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教学内容
白酒品师理论考试随机题

品酒师提升培训理论考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1.原酒是经糖化发酵蒸馏后得到的,即将入库的半成品酒。
2.浓香型白酒采用“原窖法”或“敞开式”、“跑窖法”或“多菌种”、“老五甑法”或“间歇式”生产模式。
3.对原酒的质量评价,目前以感官品评为主,理化指标(检测)为辅。
4.酸类化合物在酒中既是重要的呈味物,又是酯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在香味成分转换时占有重要地位。
5.酒精发酵中,醇类的生成主要由微生物对糖、氨基酸、果胶等物的作用。
6.酸醇的酯化作用生成酯,其通式为RCOOH+R’OH—>RCOOR’+ H2O。
7.在白酒中低碳链的醇含量居多。
8.白酒中含量较高的羰基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醛、酮。
9.醇类化合物的沸点比其他组分的沸点低,易挥发,这样它可以在挥发过程中“拖带”其他组分的分子一起挥发,起到常说的助香作用。
10.通过分析数据表明,在有较明显焦香、糊香气味的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及绝对含量相应较高。
11.呋喃类化合物的感官特征主要伴以似焦糖气味,水果气味,焦糊气味,坚果气味的印象。
12.目前,浓香型白酒一般分为单粮型和多粮型。
13.酒尾中含有大量的高沸点香味物质,酸酯含量也高,特别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含量特别高。
14.浓香型及酒的贮存期一般为 1 年以上,调味酒的贮存期一般为3或5年以上。
15.味觉具体分析有心里味觉、物理味觉和化学味觉。
16. 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7.黄水既是酒糟发酵的代谢产物,又是窖泥微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
18.最能体现浓香型大曲酒工艺特点的三点是: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
19.目前发现协调酒的香气主要是乙醛和乙缩醛,协调口味的是有机酸。
20.陈化就是酒体分子发生布朗运动,产生丁达尔现象的一个过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浓香型白酒采用半敞开式、多菌种发酵的固态法生产模式。
(√)2、原酒在入库储存前需对其进行定级、分类、以形成不同等级、风格类型基酒,为入库储存打下基础。
白酒酒友测试题及答案

白酒酒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水B. 酒精C. 糖D. 盐2. 下列哪个不是白酒的香型?A. 酱香型B. 浓香型C. 清香型D. 花香型3. 白酒的度数通常是指什么?A. 酒精含量B. 糖含量C. 水含量D. 酸含量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A. 茅台B. 五粮液C. 洋河D. 百加得5. 白酒的储存条件应避免什么?A. 光照B. 高温C. 潮湿D. 所有以上答案:1. B2. D3. A4. D5.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白酒的酿造工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发酵和蒸馏。
7. 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是_______,浓香型白酒的代表是_______。
8. 白酒的度数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9. 储存白酒时,应避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0. 白酒的饮用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左右。
答案:6. 制曲、糖化7. 茅台、五粮液8. 酒精度9. 光照、高温、潮湿10. 18-2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白酒的饮用方法。
12. 请说明为什么白酒不宜长期储存?答案:11. 白酒的饮用方法包括:适量饮用,一般建议每次饮用量不超过50毫升;饮用前可轻微摇晃酒杯,使酒的香气充分释放;饮用时可细品其香、味、口感,体会不同香型白酒的特点。
12. 白酒不宜长期储存的原因是:酒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挥发,导致酒的香气和口感下降;长期储存还可能受到光照、高温、潮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酒质变差。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论述中国白酒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4. 论述如何正确选择和品鉴白酒。
答案:13. 中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
白酒在节日庆典、宴请宾客、商务洽谈等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表达敬意和增进友谊的媒介。
(完整版)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

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丁酸的分子式是()。
(A)CH2COOH(B) CH3COOC2H5(C) CH3(CH2)2COOH答:C2、常用的品酒方法是()。
(A)1杯法(B)两杯法(C)三杯法(D)五杯法答:D3、对甜味敏感舌的部位是()。
(A)舌尖(B)舌面(C)舌边(D)舌根答:A4、品评时产生因前杯酒影响到后杯酒的心理作用叫做()。
(A)顺效应(B)顺序效应(C)后效应答:C5、目前酸酯比例最大的香型是()。
(A)米香型(B)清香型(C)浓香型(D)特型答:B6、一般品尝酒的次数应当是()。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答:B7、LCX——品评表中必涂的项目数量是()。
