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论文

合集下载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论 著・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祖育娜1,许爱国2(1.郑州市中心医院呼吸ICU,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ICU,河南郑州450052)摘要: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及开放性试验,对68例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分别给予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以万古霉素为对照,其中试验组34例,替考拉宁针第1天0.4g,1次/12h,静脉滴注;此后0.4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万古霉素1.0g,1次/8h,静脉滴注,疗程10~21d。

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5.9%、85.3%、89.2%;对照组分别为55.9%、88.2%、8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和1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安全有效,对临床高度怀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时,可考虑初始经验性使用。

关键词: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529(2010)0420552203T eicoplanin and V ancomycin in T reatment of SevereG ram2positive B acterial Infections:A Clinical EvaluationZU Yu2na3,XU Ai2guo(3T he Fi rst A f f ili ated Hos pit al,Zhengz hou U ni versit y,Zhengz hou,Henan450052,Chi na) Abstract:OB 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teicoplanin and vancomycin in treatment of severe Gram2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METH ODS In the randomized,controlled and opened clinical trial,68patients with severe Gram2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teicoplanin and vancomycin.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to receive once daily dose of0.4g teicoplanin with twice daily dose for the first day given by inf usion for10 -21d or3times daily dose of1.0g intravenous vancomycin for10-21d.RESU LTS The cure rate,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were55.9%,85.3%and89.2%,respectively,for teicoplanin group55.9%,88.2%and88.2%,respectively,for control group.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red in teicoplanin group was2.9%and in vancomycin group was11.8%.CONC L USIONS Teicoplanin is a highly effective and safe for severeGram2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In highly suspected infections with meticillin2resistant staphylococci or enterococci,teicoplanin can be a choice for initial treatment.K ey w ords:Teicoplanin;Vancomycin;Gram2positive bacteria 替考拉宁是继万古霉素后研制的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对于革兰阳性菌,尤其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对...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对...

组织穿透性差,如不 组织穿透性差,如不能 能穿透血脑屏障 穿透血脑屏障 对肠球菌耐药 对肠球菌敏感
给药方式
需静脉给药,2-4次/ 日,肌注疼痛,口 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 服制剂仅用于结肠 /日 炎(对其他感染类型 无效)
静脉/口服两种剂型可 相互替换使用(口服吸 收率达100%)
• 上市时间尚短,不良反应未充分暴露,已有耐药 菌株报道 • 在2009年全国医保目录中,其口服、注射剂型均 表示限万古霉素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重症感染 使用。
综合比较
万古霉素
作用机制 分子结构 不同 耐药性 抑制细胞壁合成
替考拉宁
抑制细胞壁合成
利奈唑胺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 成 组织穿透性强,可穿透 血脑屏障 对肠球菌活性强
优点
• 利奈唑胺转移性好,强大的组织/体液穿透能力, 尤其是在肺、骨、中枢神经系统等 • 面对院内获得性肺炎,利奈唑胺是第一选择 • 利奈唑胺作为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素,与其他革 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且对需氧革兰 阳性球菌作用强大 • 单独给药,目前没有治疗MRSA联合使用的报道
不足
• 疗效确切但治疗成本高昂
药代动力学
• 口服不吸收,肌注后生物利用度为94%。 • 与蛋白的结合为90-95%,能迅速分布到组织中, 尤其是皮肤和骨,随后是肾、支气管、肺,肾上 腺达到很高的浓度。 • 体内分布较万古霉素广,在胆汁中也有浓度。 • 半衰期呈两相分布,半衰期分别为0.3和3小时。 • 较难透过血脑屏障。
临床适应症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
传统治疗
• • • • 一代头孢 二代头孢 四代头孢 碳青霉烯类
有效药物
而对于MRSA则传统的头孢菌素类无能为力
碳青霉烯类

