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2、AFP、ALP、r-GT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VEGF、IGF-Ⅱ联检的临床价值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VEGF、IGF-Ⅱ联检的临床价值

1 对 象 : 1 健康 对 照 组 3 . () O例 ( 1 男 9例 , 1 例 ) 女 1 。年 龄 2 ~6 岁 , 均 3 . 1 8 平 8 4岁 。经 我 院保 健 科 体 检 合 格 , 、 、 、 心 肺 肝 肾等重 要 脏 器 无疾 患 的 健康 者 。肝 肾功 能 试 验 正 常。 () 2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 a c lre d t e a go h fco s V G ) v s ua n oh l l r wt a tr , E F i
和 胰 岛 素样 生 长 因子 l(nui-k rw hfco I, - ) I isl l e o t atrl I ni g GF l I
联 合检 测 , 现将 结果 报 道 如 下 。
资 料 与 方法
1 健 康 对 照组 、 病 组 与 P . 肝 HC组 A P I F Ⅱ 、 G F 、G 一 VE F结 果 , 表 1 HC 患 者 血 清 中 , P、 一 VE 见 。P AF I GF Ⅱ、 GF三 种 肿 瘤
标 志 物水 平均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P<0 0 1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 肝 病组 与 P HC组 比较 其 P值 结 果 显 示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表 1 健康对照组 、 病组 与 P 肝 HC组 3项 指 标 比较 ( ± s j )
最 常 用 的肿 瘤 标 志 物 之 一 , 敏 感 性 较 低 ( 0 左 右 ) 特 异 性 但 7% ,
仪 器 为西 安二 六 二 厂生 产 的 2 0 P 0 8 S全 自动 7 数 仪 。VE F 计 G
采 用 E IA 法 , 器 为 奥 地 利 HT2型 酶 标 仪 , 剂 盒 由 尚柏 Ls 仪 试

外周血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外周血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外周血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IGF)-Ⅱ异常表达对肝癌(HCC)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肝癌(146例)、肝硬化(25例)、慢性肝炎(30例)、非肝肿瘤患者(19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血TGF-?茁1和FIGF-Ⅱ水平,分析两者在HCC早期诊断和鉴别方面的临床价值。

结果:HCC患者血FIGF-Ⅱ呈异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非肝肿瘤组(P6.0 μg/L为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6.0%,特异性为79.7%。

与血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与AFP 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

结论:血FIGF-Ⅱ的表达异常与肝癌形成有关,两者的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关键词】肝癌;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表达;诊断开发新的分子标记物早期诊断肝癌和寻找新的基因治疗靶点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1]。

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的阳性率仅有50%~70%左右,在直径6.0 μg/L为阳性临界值,血清游离IGF-Ⅱ阳性率表现为肝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P50 μg/L)结果相一致(见表1)。

2.2 IGF-Ⅱ与AFP浓度及肿瘤大小的相关分析:经CT或B超测量的肝癌直径的大小(多个肿块者以最大直径为准)之间无相关性(P>0.05)。

肿瘤直径小于3 cm的小肝癌患者中,血AFP浓度均小于400 μg/L。

HCC患者血FIGF-Ⅱ水平与血AF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2.3 FIGF-Ⅱ与AFP诊断肝癌的综合评价:HCC患者血FIGF-Ⅱ(>6.0 μg/L)和AFP(>50 μg/L)诊断肝癌的综合比较与评价见表2。

3 讨论肝癌是由病毒、化学致癌物等多种病因作用,经癌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癌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经历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发病过程,其中基因调控和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高脂血症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随高脂血症的比例逐渐增加,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糖类生长因子-2(IGF-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IGF-2在许多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包括结直肠癌。

过去的研究表明,IG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也会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IGF-2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发展。

针对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IGF-2在这一患者群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或许可以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结直肠癌和高脂血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两者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相互影响。

2. 分析IG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3. 研究IGF-2在高脂血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高脂血症的影响,探讨其与高脂血症相关疾病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了解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结直肠癌和高脂血症的关系结直肠癌和高脂血症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结直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高脂血症可导致血液循环中脂质水平升高,进而影响细胞分裂、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位居前列。

