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心理简析

合集下载

怀旧是现代人类的普遍心理

怀旧是现代人类的普遍心理

怀旧是现代人类的普遍心理,古代诗词隽味悠长,带给人们丰富的幻想,而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幻想力。

锦江即是一条浩瀚诗河,徜徉在锦江畔的人们,工作生活、置业投资在锦江区的人们,将会拥有多少幻想力?一个区域的标识会因其深重的历史韵味而历久不衰。

我尽己所能,在本文中搜寻了唐宋年间有关锦江的诗词,谨作素材之用: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的唐?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送蜀客》“蜀客南行祭碧鸡,木绵花发锦江西。

”唐?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

”《怀锦水居止二首》“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谒先主庙》“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

”《诸将五首》“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唐?刘禹锡《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荆门浮舟望蜀江》“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临》“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唐?王维《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大罗天上神仙客,濯锦江头花柳春。

”唐?王建《织锦曲》“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唐?武元衡《酬太常从兄留别》“别离无可奈,万恨锦江流。

”《赠别崔起居》“别泪共将何处洒,锦江南渡足春风。

”唐?崔备《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唐?元稹《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唐?施肩吾《吴中代蜀客吟》“峨眉风景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

80后怀旧:大众心态史的一次跃迁精品文档9页

80后怀旧:大众心态史的一次跃迁精品文档9页

80后怀旧:大众心态史的一次跃迁怀旧源于现实的缺憾,于是渴望重返过去以寻找自我认同的连续性。

它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始终对过去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

当代中国的怀旧,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姿态,因怀旧主体和语境不断发生变化而形态各异。

80后出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怀旧行为却发生于消费与时尚共同协作的市场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以全球化时代的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介质大量生产和传播的新语境。

因此,80后怀旧亟待解决的是在变更了的社会语境中寻找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重新确认自己、把握自己,从而达到把握世界的目的。

令人感到叹惋的是,他们因失去竞争优势而沦为社会边缘者,却主动以放逐社会主体意识、社会公共责任感而执迷于个人情感世界,“在路上”的心态使其无法抵达精神救赎的终点。

个体意义上的微观世界如若不能与国家、社会层面的宏观世界形成互动,抑或是有效沟通、达成共识,那么这种怀旧就只能是浅尝辄止、无助又无望,陷入永远处于未完成时态的怀旧泥淖之中而难以自拔。

纯真年代:寄寓对实质性传统的渴望对于成年人来说,身心统一的、人本身的本真状态是其最令人难以忘怀、珍奇而迷人的质数。

这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对于斤斤计较、工于心计、小市民式的世故,童真、纯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也是属于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原始心理需要。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法制化、市场化和伴随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化趋势,大大冲击和破坏了以感性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恋、信赖的质朴关系,才迫使并激发人们在现代消费社会对围绕人类原始感情的部分实质性传统萌生渴望之情。

“所谓实质性传统也即崇尚过去的成就和智慧,崇尚蕴含传统的制度,并把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行为模式视为有效指南的思想倾向。

”[1]包括人类纯真感情在内的实质性传统具有异乎寻常的、奇迹般的神圣色彩,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调动了当时正值童年、青春期的80后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不顾一切地为其献身,誓死捍卫它的正当性、至高无上性。

80后怀旧:大众心态史的一次跃迁-精选文档

80后怀旧:大众心态史的一次跃迁-精选文档

80后怀旧:大众心态史的一次跃迁怀旧源于现实的缺憾,于是渴望重返过去以寻找自我认同的连续性。

它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始终对过去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

当代中国的怀旧,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姿态,因怀旧主体和语境不断发生变化而形态各异。

80后出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怀旧行为却发生于消费与时尚共同协作的市场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以全球化时代的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介质大量生产和传播的新语境。

因此,80后怀旧亟待解决的是在变更了的社会语境中寻找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重新确认自己、把握自己,从而达到把握世界的目的。

令人感到叹惋的是,他们因失去竞争优势而沦为社会边缘者,却主动以放逐社会主体意识、社会公共责任感而执迷于个人情感世界,“在路上”的心态使其无法抵达精神救赎的终点。

个体意义上的微观世界如若不能与国家、社会层面的宏观世界形成互动,抑或是有效沟通、达成共识,那么这种怀旧就只能是浅尝辄止、无助又无望,陷入永远处于未完成时态的怀旧泥淖之中而难以自拔。

纯真年代:寄寓对实质性传统的渴望对于成年人来说,身心统一的、人本身的本真状态是其最令人难以忘怀、珍奇而迷人的质数。

这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对于斤斤计较、工于心计、小市民式的世故,童真、纯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也是属于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原始心理需要。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法制化、市场化和伴随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化趋势,大大冲击和破坏了以感性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恋、信赖的质朴关系,才迫使并激发人们在现代消费社会对围绕人类原始感情的部分实质性传统萌生渴望之情。

“所谓实质性传统也即崇尚过去的成就和智慧,崇尚蕴含传统的制度,并把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行为模式视为有效指南的思想倾向。

