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及著名广告艺人
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及著名广告艺人

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发展及著名广告画家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起源早,从而使中国广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早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查阅月份牌广告的发展史可知,月份牌广告画最早出现于清代早期,但发展流行却始于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向上海倾销商品,而率先在上海兴起。
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埠,渐成商业繁华之地。
随着先进彩印技术的传入以及外国商品的输入,新生的民族资本家仿照洋商在商品中附带印有美女、风景、静物等外国画片进行商业宣传的做法,开始大量印制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年画,与洋行竞争商品销路。
月份牌由此应运而生。
曾在上海活动的粤籍月份牌画家关蕙农先生到香港后创作了不少月份牌广告画,逐渐形成了一个111香港辐射东南亚的月份牌广告圈。
可以说月份牌广告画既是上个世纪中西美学的产物,乂开创了中国近代商业广告之先河。
那些印刷精美的月份牌广告画一般四周配有精心设讣的画边边框,并在适肖的位置画上商品及商号名称,两边或下方配上中西对照年历,画的当中醒口位置是美女形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世俗等,不少还出自著名画家之手,将书法、篆刻、绘画以及名人题词荟萃一堂。
月份牌是旧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对研究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以及戏剧、影视、烟草、服饰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它们是口年商业文化的翔实记录,也是逝去的民风民俗的再现。
与传统木版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一、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二、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采用新式石印或胶印技术,丰满逼真的彩图总是比单线平涂的版画更为生动感人;三、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娃娃、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名胜古迹五类,而以时装、古装仕女与娃娃为大宗,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反映汽车、飞机等时事新知的作品,但基本上没有男士的位置。
近代上海历史发展中的月份牌

近代上海历史发展中的月份牌1. 引言1.1 月份牌的起源月份牌起源于19世纪,源自西方的时间概念在近代上海得到传播和发展。
最初,月份牌是为了衡量时间而设置的,以方便人们了解当天的日期和月份。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月份牌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城市标识和文化符号。
起初,月份牌的设计比较简单,只有数字和月份的字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月份牌的设计也不断创新,有的还附带了一些风格独特的图案和装饰。
在上海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些月份牌,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月份牌不仅仅是一种时间标记,更是上海城市的象征和记忆,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历史底蕴。
在当今社会,月份牌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仍然被人们传承和珍视,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
1.2 月份牌在近代上海的作用月份牌在近代上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月份牌作为标志性建筑物和地标,有助于居民和游客找到目的地,提高了城市的辨识度和交通效率;月份牌的设计风格和布局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月份牌的设置和规划也反映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水平,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形态的演变。
月份牌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上海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月份牌在近代上海的作用不仅是指引方向和交通标识,更是展现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窗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2. 正文2.1 月份牌的种类和设计在上海的近代历史发展中,月份牌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符号。
月份牌的种类和设计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文化风貌。
月份牌可以根据材质分为不同种类,包括木质、铁质、铝质等。
这些不同材质的月份牌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设计理念。
木质月份牌通常采用传统的木雕工艺,图案多为花鸟图案或当时社会风景,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铁质和铝质月份牌则更加现代化,设计简洁大方,字体清晰,符合当时的都市化发展趋势。