三种抗阳性菌药物比较

三种抗阳性菌药物比较

胺疗效并未超越万古霉素。
精品课件
13
ZYVOX 产品说明书信息 Distributed by Pfizer Pharmacia&Upjohn Company Divison of Pfizer Inc,NY,NY10017 LAB-
0319-16.0
Vancocinpro20091218
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or Teicoplanin
ECCMID 2009, 1637
Vancocinpro20091218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肺炎疗效相当
60
50
40
% 30
20
10
0 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在利奈唑胺提交给FDA的临床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治疗医院内肺炎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
胺进行对照显示万古霉素可评价临床疗效为60%,利奈唑胺可评价临床疗效57%,二者疗效相当,利奈唑
Vancocinpro20091218
国内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保持 敏感率
全国主要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敏感率监测 (Mohnarin) 2008
(n=5981) (n=10409)
肖永红,王 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Vancomycin
MICr
MIC90
<0.25-2
1
0.5-2
1
0.5-2
1
0.25-2
1
<0.25-4
2
0.5-2
2
0.5-2
2
0.25-2

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肾毒性研究

万古霉素在神经外科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肾毒性研究

2 . 1 一般情 况 : 6 6 例 患者 中 , 男性 4 1例 , 女性 2 5例 , 年 龄 1 6 ~8 8岁 , 平均 5 2 . 9岁 。 因 颅 脑 外 伤 或 脑 出 血 入 院 , 入 院 后 进 行 了颅 脑 手 术 , 手 术 后 发 生 感 染 给 予 万 古 霉 素 经 验 或 目标 治 疗 。
素 引 起 的 肾毒 性 。
2 结 果
万 古 霉 素 作 为 治 疗 MR S A、 耐 甲 氧 西 林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 MR S E ) 及 耐 青霉 素肺 炎 链 球 菌 ( P R S P ) 等 多 重 耐 药 革 兰 阳 性菌株感染 的首选药 物 , 使 得 万 古 霉 素 的 临 床 应 用 逐 年 增
性球 菌 , 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 4例 与凝 固酶 阴性 葡 萄 球 菌 6 例 。检 出 的 3 4例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中 有 3 3例 为 MR—
效: 用药 7 2 h后 病 情 无 明 显 进 步 或 加 重 者 。痊 愈 , 显 效 和
进 步 总 称 为 临床 有 效 , 无效为临床无效 。 1 . 2 . 2 细 菌学 疗 效 评 价 : 细 菌学疗 效 主要分 为清 除、 部 分 清除 、 未 清除和替 换。清除 : 治 疗结束 时 培养 阴性 ; 部 分 清 除: 2种 以上 致 病 菌 中 有 1种 被 清 除 ; 未清 除 : 治 疗 结 束 时 培
全恢复正常 ; 进步: 用 药后 病 情有 所 好转 , 但 不够 明显 ; 无
合 计 6 6 3 1 2 4 8 3
2 . 3 细菌学疗效 : 在 被 调查 的 6 6例 患 者 中 , 送 病 原 学 检 查 的有 5 8例 , 培 养阳性 有 4 1例 , 其 中有 4 O例 检 测 出 革 兰 阳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93.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 静 (河 南省 南阳 市 中心 医院 西药 科 南 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对于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采用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 在我院近期收治 ,以 MRSA肺 炎为诊 断的 6O例 患者 ,随机数 字法平均分成三组 ,每组 20例,其中利奈唑胺 治疗为 A组 ,替考拉宁治疗为 B组 , 万古霉素治疗为 c组。结 果 临床 疗效由高至低依 次为 A组、B组、c组 ,其 中 A组与其余 两组相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 应:A组 出现 3例 (15%),B组 4例 (20% ),c组 5例 (25% ),差异无 统计 学意金 黄 色葡萄球 菌 (MRSA)肺炎而言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优 于替考拉 宁与 万古霉素 ,且不 良反应较 少,有在临床 上普及 、推 广、使 用价值 。 关 键 词 :利奈唑胺 ;替考拉 宁 ;万古霉素 ;院 内耐甲氧西林金 黄 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图分 类号 :R969.4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2018)-01-1867-0187-02
耐甲氧西林 金 黄色葡 萄球 菌 (MRSA)多 重耐 药特性 ,有 着 “超级细菌 ”的称 谓 ,为 医院获 得性 肺炎 致病 菌其 中之 一 , 病死率高 于 HIV感 染 ,选择有 效且不 良反应较 低 的抗 菌药物 是为首要 问题 … 。万古霉素 长期应 用于 临床 ,已产生 耐药菌 株 ,对 MRSA的敏感性有所 下 降。替考拉 宁作 为一种糖 肽类 抗菌药物 ,而利奈唑胺 为新 型唑烷 酮类抗 菌药 物 J。本 院将 近期 (2016年 01月 ~2016年 12月 时期 )收治 ,以 MRSA肺炎 60例患者 ,采用三种药物 治疗 ,取得 较好效果 ,现 将结果 报道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纳入及 排除 方法 纳 入方法 :经 临床症状 结合放射线 与化验 室检查 确诊为 MRSA肺炎 ;既往多种 抗菌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突破与挑战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突破与挑战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突破与挑战万古霉素,作为一种强大的抗生素,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的防线。

