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常见病原菌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

斑马鱼饲养及繁殖孵化过程研究摘要: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因其胚体全透明,繁殖速度快,使用样品量少,饲养成本低,而被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试验。
本实验通过对斑马鱼生长条件研究,探究斑马鱼可以生长的适宜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使斑马鱼产卵,探究斑马鱼孵化及鱼苗生长条件,建立斑马鱼的养殖平台,为之后进行斑马鱼毒性急性急性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斑马鱼;生长发育;繁殖;胚胎发育孵化;鱼苗斑马鱼(学名:Barchydanio rerio var,别名:蓝条鱼)是一种重要的低等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因其具有个体小、生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及胚胎透明便于观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等领域[1]。
斑马鱼在基因水平上87%与人类同源,早期发育也与人类极为相似,这使得斑马鱼及其胚胎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3]。
其胚胎、幼鱼和成鱼最早是被用来检测水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畸物[4]。
Streisinger 等[8]于 1981 年首次将斑马鱼与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划上联系,使其研究领域得以拓展和延伸。
目前,斑马鱼已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生态毒理学、药物药效活性物质筛选、药物代谢、药物毒性物质筛选等方面[9]。
该实验通过观察斑马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发育,调节孵化条件,熟悉并建立斑马鱼养殖、繁殖、孵化、鱼苗养殖等一系列养殖平台,为之后开展斑马鱼相关生理药理实验奠定基础。
1实验材料1.1 实验用鱼成年AB系斑马鱼,六月龄,来源于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1.2 仪器与设备T-240F9L水族箱(宝潮水族专营店);产卵缸(南京一树梨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养皿若干、斑马鱼饲料(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控温棒(斑马鱼科研服务中心)、生化培养箱(上海坤天实验室仪器有限公司)、6孔板、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500ml硝化细菌菌液、260ml水质稳定剂(上海寸景水族用品有限公司)、250ml胚胎培养液、亚甲基蓝(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场2斑马鱼形态及习性2.1外形及雌雄鱼分辨AB型斑马鱼(野生型)体长为4~6cm,最大体长可达8cm。
斑马鱼的实验室养殖方法及其实验应用

斑马鱼的实验室养殖方法及其实验应用
周寅;张红菱
【期刊名称】《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9)004
【摘要】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动物,近年来其在分子发育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等学科研究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结合作者在实验室养殖斑马鱼的经验,综述了斑马鱼的特性、日常管理及其在以上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周寅;张红菱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武汉工业学院,健康科学与护理系,湖北,武汉,4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331
【相关文献】
1.斑马鱼实验室繁育方法研究进展 [J], 邵潘柱;林金杏;胡建华
2.以数字化实验室装备应用研发助推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辽宁省数字化实验应用研发中心的成立背景和职能定位 [J], 马如宇
3.浅析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基本实验应用 [J], 李跃奇;王怀柏;林来照
4.一种低成本实验室用斑马鱼饲养繁育设备 [J], 谢英;梁卫华;王冀;刘超;刘树锋
5.介绍一种小黄家蚁实验室养殖方法 [J], 杨振洲;李洪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海圣生物-斑马鱼饲养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的热带淡水鱼种类,民间多用于观赏养殖,但是在科研工作中,斑马鱼的优良性状有利于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和传播,包括研究鱼类生理机能、动物行为和水产养殖毒性试验。
虽然斑马鱼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国内对于这个领域研究却还在起步阶段。
尤其在斑马鱼养殖的时候缺乏一定的标准,导致斑马鱼的死亡。
所以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斑马鱼的养殖。
1、温度:饲养适宜的温度较为宽松大概在6到38℃,一般业内认为28.5℃是养殖斑马鱼的最适宜温度,通常情况下在低温的情况下,应该先控制房间温度在28℃左右,也可以通过鱼缸专用加热棒对于鱼缸缓慢加温。
较高的养殖温度可能导致水体的溶氧度降低,且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影响斑马鱼的健康。
而较低的温度则会让它生长发育过程变慢,产暖量降低。
2、pH值鱼类养殖都离不开水质的酸碱度,PH值对于鱼类的生长繁殖起着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斑马鱼养殖环境的水体PH值在7.0-8.0之间,也就是说斑马鱼比较适宜偏碱性的水质,而水质7.0以下就是说酸性的话,就会造成斑马鱼的死亡。
