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2(2)确定圆的条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 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 教案

3.2 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过程与方法: 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三. 教学难点: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四.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五.教学设想: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称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知条件、已证不等式,以及与临时假定矛盾等各种情况. 六.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综合法与分析法(一)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二)例题讲解例1.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已知:如下图,直线AB//CD,直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G,H.求证:∠1=∠2.证明:假设∠1≠∠2.过点G 作直线A′B′,使∠EGB′=∠2.根据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这样,过点G 就有两条直线AB 与A′B′与直线CD 平行.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矛盾.这说明∠1≠∠2的假设是不对的,所以∠1=∠2.例2.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已知:如下图,直线a//c.b//c.求证:a//b.证明:假设直线a,b 不平行,那么它们相交,设交点为P.由已知a//c.b//c ,这样过点P 就有两条直线a,b 与直线c 平行.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矛盾.这说明a,b 不平行的假设是不对的,所以a//b.(三)练习1.设233=+b a ,求证.2≤+b a证明:假设2>+b a ,则有b a ->2,从而.2)1(68126,61282233323+-=+->+-+->b b b b a b b b a因为22)1(62≥+-b ,所以233>+b a ,这与题设条件233=+b a 矛盾,所以,原不等式2≤+b a 成立.注意:当要证明几个代数式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某个不等式时,通常采用反证法进行. 议一议:一般来说,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称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知条件、已证不等式,以及与临时假定矛盾等各种情况.试根据上述,寻找矛盾的手段、方法的特点.2.已知,,求证:证:设a < 0, ∵abc> 0, ∴bc< 0又, 则 ∴与题设矛盾又:若a = 0,则与abc>0矛盾,∴必有a > 0同理可证:b> 0, c > 0课后作业:教材练习题(四)教学反思: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 个/至多有(n 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 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 教案3

11、如下左图,直线 AB,CD 相交,求证:AB,CD 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设 AB,CD 相交于两个交点 O 与 O′, 那么过 O,O′两点就有_____条直线,这与“过 两点_______”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 ________.
12、完成下列证明. 如上右图,在△ABC 中,若∠C 是直角,那么 ∠B 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 是______或 ______. 当∠B 是____时, 则_________, 这与________ 矛盾; 当∠B 是____时, 则_________, 这与________ 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 一定是锐角. 13、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 小于 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A.有一个内角小于 60° 都小于 60° C.有一个内角大于 60° 都大于 60° 14、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 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 45•°”时,应假设 _______________. 15、已知:如图,设点 A、B、C 在同一条直线 l 上. 求证:经过 A、B、C 三点不能作一个圆. 生回顾浅谈收获 小结:指导生小结 本节重点研究了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及反 证法证明命题的应用。对于反证法的熟练掌握还 需在今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强和提高。 学生当堂完成 课堂作业 D.每一个内角 )
课 题 备课人
3.2 确定圆的条件(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1、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知 识 2、理解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方法 与 能 3、掌握反证法适用范围,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方法与步骤 力 过 程 体会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理解反证法的推理依据及方法, 与 方 法 情 感 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态 度 价 值 观
九年级数学上册3.2确定圆的条件教案(新版)青岛版

3.2 确定圆的条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与探究”活动探索确定圆的条件,会利用尺规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及外心的性质.3.树立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难点:确定圆的条件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导入语:经过七年级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已知圆心和半径能做一个圆,现在有一个残破的古代瓷器碎片(课件展示),你能将它复原吗?怎样确定这个圆盘所在的圆心和半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确定圆的条件.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识记学习目标,教师点拨学习目标.过渡语: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请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学.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76-77页的内容,并按照以下要求画图,思考解答以下问题:(1)已知一个点A,经过点A能作圆吗?你能作出多少个圆?(2)已知两个点A与B,经过A,B两点能作圆吗?你能作出多少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分布有什么规律?(3)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A,B,C,经过这三点能作圆吗?如果能,请你作出经过这三点的圆.并总结作图的步骤.(4)如果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三点能作出一个圆吗?A. A. .B(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通过自学和同学的帮助你感到学的怎么样?那么我们通过自学检测来检验一下.请合上课本.1.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 .2.三角形的外心是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交点,外心到三角形的距离相等.(三)质疑问难:你在自主学习环节还有哪些疑惑?请记录在学案上,准备交流释疑.三、后教环节过渡语: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展开交流互助.请将你们组的疑惑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吧!(一)学习任务和指导1.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2.独立思考探究题目探究:请同学们作出下列三角形的外接圆.并根据作图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比较上面三个三角形外心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写下来与同组同学分享.问题2:在Rt△ABC中,若直角边AC=5,BC=12,则它的外接圆的半径是多少?(二)预设生成和点拨1.通过学生作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三角形外心位置的不同,明确任何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但是一个圆却有无数个内接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外心的位置以及外接圆半径与边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作图,作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外接圆,感受三角形外心的位置及性质.根据得到的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利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四、训练环节过渡语:下面请认真规范完成当堂训练题目.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成绩计入小组量化.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D )A.过一点可画无数多个圆;B.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C.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D. 过三点可以画一个圆.2.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在它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C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3.已知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4,4)和点C(6,2).(1) 点A、B、C能确定一个圆吗?说明理由;(2)如果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过这三点的圆的圆心P;(3)写出圆心P的坐标,并求出⊙0的半径.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答案,交流问题.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与反思。
【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确定圆的条件