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万古霉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突破与挑战。

让我们来谈谈万古霉素的突破。

万古霉素在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一些难治性感染,如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烧伤感染等病例中,万古霉素成为了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药物。

万古霉素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结构改造,研发出了多种万古霉素类似物,这些新药在保持原有抗生素活性的同时,降低了毒副作用,扩大了应用范围。

然而,万古霉素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万古霉素的毒副作用较大。

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听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医生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变化。

万古霉素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万古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这使得万古霉素在治疗某些感染时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还面临着抗菌谱狭窄的问题。

万古霉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覆盖范围有限。

这意味着在治疗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时,万古霉素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感染的细菌类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面对这些挑战,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一方面,他们通过对万古霉素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其抗菌活性、降低毒副作用。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积极研究新型抗生素,以填补万古霉素在抗菌谱方面的不足。

为了减少万古霉素的耐药问题,医生们也在探索合理的用药策略,如限制万古霉素的滥用、开展耐药监测等。

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其毒副作用、耐药问题和抗菌谱狭窄等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比较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比较

万古霉 素
四、排泄
肾清除率为1.09~1.37 mL/(kg•min) 90%以原型经肾清除,微量经胆汁消除 普通血透与腹透均不能清除
替考拉 宁
利奈唑 胺
几乎全部所给予的替考拉宁量原型从尿液中排出。
非肾脏清除率约占利奈唑胺总清除率的65%。 稳态时,约有30%药物以利奈唑胺的形式、40%以 代谢产物b的形式、10%以代谢产物a的形式随尿排 泄。 利奈唑胺的肾脏清除率低(平均为40ml/分钟)。
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 ⑴与输注速率相关的不良反应:<30分,荨麻疹,面部潮红、红斑、 低血症、心动过速以及红人综合症 。 ⑵耳毒性(血药峰浓度>80ug/ml):耳鸣、眩晕、高频听力丧失、平 衡与共济失调等;常用方案未见血浓>80ug/ml,故耳毒性罕见 ⑶肾毒性(谷浓度>15ug/ml):肾损害发生率增高,但评价肾损害 时需考虑低血症及其它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为可逆性
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12岁以上)每12小时静注 或口服600mg,儿童患者(刚出生至11岁)每8 小时静注或口服10mg/kg。
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万古霉素给药间歇推荐
肾功能不全
肌酐清除率 (ml/min)
正常
≥50
轻度
20-50
中度
10-19
重度
<10
间歇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万古霉素给药间歇
1g Q12H
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心内膜 炎、骨髓炎、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等,也用于 治疗由于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所致难辨梭状杆 菌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或葡萄球菌肠炎
替考拉宁
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 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 性腹膜炎。