3、硬度水的总硬度指水中Ca2+和Mg2+等离子的总浓度。
斑马鱼适宜于较高硬度的水,水体硬度超过100mg/L CaCO3有利于斑马鱼的生长繁殖。
但是,这种适应是有限的。
目前,尚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不同范围的硬度条件对斑马鱼生长发育方面的影响。
3、盐度斑马鱼属于淡水鱼,但是可以耐受很大的盐度范围。
斑马鱼养殖适宜盐度通常为0.25‰。
养殖系统的盐度控制范围为0.25-0.75‰4、溶解氧溶解氧是鱼类养殖中的重要条件参数。
低水平的溶解氧往往会造成养殖系统内鱼类的大量死亡。
斑马鱼具有较快的新陈代谢速率,因而消耗氧气的水平也比较高。
建议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基本维持或者不低于6.0mg/L (28.0℃),以维持斑马鱼的健康生长和活动。
然而水体溶氧度也不是越高越好。
水体内通空气过度,会造成气体达到和超过饱和浓度,产生大量气泡,对鱼造成致命危害,产生气泡病。
斑马鱼养殖技术

斑马鱼养殖技术斑马鱼,又称热带锡纹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它们以其独特的斑纹和活力四溢的游动姿态,受到了许多养殖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斑马鱼的养殖技术,包括水质管理、喂养方法、疾病预防等方面,帮助养殖者成功繁育健康的斑马鱼。
一、水质管理斑马鱼是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观赏鱼类,因此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要点:1. 水温控制:斑马鱼适宜的水温为24-28摄氏度。
养殖者可以通过加热器、水泵等设备来维持水温的稳定,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斑马鱼的影响。
2. pH值调节:斑马鱼对水质的pH值要求在6.5-7.5之间。
养殖者可以使用pH试纸或电子pH计进行监测,并通过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来调节pH值,保持稳定。
3. 水质清洁:定期更换鱼缸中的水,清理底部的残渣和鱼粪,保持水质的清洁。
同时,使用过滤系统和鱼缸底部的沙子等辅助设备可以有效净化水质。
二、喂养方法斑马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鱼饵、昆虫、类虾等食物。
以下是一些喂养方法的建议:1. 多次少量:分次多餐是最佳的喂养方式。
建议每天将所需的食物分成2-3次,适量地喂给斑马鱼,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2. 均衡饮食: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包括颗粒状鱼饵、冷冻昆虫和植物类食物等,以确保斑马鱼获得全面的营养。
3. 观察进食情况:观察鱼群进食情况,确保每只斑马鱼都有足够的食物。
如果有饮食问题,及时调整喂养量和喂养频次。
三、疾病预防合理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保持斑马鱼的健康状况,提高成活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隔离新鱼:如果引进新的斑马鱼,建议先将其隔离在单独的鱼缸中,观察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隔离期间应经常检查鱼的食欲、行为和外观,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斑马鱼的鱼体和鳞片,观察是否有疾病的症状,如白点病、鳃腐烂等。
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鱼缸中的水,减少病菌和有害物质的滋生。
同时,注意水源的选择,保证水源的清洁和无污染。
斑马鱼简介

它是发育生物学家的得力助手,是医学研究的后起之秀,是环境监测的哨兵,是指示兵,是药物研发的新宠,它就是脊椎类模式动物明星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ario)。
一、斑马鱼基本特点:原产地:热带淡水鱼,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
成鱼体长3-100px,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身躯玲珑而纤细,因其体侧具有像斑马一样纵向的暗蓝色与银色相间的条纹而得名。
http://www.mun.ca/biology/desmid/brian/BIOL3530/DEVO_03/ch03f09.jpg 斑马鱼是体外受精发育,胚体透明。
胚胎发育快,受精后3天左右孵化出膜,天左右开口进食,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年以上。
斑马鱼可常年产卵,繁殖周期3-4天,一对成年斑马鱼每次可产卵200-300枚,受精率通常在70%以上。
养殖温度一般在23-31℃,15℃左右仍可存活,最佳养殖温度在25-28摄氏度之间,pH值在6.8~7.8,硬度在2~6之间。
二、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起源和发展1938年,美国布朗大学Roosen-Rung教授首次报道斑马鱼发育形态学研究成果。
1950年代,美国罗格斯大学K. Kenneth Hisaoka教授首次报道斑马鱼毒理学研究成果。
1972年,美国俄勒冈大学George Streisinge教授开始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研究和模式动物建立工作。
1989年,美国俄勒冈大学Monte Westerfield教授出版斑马鱼研究圣经The Zebrafish Book第一版。
1998年,首个斑马鱼模式生物数据库ZFIN成立()。
1998年,全球第一家斑马鱼药物研发服务外包公司成立。
2004年,斑马鱼国际资源中心(ZIRC)在俄勒冈大学成立。
200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将斑马鱼技术列入其转化毒理学研究项目ToxCast TM。
2009年,斑马鱼药物毒理学评价技术首次通过FDA和EMA的GLP认证,这标志着斑马鱼模型的安全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正式材料纳入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的热带淡水鱼类,它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模式生物,这种鱼类可用于研究各种生物过程的机制,包括发育、再生和感染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斑马鱼的基本特征和优点斑马鱼在生物学界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模式生物。