(A)72项(B)20项(C)24项(D)76项答:B8、β-苯乙醇在哪种香型白酒中最高:()。
(A)米香型(B)药香型(C)豉香型答:C9、在名优白酒中,总酸含量最高的酒是()。
(A)茅台酒(B)泸州特曲老窖(C)董酒(D)桂林三花酒答:C10、乙缩醛是构成白酒风味特征的()。
(A)骨架成分(B)协调成分(C)微量成分答:B11、在甜味物质中加入酸味物质是()。
(A)相乘作用(B)相杀作用答:B12、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决定香味强度的主要是()。
(A)温度(B)阈值答:B13、在评酒过程中,经长时间的刺激,使嗅觉和味觉变得迟钝,甚至可变得无知觉的现象叫做()。
(A)后效应(B)顺效应(C)顺序效应答:B14、经贮存老熟后的酒,又经勾兑和调味,使()。
(A)香味柔和(B)香味浓厚答:B15、清香型白酒生产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A)高温(B)中高温(C)低温(D)中温答:C16、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高温发酵,窖内品温达()对产、质量有利。
(A)35-38℃(B)42-45℃(C)48-50℃答:B17、新型白酒勾兑时,使用的香精香料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其代号()。
《白酒品评》试题库(考试竞赛必备)

白酒品评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中温曲的制曲顶温应控制为( B )℃。
A、60~65B、50~60C、40~50D、28~322、糠壳辅料及原料皮壳中均含有多缩戊糖,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 D )。
A、乙醛B、丙烯醛C、缩醛D、糠醛3、浓香型白酒的窖香香气主要来源于( C )A、混蒸混烧B、续糟配料C、泥窖发酵D、固态发酵4、白酒蒸馏操作中缓火蒸馏的主要目的是( C )A、控制酒温B、提高产量C、提高质量D、粮食糊化5、企业应根据产品、工艺特点,按照规定及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制定工艺作业指导书,并实施控制要求,作好记录。
( C )A、食品安全标准生产流程B、国家标准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C、食品安全标准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D、国家标准生产流程6、清香型白酒工艺的特点是( C )。
A、高温堆积B、混蒸混烧C、清蒸清烧D、清蒸混烧7、甲醇的前提物质是( B )。
A、蛋白质B、果胶C、葡萄糖D、木质素8、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由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发布等构成的( D )。
A、不安全食品召回机制B、食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C、公示制度D、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9、清香型白酒生产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 C )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A、高温B、中高温C、低温D、中温10、在蒸馏过程中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溜出量与酒精浓度成( B )。
A、反比B、正比C、不确定D、根据情况而定11、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放出二氧化碳二生成( A ),又被迅速还原成酒精。
A、乙醛B、缩醛C、多元醇D、乙醇12、进行乳酸发酵的主要是( C )。
A、酵母菌B、霉菌C、细菌D、放线菌13、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高温发酵,窖内品温达( C )对产、质量有利。
A、35--39℃B、48--50℃C、42--45℃D、49-52℃14、白酒中(A )含量与流酒温度有关。
A、甲醛B、乙缩醛C、乙醛D、丙醛15、白酒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来自于( D )化合物。
白酒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法酿酒法‘12987’代表的是________
A.一次取酒、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年周期
B.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发酵、八次蒸煮、七次取酒
C.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D.一次取酒、两次蒸煮、九次投料、八次发酵、七年周期
2、酱酒生产过程中的“三高”工艺具体是指___________
A.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
B.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
C.高空操作、高风险、高温
D.以上都不是
3、喝酱酒有什么好处____
A.预防心血管病
B.消除疲劳
C.舒经活血
D.以上都是
4、选择在重阳时节下沙的原因是_________
A.重阳节需要陪同老人登山
B.重阳节前气温过高
C.红缨子高粱成熟
D.小麦成熟
5、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________
A.高温制曲
B.回沙工艺
C.低温发酵
D.反复勾兑
二、判断题
1、酱香型白酒都选择用土陶坛存放()
2、酱香型白酒可以添加外来物质()
3、按酿造工艺的不同,中国白酒可分为以下三种①固态法白酒;②半固态法白酒;③液态法白酒。
()
4、酱酒的典型口味风格为窖香浓郁,绵甜爽净()
5、酱酒的标准度数为45度()
三、简答题
1、中国白酒香型共有几种?
2、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3、为什么酱酒会有酒杯留香的现象?
4、酱酒是不是贮藏越久越好?