高脂血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近年来,关于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本文将对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 IGF-2的基本情况IGF-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属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等一起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平衡。

IGF-2在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结合IGF-1受体和胰岛素受体促进细胞增殖和代谢活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2. IG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表明,IG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IGF-2促进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参与了肿瘤微环境的重构,从而改善了肿瘤的存活和生长条件。

IGF-2也可能通过调节肿瘤的血管生成、代谢活动和免疫逃逸等机制,影响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进展。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的IGF-2往往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预后较差。

3.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随着对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研究深入,发现了IGF-2在这一人群中的表达情况与普通结直肠癌患者有所不同。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的患者中,IGF-2的表达水平往往更高,且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呈正相关。

这表明高脂血症可能通过调节IGF-2的表达和信号通路,影响了结直肠癌的发展和进展,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引言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高脂血症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和高脂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IGF-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它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综述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IGF-2是一种肽类细胞生长因子,它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存活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IGF-2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IGF-2的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化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IGF-2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IGF-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的关联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清中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酯的水平升高。

多项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不仅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还可以加速结直肠癌的进展,并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探究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联,对于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IGF-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高脂血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IGF-2的过度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一方面,高脂血症可以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高脂血症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促进IGF-2的表达。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秦方方;魏朝宁;郭永坤;曾启胜;魏秋良【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22(33)2【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手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GF-2水平,并在介入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统计随访期间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调查并记录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重点分析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随访期间,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预后良好41例、占68.33%,预后不良19例、占31.67%;预后不良患的性别、年龄、CNLC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者的低分化占比、血清IGF-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血清IGF-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相关(OR>1,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存在一定预后不良风险,血清IGF-2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总页数】3页(P240-242)【作者】秦方方;魏朝宁;郭永坤;曾启胜;魏秋良【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HS-AFP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2.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TGF-β1和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3.血清IL-33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4.不同分期肝癌患者血清IGF-2及IGFBP-2水平与肝癌侵袭能力的相关性分析5.柴胡蚤休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MP-9、VEGF、IGF-2水平及MSCT检查情况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与实验研究

肝癌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与实验研究

肝癌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与实验研究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度侵袭性和易转移性使之成为难治性疾病。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5万人死于肝癌,我国更是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

与许多其他癌症一样,肝癌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关键。

因此,研究肝癌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说明生物体内某种生理或病理状态的物质或指标。

在肝癌的早期检测中,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目前,临床上用于肝癌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有AFP、PIVKA-II、ALT、AST、GGT、TB、ALB等。

然而,这些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存在较大的局限,存在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组织样本和体液样本中生物标志物的高通量筛选,以发现能够早期和准确诊断肝癌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以下将介绍目前常用的一些生物标志物筛选技术和肝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情况。

一、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筛选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其通过分析组织或细胞中的RNA或DNA来获取分子水平的信息。

通过将数以万计的基因序列固定在一个晶片上,检测样本中的RNA或DNA与芯片上的基因序列的杂交程度,可以快速地得到许多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为寻找肝癌早期生物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研究,如对比肝癌与正常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对比不同肝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对比肝癌早期与晚期患者的基因表达谱等。

例如,研究表明,在肝癌组织中,FAM19A4、TMEM106B、AP1S2、IGHG1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而DSC2、SLC25A13、KRT6C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这些基因可以作为评估肝癌预后和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二、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大量蛋白质表达水平的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数千个蛋白质固定在晶片上,将样本中的蛋白质与晶片上的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以确定不同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表达量和表达模式,可以为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AFP、HA和PⅢP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AFP、HA和PⅢP的关系
0 7年 9月 第 1 4卷 第 3期
1 77
原 发 性 肝 癌 患 者 血 清 I F Ⅱ水 平 与 G - AF HA 和 PⅢP 的 关 系 P、
郑 青 , 梁 宁 , 陈夏 明
( 南 省 海 口市 人 民 医 院放 免 中心 , 南 海 口 5 0 0 ) 海 海 7 28
的 生物 学 效 应 , 正 常 生 理 状 态 下 血 液 中含 量 极 在 低 。近年 来 发现 I - GF Ⅱ的异 常 表达 与 细胞 的恶 性 病 变有 密 切 的关 系【 。新 近 的一 项 研 究 指 出_ : 4 ] _ 5 ]