这种鱼类的大小约为3.5厘米,一般寿命为2-3年。
它的简单型态和发育机理使得斑马鱼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此外,斑马鱼的优点还包括:1. 短周期快速成熟:斑马鱼的生殖周期短,每年可以产卵多次,而且发育迅速,只需要2-3天就可以孵化。
这个特性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实验数据。
2. 生殖方式丰富:斑马鱼的生殖方式又泳动复杂和单纯的交配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存在又许多研究的方向。
3. 透明且可观察性强:斑马鱼在早期发育阶段为透明,这样质子在显微镜下容易被观察。
此外,它的胚胎发育过程短,只需两天就可以完成。
4. 基因治疗研究利器:斑马鱼拥有大量与人类同源的基因,可用于研究与人类相关的疾病和药物疗法。
5. 容易饲养: 斑马鱼简单易饲养,成本低,数量多。
二、斑马鱼在研究发育和遗传方面的应用斑马鱼因其胚胎发育阶段的透明,被广泛用于发育研究。
斑马鱼的早期胚胎非常透明,这使得它们的神经发育可以被轻松观察。
科学家们可以将神经标记物标记到斑马鱼的内皮细胞和神经系统细胞中,以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神经退化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斑马鱼还可用于研究遗传学。
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非常相似,因此它们被广泛用于研究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和表达。
举个例子,研究人员可以将人类基因序列植入斑马鱼基因组中,以研究人类基因的功能及其与其他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被称为转基因鱼。
三、斑马鱼在药物发现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斑马鱼可用于新药发现和针对性药物治疗研究。
在此方面具体的例子包括斑马鱼在研究新型抗生素和癌症治疗药物方面的应用。
上海海圣生物-斑马鱼养殖系统

斑马鱼是国际标准组织推荐的毒性实验的标准用鱼之一,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为了满足科研机构对斑马鱼的大量需求,需要对斑马鱼进行人工繁殖,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简单来看,斑马鱼是属于比较小型的淡水鱼类,成年的个体体长一般在20-40毫米之间,其食性较复杂, 比较容易饲养和管理。
即使在小容器内进行人工饲养,它们也能正常生长、繁殖,丝毫不会产生影响。
目前,斑马鱼的生存情况堪忧,是一种濒临绝种的鱼类,很少有比较自然的水域能够满足它的栖息,主要原因是外来种鱼类、农药和水土保持不当,严重破坏了斑马鱼鱼的生存空间。
简单了解了斑马鱼后,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它的繁殖情况。
斑马鱼繁殖力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繁殖,每次产卵约10至20粒,产卵量依雌鱼体型大小不同,在食物充足的水域,2至3天产卵一次,仔鱼孵化约8至14日,快慢跟水温有关。
体外受精,出生卵直径约0.1公分,仔鱼孵化出来约为0.3公分,一星期可达0.5公分,一个月长到1公分,约半年就成熟达3公分,大的约4公分左右,寿命约3至4年。
雄鱼发情时腹鳍会明显变黑,头顶两眼中有明显黑线,会占地盘,怀卵之雌鱼进入会立即上前交配,未怀卵雌鱼或其他雄鱼进入时会立即上前驱赶。
青鳉鱼若有适当环境非常容易繁殖,不过授精卵应迅速移开到其他环境,否则会被成鱼吃掉。
上海海圣生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从事水生物养殖设备制造的专业生产型企业,专为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度身设计、制造水生物实验养殖系统,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生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大学等。
近年来,海圣在斑马鱼养殖设备研发上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二代新品,既提升了性能又降低了运行成本。
海圣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修期内免费上门维修,48小时内到达现场。
定期回访及维护设备,积极听取和处理反馈意见,提供终身技术支持及配件。
它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完善生产工艺,获得多项专利,已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养殖设备达FDA检测标准,无毒无害,质量有保证!。
备考2021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健康的生活_传染病和免疫_人体的三道防线,综合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1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健康的生活_传染病和免疫_人体的三道防线,综合题专训及答案备考2021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健康的生活_传染病和免疫_人体的三道防线,综合题专训1、(2015永州.中考模拟) 学完“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知识后,小琳构思了一部科普动画片,部分画面及解说词如下:我是一只快乐的家鸽,从一枚受精卵开始,我踏上了奇妙的生命旅程.(1)在受精卵中,[________]胚盘不断进行细胞________和分化,逐渐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我也渐渐长大.(2)破壳而出后,为预防禽流感,我和伙伴们都注射了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疫苗是抗原,它能刺激机体产生_ _______,这属于________性免疫.