5、为什么说酱酒有益人体健康?。
白酒考试试题

白酒考试试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常用的品酒方法是 ( )。
(A)1杯法(B)两杯法(C)三杯法(D)五杯法2、对甜味敏感舌的部位是( )。
(A)舌尖(B)舌面(C)舌边(D)舌根3、品评时产生因前杯酒影响到后杯酒的心理作用叫做( )。
(A)顺效应(B)顺序效应(C)后效应4、目前酸酯比例最大的香型是( )。
(A)米香型(B)清香型(C)浓香型(D)特型5、一般品尝酒的次数应当是( )。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6、在名优白酒中,总酸含量最高的酒是 ( )。
(A)茅台酒(B)泸州特曲老窖(C)董酒(D)桂林三花酒7、在甜味物质中加入酸味物质是 ( )。
(A)相乘作用(B)相杀作用8、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决定香味强度的主要是 ( )。
(A)温度(B)阈值9、在评酒过程中,经长时间的刺激,使嗅觉和味觉变得迟钝,甚至可变得无知觉的现象叫做 ( )。
(A)后效应(B)顺效应(C)顺序效应10、经贮存老熟后的酒,又经勾兑和调味,使 ( )。
(A)香味柔和(B)香味浓厚11、清香型白酒生产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 ( )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B)中高温(C)低温(D)中温12、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高温发酵,窖内品温达 ( )对产、质量有利。
(A)35-38℃(B)42-45℃(C)48-50℃13、新型白酒勾兑时,使用的香精香料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其代号()。
(A)GB10781.1-87(B)GB10345.2-89(C)GB2757(D) GB2760-8614、苦味感的味觉神经分布在( )部位。
(A)舌尖(B)舌根15、香气物质多为 ( )和醇溶性。
(A)水溶性(B)酯溶性(C)酸溶性16、中国白酒中丁酸乙酯含量最高的是 ( )。
(B)汾酒(C)五粮液(D)董酒(E)西凤酒17、清香型白酒工艺最突出的特点是 ( )。
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教学提纲

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丁酸的分子式是()。
(A)CH2COOH(B) CH3COOC2H5(C) CH3(CH2)2COOH答:C2、常用的品酒方法是()。
(A)1杯法(B)两杯法(C)三杯法(D)五杯法答:D3、对甜味敏感舌的部位是()。
(A)舌尖(B)舌面(C)舌边(D)舌根答:A4、品评时产生因前杯酒影响到后杯酒的心理作用叫做()。
(A)顺效应(B)顺序效应(C)后效应答:C5、目前酸酯比例最大的香型是()。
(A)米香型(B)清香型(C)浓香型(D)特型答:B6、一般品尝酒的次数应当是()。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答:B7、LCX——品评表中必涂的项目数量是()。
(A)72项(B)20项(C)24项(D)76项答:B8、β-苯乙醇在哪种香型白酒中最高:()。
(A)米香型(B)药香型(C)豉香型答:C9、在名优白酒中,总酸含量最高的酒是()。
(A)茅台酒(B)泸州特曲老窖(C)董酒(D)桂林三花酒答:C10、乙缩醛是构成白酒风味特征的()。
(A)骨架成分(B)协调成分(C)微量成分答:B11、在甜味物质中加入酸味物质是()。
(A)相乘作用(B)相杀作用答:B12、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决定香味强度的主要是()。
(A)温度(B)阈值答:B13、在评酒过程中,经长时间的刺激,使嗅觉和味觉变得迟钝,甚至可变得无知觉的现象叫做()。
(A)后效应(B)顺效应(C)顺序效应答:B14、经贮存老熟后的酒,又经勾兑和调味,使()。
(A)香味柔和(B)香味浓厚答:B15、清香型白酒生产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A)高温(B)中高温(C)低温(D)中温答:C16、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高温发酵,窖内品温达()对产、质量有利。