I F 1是肝 癌 细胞加 速 生长 时 自分 泌/ 分 泌 的生 G 一I 旁
变 关 系最 为 密 切 的 成 员 。血 清 AF 的 测 定 可 使 P
8 ~8 的 P o 5 HC患 者可 被确 诊 , 仍 有 2 左 但 o
右 的 AF P阴 性 的 原发 性 肝 癌 被 漏诊 【 。 因此 , 6 ] 检
测 血清 I 一 GF Ⅱ水 平可 使 AF P阴性 的 P HC患者 得 到 进一 步 的 明 确 诊 断 , 有 一 定 的 临 床 实 用 价 具
长 因子 之 一 , 是 I F基 因家 属 中 与肝 癌 早 期 癌 也 G
I GF是 由 I — GF I和 I F Ⅱ组 成 , 者 分 别 含 G 一 二 有7 O和 6 7个 氨 基 酸 的 单 链 多 肽 , 子 量 约 为 分
7 5 D。I F大部分 经肝 脏 合 成 , 主要 存 在 于 血 .k G 是 液 中具 有重 要功 能 的细胞 增殖 调控 因 子之 一 , 并通
胞无 限制分 裂增殖 。 本文还 对 P HC 患 者 血 清 中 I F Ⅱ水 平 与 G 一 AF HA 和 PⅢP进行 相关分 析 , P, 结果呈 明显 的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F-2、AFP、ALP、r-GT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黄学胜,李继泉,罗俊峰,卢 涛ExpressionlevelofIGF-2,alphafetoprotein,alkalinephosphataseandr-GTinserumofprimarylivercancermodelmiceHuangXuesheng,LiJiquan,LuoJunfeng,LuTao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The91stCentralHospitalofPLA,HenanJiaozuo4540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expressionlevelofinsulin-likegrowthfactor-2(IGF-2),alphafetoprotein(AFP),alkalinephosphatase(ALP),r-glutamyltranspeptidase(r-GT)intheserumofprimarylivercancermodelmice.Methods:35healthymaleSDmice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normalgroupandprimarylivercancergroup.Therewere10miceand25mice.Miceinthenormalgroupdidnotreceiveanytreatment,andthemiceintheprimarylivercancergroupweremadeprimarylivercancermodels,and22miceweresuccessfullyestablished.ImmunoturbidimetrywasusedtodetecttheserumlevelofIGF-2.Electro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ECL)wasusedtodetectserumlevelofAFP,doubleantibodysandwichmethodtodetectthelevelofALP,r-GT,andfluo rescencequantitativeRT-PCRtodetectIGF-2mRNA,AFPmRNA,ALPmRNA,andr-GTexpressionlevel.Re sults:Inthenormalgroup,thesizeofthelivertissueisuniformandtheshapeoftheliveristhesame.Thelivertissueoftheprimarylivercancergroupisdifferentinsize,andthecellnucleusisdiverse,andmostofthemhavethephe nomenonofnucleardivision.TheserumlevelsofIGF-2andIGF-2mRNAintheserumoftheprimarylivercancermice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normalgroup(P<0.05).ThelevelsofAFPandAFPmRNAintheserumoftheprimarylivercancermice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normalmice(P<0.05).TheserumALPandALPmRNAintheserumoftheprimarylivercancermice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normalgroup(P<0.05).Theserumlevelsofr-GTandr-GTmRNAintheserumoftheprimarylivercancermice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normalgroup(P<0.05).Conclusion:TheserumlevelsofIGF-2,AFP,ALPandr-GTintheserumofprimarylivercancermicewerehighlyexpressed.Thedetectionofserumlevelswasofgreatvalueforthediagnosisofprimarylivercancer.【Keywords】insulin-likegrowthfactor-2,alphafetoprotein,alkalinephosphatase,primarylivercancerModernOncology2019,27(18):3210-3214【摘要】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2)、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r-谷氨酰转肽酶(r-glutamyltransferase,r-GT)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方法:选择SD健康雄性小鼠35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两组,分别有10只和25只小鼠。