(3)我的父母头上无毛冠,而我有毛冠,这属于生物的________现象.从性状的表现看,有毛冠是属于________(“显性”或“隐性”)性状.(4)若显性基因用E表示,隐性基因用e表示,则我父母的基因型都是________,我的基因型是________.2、(2017泰山.中考模拟)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人体的器官或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可为人体提供有机物.②和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可以获得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完成这一过程的结构是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2) D代表排泄的主要器官,⑤和⑥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肾脏产生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会产生尿意,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完成排尿,这一反应过程以及完成此过程的神经结构分别是________.(3)李光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从免疫学上看,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3、(2017滨州.中考模拟) 请分析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的传播带来隐患,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专家提醒:如被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资料二:几年前曾经肆虐的甲流,因为甲流疫苗的广泛使用而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没有接种过甲流疫苗的人则往往容易患病.资料三: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但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却非常普遍,有的人把它当作感冒等疾病的“万灵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1)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被宠物咬伤后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________,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属于________免疫.(2)甲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属于________.学校为防止甲流大面积流行,采取了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___.(3)甲流流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而甲流的病原体是病毒,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________组成.(4)抗生素类药属于处方药.为确保用药安全,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用药前都应关注________上的各项信息.(5)若发现伤员流出的血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可判断这是________血管出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遵循________的原则.4、(2018临沂.中考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春节刚过,一股弥漫着禽流感的信息扑面而来,据权威机构公布:1月份全国感染H7N9禽流感的人数为193人,79人死亡;5月19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也确认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H7N9禽流感是通过接触禽类而感染,因此,禽流感成为蛋鸡养殖业的克星,养鸡市场迎来一片哀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斑马鱼疾病及其相关研究等数据资料,对 实验用斑马鱼的微生物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今后实
验用鱼的标准化制定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实验用斑马鱼 1.1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
实现斑马鱼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其核心技术在于对斑马 鱼的疾病控制及其健康状态的维持。斑马鱼的疾病发生主 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斑马鱼的来源及是否与感染鱼群有过接 触;饲养的水环境(如水体硬度、温度、溶氧量、致病性微生物 污染情况等)饲料的性状及营养;饲养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等¨5。”。。在实验室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细菌为代表的病原 微生物则是干扰斑马鱼健康的主要原因¨“。 2.1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败血病又称为爆发性流行病、 出血性腹水病等,具有发病急、流行广、死亡率高等特点,是 目前危害斑马鱼健康的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8|。该病可由
and quality control of its common pathogens
were
elaborated.SO
as
to
orovide
a
basis referene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zebrafish.