旧上海月份牌女郎,见证历史的沧桑

旧上海月份牌女郎,见证历史的沧桑月份牌年画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生于上海,风行全国乡镇的一种商业绘画,因画面附有年月历表而得名。
很多老上海都把月份牌年画称为“香烟牌子”,因为很多月份牌上都带有商品的宣传,香烟和香水的广告居多,还有一些日用百货。
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儿童、历史故事、戏曲人物。
其中以时装和古装的美女居多,但是基本没有男士的位置。
典型的月份牌年画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基于西洋擦笔素描和水彩的混合画法。
画家在确定人物轮廓后,用毛笔蘸上炭精粉擦出淡淡的体积感,然后罩上透明的水彩色。
1914年,这种擦笔水彩由来沪发展的安徽画家郑曼陀率先采用后,以类似平光照片的“甜、糯、嗲、嫩”的特色,迅速取代了勾线设色的旧画法,成为了月份牌年画的技法主流,深受读者的欢迎。
谁是挂历的创始人?这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二是莫藻泉挂历的雏形是一种“讨债本”。
那是在古罗马时代,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专门从事放债业务的人,按月去向债户收取利息。
为方便起见,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
因为这种本子是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记事栏,其记事方法简便明了,渐渐地被其他行业所借鉴。
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莫藻泉上任后,兴建了一家糖厂。
1884年,他推出一种类似海报广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传太古糖厂的产品。
莫藻泉特意聘请设计师关蕙农设计画面,内容多为花卉、吉祥人物、福、禄、寿、喜、中国古代天官赐福、迎春接福及仕女图等。
凡购买太古糖者,赠送“月份牌”一帧。
《长恨歌》人物原型:因为太美,花甲之年被人调戏,71岁死于非命

《长恨歌》人物原型:因为太美,花甲之年被人调戏,71岁死于非命《长恨歌》人物原型:因为太美,花甲之年被人调戏,71岁死于非命文/老张在路上王安忆在二十多年前创作的《长恨歌》是一部当代文学的典范之作,是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1995年发表于《钟山》杂志,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关于《长恨歌》的写作缘起,王安忆如是说:“许多年前,我在一张小报上看到一个故事,写一个当年的上海小姐被今天的一个年轻人杀了,年轻人为什么要杀她,我已经不记得了,读时那种惨淡的感觉却记忆犹新,我想我哪一天总会写它的。
”《长恨歌》主角王琦瑶的人物原型就是蒋梅英。
1983年10月22日,71岁的老太蒋梅英被发现死于江苏路的私寓中,经法医鉴定,死者于前晚被人捂嘴卡颈窒息而亡。
很快专案组成立,侦查员先后调查了相关人员近百人,嫌疑被一一排除。
12月20日左右,被害人的子女反映母亲曾提及一个姓周的民警侮辱过她。
原来,1978年8月21日,蒋梅英曾向长宁分局写信揭发周某在4年前对她动手动脚。
信访档案被翻出,现任长宁分局团委书记周荣鹤有重大嫌疑。
经三天审讯,案件告破。
原来周某平日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与3名女性发生过性关系。
1983年,随着“严打”运动的推进,周深怕她们告发,影响前程,遂逐一与之约谈,成功堵住了她们的嘴。
不料去找蒋梅英“商量”时,发生了龃龉,而将其杀害。
蒋梅英的真实身份很不一般。
蒋梅英祖籍浙江镇海,生于1913年,从小聪明好学,尤以英语成绩最为突出。
蒋梅英毕业于圣玛利亚女中,父亲蒋柯亭曾获圣路易斯安那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为振泰纱厂厂长。
1932年9月25日,蒋梅英与商人周雨青之子、执业上海通商银行的周君武在工部局万国商团演武厅举行军礼结婚。
1937年4月2日晚,上海中国妇女会假座百乐门舞厅举办周年慈善舞会,蒋梅英出现在第三场戏《御园赏月》中,客串饰演一名宫嫔。
1945年10月,持续了8年的抗日战争刚刚胜利。
中外广告史 《月份牌》

迷是 追否 捧还 的记 “得 月, 历老 皇上 后海 ”那 ?些
让 无 数 人 痴
代人思时 的们绪下 原收,, 版藏一也 “、度许 月玩沉是 份赏寂世 牌的的纪 ”宠“之 年儿月交 画,份引 ,尤牌发 身其”了 价是年人 大二画们 涨三又的 ;十成怀
年了旧
册畅重 也销印 成不做 了衰旧 畅,的 销而老 图刊“ 书印月 。老份
“牌 月” 份年 牌画 ”, 年在 画市 的面 画上
老现份大 “在牌陆 月不”如 份妨凝此 牌借聚, ”着了台 年这中湾 画段国也 的怀人是 旧旧一如 话的段此 。情难。
结忘想 ,的来 再历定 来史是 说情“ 说结月
。
……
历子这 史给些 的三曾 痕十为 迹年夺
代“ 的花 上魁 海” 甚而 至争 中奇 国斗 留艳 下的 了妖 多娆 少女
为的论心也 画商创态许 面品作,, 中千技而从 心变法不月 。万怎是份
化样具牌 ,花体中 几样的可 乎翻生以 千新活管 篇,实窥 一无情出 律论。其 的具此时 以体外人 美广,们 女告无的
马剑以这 迹走承不 ,偏担能 其锋起不 片,反使 面愣映题 性是生材 是要活显 在从实得 所中情单 难寻的调 免找重, 的生任致 。活来使
当, 下价 都值 市观 人念
,
活轻遇这 方重、时 式了主, ,,人在 及而公月 所重、份 带要地牌 来的域中 的是等, 一其外特 种中在定 价富条的 值足件时 观而都代 念悠变、 ,然得历
的无史 生足机
想给它 象人巧 中提妙 ,供而 人着准 的一确 心个地 灵想触 得象到 到的了 休空人 息间们 和,心 舒并头 张在的 。这痒
解放后的演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月份牌画获得了新生而成为表现新中国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的重要年画样195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建后专门成立了年画创作研究室一方面将上海原有的月份牌画家聘为特约年画作者组织他们专门运用月份牌画技法创作表现新中国新内容的新年画
20-30年代上海老广告

•
• 仕女图
桐下双美图
2.周柏生