3.2确定圆的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圆的条件.【教学难点】学会利用反证法证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确定直线的条件:(1)经过一点、两点、三点你能否画出一条直线吗?若能,可以画出几条直线?(2)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体会?(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中垂线?第二环节:讲授新课探究一:①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有这样多个圆?作图并从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圆可以有无数个,而且无规律②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步骤1:连接两点,画出中垂线步骤2:以任意一点为圆心,都可以画出一个圆通过两点结论:过已知点A,B作圆,可以作无数个圆.③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已知点A、B、C,你是如何做到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思路点拨:1.能否转化为2的情况:经过两点A,B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2.经过两点B,C的圆的圆心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3.经过三点A,B,C的圆的圆心应该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的位置.作图步骤:步骤1:连接AB、BC步骤2:分别做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步骤3: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做圆,圆O就是所要求的圆结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由此可知: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2.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探究二: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反证法,什么叫做反证法?生: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是什么?生:共分三步:(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师: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基本方法.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如果运用直接证明法比较困难或难以证明时,可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思考:在△ABC中,AB=c,BC=a,AC=b,如果∠C=90°,a、b、c三边有何关系?为什么?解析:由∠C=90°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2+b2=c2.问题:若将上面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c,BC=a,AC=b,∠C≠90°”,请问结论a2+b2≠c2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分析:假设a2+b2=c2,由勾股定理可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这与已知条件∠C≠90°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原结论a2+b2≠c2成立.这种证明方法与前面的证明方法不同,它是首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理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到原结论的正确.像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第三环节:例题解析例1、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例2、证明:平行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第四环节:习题巩固(1)分别作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并说明它们外心的位置情况.(2)判断题: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②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④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两直角边分别为15和20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A.12.5 B.25C.20 D.10(4).三角形外心具有的性质是()A.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B.到三边距离相等C.外心必在三角形外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圆心、半径2.外心的位置:(1)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2)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3)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3.反证法。
初中数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3.2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

初中数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2 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反证法的含义;2.掌握反证法的步骤与综合法的根本区别;3、能用反证法证明一些较简单的命题.【教学重点】反证法的含义与步骤.【教学难点】用反证法证明如何找问题的反面【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证明)已知:如图 3-19,A,B,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求证:过A,B,C 三点不能作圆.证明:【设计意图】1.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2.能说明知识的应用.二、自主探究这种证明方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证明方法不同,它不是由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而是先提出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反证法.总结: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有三个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已知:直线AB∥CD,直线EF 与AB,CD 分别相交于点G,H .求证:∠1 =∠2 .证明:例2 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已知:直线a∥c,b∥c . 求证:a∥b .【设计意图】1.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2.学生对概念的描述是否清晰、关键词是否恰当;3.答案的正确性;4.能说明知识的应用.三、当堂训练1.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 D.至少有两个解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 ) A.a、b、c都是奇数 B.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C.a、b、c都是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设计意图】1.训练题目的正确性;2.解题步骤的规范性.3.评价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反思不足,并总结小组表现.四、课堂小结;五、课堂达标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D.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2、命题“△ABC中,若∠A>∠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A.a<b B.a≤b C.a=b D.a≥b【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针对训练六、板书设计3.2 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探究例1 例2 练习七、作业作业:练习1、2 .八、教后反思。
初中数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确定圆的条件》课件——第2课时

