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合集下载

药膳心得体会-V1

药膳心得体会-V1

药膳心得体会-V1
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指的是采用一定的中药材,搭配食材进行烹饪的一种健康的饮食
方式。

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药膳对身体健康的积极
作用,因此我想分享几点药膳心得体会。

一、适合体质
药膳相较于普通饮食,含有更多的中草药,需要在药性、属性方面进
行搭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导致负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材时,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二、清热去湿
很多人都有湿气重的问题,如潮湿、口干舌燥、脾胃不好等,这就需
要我们采用一些清热去湿的药膳,比如苦瓜排骨汤、薏米瘦肉汤等。

这种药膳不仅能够清除体内湿气,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

三、调理气血
气血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药膳可以通过调理它们的比例来帮助身
体趋于平衡。

比如大枣红枣鸡蛋糖水、当归猪肚煲等,这些药膳可以
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四、预防疾病
药膳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很多药材都具有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

比如,银耳红枣糊可以补脾益胃,润肤养颜;竹荪排骨汤可以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绿豆银耳糖水可以清热去火,预防中暑等。

总之,药膳是一种非常有益健康的养生方式,可以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但要想其发挥最佳效果,还需注意药材的搭配、烹饪方法等方面。

希望大家在使用药膳时,注意自己的体质,遵循科学的烹饪原则,享受健康美味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对药膳食疗的理解

对药膳食疗的理解

对药膳食疗的理解药膳食疗,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药膳食疗指的是通过选择特定的食材,结合中医理论,调配成具有药用价值的膳食,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药膳食疗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养生保健,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热门选择。

药膳食疗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疗法。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不仅是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来源,更是生理调节的重要手段。

中医将食物分为五味,即酸、甘、苦、辛和咸,每一味都与身体的某个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功效特点,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达到补虚、益气、养阳、滋阴、活血、化痰等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选择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的食材,如山药、百合等,来改善胃肠功能,促进食欲。

这便是药膳食疗的核心理念。

药膳食疗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传统中医中,药膳食疗一直被广泛运用于疾病治疗。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食材,如莲子、山楂等,通过长期坚持食用,有助于控制血压。

同时,药膳食疗还可以帮助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无论是年老体弱者,还是身体虚弱、易患疾病的人群,通过正确选择食材搭配,可以滋补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药膳食疗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前人云:“治未病,不治已病。

”药膳食疗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增加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常吃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衰老作用的食材,如紫菜、红枣、山药等,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击肿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效果。

然而,药膳食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急性疾病、重症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宜随意尝试药膳食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同一个方子的适应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食材和烹调方法时,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免引起不适或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药膳食疗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食疗方法。

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食材,搭配科学的烹调方法,药膳食疗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中医药膳食疗法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结合,旨在通过食物的选择、搭配、烹调方法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在本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学科特点中医药膳食疗法学科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以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法将食物视为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把食物运用到疾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中,切实体现了“以食补药”的中医养生理念。

2.因人而异:中医药膳食疗法强调“因人而异”,注重根据疾病特点和体质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膳食配方和烹调方法。

3.中西结合:中医药膳食疗法结合了中西医学,既借鉴了中医经典理论,又采纳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营养学理论,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二、实践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实践方法包括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食材选择与搭配、烹调方法等。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中医药膳食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对症的食疗方法、方剂和食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调理。

2.食材选择与搭配:中医药膳食疗法不仅要选择具有药物功效的食材,还要考虑它们的药性、性味,避免产生相互制约的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形成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3.烹调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烹调方法独具特色,如蒸、煮、焖、炖、烤等,不仅能保存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食物的药效。

三、应用前景中医药膳食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中医药膳食疗法适合健康人群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比如通过适当饮食调理,减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2.疾病治疗:中医药膳食疗法可作为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食疗调理,有效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康复护理:中医药膳食疗法对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肠胃炎患者通过合理调理饮食,改善营养吸收,促进康复。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什么是药膳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