(A)35-38℃(B)42-45℃(C)48-50℃答:B17、新型白酒勾兑时,使用的香精香料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其代号()。
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完整

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丁酸的分子式是()。
(A)CH2COOH(B) CH3COOC2H5(C) CH3(CH2)2COOH答:C2、常用的品酒方法是()。
(A)1杯法(B)两杯法(C)三杯法(D)五杯法答:D3、对甜味敏感舌的部位是()。
(A)舌尖(B)舌面(C)舌边(D)舌根答:A4、品评时产生因前杯酒影响到后杯酒的心理作用叫做()。
(A)顺效应(B)顺序效应(C)后效应答:C5、目前酸酯比例最大的香型是()。
(A)米香型(B)清香型(C)浓香型(D)特型答:B6、一般品尝酒的次数应当是()。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答:B7、LCX——品评表中必涂的项目数量是()。
(A)72项(B)20项(C)24项(D)76项答:B8、β-苯乙醇在哪种香型白酒中最高:()。
(A)米香型(B)药香型(C)豉香型答:C9、在名优白酒中,总酸含量最高的酒是()。
(A)茅台酒(B)泸州特曲老窖(C)董酒(D)桂林三花酒答:C10、乙缩醛是构成白酒风味特征的()。
(A)骨架成分(B)协调成分(C)微量成分答:B11、在甜味物质中加入酸味物质是()。
(A)相乘作用(B)相杀作用答:B12、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决定香味强度的主要是()。
(A)温度(B)阈值答:B13、在评酒过程中,经长时间的刺激,使嗅觉和味觉变得迟钝,甚至可变得无知觉的现象叫做()。
(A)后效应(B)顺效应(C)顺序效应答:B14、经贮存老熟后的酒,又经勾兑和调味,使()。
(A)香味柔和(B)香味浓厚答:B15、清香型白酒生产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A)高温(B)中高温(C)低温(D)中温答:C16、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高温发酵,窖内品温达()对产、质量有利。
(A)35-38℃(B)42-45℃(C)48-50℃答:B17、新型白酒勾兑时,使用的香精香料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其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酒产品知识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丁酸的分子式是()。
(A)CH2COOH(B) CH3COOC2H5(C) CH3(CH2)2COOH答:C2、常用的品酒方法是()。
(A)1杯法(B)两杯法(C)三杯法(D)五杯法答:D3、对甜味敏感舌的部位是()。
(A)舌尖(B)舌面(C)舌边(D)舌根答:A4、品评时产生因前杯酒影响到后杯酒的心理作用叫做()。
(A)顺效应(B)顺序效应(C)后效应答:C5、目前酸酯比例最大的香型是()。
(A)米香型(B)清香型(C)浓香型(D)特型答:B6、一般品尝酒的次数应当是()。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答:B7、LCX——品评表中必涂的项目数量是()。
(A)72项(B)20项(C)24项(D)76项答:B8、β-苯乙醇在哪种香型白酒中最高:()。
(A)米香型(B)药香型(C)豉香型答:C9、在名优白酒中,总酸含量最高的酒是()。
(A)茅台酒(B)泸州特曲老窖(C)董酒(D)桂林三花酒答:C10、乙缩醛是构成白酒风味特征的()。
(A)骨架成分(B)协调成分(C)微量成分答:B11、在甜味物质中加入酸味物质是()。
(A)相乘作用(B)相杀作用答:B12、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决定香味强度的主要是()。
(A)温度(B)阈值答:B13、在评酒过程中,经长时间的刺激,使嗅觉和味觉变得迟钝,甚至可变得无知觉的现象叫做()。
(A)后效应(B)顺效应(C)顺序效应答:B14、经贮存老熟后的酒,又经勾兑和调味,使()。
(A)香味柔和(B)香味浓厚答:B15、清香型白酒生产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A)高温(B)中高温(C)低温(D)中温答:C16、酱香型白酒生产采用高温发酵,窖内品温达()对产、质量有利。