Key words
Zebrafish:Pathogenic bacteria;Quality control:Standardization
健康以及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细菌 检测作为评价实验用斑马鱼微生物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万方数据
1070
安徽农业科学
2014生
环,引起了各国实验动物研究机构及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并已针对某些病原菌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展开了一系列 研究。 笔者对实验用斑马鱼这种新型的模式动物进行了简要 介绍。斑马鱼本身具有许多形态学和生物学的独特优势,使 其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等各领域的研究,然而其 目前在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方面还存在欠缺,特别是以斑马鱼 的疾病控制与健康状态维持密切相关的病原微生物质量控 制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斑马鱼;病原茵;质量控制;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S965.819
Research Advanc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68—03
of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Quality Control of Zebrafish
YANG伽1’。,L矾Jin・xing”,删Jian-hua”
动物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迸一步建立完善无疾病的标准化实
图1实验用斑马鱼病原菌的检测程序
验斑马鱼群¨…。
由于水生动物的生物净化相较于啮齿类实验动物存在
3.4实验用斑马鱼细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与预防实 验动物细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涉及到以下内容:病原菌的危 害与鉴定以及所用到的有害化学药品试剂等。在对实验用 斑马鱼细菌检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生物安全水平控制与预 防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病原菌的毒力、生物稳定性、致病 性、传播途径、传染性及实验室的性能与功能、检测操作技术 与方法等,熟悉并掌握其危害根源并做好周全的防范措旖是 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做好实验斑马鱼细菌质量
感性,因此该细菌对实验斑马鱼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影响了
通常元致病性,作为饲养环境的微生物学控制指标
3.2实验用斑马鱼常见病原菌的监测项目
在实验室人工
饲养条件下,病原菌是干扰斑马鱼健康状态的重要病原,需
许多重要的科学实验旧1。国际斑马鱼资源中心(ZIRC)的调 查诊断也表明,从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分支杆菌占所 有感染性的18%¨“,是斑马鱼实验动物化首先要净化的疫
安徽农业.Sci.2014,42(4):1068—1070
责任编辑陈玉敏责任校对况玲玲
斑马鱼常见病原菌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杨迟1”,林金杏2 4,胡建华2
4
(1.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2.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技的不断深入研究,斑马鱼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是国际上应用 最为广泛的实验鱼类。但是目前在我国,对实验用鱼仍缺乏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制度。阐述了斑马鱼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及常 见病原茵的质量控制,以期为实验用鱼的标准化制定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
又名蓝条鱼、花条鱼等,隶属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 鲤科、短担尼鱼属,原产于南亚,是一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 斑马鱼整体上呈纺锤型,身体细长,一般成鱼体长3~5
am,
约3—4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每隔1周可进行1次交配,产
卵数量在几百粒左右∞“1。雌雄鉴别比较容易,雄鱼为深蓝 间柠檬色条纹,且鱼体修长,鳍大;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 纹,鱼体比较肥大,体色偏淡,各鳍均比雄鱼短小,怀卵期鱼
应用于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其实验动物 化的基础与其自身所具备的几种生物学优势密切相关:①斑 马鱼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胚体透明,易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lll7,02)。 杨迟(1990一),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 物微生物质量控制。+通讯作者,胡建华,研究员,从事实 验动物质量监控。t通讯作者,林金杏,博士,从事实验用 鱼类生理功能及质量控制。
