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状况,知道人造地球卫星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搜索、整理、筛选相关资料的能力,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天气怎么样?我们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知道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吗?二、教学过程1、出示幻灯片,师解说:“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2.、师简介时代背景。
刚解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不发达,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卫星,靠租用别国的卫星来发布天气预报,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结束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空白,让我们牢记这一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3、师讲述当时卫星情况或找同学讲述收集的资料。
4、师总结:虽然中国发射卫星起步晚,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但说明了我国运载火箭的能力更大,卫星发射的起点更高。
5、师简介卫星应用的领域。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50多颗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应用于气象领域(出示幻灯片3)广播电视、资源普查、军事侦查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让生谈人造地球卫星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那些便捷。
指名生把收集到的资料以及你的亲身感受说说。
导语:人造地球卫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这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默默奉献,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家杨利伟乘神州5号飞船圆满成功!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出示板书,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7、(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视频)当同学们看到神州5号飞船升空和着落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有何启示呢?生谈感受。
8师小结:2003年10月15日太令人激动人心了,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个伟大的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飞天圆梦”话题学生作文10篇

“飞天圆梦”话题学生作文10篇“飞天圆梦”话题学生作文篇12003年10月16日早上6点23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上,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航天载人飞船安全地降落在大地上。
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终于圆了中华五千年遨游太空的飞天梦!为了这一天,中国人等得太久太久;为了这一天,多少科技人员累倒在了实验室里;为了这一天,多少人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现在,一个几千年都没能实现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
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不少人流下了激动而热烈的眼泪……几千年来,不少人想飞向天空、飞向宇宙。
中国古代有个叫万户的人,身上绑上用火药做成的箭,想飞向天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国外的达芬奇也梦想飞向天空,实验了无数次,但都失败的。
后来,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终于飞向了天空。
1961年原苏联一箭冲天,火箭飞出地球,飞向太空,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人类航天第一人。
美国也在数年后发展起了航天业,飞向了太空。
但在美国以后,几十年也没有一个国家得以发展起载人航天技术。
终于,在2003年,中国的第一个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着陆,成为世界第三大航天国。
杨利伟成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学好真本领,长大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飞天圆梦”话题学生作文篇2从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里面有一只小乌龟,呆头呆脑的,所以小伙伴们都叫他“笨笨”。
一天,笨笨路过花丛,他看见花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他对花蝴蝶说:“美丽的花蝴蝶,你能不能带我飞一会儿?”听了笨笨的心愿,花蝴蝶们都笑了起来,你?飞起来?痴人说梦。
“你这么重,怎么飞起来呀?”花蝴蝶一边嘲笑乌龟笨笨,一边向另一片花丛飞去。
这时,天空出现了一只洁白的天鹅,他感觉找到了希望,他也对这只洁白的天鹅提出了同样的请求。
天鹅生气地说:“你这么脏,如果弄脏了我的新衣,我还怎么向我亲爱的王子交代呀!”说完他便骄傲的和他的王子约会去了。
笨笨无奈地摇摇头,紧接着他回家洗了个澡,然后睡觉去了。
中国圆梦飞天梦资料.

读完课文,相信大家一 定对它有一定的理解, 那么就让我们来一起学 习一下其中的知识点吧!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犹如擎天巨柱”采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突出了什么?
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长征” 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高大雄伟。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两词表 现了什么?
两词表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雷霆万钧— 排山倒海 嘲惊天动— 震天动地
字词乐园
反义词: 醒目— 模糊 悠远— 短暂
荣耀— 耻辱 急速— 缓慢
字词乐园
多音字:
bēn
奔 bèn
奔跑 奔向
字词乐园
远古 莫高窟 壁画 沧桑 雷霆万钧 遨游 擎天巨柱 惊天动地
着陆 嫦娥奔月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科技强国,圆梦今朝,中国圆梦 飞天路。嫦娥奔月、“飞天”壁画,远 古人类的梦想终于实现,“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 是壮观场面吧。
现在大家了解一下伟大的 “神舟”六号并且飞船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 “神州”号系列飞船之一。它于2005 年10月12日9点发射升空,2005年10 月17日4点33分返回,是中国第二艘 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 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视频
中国圆梦飞天路
—“神舟”载 人飞船成功飞天
资料宝袋
“神州”五号 “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是“神州”号系列飞船 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 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 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中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行获得成 功。
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飞天圆梦》作文(精选5篇)