(A)35-38℃(B)42-45℃(C)48-50℃答:B17、新型白酒勾兑时,使用的香精香料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其代号()。
(A)GB10781.1-87(B)GB10345.2-89(C)GB2757(D) GB2760-86答:D18、苦味感的味觉神经分布在()部位。
(A)舌尖(B)舌根答:B19、香气物质多为()和醇溶性。
(A)水溶性(B)酯溶性(C)酸溶性答:A20、中国白酒中丁酸乙酯含量最高的是()。
(A)茅台酒(B)汾酒(C)五粮液(D)董酒(E)西凤酒答:D21、清香型白酒工艺最突出的特点是()。
(A)高温堆积(B)混蒸混烧(C)清蒸清烧答:C22、有机酸中,其口味特征为酸味较重,入口带甜,是()。
(A)己酸(B)乙酸(C)乳酸(D)丁酸答:C23、呈香呈味物质由()检出的最低浓度为阈值。
(A)嗅觉(B)味觉(C)感官(D)色泽答:C24、空杯留香、持久不息这种评语往往描述:()。
(A)浓香(B)米香(C)酱香(D)豉香答:C25、双乙酰又名()。
(A) 2、3—丁二酮(B) 2、3—丁二醇(C) 3—羟基丁酮(D) 丙三醇答:A26、白酒中杂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含量最高是()及其衍生物。
(A) 呋喃(B) 吡喃(C) 吡嗪(D) 噻唑答:C27、豉香型白酒以大米为原料、以小曲酒饼粉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发酵。
(A)固态(B)液态(C)半固态答:B28、芝麻香型白酒采用()作为糖化发酵剂。
(A)高温大曲(B)低温大曲(C)中、高温大曲(D)小曲(E)高温大曲、中温曲、强化菌混合使用答:E29、传统玉冰烧酒发酵容器是()。
(A)窖池(B)缸答:B30、浓香型酒中最容易出现的泥臭味主要来自于()。
(A)窖泥和操作不当(B)原料关系答:A31、乳酸乙酯占总酯含量最高的白酒是()。
(A)清香型(B)米香型(C)特型答:B32、白酒典型风格取决于()及量比关系。
(A)原料配比(B)香味成分答:B33、评酒主要依据是()。
(A)产品质量标准(B)微量香味成分含量答:A34、气相色谱仪有较高的灵敏度,是检测食品()成份的重要仪器。
(A)口感(B)风格(C)香味答:C35、食品及酒中的涩味,多是由酸、()、苦味三者不均衡,失去了合理比例所造成的。
(A)甜味(B)咸味(C)辣味答:A36、白酒中杂醇油是()后经发酵而生成的。
(A) 原料中蛋白质酶解成氨基酸(B) 淀粉酶解成还原糖(C) 木质素酶解成阿魏酸(D) 纤维素酶解成还原糖答:A37、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有害物质主要是()。
(A) 甲醇(B) 杂醇油(C) 氰氢酸(D) 重金属答:C38、在有窖泥臭的浓香型白酒中往往是()臭造成的。
(A) 甲酸(B) 乙酸(C) 乳酸(D) 丁酸答:D39、酯香调味酒贮存期必须在()以上,才能投入使用。
(A) 1个月(B) 3个月(C) 半年(D) 1年答:D40、白酒的涩味物质主要来自于是()化合物。
(A) 醛类(B) 醇类(C) 酯类(D) 酚类答:D41、谷壳进行清蒸处理,应采用大火蒸()以上。
(A) 5min(B) 10min(C) 20min(D) 30min答:D42、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
(A) 脂肪(B) 淀粉(C) 蛋白质(D) 糖分答:A43、酒在口中停留的时间也保持一致,一般()秒左右为宜。
(A) 10(B) 20(C) 30(D) 40答:A44、淀粉酶产生菌在曲药中主要是霉菌和()。
(A) 球菌(B) 细菌(C) 放线菌(D) 酵母菌答:B45、蛋白质水解酶产生菌为细菌和()。
(A) 球菌(B) 细菌(C) 放线菌(D) 酵母菌答:C46、乳酸主要是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将糖代谢中间产物()还原而产生。
(A) 丙醇(B) 丙酸(C) 丙酮酸(D) 丙烯醛答:C47、甘油是酵母进行发酵过程的产物,PH及温度越高,生成甘油()。
(A) 越少(B) 不变(C) 不确定(D) 越多答:D48、乙醛主要是由酒精发酵的中间产物()经脱羧而生成;另外乙醇氧化时也可以产生乙醛。
(A) 丙酮酸(B) 丙醇(C) 丙烯醛(D) 丙酸答:A49、缩醛是由()和醛缩合而成的。
(A) 酸(B) 醛(C) 醇(D) 酯答:C50、酚类是()跟苯环相连接的芳香族环羟的羟基衍生物。
(A) 羟基(B) 羧基(C) 醛基(D) 二硫基答:A51、下列白酒中不属于浓香型的是()。
