3、抵抗力较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 F1抗原: 荚膜抗原,抗吞噬作用 2. V/W抗原:抗吞噬作用,增强毒力、侵袭力 3. 外膜蛋白:突破防御、增强致病性 4. 鼠毒素(外毒素):对鼠类有剧烈毒性 5. 内毒素:发热、休克、DIC等
(二)所致疾病
传播途径:鼠蚤、人蚤、呼吸道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动物源
以动物为传染源
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
人畜(兽)共患病
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 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
主要动物源性细菌
炭疽芽胞杆菌 布鲁杆菌 鼠疫耶氏菌
芽胞杆菌属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俗称炭疽杆菌 也是目前已知最大致病菌
1. “二战”期间,日本731部队大量 培养炭疽杆菌,并用活人进行细 菌及细菌武器效能的试验。
2. 1942年,浙赣战役---731部队
用飞机把130公斤的炭疽菌---向
水源地、沼泽区和居民区投撒---
陆续暴发疫情--我国军民大批死
亡。
3. 日本战败后,731部队在逃跑时
动物源性细菌概述

10/31/2018
第一节 布鲁杆菌
一类人畜(兽)共患病的病原菌 布鲁菌属有4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对人致病的有 牛布鲁菌(B. abortus,又称流产布鲁菌) 羊布鲁菌(B. melitensis) 猪布鲁菌(B. suis) 犬布鲁菌(B. canis) 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 鲁菌病。
10/31/2018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 杆菌,经传代培养后逐 渐变成杆状。 无芽胞、无鞭毛、光滑 型菌株有微荚膜特性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 基中加入血清或肝浸液可促进生长。 大多菌株能分解尿素,产生H2S。 抗原类型:A抗原、M抗原 牛布鲁菌A:M=20:1 羊布鲁菌A:M=1:20 猪布鲁菌A:M=2:1
10/31/2018
学习目标
• • 掌握布鲁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熟悉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耶尔森菌的致 病性; 了解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耶尔森菌的生 物学性状。
10/31/2018
前 言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人 兽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 主要动物源性细菌 布鲁菌 炭疽芽胞杆菌 鼠疫耶尔森菌
皮肤炭疽
10/31/2018
第三节 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
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 发生过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通过鼠蚤的叮咬而传染人类,死亡率极高
10/31/2018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 卵圆形短杆状 两端浓染 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10/31/2018
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 荚膜抗原 抗吞噬,与细菌毒力有关 菌体抗原 与毒力无关,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 沉淀反应,称作Ascoli沉淀反应 保护性抗原 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具有免疫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内毒素 –荚膜与侵袭酶 • 感染途径
–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 畜产品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 染
所致疾病
• 人类——波浪热
– 1~6周的潜伏期 – 胞内菌 – 反复形成菌血症及内 毒素血症 – 发热呈波浪型 – 慢性病变:肝脾肿大
致病性与免疫性
• 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与胃窦炎、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关系密切 • 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关
幽门螺杆菌与疾病
• 胃炎 • 消化性溃疡 • 胃癌
• 胃粘膜相关淋巴 样组织(MALT) 淋巴瘤
七、空肠弯曲菌
• 生物学特性
• • • • • 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形、S形或海鸥状 单鞭毛,运动活泼 微需氧 42℃能生长,营养要求高 抵抗力较弱
–白喉抗毒素---皮肤试验、早期使用 –抗生素
二、流感嗜血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 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 • 无鞭毛,有毒株有荚膜 • 生长需要X和V因子(新鲜血液)
血红素 辅酶Ⅰ或Ⅱ
巧克力色平板上生长较佳 • 菌落:灰白色,圆形,光滑 • 抵抗力:弱 • 根据荚膜抗原分ABCDEF六型,B型毒力最强
三、鼠疫耶氏菌
• 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世界 性大流行。 • 1989-1998年世界各地报告鼠疫病例共 5440余例,死亡681人
(一)、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染色
–G-短杆菌、两端浓染、 有荚膜 – 可呈多形性 – 浑浊 24h 沉淀 48h 菌膜(呈“钟乳石” 状下沉) – 27-30℃
– 细菌--------上呼吸道粘膜,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 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症状: • 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
假膜——窒息
–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 外周N---N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 心肌---心肌炎
白喉假膜
4、、免疫性
可获得牢固的体液免疫
所致疾病
•原发性(外源性)感染
急性化脓性感染:脑膜炎,鼻咽炎等
•继发性(内源性)感染 流行性感冒 常 继 发 于 麻疹 百日咳 结核病等 以体液免疫为主 临 床 类 型 慢性支气管炎 中耳炎 鼻窦炎等
诊断与防治
诊断
痰液、 脑脊液、 标本 鼻咽分泌物、 血液和脓液等。
直接涂片 脓汁、脑脊液、
镜检 分离培养
第二节 其他细菌
• 一、白喉棒状杆菌
(一)、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 V、L形 • Albert 染 色 , 可 出 现 异 染 颗 粒 metachromatic granule,在鉴定时有重要意义
2、培养特性
• 营养要求较高 • 吕氏血清斜面(含有 凝固血清)上生长迅 速,异染颗粒明显 • 选择鉴别培养基
死疫苗
类毒素
主动免疫
治疗
首选红霉素
四、铜绿假单胞菌
• (一)、生物学特性
• 直或微弯杆菌,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 毛,运动活泼 • 需氧,4℃不生长,42℃生长 • 带荧光的绿色水溶性色素 • 溶血环 • 抵抗力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广泛存在自然界与人体, 为人体内的正常菌群 • 多见于皮肤粘膜损伤与机 体免疫力下降病人 • 几乎可感染人体的任何组 织和部位 • 表现为局部和全身化脓性 炎症。多见于烧伤和创伤 后感染。 • 婴儿:流行性腹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 微荚膜 • 菌毛 • 毒素 • 多种酶
所致疾病
• 军团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 中央空调冷却塔用水污染军团菌而 导致感染。 • 临床类型: 流感样型(轻症型) 肺炎型(重症型) 肺外感染
免疫性