病病原之一。该菌属于Actinomycetales纲Mycobaeteriaceae
定期对实验斑马鱼进行细菌学监测,以确保其用于科学实验
的质量‘15驯。
目前,我国实验动物细菌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的主要内 容包括标本的采集、细菌的培养及细菌的鉴定分类。参考我 国对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分类【31|,建议将实验用斑马鱼 分为普通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其常见的病原菌监测指标主 要包括分支杆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链
收稿日期
万方数据
42卷4期
杨迟等
斑马鱼常见病原菌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069
游、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以及对外界刺
表1斑马鱼细菌学质量监测对象的选择原则 应排除的病原菌 重要的人鱼共患病 对斑马鱼具有高致病性且传染力强的病原体 对斑马鱼致病性较弱,可引起疾病及生理机能的改变 引起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实验刺激可能激发疾病
激反应迟钝等症状。肉眼观察可见烂鳃病鱼的鳃瓣呈泥灰
色,鳃丝末端尤为严重,黏液增多,鳃盖内表面充血发炎,中
问部位常糜烂成1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
窗”。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
露;在病变鳃丝的周围常有附着物粘附¨“。 2.3分支杆菌病分枝杆菌病是斑马鱼一种常见的细菌陛 疾病,又称为结核病,由于斑马鱼对分枝杆菌具有天然的敏
坏死现象Ⅲ1。
合格的实验用斑马鱼应外观健康,无异常;其次,需要迸一步 进行病原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不同等级的斑马鱼对病原微生 物的检测标准存在一定差异。针对斑马鱼易感的病原微生 物检测,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等内容”’3…。实 验用斑马鱼病原菌的常见检测程序如图1所示。
2.4爱德华氏菌病爱德华氏菌病又称为腹水病,发病原 因通常是由于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所致。该细菌为短杆菌, 无荚膜,具有运动性,革兰氏阴性,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性 人畜共患病原菌Ⅲo。感染病鱼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肿 大,肛门扩张发红,眼球突出且呈白浊化,食欲减退,游动缓 慢,部分失去平衡,有时可见鳃或沿脊柱大血管至鳍条有充
控制的有力后盾D2。’。 4展望
较多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其生活的水环境是各类水生微生物 生存繁殖的最佳环境,造成净化工作较难开展及净化后的环 境维持困难¨“。为了针对实验用斑马鱼在实验室集约化人 工养殖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及污染可能对斑马鱼健康所造成 的威胁实旌控制,定期对斑马鱼及其水环境进行细菌学的质
量监测则显得尤为重要。
2014-01—14
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剖开腹腔在肠 道内仍可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充血现象加 剧,肌肉充血,眼球突出,鳃丝末端腐烂,肛门红肿,腹部膨 大,此时解剖可见由于内脏器官受损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
红色腹水,鳃、肝、肾的颜色较淡,呈花斑状,肠壁充血且无
食物㈣。 2.2细菌性烂鳃病细菌l生烂鳃病通常是由柱状嗜纤维菌 或柱状屈挠杆菌感染所致,该病流行的最适水温为28—35 ℃,主要感染部位为斑马鱼的鳃部Ⅲ1。病鱼常伴有离群独
腹膨大明显∽1。 1.2斑马鱼的实验动物化依据
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且来源清楚,用
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 物¨”11 J。近年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生物,被广泛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等多种病原
菌引起,患病鱼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鱼体各组织器官出现不同 程度的出血现象。在发病早期,通过外表观察发现病鱼上下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research of modern】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zebrafish has become
important
vertebrate model organism because of its unique biological properties.which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boratory fish internationally.However.the fish is still lack of standardized quality control。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presently in China。The main bacterial diseases of zebra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