《飞天圆梦》作文(精选5篇)《飞天圆梦》作文精选篇1小时候,每当仰望夜空,看到浩瀚无垠的天河,繁星闪烁,是那么神秘美丽,引人无限遐想。
那月亮之上,是否住着美丽的嫦娥?她可以长生不老吗?她住在那么高的地方不冷吗?……各种问题萦绕在脑海中,我越想越好奇,不禁想要飞到天上去看一看。
于是,我想到故事里嫦娥误食仙丹而飞天的场景,便急匆匆地跑向母亲问道:“妈妈,哪里有吃了可以飞天的仙丹呢?”母亲听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长大后你就知道了。
”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有一个小小的“飞天梦”。
我们带着梦想,一路前行。
在历经无数个日夜、无数艰难险阻后,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梦”。
圆梦之路上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实践、每一次飞跃,都见证着成长,见证着奇迹。
当看到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古人受到了启迪,制作了纸鸢,纸鸢象征着古人向往自由、勇于探索的精神。
孩子手里拿着风筝,每当风筝借着风,在空中飞舞,孩子们开心极了,奔跑着、跳跃着,风筝像极了自由飞翔的鸟儿。
后来,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制造出了飞机。
今天,一架架飞机在云层中穿梭,好似展翅高飞的雄鹰。
飞机不仅改变了人类出行速度,更是实现了人类向往飞天的梦想。
现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向未知不断探索,向宇宙进发,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以及空间探测器等,开启了中国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今天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
他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前赴后继,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勇敢坚毅,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我们的航天梦。
我热爱航天事业,敬佩那些飞往“天上宫阙”的航天员们,他们承载着我们的飞天梦想,勇敢探索,不断实践,是航天路上的前行者。
虽然我没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但是他们身上坚强、勇敢、探索未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在人生道路上实现属于自己的“航天梦。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解析

太空奏响《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 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 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 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 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 星的国家。
31558722.mp3
东方红
卫星质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 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 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 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 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LOREM IPSUM DOLOR
前苏联
1957 10.4
美国
1958 2.1
法国
1965 11.26
日本
1970 2.1
中国
1970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人造卫星1号 探险者1号 试验卫星1号
重量:
重量:
重量:
83.6kg
8.2kg
42kg
大隅号 重量: 9.4kg
东方红1号 重量: 173kg
说一说人造地球卫星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 来了那些便捷?
加密通信、卫星转播、地质勘探、GPS定 位、环境监测、国防安全,RS遥杆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探测大气运动预报天气, 同时也是对人类技术提升发展的一种肯定。
杨利伟
中国宇航员
杨利伟
杨利伟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 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 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 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AN QUAN NI WO TA KAO NI KAO DA JIA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嫦 娥 奔 月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 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在8倍重力加速度训练时,离心机像巨大的铁钳,在圆形 的超重实验室里飞速旋转。转瞬之间,航天员全身的血液好 像被甩到脊柱上,五脏六腑好像被压成了一张薄薄的纸片。
“每次训练,在强大作用力下,航天员都会脸部肌肉变形、 呼吸困难、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但没有一人在训练时请 求过暂停。”为了让航天员和工作人员之间保持“互动”,在 每一个航天员的手中,有一个爆鸣器,在训练中感觉到不适应 的状况,航天员按下爆鸣器,工作人员就会停止操作。但杨利 伟昨天透露,在长达8年的训练中,他和他身边的战友们没有 一个人按下过爆鸣器,只有工作人员自己根据监测到的各项生 理指标停止操作。“理想、信念和执著深深刻在每个航天员的 心里,坚持是每一个航天员的品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漫游太空的企图。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企图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原文飞离地球、漫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企图。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豪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当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逝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尽管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旧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动和鼓励着人们。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进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舍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出现出勃勃生气。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孤寂而广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行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当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清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科技强国梦想的实现。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航天科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充满自豪,乐于关注国家大事,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认识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2.难点: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料,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放前,旧中国的人们把石油产品叫做 。外国人把中国 称为 。 2、我国第一座大油田是 。 3、国产汽车有: 。 4、邓稼先被誉为 。 5、我国是继美国、前苏联、英国之后第 个同时拥有原子弹 和氢弹的国家。
答案:1、“洋油”“贫油国”2、大庆油田 3、红旗、夏利、解 放、吉利、奇瑞、长安、昌河、长城等。4、两弹元勋5、第四个
第三个
基本资料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 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 空飞行过程中,向地 面展示了中国国旗和 联合国旗,并用中英 文两种语言说“和平 利用太空,造福全人 类。”
• 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 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 对人体的危害。在真空环境中, 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 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 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 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 危险。 航天服是在飞行员密闭 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 服装。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 天员在飞船座舱内使用,后研 制出舱外用的航天服。现代新 型的舱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温 结构,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或 登月考察。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太空奏响 《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 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成功。从卫星 上播放的《东方红》 乐曲响彻太空。
1、我国是继哪些国家之后的 第五个国家。
2、我国发明了多少颗人造地 球卫星,这些卫星应用于哪 些领域。
• 截止1970年4月,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能够 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依次是:前苏联、 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 • 中国发射卫星虽然起步比苏、美晚但首次 发射的“东方红”一号的卫星重量,超过 了苏、美、法、日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重量 总和。
价格:30000000人民币
• 神舟五号:杨利伟 •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 • • • • • • •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九号: 刘洋、刘旺、景海鹏 神舟十一号: 景海鹏、陈冬
• 我国已发射100多颗人造地球卫 星,这些卫星应用于气象观测、 全球通信、广播电视、资源调 查、军事侦察等多个领域。
国别 前苏联 美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时间 1957.10.4 1958.2.1 1965.11.26 1970.2.1 1970.4.24
卫星名称 人造地球卫星一号 探险者一号 试验卫星一号 大隅号 东方红一号
卫星重量(千克) 83.6 8.2 42 9.4 173
说一说人造地球卫星给你的学习和生活 带来了哪些便捷?
• 通信卫星:在通信和电视直播,卫星电视 教育。 • 气象卫星:用于天气预报。 • 资源卫星:勘测地下宝藏。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航天英雄”杨利伟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几 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