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二烯
chap03-2

两种常用的改变基团位置的方法: 两种常用的改变基团位置的方法: 交换基团法 旋转法
1. 交换基团法
手性碳上的两个基团或原子交换奇数次得对映体, 交换偶数 手性碳上的两个基团或原子交换奇数次得对映体, 交换偶数 奇数次得对映体 次回到原来结构
CH3 交换CH3和C2H5 H HO I C2H5 H H3C I C2H5 交换 1 次 H HO CH3 C2H5 交换CH3和OH 交换 2 次
H OH
CH3 CH3 CH3
伞形式
Fischer 投影式
十字式
一.立体结构式的变换
问题 1:如何改变基团的位置而又不改变原有构型? 如何改变基团的位置而又不改变原有构型? 问题 2: 如何判断两个结构式(如下图)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如何判断两个结构式(如下图)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CH3 H HO C2H5 C2H5 H3C H OH
3 4 S
COOH H H HO R 2
3
OH OH H
H OH
R 4
COOH
COOH
非手性分子(有对称面) 非手性分子(有对称面)
手性分子(为对映体) 手性分子(为对映体)
假手性碳的构型(用r/s表示) 表示) 假手性碳的构型( r/s表示
相同组成的手性碳优先顺序:R型 > S型 相同组成的手性碳优先顺序: S型
4. 一些不含手性碳的手性分子
含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连二烯型(含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H C Cl C C H Cl H Cl C C C Cl H
与镜像无法重合,是手性分子 与镜像无法重合, 比较: 比较:
H C Cl C C H H H H C C C Cl H
有对称面,为非手性分子 有对称面,
03-2环烃-芳烃

1. 亲电取代反应 •
1.卤代反应(halogenation)
• 2.硝化反应(nitration) • 3.磺化反应(solfonation)
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归纳起来,一般分为两步: 1. 亲电试剂带正电部分进攻苯环,生成σ配合物. 中心碳由sp2转为SP3,芳香结构被破坏。
E (1) + E+ 催化剂 慢 σ配合物 H
2、间位定位基 、间位定位基,又称第二类定位基 第二类定位基,“指挥” 第二类定位基 新进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同时钝化苯环。属于第 二类基的有(按钝化能力由大到小排):
-NR3,-NO2,-CCl3,
强致钝基
-CN,-SO3H, , ,
中等致钝基
-CHO,-COR,-COOH,-COOR,-CONH2 等 , , , ,
δ—
δ— (-0.017) δ+ (+0.001) δ—(-0.011)
δ—
δ— (-0.003) (0.00) δ—(-0.002)
间位定位基一般为吸电子基,使苯环的电子密度降 间位定位基一般为吸电子基 低,尤其使邻位和对位电子密度降低更多,间位降低的 相对较少,亲电取代主要在间位进行,且反应比苯要难。 卤苯中卤原子是致钝 但却是第一类定位基: 基, 但却是第一类定位基:
第三章 2芳香烃
具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称芳香烃 芳香烃。 芳香烃 芳香性:稳定、易取代、难加成,具有平面环状大π 芳香性 稳定、易取代、难加成,具有平面环状大π键。 一、分类 单环芳烃: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 苯型芳烃
多苯代脂烃 CH2 CH3
芳烃
多环芳烃
联苯和联多苯 稠环芳烃
非苯型芳烃:
二、苯的结构 1825年首次分离出来。1865年Kekulé 提出苯的环状构造式:
烯烃和二烯烃课件

1 2 3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包括温度、压力、时间、质量等参数的变化情 况。
数据处理
根据记录的数据,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 分析。如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 指标。
结果解释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对实验现象和规律进行解 释。比较与理论预测是否一致,分析误差原因等 。
THANKS
感谢观看
还原反应
通过还原反应可以制备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可以通过Diels-Alder 反应制备。
05
烯烃和二烯烃的应用
烯烃的应用
塑料和纤维
烯烃是许多塑料和纤维的主要成 分,广泛用于制造日常用品,如
包装材料、衣物等。
橡胶
烯烃制成的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 耐久性,可用于制造轮胎、鞋底等 。
清洁剂和溶剂
烯烃的制备方法
• 烯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石油裂解 和有机合成。石油裂解是一种从石油中提取轻质烯烃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裂解反应来实现。有机合 成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制备特定结构的化合物,其中 烯烃的合成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之一。合成方法包括Wittig反 应、Suzuki-Miyaura反应、Diels-Alder反应等。这些方法 可以根据需要合成不同结构的烯烃,为有机合成提供了重要 的手段。