• 周柏生(1887~1955)又名桐。江苏常州人,定 居上海。擅长工笔彩绘古装人物画、水彩擦笔月 份牌画。以绘广告画名世。曾为《时报》绘黑白 广告画。1917年应聘入南洋烟草公司广告部,为 该公司及华成烟草公司、华美烟草公司用水彩擦 笔绘制月份牌广告画。后专事创作月份牌年画, 为大丰昌印刷纸号创作的日历挂牌《男耕女织》 是其代表作之一。1927年7月创办柏生绘画学院, 招收学员,除一般绘画教学外,设有月份牌画特 科,培养月份牌画人才。
•
《申报》
3.广播广告
•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无线电公司”,由 美国人奥斯邦设立。播出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外新闻、娱乐 音乐及推销无线电器材(包括矿石收音机、真空管收音机 之类)的广告,从而拉开了中国广播广告的序幕。开洛公 司建造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外商广告。新新公司职员办了 第一座中国人办的私营广播电台,节目内容多为广告,替 公司推销商品。 • 广播广告的出现,丰富了大众广告传播的手段,使广告在 更辽阔的空间向消费者更迅速地传递商品信息,从而提高 了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月份牌广告就像一面见证上海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镜子广告画面中的人事物景等皆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从这些印记之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的社会面貌一般市民心态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自封走向开放从单一文化融合为多元文化从缓慢的改变到快速的发展
简要分析20-30年代上海老广告
12120050钟运佳
类别
• 包车,有轨电车
代表人物
• 1.周慕桥(1868~1922)近代画家。一署慕乔、 慕侨,又名权。江苏苏州人,定居上海。相传为 吴友如弟子。早期作品多刊于《点石斋画报》和 《飞影阁画报》。1893年5月接办《飞影阁画报》 改名《飞影阁士记画报》,到1894年6月停刊, 从事《飞影阁士记画册》专画古人古事。清末民 初上海旧校场和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有些时 装妇女题材的作品,系出自其手笔。初期月份牌 画稿,仍用中国传统工笔画法,作于绢上,有 《林黛玉魁夺菊花诗》(1903)、《潇湘馆悲题五 美吟》等。随时势审美需要,后亦改作擦笔水彩 美女月份牌画。为上海早期月份牌画家之一。
上海老月份牌中的广告文化

诸画壁,或夹入书,无不相宜。伏祈届时赐览为
幸。申报馆主人谨启”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1884 年2月2日(光绪十年正月初六) 月份牌正式随报奉送,购买报纸即可获赠。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1884年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稚英时期的创作特色 雅俗共赏的摩登美女 形象成为风靡的题材,引 领了中国近代的流行时尚, 彰显了旧上海的社会风情。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内容框架
徐咏青(1880-1953)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擅长水彩画的知名画家,
曾随天主教土山湾办的美术工 艺所学过绘画,有扎实的西画 功夫,以后受聘于商务印书馆。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阴丹士林的 内容框架 布匹广告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阴丹士林的 布匹广告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阴丹士林的 布匹广告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当时社会思想的不断开放。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内容框架
寻根问源 各领风骚 大千世界
上海老月份牌 中的广告文化
近代上海历史发展中的月份牌

近代上海历史发展中的月份牌近代上海历史发展中,月份牌是一种很特殊且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物品。
月份牌是一种在上海建筑上被广泛应用的装饰品,也是一种用来标识建筑物年代和历史背景的标志。
它记录了上海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成为了研究上海近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之一。
月份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上海开始逐渐形成了现代城市的雏形,受到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吸引和影响。
在这个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许多建筑物采用欧洲风格的建筑设计,比如建筑立面上的月份牌就是一种典型的装饰元素。
月份牌通常是一个青铜制成的矩形标牌,上面印有阿拉伯数字表示当今的年份和一个文字表示当前的月份。
从月份牌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的修建时间和历史背景,也可以推断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它是上海记忆中独特的历史符号,同时也是上海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上海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月份牌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包括商业大厦、公共建筑、教堂、别墅等。