新课学习
例2: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3-21,直线 a∥c,b∥c . 求证:a∥b
新课学习
证明:假设直线a,b不平行,那么它们相交,设交
点为P。
由已知a∥c,b∥c,这样过点P就有两条直线a,b与 直线c平行。 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这条直线平行”矛盾。 这说明a,b不平行的假设是不对的,所以a∥b。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
这说明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可以作圆的假 设是不对的,所以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不 能作圆。
新课学习
这种证明方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证明方法不同,它
不是由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而是先
提出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推出矛盾,从而证
明命题成立。
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已知:如图3-20,直线AB∥CD,直线EF与AB, CD分别相交于点G,H . 求证:∠1=∠2
新课学习
证明:假设∠1≠∠2.
过点G作直线A'B',使∠EGB'=∠2. 根据基本事
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 这样,过点G 就有两条直线AB与A'B'与直线CD平行。 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这条直线平行”矛盾。 这说明∠1≠∠2的假设是不对的,所以∠1=∠2。
结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什么叫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1)否定结论
(2)推出矛盾
(3)肯定结论
课堂练习
1、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
青岛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确定圆的条件(2)》教学案1

青岛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青岛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3.2确定圆的条件(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重点: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难点: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如图,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3),(-2,-2),(4,-2)△ABC的外心坐标是。
2、如上图,是一块圆形砂轮破碎后部分残片,小王师傅重新制作一个,一时又找不到图纸看尺寸,请帮助小王师傅确定此轮半径,再重新制作一个。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A.腰长B.;C.D.腰上的高【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如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能不能作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探索新知】思考:1、如果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经过A、B、C三点能作出一个圆吗?试一试。
2、为什么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怎样证明这个结论呢?自学:仔细看课本78页的证明过程,并了解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总结:师生结合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一起分析总结证明过程。
【巩固提升】1、学习课本79页例1,师生共同规范步骤和总结解题思路。
2、学习课本79页漫游,感受推理威力的强大。
3、课本80页练习1题。
4、学习课本79页例2,学生自己解决,师生共同纠正。
5、课本80页练习2题。
【课堂小结】说一说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感觉有哪些困惑?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达标检测】1、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步骤是( )。
A、假定CD∥EFB、假定CD不平行于EFC、假定AB∥EFD、假定AB不平行于EF2、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不能都大于45度。
”第一步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A、每个内角都小于45度B、有一个内角大于45度C、有一个内角小于45度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45度3、如图,直线AB,CD相交,求证AB、CD只有一个交点为,证明:假设AB、CD相交于两个交点O,O’,那么过O,O’两点就有两条直线,这与“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3.2确定圆的条件教学案2无答案青岛版

确定圆的条件学习目标:1. 探索并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 会用尺规法作“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的圆。
3. 知道三解形的外接圆和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
重点:三角形外心的性质难点:确定圆的圆心。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作一个圆的关键是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分别是什么?性质:判定:⑶过一个点可以作几条直线?过两个点呢?过三个点呢?【创设情境】某镇有三个村庄的分布位置如图所示,由于灌溉的需要,几个村子决定共同出资打一眼机井,如果要求机井到每个村子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这眼井的位置该如何确定?你能帮他们确定机井的位置吗?【探索新知】活动一:思考、操作1、在下面的方框中用圆规按作出符合要求的圆。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归纳:由上可知,过已知一点可作_________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_________个圆,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_________个圆。
即:确定一个圆。
活动二:自学并思考:自学课本77页上面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外接圆?什么叫圆的内接三角形?什么叫三角形的外心?2、思考:⑴如何作三角形的外心⑵在空白处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3、根据上图说一说三角形的外心有何性质:【巩固提升】1、完成77页练习第1题,第2题。
2、 Rt△ABC中,∠C=900,AC=6cm,BC=8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_____cm. 【课堂小结】说一说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还有什么困惑?【达标检测】1、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做圆;②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而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而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3.2 反证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能运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几何命题.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运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导入语:我们上一节学了圆的条件,但本节涉及到了反证法的有关知识,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本节课比较难学,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和讨论.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本78页有关反证法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反证法的概念: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有那几个步骤?
(1)
(2)
(3)
(二)试试看
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
已知:如图,∠A,∠B,∠C是△ABC的内角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度
证明:假设所求证的结论不成立,即
∠A__60°,∠B__60°,∠C__60°
则∠A+∠B+∠C<180度
这与_________________矛盾
所以假设命题______,
所以,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三、合作探究
第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
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并纠错,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
第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已知:a、b、c三条直线,且a∥c,b∥c.
求证:a∥b
a
b
c
探究二:用反证法证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点拨:以上两个题用反证法证明,注意结合反证法的步骤,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从假设出发,得出一个和命题的条件等相矛盾的结果,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延伸拓展
你能用反证法证明以下命题吗?
如图,在△ABC中,若∠C是直角,那么∠B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是_____或______.
当∠B是_____时,则_____________ 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当∠B是_____时,则______________ 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一定是锐角.
四、当堂达标
细心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角是钝角的第一步是
.
2.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如果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那么BE,CD不能互相平分.
课堂总结:
本课学习了反证法,学习了反证法的三个步骤,知道了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