相对密度
二烯烃的相对密度接近于 1。
熔点
熔点受相对分子质量、双 键位置和取代基的影响。
化学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成反应
二烯烃可以与氢气、卤素 单质、卤化氢等发生加成 反应。
聚合反应
二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 发生聚合反应。
有机化合物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合物课后习题答案有机化合物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1 •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答案: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数目繁多,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容易燃烧;熔点•沸点较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反应速度慢;反应复杂,副产物多。
2•计算C7H702N的不饱和度并写出可能的结构式。
答案: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计算公式为,代入数字得不饱和度为5,所以可能的部分结构式分别是:3.搞清下列各概念并思考各组概念的区别。
①均裂•异裂;②离子型反应•游离基反应;③亲电反应•亲核反应;④键的极性和键的极化度;⑤键长•键角;⑥键能•键的离解能答案:①均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成键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由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
异裂共价键断裂后,共用电子对只归属原来生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中的一个。
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型反应。
有自由基(游离基)参加的反应叫游离基反应。
③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反应叫亲核反应。
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反应叫亲电反应。
④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
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时,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一端,使之带部分负电荷,而电负性较小的原子一端则带部分正电荷,键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如HC1分子中的H-C1键就是极性共价键。
键的极化度是指在外界电场的影响下,共价键的电子云重新分布。
无论是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分子的极化状态都将发生变化,使极性分子的极性增强,非极性分子变为极性分子。
⑤键长(Bond length):指分了中两成键原了核间的平衡距离。
键角(Bond angle):指分了中同一原了形成的两个化学键Z间的夹角。
键角是反映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⑥键能(Bond energy):在25。
(2和101. 325kPa压力下,以共价键结合的A. B两个原子在气态时使用键断裂,分解为A和B两个原子(气态)所消耗的能量叫做键能。
键离解能(Dissociation energy): 一个共价键断裂所消耗的能量叫做共价键的离解能。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 KMnO4 (热、浓)
+ KMnO4
+
CO2 + H2O
H+
Note: 常用于推导双键的位置、结构
?
例:
Note: A. Zn的作用 B.鉴别烯烃
2.臭氧化反应
机理:
Note: A. 与自由基加成反应是竞争反应 X2浓度低有利于取代反应发生 常用的溴代试剂: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最小 其次 最大
结论:1.双键碳原子连有烷基数目多的烯烃相对稳定 2.反式烯烃比顺式烯烃相对稳定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反应机理:
R-O-O-R →2RO ·
RO · + HBr →ROH + Br ·
CH3CH=CH2 + Br · →CH3CHCH2Br
酸性: > >
炔化银 ( 白色 )
炔化亚铜( 棕红色 )
Note: 鉴别端基炔烃
亲电加成
01
01
02
03
04
加X 2
Note: 同时存在双键和三键时双键优先反应。
例:
02
03
04
2、加HX
>
Note: A 服从马氏规则 B 区域选择性取决于碳正离子的稳定
-2-溴-2-丁烯
2 , 4 - 庚二烯
顺,顺 - 2 , 4 - 庚二烯
反,顺 -2 , 4 - 庚二烯
顺 , 反 -2 , 4 - 庚二烯
反,反 -2 , 4 - 庚二烯
?
(2Z,4Z)-2 , 4 - 庚二烯
(2E,4Z)-2 , 4 - 庚二烯
(2Z,4E)-2 , 4 - 庚二烯
烯烃炔烃二烯烃

>
③若第一个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它原子相连时,则把它看作与两个或 三个其它原子以单键相连.