(A) 洋河大曲(B) 西凤酒(C) 剑南春(D) 五粮液答:B52、白酒的酸类是以()为主。
(A) 有机酸(B) 无机酸(C) 低级脂肪酸及乳酸(D) 乳酸答:C53、同一物质在一种食品中是香气,而在另一种食品中则是臭气,这称之为香味的()现象。
(A) 复合(B) 变迁(C) 解析答:B54、在相同的PH值条件下,酸味的强度顺序为()。
(A) 醋酸>甲酸>乳酸(B) 乳酸>甲酸> 醋酸(C) 甲酸>醋酸>乳酸答:A55、白酒中酯类化合物主要是()的产物。
(A) 生化产物(B) 物理产物(C) 原料转化产物答:A56、苦味的典型物质是()。
(A) 奎宁(B) 异戊醇(C) 异丁醇(D) 酪醇答:A57、优质的芝麻香型酒其糖化发酵剂是采用()。
(A) 大曲(B) 小曲(C) 麸曲(D) 小曲和大曲混合使用答:C58、气相色谱仪经常检测白酒中的()的成分。
(A) 氨基酸组分(B) 无机金属离子(C) 不挥发组分(D) 挥发性香气成分答:D59、气相色谱仪器有较高的灵敏度,是检测食品()成分的重要仪器。
(A) 口感(B) 风格(C) 香味答:C60、LCX品酒法中酒的编号是() 。
(A)8位数(B)9位数(C)10位数(D)11位数答:D二、多选题1、LCX——品评法新增加的项目有( )。
(A)风味(B)风格(C)酒体(D)个性答:CD2、属于味觉范围的有( )。
(A) 鲜味(B) 辣味(C) 涩味(D) 酸味答:AD3、以正丙醇为特征成分的香型是( )。
(A)芝麻香(B)老白干香型(C)浓酱兼香型(D)清香型答:AC4、品酒师应克服的不正确心理有( )。
(A)偏爱心理(B)猜测心理(C)不公正心理(D)老习惯心理答:ABCD5、β-苯乙醇含量高的香型酒有( )。
(A)豉香型(B)酱香型(C)特型(D)米香型答:AD6、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基本类型有( )。
(A)老五甑工艺(B)大小曲串香工艺(C)原窖法工艺(D)小曲酒工艺(E)跑窖法工艺答:ACE7、酱香型国家名酒的感官评语应为微黄透明、酱香突出( )。
(A)香气浓郁(B)幽雅细腻(C)清雅纯正(D)酒体醇厚(E)尾净爽口(F)回甜(G)回味悠长(H) 空杯留香持久答:BDGH8、清香型大曲白酒采用( )混合使用,作为糖化发酵剂。
(A)麸曲(B)清茬曲(C)小曲(D)后火曲(E)酯化曲(F)包包曲(G)红心曲答:BDG9、我国目前处理低度白酒时,作为吸附剂的材料主要有( )。
(A)大孔树脂(B)活性炭(C)732阳离子树脂(D)717阴离子树脂答:AB10、白酒中香气成分多为( )。
(A)水溶性(B)酯溶性(C)醇溶性(D)不溶性答:ABC11、描述浓香型白酒的品评术语有( )。
(A)无色透明(B)留香持久(C)窖香浓郁(D)醇甜爽净(E)清爽甘冽(F)回味悠长答:ACDF12、白酒中酸的功能,除具有减轻苦味外,它还有以下作用( )。
(A) 增长酒的后味(B) 消除燥辣感(C) 增加酒的醇和度(D) 可适当减轻中、低度白酒的水味答:ABCD13、酒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下列物的含量( )。
(A)酒精(B)甲醇(C)杂醇油(D)铅(E)总酯(F)总酸答:BCD14、白酒中微量成份的含量的表达方式目前有( )。
(A) mg/100mL(B) g/L(C)mg/g(D)v/v答:AB15、白酒常规理化分析时,经常遇到的化学物质的术语有。
(A) 分析纯(C) 指示剂(D) 标准溶液(E)蒸馏(F)干燥答:ACD16、固液结合的新型白酒生产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 )。
(A) 串蒸法(B) 综合法(C) 酒精加水稀释法(D) 酒精精华加水法答:AB17、浓郁型酒体风格特征形成的工艺模式为( )。
(A) 黄泥老窖(B) 续糟混蒸(C) 偏高温大曲(D) 一窖一糟(E) 高温入池(F)清蒸清烧答:AB18、酿酒原料中含大量支链淀粉的有( )。
(A) 梗高粱(B) 糯高粱(C) 大米(D) 糯米(E) 玉米(F)小麦答:BD19、酱香型白酒生产模式中,其主要特点为( )。
(A) 用曲量大(B) 高温堆积(C) 混蒸混烧(D) 糠壳量大(E) 低温入池(F)长期贮存答:ABF20、“玉冰烧”是我国出口量大最大的酒种,其特殊香味成份来源于( )。
(A) 原料(B) 曲药(C) 肥肉(D) 发酵(E) 勾调答:BC21、芝麻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成份为( )。
(B) 3-甲硫基丙醇(C) 3-甲硫基丙酸乙酯(D) 乳酸乙酯(E) 乙酸乙酯(F)4—乙基愈创木酚答:BC22、评酒员应具备的尝评基本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