这些建筑都采用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月份牌,为上海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中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现代史上,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一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月份牌则是上海城市文化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历程,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与变化。
时至今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逝,月份牌这一上海建筑文化的独特符号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
因此,作为上海城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月份牌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相信在广大上海市民和海内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历史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历史发展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发展及著名广告画家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起源早,从而使中国广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早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老上海的月份牌广告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查阅月份牌广告的发展史可知,月份牌广告画最早出现于清代早期,但发展流行却始于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向上海倾销商品,而率先在上海兴起。
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埠,渐成商业繁华之地。
随着先进彩印技术的传入以及外国商品的输入,新生的民族资本家仿照洋商在商品中附带印有美女、风景、静物等外国画片进行商业宣传的做法,开始大量印制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年画,与洋行竞争商品销路。
月份牌由此应运而生。
曾在上海活动的粤籍月份牌画家关蕙农先生到香港后创作了不少月份牌广告画,逐渐形成了一个由香港辐射东南亚的月份牌广告圈。
可以说月份牌广告画既是上个世纪中西美学的产物,又开创了中国近代商业广告之先河。
那些印刷精美的月份牌广告画一般四周配有精心设计的画边边框,并在适当的位置画上商品及商号名称,两边或下方配上中西对照年历,画的当中醒目位置是美女形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世俗等,不少还出自著名画家之手,将书法、篆刻、绘画以及名人题词荟萃一堂。
月份牌是旧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对研究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以及戏剧、影视、烟草、服饰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它们是百年商业文化的翔实记录,也是逝去的民风民俗的再现。
与传统木版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
一、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
二、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采用新式石印或胶印技术,丰满逼真的彩图总是比单线平涂的版画更为生动感人;
三、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
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娃娃、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名胜古迹五类,而以时装、古装仕女与娃娃为大宗,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反映汽车、飞机等时事新知的作品,但基本上没有男士的位置。
月份版年画的用纸有卡纸与铜版纸两种,早期多用尺幅较小的硬卡纸印刷,将历表印在背面,大尺幅的铜版纸成为主流以后,有的又在上端包压金属薄皮,以利张挂,而硬卡纸则以日历板
的形式继续流行,80年代还时有所见。
月份牌的人物配景主要采用干画法,直接用水彩色画出,色调明丽,透视准确,具有较强的真实感。
月份牌画面周边通常画有图案式的边框,或繁或简,印有广告文字或厂商名称。
处于画面一隅的商品图像往往画得小而精致,质感强烈,耐人品味,是月份牌的“画眼”所在和真正的主角。
这些商品大多为香烟,也有火油、肥皂、蚊香、布料、化妆品等日用百货以及酒类、药品甚至肥田粉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月份牌”广告中,香烟广告占到了60%。
这些“美丽”、“香艳”、“阳光”的时髦女郎同香烟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据徐怀玉介绍,国语“香艳”同“香烟”谐音,而沪语“香艳”与“香烟”是同音,这也是造成月份牌中袒胸露臂的美女作品较多的重要原因。
那些精美的月份牌广告不仅仅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还有那最重要的月份牌的创作人们的精神,那些飘渺在老月份牌里的香鬓云衫、韵致天成的淑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旧时上海商业的美丽图腾。
月份牌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画作本身的艺术魅力,还浸透了当年月份牌画家的人格魅力。
人们从这些老月份牌中寻找一份浪漫和对往事的回忆。
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活跃着一批以画月份牌和插图为谋生工具的大师,他们才华横溢、经历传奇,在中国商业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上海,他们把自己的技能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风云人物,我们在史料中很难找到他们的详细资料,就是有记载也是寥寥几笔,至于他们的后人和相关知情者,要么早已不知去向,要么已经高龄。