<
<
<
<
<
<
Z/E命名实例
-1-氯-2-溴丙烯
01
-1,2-二氯-1-溴丙烯 或 反-1,2-二氯-1-溴丙烯
01
(2E,4Z)-5-甲基-2,4-庚二烯
01
命名实例
实例一
01
( 5R ,2E)-5-甲基-3-丙基-2-庚烯 (5R,2E)-5-methyl-3-propyl-2-heptene
反 应 的 立 体 化 学
(一) 催化氢化
第四节 烯烃的其它反应
稳定性增加 双键碳上连有烷基多的烯烃是内能较低的、稳定的烯烃。
二、自由基加成反应
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成反应。
CH3CH=CH2 + HBr CH3CH2CH2Br
反应机理 机理1: + X2 X+ H+
丙烯与卤素及水作用时,遵循马氏规则,卤原子主要加到丙烯末端的碳原子上。 CH3OH OCH3
反 应 条 件: 加温加压
产 率: 几乎定量
常用催化剂: Pt > Pd > Ni
1 顺式为主
2 空阻小的双键优先
3 空阻小的一侧优先
CCl4
50oC
(CH3)2CHCH=CHCH3 + Br2 (CH3)2CHCHBrCHBrCH3
CCl4
0oC
反 应 机 理
A、 反应分两步进行 B、第一步是速度控制步骤 C 、反式加成
CH3CH=CH2 + Br2 CH3CHCH2 + CH3CHCH2 Br Br Cl Br
03-2s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分子的空间构型一、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许多性质是相似的,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的判断方法:在微粒的组成上,微粒所含原子数目相同;在微粒的构成上,微粒所含价电子数目相同;在微粒的结构上,微粒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相同。
(等电子的推断常用转换法,如CO2=CO+O=N2+O= N2O= N2+ N—= N3—或SO2=O+O2=O3=N—+O2= NO2—)(2)等电子原理的应用:利用等电子体的性质相似,空间构型相同,可运用来预测分子空间的构型和性质。
等电子体的判断方法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这一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
如果仅从概念字面出发,判断与A粒子互为等电子体的B粒子的化学式,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东拼西凑的试写,试写也往往只注意“价电子数”或“原子数”相同某一方面而错答。
如写CH4分子的等电子体时许多学生写成NH3(原子数不同)、CCl4(价电子数不同)等,至于再稍复杂一些的,错的更多,实际体现为问题解决方法的欠缺。
等电子体的判断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同族元素互换法即将既定粒子中的某元素换成它的同族元素。
如:(1)CCl4的等电子体确定:换IV A族元素有SiCl4、GeCl4等;换VIIA族元素有CF4、CBr4、CI4、CFCl3、……;同时换可有SiF4、SiFCl3、……。
(2)CO2的等电子体确定:可将O原子换为S原子得COS、CS2,注意不能将C原子换为Si原子,因为CO2和SiO2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分子晶体,后者为原子晶体)。
同理,不能将BeCl2的等电子体确定为MgCl2或BeF2(后两种为离子晶体)。
(3)SO42-的等电子体确定:将一个O原子换为S原子得S2O32-;NO3-的等电子体可确定为PO3-。
(4)对于原子晶体类也可作类似推导:金刚石Cn与晶体硅Sin互为等电子体。
032二烯烃

O
+
R N O-
O-
+
RN O
O
RN O
(b) 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极限结构只是电子排布的变化,原
子核位置不变。
CH3CH CH CH2+
+
CH3CH CH CH2
CH2 CH O
CH3 CH O
H
(c)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极限结构的成对电子数目必须相同。
CH2 CH CH2
H2C CH CH2
H2C CH CH2
n
丁苯橡胶
n CH2 CH C CH2 Cl
聚合
CH2 CH C CH2 Cl
n
氯丁橡胶
四. 离域体系的共振论表述法 (1)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共振论:即离域体系可以用几个经典结构的叠加来描述。
CH2 CH CH CH2
+CH2 CH CH2 CH2-
-CH2 CH CH2 CH2+
1,3-丁二烯的共振杂化体
一. 二烯烃的分类
二烯烃是指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二烯烃的 通式都是CnH2n-2,都含有两个不饱和度。根据分子中两个双 键的相对位置,又可以分成下面三种:
(1)累积二烯烃 是指分子中两个双键合用一个碳原 子,即含有>C=C=C<结构的二烯烃。例如:
CH2 C CH2
丙二烯
CH3 CH C CH2
1,4- 制产物:利用平衡
