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课二十条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目录卷一:修身一·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二·家教贵严——心到静极时,真境产生出三·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四·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桸历五·立志有恒,尤能“金丹换骨”卷二:学问一·为学之道——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二·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三·修辞以立诚,忌巧言雕饰——求学三耻无穷受用,来自有始有终卷三:居家一,孝友,独孝友则立获吉庆二,仁和,和气蒸蒸而家必胜三,严,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四,五种遗规,我辈锺而行之,极易为力五,八字诀,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岗公为法,书,蔬,鱼,猪。
早,扫,考(祭祀祖先),宝(就是亲族里和乡里之人,经常互相来往,贺喜吊丧询问疾病,同济急难,人待人是无价之宝)六,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七,八本堂,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字即: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八本即:读书以训古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奉双亲以能讨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乱说为本,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作官以不贪钱为本,行军以不骚扰百姓为本。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九,居家四败,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没有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骄傲自满,轻侮别人之家衰败。
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昏暗懒惰,偏信下人的人衰败,骄傲自满,轻侮别人的人衰败,反复无信的人衰败,贪婪而且苛刻的人衰败卷四:一·简朴。
家国之行,皆由克勤克俭所致二·敬勤,能勤能敬,家业未有不兴者三·敬恕,圣人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四·恒常,行之有恒,则日见其大。
五·忍,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六·悔,以园融变通为体,不怨不尤为用。
七·虚心,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八·明强,修身齐家,须以明强为本。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曾国藩年幼时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终成一代封疆大吏。
当我们仰视这位一代豪杰的时候,却从他那一字一句质朴而真切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中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曾国藩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把自己这个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经过后天的磨练,变成一个经天纬地、文治武功上都可圈可点的人物。
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念,被曾国藩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也使普通人看到一个希望,但凡有所立志、用心用力、恒为,都将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律己以严。
他为自己的日常安排上,订立了“十二条日课箴规”,每天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把这十二件事完成。
其一,主敬;其二,静坐;其三,早起;其四,读书不二;其五,读史;其六,谨言;其七,养气;其八,保身;其九,日有所进;其十,月无忘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
分析这十二条自己为自己设立的规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理解它:守住内心,才能守住你的行为主敬,静坐,养气等,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平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得住别人,第二是不欺骗自己。
《宋史·司马光传》中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事无不可对人言,体现的是一个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一面。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坦荡之气,是一个最大的底气。
守住内心,就等于守住了你的行为,你的思想指引做或者不做某件事,引导者身体这台“庞大的机器”如何运转,到何处去,所以,内心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根本。
常言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而内心这个根基,恰恰是最难巩固,但又是最需要巩固下来的。
人的念头千变万化,瞬间就会生出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和思绪,所以这更加说明了守住内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当你守住了内心的时候,行为才有了依靠,行为本身是无目的的,它只听凭于内心的调遣。
守住行为,才能转变为你的作为想必下面这一段话大家都看过,鉴于其重要性,我觉得有必要再将其写在这里:“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曾文正的12条日课

9、每天记笔记,总结每日进步;
10、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去检验量变积累的价值。
11、每天练半小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
12、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你能坚持做到几条呢?
3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曾文正的12条日课
曾国藩的12条日课:
1、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2、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3、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4、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5、每天读史十页;
6、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7、养气,气藏丹田不生气;
曾国藩的20条处事原则,最好能背下来!

曾国藩的20条处事原则,最好能背下来!1.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2.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4.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5.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6.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7.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8. 人生莫惧少时贫。
9.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1.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第三要有恒。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3.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14.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5.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6.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8.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9.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0、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
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
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含近1500封信集“的不得不看的育人经典名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中共收录了曾国藩书信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
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孙之辈,所以涉及范围甚广,是自古以来被研究研习的著名教育典籍。
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一下其核心的4个方面的内容(俗称干货),以方便大家日后在相夫教子、为人处世中熟知和运用。
1.关于读书学习“业精之法在于专,读书应有恒心;读书贵在有常,学习贵在有恒。
定要坚持‘看、读、写、作’。
”其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注、有恒心,读书要经常读,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要贵在坚持。
读书学习的时候也一定坚持“看、读、写、作”这四个法则。
现在由于受到电子化设备的冲击,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好在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提出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还有社会上出现的《朗读者》、《约读书房》、《教子有方》等读书性质的节目、公司和协会,这对纸质书籍的保护和传播都是一件好事情。
成大事者必读曾国藩家训20条!

成大事者必读曾国藩家训20条!
1.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5.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堕”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 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7.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8.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9.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2.棘手事,需耐烦。
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13.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14.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5.有必不可以行之事,不必妄自经营。
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1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7.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来,而可久可大者也。
18.倚富则贫,倚贵则贱,倚强则弱,倚巧则拙。
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9.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20.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曾国藩修身日课

曾国藩修身日课
- 主敬:每日保持精神肃穆,衣冠整洁得体,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
每日出门前调整到最佳状态,工作时专心致志,高效果决。
- 每日静坐:每日睡醒或睡前,至少抽出一段时间,独处静坐。
摒除一切杂念,静思己过,反省言行是否有不妥之处,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通过反省,提升自身修养,戒除坏习惯。
- 早起:坚持早睡早起,对身心皆有裨益。
早睡养身,早起精神佳,不要恋床,起床晨读或锻炼,保证一天都有好精神。
- 读书不二: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碎片化阅读,不如专注阅读一本书。
将一本书用心读透,等于得到对方的感悟。
- 多读史书:读史可以提升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只是一个过客。
这样一想,自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
- 谨言慎行: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
祸从口出,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带来祸患,实在是愚蠢至极。
- 持正居中:内心光明中正,才能无愧于天地。
心中一股正气,不偏不倚,做起事来胸有成竹无所顾忌。
曾国藩的修身日课强调了自律、自省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
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
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