嗜肺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 细胞免疫在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三)、诊断与防治
• 不侵入血流 • 荚膜、菌毛、内毒素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百日咳毒素、皮肤坏死毒素等
所致疾病-百日咳
•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带菌者 • 病程分三期:卡他期 1-2周 痉挛期 阵发性剧咳6-7周 恢复期 数周至数月
免疫力
局部粘膜免疫,持久
诊断与防治
分离培养 鼻咽拭或咳碟法接种 鲍-金培养基
预防
“ 白百破”(DPT)三联疫苗
• 培养特性
• 抵抗力较弱
(二)、所致疾病
物质 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 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 传染源:鼠、病人 途 径:鼠蚤、人蚤、呼吸道
鼠-蚤-人
病
人-人
肺鼠疫
引起
败血症型鼠疫
腺鼠疫
免疫性
• 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四)、防治原则
• 灭鼠灭蚤
• 无毒株活菌疫苗接种 • 治疗:早期足量用药
动物源性细菌及其他细菌
第一节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动物源 以动物为传染源 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
人畜(兽)共患病 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 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
一、炭疽芽胞杆菌
• 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
•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俗称炭疽杆菌 • 传播方式
• 感染家畜
–母畜流产
免疫性
• 细胞免疫为主 •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
(三)、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 – 血液、骨髓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血清学试验及皮肤试验
(四)、防治原则
•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 • 切断传播途径 • 免疫接种 –减毒活疫苗
• 抗生素治疗
(一)、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 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排列呈竹节 状、有荚膜 – 芽胞在有氧条件下形成,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 灰白色粗糙型菌落,边缘不整齐(卷发状菌落)
– 有毒株在血平板上产生荚膜,为粘液性菌落
• 培养
• 抵抗力很强
• 对青霉素等敏感
– 5%石炭酸5天 – 干燥土壤、皮毛中存活数年至几十年
Schick test结果分析
试验侧 – 24~48h 4~7d达峰 假阳性反应 6~18h红肿 1~2d消退 混合反应 6~18h红肿 4~7d达峰 阴性反应 阳性反应 对照侧 – – 同前 本质 有免疫力 无免疫力 有免疫力,超敏反应
6~18h红肿 无免疫力,超敏反应 3~4d反应消退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可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胸水、 活检肺组织及血液等 检查: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活检组织标本Dieterle镀银法染色 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查 预防:加强水源管理 治疗:首选红霉素
六、幽门螺杆菌
•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鱼群样排列,传 代培养可变为杆状或球型。 • 微需氧菌,营养要求高,需血液或血清 • 菌落:细小、针尖、半透明 • 脲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丰富
卫星现象 (satellite phenomenon)
当与金黄色葡萄 球菌在血平板上共同 孵育时,由于后者能 合成较多的V因子,在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 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 杆菌的菌落较大,离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 越远的越小。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 • • • 荚膜 菌毛 内毒素 IgA蛋白酶
• 治疗以青霉素为主
二、布鲁菌属
• 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 • 人 波浪热 畜 流产 对人致病的有 牛布鲁菌 羊布鲁杆菌 猪布鲁杆菌 犬布鲁杆菌
(一)、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 培养特性 –需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 • 抵抗力--较强 – 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 肉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 • • • 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形态,异染颗粒, 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亚碲酸钾平板 毒力鉴定—动物试验,Elek平板毒力实验
(四)、防治原则-与破伤风类似
• 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白喉类毒素(白百破 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药物预防:如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
• 治疗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易感者
–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 成人-----------隐性感染、疫苗
– 1~5岁儿童 – 成人--也有可能
锡克试验(Schick test)
• 原理:毒素抗毒素中和反应 • 方法:注射毒素(毒性、蛋白质) 试验 加热破坏的毒素(无毒、蛋白质) 对照 • 结果:48小时观察结果, 有红肿 阳性反应 无免疫力 无红肿 阴性反应 有免疫力 • 应用: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前的筛选与接种后效果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 作用靶:心肌和神经细胞
作用机制 • A亚单位可使细胞 延伸因子-2(EF-2) 灭活,影响蛋白质 的合成。
作用特点
– 毒性作用大,1分子能 杀一个细胞 – 多种细胞,特别心肌、 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 体 – 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 别敏感
3、所致疾病 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 临床表现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诊断 预防 治疗
荚膜多糖菌苗
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三、百日咳鲍特菌
• (一)、生物学特性
• 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有荚膜,菌毛 • 营养要求很高 鲍-金(Bordet-Gengou)培养基: 马铃薯、甘油、血液 • 菌落:细小、光滑、隆起、珠光色泽、溶血环
• Ⅰ相菌→Ⅱ、Ⅲ相→Ⅳ相
(二)、致病物质
(三)、微生物学检查
• 采标本注意:严禁在室外剖检病体 • 直接涂片镜检(荚膜、竹节状) • 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形态、串珠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