替考拉宁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经验性治疗中的作用

替考拉宁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经验性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耐 甲氧 西林金 黄 色葡萄 球菌 ( S 所 致感染 的 MR A)
增多 , 糖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 素、 甲万古 霉素在 国内逐 渐得 去
到广泛使用” 。替考拉 宁 ( ecpai) 17 T i l n 是 98年发 现的 由 o n
放线菌 A t olns e hm ctu 产生 的一 种新 的糖 肽类 抗 cnpa e tco yecs i i i
的任何不 良反应情况 , 疗程前后均查血常规 、 尿常规、 肾功 肝 能、 痰或血培养及胸部 x线 片。
4 .细菌学检查 : 械通气 者采用 无菌 吸痰管或 经纤维 机 支气管镜经人工 气 道吸 取支 气管 分泌 物 , 所取 标本 尽量在
1 n内送实验室做痰液洗 涤和半 定量培 养。其他患 者采 0mi 集时应先漱 口, 然后用 力 咳出气 管深 处痰液 , 于无菌容 器 盛
[ ] 郑鹏凌 , 2 梁象逢 , 刘伟. 耳真菌病. 国外 医学 : 耳鼻咽喉科 学分
册 ,04,8( ) 1214 2 0 2 3 :7 - . 7
( 收稿 日期 :000 -3 2 1 -20 )
( 本文编辑 : 巨娟梅)
[ ] Jcm n Wa , piM, t 1 T p a at i i i ue 3 ak a A, r R A r e a o i l n b t d c d l . c i ocn d
[ ] 农辉 图 , 6 李菊裳 , 黄光武 , 耳 真菌病的真菌学 与治疗方 法 等.
研究.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99,3 1 ):3 -3 . 19 1 (0 4 849 [ ] 刘 亦青 , 7 陈瑛 , 郭瑞 臣 , 氟康 唑滴耳剂耳蜗毒性 的实验研 等. 究.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0 13 ( )7 -8 2 0 ,9 1 :7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摘要】目的探究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53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给予替考拉宁治疗,对照组患者26例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p>0.05,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发生率为3.70%,对照组不良反应者5例,发生率为19.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相当,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具有治疗优势,安全性高。

【关键词】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对比;安全性
【中国分类号】r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87-01
革兰阳性菌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其感染数量有逐年上升趋势,且革兰阳性菌出现了较明显的耐药性[1]。

选取我院收治的本类患者分别给予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发现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替考拉宁的安
全性更高。

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5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8.2±4.9岁,对照组患者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7.8±5.6岁。

两组患者均确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基础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后遗症等,感染症状包括腹腔、呼吸道、皮肤以及败血症等。

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内脏器官疾病、排除哺乳期与妊娠期妇女、排除造血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对本组药物过敏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感染症状等方面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第一天每十二小时一次,每次0.4g,之后每天一次,每次0.4g,连续使用两至三周。

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续使用两至三周。

1.3疗效判定: 基本治愈为:病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检测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细菌完全清除。

显效:病患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指标检查较治疗前恢复显著,细菌清除率在80%以上。

有效:病患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检查指标恢复明显,细菌清除率大于60%。

无效:病患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改善不明显,细菌清除率低于6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p>0.05,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2不良反应对比分析: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7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者5,其中腹泻2例,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升高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两组不良反应经过处理均可恢复正常。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一直以糖肽类抗菌药为主,且疗效可靠,而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均属于本类药物,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对于革兰阳性菌都具有非常强劲的杀灭作用,抗菌效果十分显著[2]。

糖肽类抗菌药虽是治疗革兰阳性菌的首选药物,但是其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问题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肾功能的压力,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用药问题[3]。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效果相当,本组研究中分别为85.19%、80.77%,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替考拉宁的安全性更为显著,其对于肾脏功能的影响非
常轻微,且其他不良反应也非常少,本组研究中替考拉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19.23%,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总而言之,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祖育娜,许爱国.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04):552-554.
[2]wang g,hindler jf,ward kw,et al.increased vancomycin mic8 for stap hy lococcus aureus clinical isolates from a uni versity hospital duringa-5 year period[j].j clin microbiol,2006,44(11):3883-3886.
[3]turco tf,melko gp,williams jr.vancomycin intermediate resistant stap hy lococcus aureus[j].ann pharmacother,2008,32(78):758-7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