1,2-加成反应进程 1,4-加成
达到控制的主要产 物。
2. 狄尔斯(O.Diels)-阿德耳(K.Alder)反应
共轭二烯烃与含活化烯键或炔键(烯键或炔键碳原子上有
的化合物(称为亲二烯体)反应,生成含六元环的化合物。例 如:1,3-丁二烯与丙烯醛反应,生成环己烯-4-甲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CH-C(CH3)3 不存在超共轭 注意: 注意: 仅存在σ-π超共轭的体系不属于共轭体系, 仅存在 超共轭的体系不属于共轭体系, 超共轭的体系不属于共轭体系 例: CH2=CH-CH2 CH =CH2 ∵与双键相连的C:sp3,无p轨道,不具备形 轨道, 与双键相连的 : 轨道 成共轭体系的条件。 成共轭体系的条件。
ψ 4 = C1 ϕ1 + C 2 ϕ 2 + C 3 ϕ 3 + C ϕ 4 ψ 3 = C1 ' 'ϕ1 + C 2 ' 'ϕ 2 + C 3 ' 'ϕ 3 + C 4 ' 'ϕ 4
' '' ''' ''' ' ''
ψ 2 = C1 ϕ1 + C 2 ϕ 2 + C 3 ϕ 3 + C 4 ϕ 4 ψ 1 = C1ϕ1 + C 2ϕ 2 + C 3ϕ 3 + C 4ϕ 4
' ' ' '
α-1.618β α-0.618β
反键轨道
α+0.618β 成键轨道 α+1.618β
=2(α+1.618β)+2(α+0.618β) E4π=2(α+1.618β)+2(α+0.618β)
=4α+4.472β 0.472β(共轭能 共轭能) ΔE=2E2π- E4π=-0.472β(共轭能)
共轭体系类型: 共轭体系类型: 1)π-π共轭: 共轭: ) 共轭 分子中含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 等电子共轭体系) (等电子共轭体系) 。 CH2=CH-CH=CH2 CH2=CH-C=O 4 l 4 H 4 4
π
π
π
6 6
构成共轭体系的分子骨架—共轭链。 构成共轭体系的分子骨架 共轭链。 共轭链 共轭链的原子数与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 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 共轭链的原子数与 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 等电子共轭体系。 等电子共轭体系。
0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示意图 丁二烯的分子轨道示意图
ψ1轨道无节点,ψ2、ψ3、ψ4 分别有 、2、 轨道无节点, 分别有1、 、 3个节点 即轨道相位符号改变的一点,电子云密 个节点(即轨道相位符号改变的一点 个节点 即轨道相位符号改变的一点, 度为零)。 度为零) 能量: 能量:ψ4>ψ3>ψ2>ψ1。ψ1、ψ2是成键 、 轨道,各有一对电子, 是反键轨道, 轨道,各有一对电子,而ψ3、ψ4是反键轨道, 未填充电子。 未填充电子。 可见,两个P电子分布在包括 电子分布在包括4个碳原 由ψ1可见,两个 电子分布在包括 个碳原 子的分子轨道中。 子的分子轨道中。 可见,它使C 键加强了, 由ψ2可见,它使 1~C2,C3~C4键加强了, 键未加强。 键的性质小些。 但C2~C3键未加强。故π键的性质小些。 键的性质小些
C 3 H C 3 H C+ C 3 H
C 3 H
> CH 3
H C > C 3 H +
+ C 2 > +CH3 H
2、共轭效应 、 在共轭体系中,通过π键传递的吸电子或 在共轭体系中,通过 键传递的吸电子或 推电子的电子效应—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推电子的电子效应 共轭效应(Conjugative effect,简称 效应)。 效应)。 ,简称C效应 由于π电子离域,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 由于 电子离域, 电子离域 改变、键长趋于平均化、能量降低、 改变、键长趋于平均化、能量降低、分子稳 定。 1)吸电子共轭效应(-C): )吸电子共轭效应( ): 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双键的形式连到共轭 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双键的形式连到共轭 体系上, 电子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方向离域 电子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方向离域, 体系上,π电子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方向离域, 产生吸电子的共轭效应。 产生吸电子的共轭效应。
CH2 CH CH2
π
.
.
.
CH2 CH CH2
CH2=CH-CH3中 α- 氢活泼的原因
σ-π超共轭:α-C上“C-H” σ键的 超共轭: 超共轭 上 键 轨道与π键的 键的π轨道有 轨道与 键的 轨道有 一定程度的重叠
H
3)超共轭 )
H
C H
C H
C 2 H
σ-p超共轭:C-H σ键轨道与 轨道重 超共轭: 超共轭 键轨道与p轨道重 键轨道与 叠形成的共轭体系。 叠形成的共轭体系。 (CH3)3C+
是这类卤代烃卤原子不活泼的原因
B. 缺电子 -π共轭 缺电子p- 共轭
. .