对如此宝贵的“财富”不能流传下来我们不禁感到十分惋惜。
那些曾经发生在上海滩的陈年往事,是他们创造了这些风情万种的摩登女子,是他们带领着促进着近代史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开山鼻祖——周慕桥
周慕桥是上海画家张志瀛的入室弟子,但亦为《点石斋画报》画家吴友如器重,国画功底好,出手很快,故作品数量极多。
他在20世纪初推出了自己的作品《潇湘馆悲题无美吟》与《花木兰》,因在传统画的基础上糅入了西画造型与透
视结构,使人们感觉真切。
清末,卷烟传入中国后,英美烟公司启用从国外运来的一些绘有名人及贵妇人的广告画,但中国的百姓反应冷淡。
很快这些聪明的大班认识了中国国情,顿悟要入乡随俗的道理,开始学习中国商号将古典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寿星胖娃等带有中国民俗风味的图例印上年历和商号的做法,将广告画赠送于顾客。
随之广告画飞入寻常百姓家。
视觉效果在普通民众眼里非传统绘画可比,加之色彩也比传统仕女画丰富,印成月份牌随商品赠送顾客,很受欢迎。
周慕桥因此名声大振,订画者络绎不绝。
《关云长读春秋》是他的成名之作,当时几乎每个商店都挂着这幅画,多年再版。
周慕桥笔下穿着元宝领服装的美女也是当时的时代特征。
最杰出的广告革新者——郑曼陀
郑曼陀是一位杰出的月份牌广告画的革新者,他于1914年来到商业隆隆日上的十里洋场——上海。
由于当时上海仕女画已很风行,他便尝试用传统人物技法与从书本中学来的水彩技法结合为一的新画法——擦笔水彩法来从事仕女画创作,用擦笔水彩法所画仕女含蓄文静、格调柔和,形象逼真。
他所独创的擦笔水彩画法,把月份牌设计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独创了风靡半个世纪的擦笔水彩画法,他让美人月份牌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并对月份牌广告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一个给死人画遗像的杭州画匠到月份牌广告画技法的创始人,郑曼陀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广告上的创新,还有那宝贵的人生经历财富。
中国近代广告之父——杭稚英
杭稚英,1901年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绘画。
13岁举家来到上海。
1916年考入父亲任厂长秘书的商务印书馆图画部习艺,师从画家何逸梅及一名德籍设计师。
杭稚英善于多方面吸取新的绘画技巧,他曾向徐咏青、郑曼陀等学习水彩画和炭精摩擦笔水彩月份牌画的技法,又从国外商品广告以及华脱·狄斯耐的卡通片中吸收运用色彩的长处,使他的作品细腻柔和、艳丽多姿,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
他的代表作有《娇妻爱子图》、《吹笛仕女图》等。
中国近代广告之父杭穉英不仅塑造了上海摩登女郎的新形象,而且他还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他的作品称雄上海滩30年,他设计的月份牌超过了1600种。
画坛奇人——谢之光
素有画坛怪才之称的谢之光,少年即师从清末名家吴友如的学生周慕桥学习人物画,后追随张聿光学习西画。
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一脚踏进十里洋场,开始从事商业广告和舞台布景画,随即进入“月份牌”年画创作。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经济在纷乱时世中慢慢恢复,使之成为真正的冒险家乐园,各种商业品牌浩荡开进来,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谢之光凭借一技之长,成为名噪一时的画坛第一代“月份牌”画家。
他的月份牌作品极尽搞怪,他的婚姻惊世骇俗,一个是月份牌界的另类才子,一个是风月场上的上海名妓,共同演绎了一段旷世传奇。
月份牌大王——胡伯翔
胡伯翔是上海身价最高的月份牌画家,月薪高达500大洋,他的收入是同行的百倍,据文献记载,当时的上海物价十分低廉,大米每斤6分钱,猪肉每斤2角钱,一个家庭只要月收入达到50大洋就能过上中等人家的生活。
可以想象,胡伯翔的收入在当时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对方付款的条件仅仅是:一年完成一幅大月份牌广告,而且只画中间人物部分,四周图案都由别人完成。
胡伯翔的地位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画的价格上,在上海国际饭店,他当时不仅能和外国人一起共用厕所,还特批允许乘坐洋人转乘渡轮,并允许进出只准外国人游玩的上海外滩公园。
这在当时对普通的中国人们来说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莫大尊敬,同时他还是画坛权威吴昌硕的忘年交,也是上海青帮头领杜月笙的座上客。
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胡伯翔,既单独成集又是一个连贯的群体。
郑曼陀开创了月份牌广告画的时代,杭稚英预示着月份牌广告画的巅峰时期,谢之光代表着月份牌广告画的多姿多彩,胡伯翔的出现预示着月份牌广告画人在社会地位上的突破。
近代广告是一种真正以文化为载体,以经济为目的的近代社会的产物。
它最为典型、最为明确地反映了文化与商业相结合、文化与世俗生活相结合,文化为商业服务、文化为世俗生活服务的性质。
月份牌广告画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既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西方文化的传播者;还体现时代气息、反映时代风貌、表达时代感情,隐含时代意境。
它创出了自己独特的新特点、新优势,具有很强的中国语言特征与时代特征。
然而月份牌广告它只是中国广告史上众多形式中的一种,纵使它“千娇百媚”,“纵横”上海滩几十年,它也只是广告史上的一朵奇葩,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对于那些月份牌画家也是一样,纵使他们才华横溢,然而随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广告被淡出市场,月份牌广告也是随之消失,“月份牌”画家也得到了“新生”,以前画美女月份牌的高手改画新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