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省优质课水分子的变化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分子的变化 探秘水世界教学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分子的变化 探秘水世界教学课件

控反应条件
最理想能源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水 太通阳能电 氢气+ 氧气 特殊物质
化学研究, 你也可以!
变化的意义
太阳能
水 特殊物氢质HH气+氧O气 O
点燃
通过分子的变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识物质的性质
1.了解什么是物质的性质?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
检测:找出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实验结论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表示为:
H2O
H2
O2
[说明] 电解水口诀: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氧一 氢二体积比,助燃可燃来检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分解反应 (1)概念:由___一__种___物质生成_____两___种或___两__种___种以上其 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2)简记:一分多。 (3)通式:AB+C+……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探究点二 水的合成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可以观察到火焰 是什么颜色的?在干燥的烧杯壁上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归纳提升]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 感到发热。说明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了水,且放出了热量。 [继续探究] 发生的反应具有什么特征?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像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 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3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3水分子的变化

其体积比是______。正极的气体能________;负极
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色火焰,
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上有
;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为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
成水,这说明水分子是由______ 构成的
4、______、______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
子可以结合成______。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
负极气体:燃烧的木条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H2
正极气体: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氧气
氢气
(反应物)(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多少的角 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
跟踪练习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A 氢气+氧气 点燃 水 通电
B 水 氧气+氢气
C 碳酸 水+二氧化碳 D 氢气+氧化铁 高温 铁+水
说一说: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异同点?
请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类型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 二氧化碳
石蜡 + 氧气 点燃 水 +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氢气 +氧气 点→燃 水 (H2 O2 H2O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2.2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认识水的组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中从水的循环图中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二、新课讲授(一)水的分解1.水的分解【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提出问题: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猜想与假设: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大,可能是产生某种气体。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中考化学专题特训-水分子的变化

中考化学专题特训-水分子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 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 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等。 (3)描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易”“容易”“可以”“会”“能”等字 眼。
【学以致用3】 (2018长春)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名师点拨】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 极和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 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分 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D
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电解实验通的是直流电,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稀硫酸 或氢氧化钠。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 气体是氢气,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氧气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②1个水分 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1)实验现象简单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 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分解反应:由 一种物质 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的反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 淡蓝 色火焰,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凉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凝结有 水雾 ,用手触摸烧 杯,烧杯发热。 (2)实验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1.(2018上海)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产生蓝色火焰 B.产物无污染 C.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初三化学二单元复习知识点

初三化学二单元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1)不变量:水分子的大小不变;数目不变;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不变;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2)改变量:水分子的能量改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改变;水分子的间隔改变;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

(1)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蔗糖由蔗糖分子构成(2)分子基本特征有: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隔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3)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①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容易干:阳光下,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更容易扩散到空气中。

②可将大量的液化气压缩到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更容易压缩。

③糖水可以通过滤纸: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很小,可以通过滤纸孔。

④炎热的夏天打足气的车胎易爆炸: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⑤搜救犬可以根据气味搜救被困人员: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⑥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

(4)认识两种变化:①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

例如: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②化学变化:(宏观)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生成新分子的变化。

例如: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水分子聚集成氧气;每两个氢分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在此变化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分子——氧分子和氢分子。

3(1)水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必要的淡水资源。

此过程中太阳提供了能量。

(1)天然水中常常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矿物质和微生物等杂质。

净化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其他方法净化的水均不是纯净物。

水分子的变化(公开课参评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公开课参评课件)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水的隐身术
水的隐身术 悄然消失无影踪
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破解隐身术吗?
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隙改变
水的分身术
实验用品 直流电源、电解器、火 柴、木条、烧杯、酒精灯
水的分身术
【探究一】请根据资料卡片,设计实验方案, 并检验玻璃管内的气体?
资料卡
接近正极管口处, 木条复燃
打开活塞。
结论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水的分身术 一分为二巧变身
获得结论
水通电生成了两种新的物质——氢气和 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水 通电 氢气
H2O
H2
氧气
O2
水的分身术解密
水的分身术解密
水的分身术
【活动一】请利用分子模型,模拟水通电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 气体,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无色无味,不支 持燃烧。
水的分身术
步骤
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点燃的木条接 近负极管口处, 打开活塞。
气体燃烧
用带火星的木条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的反应
谈收获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水的隐身术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宏

课下作业
1.总结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将知识点写的誊写 在笔记本上。
2.查阅资料。看看氢能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 应用。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参加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响:2H2O2H2↑+O2↑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响,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参加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直流电,由图可知A 端为 正 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 是 氧气 ,可用 带火星木条 来 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4 ml 。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微观分析水的电解过程: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 氢原和子
① 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
② 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 气的体积比为1:2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练]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
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 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 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
提出问题 水通电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正负电极 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是氧气(O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是氢气(H2 )。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水 → 氢气 +氧气
(H2O H2 O2)
实验结论:
氧原,子每两个氢
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 氢,分许子多
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
新组合构成一个 氧分,子许多氧分
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 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 子。

学 变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的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
实 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
质 子。
知识综合与拓展练习
1.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