”[1]包括人类纯真感情在内的实质性传统具有异乎寻常的、奇迹般的神圣色彩,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调动了当时正值童年、青春期的80后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不顾一切地为其献身,誓死捍卫它的正当性、至高无上性。

狗狗的怀旧依恋心理,狗狗不听话能打吗

狗狗的怀旧依恋心理,狗狗不听话能打吗

狗狗的怀旧依恋心理,狗狗不听话能打吗狗狗的怀旧依恋心理博美犬当一个人远离他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难免会有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回忆过去点点滴滴的时候。

当你脑海中常浮现出回去看望亲人的画面,这种留恋故土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称为怀旧依恋心理或回归心理。

狗狗也同样具有这种心理,且回归欲望比人更为强烈。

人们常讲的狗狗有极强的归家能力,便是狗狗怀旧依恋心理的最好体现。

狗狗,尤其是成年狗狗易主后,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总有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对待新主人冷漠无情,心存戒备,有时甚至恩将仇报,伺机逃跑,奔回故土。

狗狗之所以要回家是因为主人在家,狗狗要回到主人身边,狗狗是希望维持在主人爱抚照料下的单纯环境。

正因为如此,狗狗才忍受各种困苦,历尽艰辛,由遥远陌生的土地上独自归来。

拳师犬狗狗的好习惯与主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可以说狗狗天生的性格只占了一小部分,影响狗狗的因素还是在于主人,所以主人对于狗狗的教育方法一定要正确。

如果狗狗不听话能打吗?对于这种方法是非常不建议的,这样做只会让训练效果越来越差,甚至会让自己的狗狗疏远你。

我们知道,狗狗是一种非常聪明、机警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最为亲密,而且最能理解人的心理。

狗狗一旦认定的主人就不会在改变,即便主人恶狠狠的对它,狗狗也绝对不改变它对主人的忠诚和服从。

当然,狗狗有听话乖巧的时候,但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

狗狗本身也有着要强的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也会表现得很悲伤。

如果是被主人殴打,那心理受到的伤害会更严重。

一般来说,不提倡打狗狗,即便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当狗狗表现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惩罚它但也不要恶意的辱骂殴打。

当然,为了体现惩罚的严重性,让宠物狗更好的记住一些事情,你可以轻轻的拍打它的头部,但这样的拍打绝对不是恶意的。

其实在惩罚狗狗时我们可以使用爱心棒,这种东西打在狗狗身上并不会痛,但是会发出一些响声让狗狗安静下来,可以说是一件很好的教育狗狗的装备。

再教育狗狗时对其殴打惩罚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狗狗会对自己产生畏惧心理,使得它越来越难和你接近。

文案怀旧营销:利用怀旧情怀,唤起消费者共鸣

文案怀旧营销:利用怀旧情怀,唤起消费者共鸣

• 提高消费者重复购买的
• 塑造品牌的经典和独特
的印象
意愿
形象
怀旧营销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
01
提高品牌忠诚度
• 通过情感共鸣让消费者产生归属感
•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
02
降低品牌忠诚度
• 若怀旧营销过度或不当,可能导致消费
者产生抵触情绪
• 影响品牌形象和声誉
02
怀旧营销的心理机制
怀旧情怀的心理成因与动机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文案怀旧营销:利用怀旧情怀,唤起消费者共

DOCS
01
怀旧营销的概念与重要性
怀旧营销的定义与核心要素
怀旧营销是一种营销策略
• 利用怀旧情怀作为情感纽带
• 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
• 为品牌创造独特价值
怀旧营销的核心要素
• 怀旧元素:如品牌历史、产品特点、经
怀旧营销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启示一:情感
共鸣
启示二:创新
与融合
01
02
• 运用怀旧元素唤起消费者的
• 将怀旧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
情感共鸣
合,提升品牌时尚感
• 通过情感共鸣建立品牌与消
• 在怀旧营销中融入创新思维,
费者的紧密联系
提高营销效果
05
怀旧营销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怀旧营销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发展趋势
• 怀旧营销将与科技、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
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怀旧元素
打造真实的品
牌故事
01
02
• 与品牌历史紧密相关的元素
• 结合品牌发展历程和消费者
• 能够引起消费者广泛共鸣的

旅游者心理

旅游者心理

旅游者心理旅游是一项非凡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探究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农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浇灌;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给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摘要: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传说摘要:有一年天大旱,东兰四周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

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

说来也希奇,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

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

常吃墨米,可治疗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

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很多外国游客品尝中国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

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方法、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