正常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原发性肝癌组小鼠制成原发性肝癌模型,造模成功的共22只小鼠。

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F-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AFP的血清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LP、r-GT水平表达、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IGF-2mRNA、AFPmRNA、ALPmRNA、r-GTmRNA表达水平。

结果:正常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大小均匀,形态一致;原发性肝癌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形态多样,多有核分裂现象。

原发性肝癌组小鼠的血清中IGF-2和IGF-2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健康小鼠(P<0.05);原发性肝癌组小鼠的血清中AFP和AFP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健康小鼠(P<0.05);原发性肝癌组小鼠的血清中ALP和ALP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健康小鼠(P<0.05);原发性肝癌组小鼠的血清中r-GT和r-GT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健康小鼠(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IGF-2、AFP、ALP、r-GT水平都呈高水平表达,检测其血清中的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原发性肝癌【收稿日期】 2018-07-19【修回日期】 2018-10-26【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 焦作 454003【作者简介】 黄学胜(1963-),男,山东桓台人,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肝胆肿瘤。

E-mail:2990877397@qq.com·0123·黄学胜,等 IGF-2、AFP、ALP、r-GT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18.010【文章编号】1672-4992-(2019)18-3210-05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也较高,患者存活率极低,仅次于肺癌[1]。

原发性肝癌一般都是由肝炎引起,如乙肝、丙肝等,近几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如果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检测出来,早日治疗,至少可提高患者5年的生存时间,意义重大[2]。

IGF-2在细胞的分裂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肝细胞高分泌合成弹性蛋白,并以此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而肿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此血清IGF-2和IGF-2mRNA的水平都会出现异常[3]。

AFP是目前临床上检测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其重要作用已得到肯定[4]。

ALP由肝脏向胆外排出,当肝脏病变时,反流入血液,使血清水平升高。

r-GT由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肝脏细胞病变或胆管阻塞时,血清中水平升高。

因此当小鼠肝脏发生原发性肝癌病变时,其血清中的这四种因子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本文通过对这四种因子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小鼠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研究对象:选择SD健康雄性小鼠35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其年龄为4~6周龄,平均为(5.3±0.5)周龄,体重为20~28g,平均为(24.2±2.4)g,饲养温度为22℃~25℃,室内湿度35%~40%,饲养室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统一喂给标准饲料,允许它们自由活动。

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两组,分别有10只和25只小鼠。

正常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原发性肝癌组小鼠制成原发性肝癌模型。

模型制备后,剔除实验过程中死亡、模型制备失败的小鼠。

本次研究所做实验均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

主要试剂:甲基亚硝胺(DEN)和四氯化碳(CCl4)购自美国Sigma公司;乙醇、橄榄油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苏木精、伊红购自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IGF-2购自Selleck公司;ALP、r-G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购自Hyclone公司;MgCl2和鲁米诺发光底液购自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CR缓冲液购自Dako公司;IGF-2mRNA、AFPmRNA、ALPmRNA、r-GTmRNA引物购自Invitrogen公司。

1.2 方法1.2.1 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制备参考祝普利[5]等制备方法。

将饲养一周后的25只小鼠进行造模,首先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胺(Sigma公司提供)100mg/kg,正常饲养3天,再用四氯化碳(Sigma公司提供)和橄榄油的混合物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混合物的配置比例为1∶4(体积比)。

继续饲养小鼠3周,再以50mg/kg的量用甲基亚硝胺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的饮用水换成9%的乙醇饮用水。

继续饲养一周,四氯化碳剂量增加到0.08ml/10g,直到造模完成。

18周后处死小鼠,取其肝脏,若肝脏的表面出现大量灰白色结节,肝脏组织HE染色后正常结构消失,细胞的形状变得不规则,细胞核变大,则表示造模成功。

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2只,造模失败1只,造模成功小鼠共22只。

1.2.2 样本采集 采集小鼠清晨空腹静脉血3ml,迅速转移至生化管内,经离心机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

移取上清液,待血清完全移至EP管内后,用记号笔于外侧壁分别标记标本号及患者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