+
CH2=CH-CH2
+
π
2 3
电子数少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电子数少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CH2=CH—CH2—Cl中 中 的氯原子活泼的原因 . 3 3 C. 等电子 -π共轭 CH2=CH-CH2 等电子p- 共轭 电子数等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电子数等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119.8º 0.148
C=C
2 1
118º
平面型 1,3-丁二烯的键长平均化 丁二烯的键长平均化 丁二烯的
4 C=C 3
0.137nm
sp2 比较 CH3——CH3
0.134 0.154
H2C=CH2
①所有原子(四个碳和六个氢)在同一平面上 所有原子(四个碳和六个氢) ②键长发生了平均化 解释: 解释: A.杂化理论认为:所有 原子采取 2杂化,彼此 杂化理论认为: 原子采取sp 杂化理论认为 所有C原子采取 杂化, 间重叠形成三个C-Cσ键,并与 形成六个 形成六个C-H σ 间重叠形成三个 键 并与H形成六个 所有σ键的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 键的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 键,所有 键的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 每个碳原子上各剩余一个垂直于C原子所在平 每个碳原子上各剩余一个垂直于 原子所在平 面的p轨道 四个平行的p轨道 不仅在C 轨道, 轨道, 面的 轨道,四个平行的 轨道,不仅在 1~C2、 C3~C4间发生侧面重叠,而且在 2~C3间也有一 间发生侧面重叠,而且在C 定程度的重叠(但较弱)。 定程度的重叠(但较弱)。
2)p-π共轭:p轨道与 键共轭 ) - 共轭 共轭: 轨道与 轨道与π键共轭 .. 4 A. 多电子 -π共轭 CH2=CH-Cl 多电子p- 共轭 3 电子数多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电子数多于共轭链的原子数。
π
CH2=CH-Cl
0.138 0.169nm 正常 0.134 0.177
.
.
..
CH2 CH Cl
1
CH3 3 2 C=C H
H
4
C=C H5Βιβλιοθήκη H CH2CH36 7
顺,顺-2,4-庚二烯 顺 , 庚二烯 (2Z,4Z)-2,4-庚二烯 , 庚二烯
1
CH3 3 2 C=C H
H
4
C=C H
5
CH2CH3
6 7
H
顺,反-2,4-庚二烯 反 , 庚二烯 (2Z,4E)-2,4-庚二烯 , 庚二烯
二、共轭二烯的结构 1,3-丁二烯结构: , 丁二烯结构 丁二烯结构: 实验事实: 实验事实:现代物理方法测定
δ δ δ δ CH2 CH CH O
+
_
+
_
弯箭头表示电子云移动的方向,起于双键, 弯箭头表示电子云移动的方向,起于双键, 止于原子或单键。 止于原子或单键。 π电子云在共轭链上产生正负交替分布。 电子云在共轭链上产生正负交替分布。 电子云在共轭链上产生正负交替分布 且电负性大的原子有较高的电子密度。 且电负性大的原子有较高的电子密度。 显然, 显然,-C=O,-C≡N,-NO2等连到共轭体系上都 效应。 有-C效应。 效应
ψ 1 = C1ϕ1 + C 2ϕ 2
' '
ψ 2 = C1 ϕ1 + C 2 ϕ 2
E1=α+β =αE2=α-β
ψ2 =
2 1
2
(ϕ 1 − ϕ 2 )
=αE2=α-β E1=α+β =2(α+β) E2π=2(α+β) 对于1,3对于1,3-丁二烯 1,3
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
组合成4 组合成4个π分子轨道
+ - + - + - +
能 量
+ - + - + - +
节点数
ψ4
3
+ - - + + - + - + + - + - ψ3 -----------------------------------------+ + + - ψ2 + - - + + + + + + - - - + -
2
1
ψ1
基态
命名: 命名: 与烯烃相似,称为某二烯, 与烯烃相似,称为某二烯,把双键的位次 和数目表示出来即可。 和数目表示出来即可。
5 4 3 2 1
CH3-C=CH-C=CH2 l l CH3 CH2CH3 4-甲基 乙基 ,3-戊二烯 甲基-2-乙基 甲基 乙基-1, 戊二烯
命名顺反结构时,要标明每个双键碳原子的构型。 命名顺反结构时,要标明每个双键碳原子的构型。
H H C H CH CH2
σ-π超共轭 超共轭
α-H越多,形成共轭的机会越多,σ-π 越多,形成共轭的机会越多, 越多 超共轭效应越强。 超共轭效应越强。
H H C H CH CH H C H CH
H CH2 CH C CH3 H
稳定性: 丁烯 大于1-丁烯 稳定性:2-丁烯 大于 丁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