消费者怀旧营销:利用怀旧情感促进消费

消费者怀旧营销:利用怀旧情感促进消费
怀旧心理价格策略
• 高价策略:体现品牌价值和稀缺性 • 中价策略:满足大众需求和性价比 • 低价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和年轻消费者
促销策略:通过怀旧活动吸引消费者
怀旧活动的策划
• 主题活动和社交媒体的互动 • 线下体验和场景营造的融合 • 合作伙伴和跨界合作的拓展
怀旧促销策略的实施
• 促销周期和频率的合理安排 • 奖励机制和优惠政策的设计 • 效果评估和持续优化的策略
怀旧营销的重要性
• 有助于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形象 • 能够增强品牌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 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
怀旧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价值
• 为品牌注入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 • 为消费者提供情感体验和心灵慰藉 • 为市场营销注入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
02
怀旧营销的策略与方法
产品策略:运用怀旧元素设计产 品
过度怀旧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过度怀旧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 消费疲劳和审美疲劳 • 品牌定位和形象塑造的模糊 • 市场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削弱
如Hale Waihona Puke 避免过度怀旧• 适度怀旧和创新融合 • 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 • 持续优化和创新营销策略
如何避免怀旧营销的陷阱与风险
怀旧营销的风险防范
• 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分析 • 策略调整和效果评估 • 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
Docs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 互动游戏和社交媒体的融合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怀旧营销的跨界合作与创新
怀旧营销跨界合作的案例分析
• 可口可乐与故宫文创的跨界合作 • 百雀羚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IP开发 • 回力鞋与设计师合作的创意融合
怀旧营销的跨界合作与创新
• 品牌联合和IP开发 • 文化跨界和创意融合 • 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拓展

养老院老年人心里分析及护理

养老院老年人心里分析及护理

养老院老年人心里分析及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院。

在养老院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了解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孤独感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社交圈子,入住养老院后,老年人与亲人、朋友的接触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渴望有人陪伴、交流,希望得到关注和关爱。

2、失落感老年人在退休后,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可能会感到自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此外,身体机能的下降、健康问题的出现,也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沮丧。

3、焦虑和恐惧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养老院中的老年人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恶化,害怕给子女添麻烦,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

4、依赖心理由于身体和认知能力的下降,一些老年人在生活中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从而产生依赖心理。

但过度的依赖又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5、怀旧心理老年人常常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对过去的生活和经历充满怀念。

这种怀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但过度怀旧也可能导致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二、影响养老院老年人心理的因素1、健康状况身体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消极情绪。

2、家庭支持子女的关心、探望和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的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3、养老院环境养老院的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养老院环境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社会交往老年人在养老院中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情况,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老年人通常心理状态更好。

三、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老年人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习惯,建立起信任和友好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旧心理::①能力怀旧。

②经历怀旧。

③社交怀旧。

④物品怀旧。

⑤环境怀旧。

物品环境怀旧:怀念过去美好时光。

一件儿时的玩具,一段熟悉的动画片,一位当年的偶像明星。

儿童时代的玩具、动画片、游戏、漫画书,穿戴、使用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国货品牌,总能迅速在诸多同龄人中引起共鸣。

“。

“我是87年的,看完以后我哭了”“思念慢慢打开,好想回到那个时候”“小时候那些东西,现在都买不到了,怀念啊”…… 一些年轻人表示,某种程度上很羡慕自己的父辈,虽然那时候的日子相对贫乏、单调,但生活简简单单,因此人的心态更为平和。

相比之下,追求的东西多了,就需要努力奋斗,压力自然随之而来。

当找到与别人经历或情感的重合点时,他们就像古堡里的孩子听到了召唤一样,欣然向往。

人总是喜欢恒定、安全的环境,然而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活压力太大,竞争也非常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童年时的事物会给人们带来温馨、安定的感觉,仿佛重返过去无忧无虑的岁月。

回归心理: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爱提当年勇,喜欢对人叙说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及如何能干。

迷恋过去,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

两类人容易有回归心理:生活中的不得志者和老年人。

不得志者(能力怀旧):对自己的处境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只得从过
去的回忆中寻找安慰。

对生活中的不得志者,应劝说他们努力充实自己,不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生活中真正的失败者是那些跌倒了爬不起来的人。

老年人:晚年寂寞孤独所致。

人们要多一点理解和爱心,尤其是老年人的亲属要多与他们聊天相处,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感,而社会则要创造条件使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病态怀旧心理:
症状:
1.依恋过去的事情保存大量的旧照片、旧服装、旧书、旧报纸;给孩子取旧时代的名字;有些饭馆酒楼仍取知青时期"向阳屯食村"、"黑土地酒家"、"老三届饭馆"、"北大荒火锅城"之类的旧名称;流行歌曲的歌词也越来越"土",什么"篱笆墙"、"牛铃摇春光"、"向你借半块橡皮"。

歌曲创作向童年、乡村延伸。

2.依恋过去的友人、恋人有人十分热衷搞同乡会、同学联谊会。

这包话幼儿园园友、小学校友、中学校友、大学校友……有的男士女士,过去曾有过一段恋情,因故未成连理;如今已届中年,旧情萌发,开始"第二次握手"。

3.依恋过去的经历有的人过分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奖品保存得完美无缺,时常追忆当年那辉煌的经历。

原因:
病态怀旧心理往往是由于社会的变迁、价值观的改变以及个人的失落感引起的异常心理。

而患者无法适应改变,又避免直接面对不适应这现实,将挫折合理化,不承认根源在于自己,而把原因和责任全推给环境或变化,从而采取逃避或对立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