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

浅谈药膳食疗学

浅谈药膳食疗学
言归正传,药膳,作为我们祖国医药和烹饪辆学科边缘结合的一支奇葩,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并按照一定的组方,经过特殊的炮制加工,与特定的食物配合,经烹饪而成的特殊菜肴。因而可以就可据此给药膳食疗学下个定义,研究如何用以及用什么“药膳”作为日常食物食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科学。药膳食疗学的奠基思想也就是思想基础是“药食同源”!翻开药学和烹饪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中医从它发源之时便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最早的医疗方法,正是饮食疗法。
其实我们的日常主食的形成是极具科学性的,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先民的筛选淘汰总结的结果。例如主食之一大米,它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渴,止烦,止泻的功效,故多食能令人“强身好气色”。而大米配之以花生成花生大米粥则可养血补血,补脾止血润肺,营养有开胃。搭配不同则可起到不同的功效,芝麻大米粥,由于黑芝麻有补肝肾,润五脏之功,故其又适用于身体虚弱,大便干燥,头晕目眩和贫血者。又如肉食类之鸭肉,它具有大补虚劳,清肺解热,滋阴补血,定惊解毒之功,可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化痰,清热健脾。且由于鸭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脂肪酸以及丰富的烟酸,故鸭肉又有保护血管和心脏之功。具体食谱方面鸭肉可搭配为冬瓜鸭肉汤,对于热性体质者可起补阴益血,清虚热利水的功效。这里只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但需知中国在饮食方面的食谱方面的变幻无穷以及其巧妙是十分令人惊叹的。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大可仔细认真探究,立志于进一步丰富中国这一瑰宝!
《中国药膳良方》韦大文吴明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药膳大观》蔡武承张芳方舟华艺出版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药学·中药基础与应用》赵越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药膳种类很多,按其治疗作用分,有保健强生类,治疗疾病类,抗老益寿类等。按制作方法分,有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炸,烧,煮粥以及制药酒饮料等。如著名的人参鹿肉汤,山药羊肉汤,归参炖母鸡,冰糖鸭蛋羹,黄芪炖母鸡,龙眼洋参饮,山药芝麻糊,菊花酒等,其各有一定的滋补和治疗用途。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是一种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的方法,其特点和应用原则如下:
1. 个体化:中医药膳食疗强调个体化调理,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

2. 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倡导“食物即药物”的理念,认为食物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不仅能够满足营养需求,还能改善体质和治疗疾病。

3. 动态平衡:中医药膳食疗注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膳食的性味、热量、营养比例等因素,以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4. 综合治疗:中医药膳食疗通常与中草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式结合,相互补充、增强疗效,并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5. 预防为主:中医药膳食疗注重预防疾病,在人体还没有发生病变时,通过合理膳食的调理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膳食疗注重人体整体的调理,通过调整不同脏腑的功能,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医药膳食疗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 预防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2. 调理各类亚健康状况:如失眠、疲劳、体虚等。

3. 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消化系统疾病等。

4. 促进康复:中医药膳食疗可以在康复过程中增强体质,帮助恢复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膳食疗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理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遵循中医理论,并结合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饮食与健康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那么怎样利用中医的理论,是自己免受疾病的困扰,我们就需要学习中医中的食疗,通过食疗来养生,通过食疗来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1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了中医养生保健食疗。

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其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将中华瑰宝传承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

学习了中医食疗,对于自己身体状况会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学习它来改变或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并且高中看了中里巴人所著的《求医不如求己》系列的中医养生书籍,那时便对中医养生有了强烈的兴趣,但那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也没有机会再去细细品味,而当在选课的时候看到这个学期竟然有开中医保健的课。

因此,即使我的B类选修课学分已经修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程。

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不是很有吸引力,因为老师讲的只是中医食疗的历史由来这类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还有很多的古文,令人眼花缭乱,当时就在想选这门课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选了这门课,那就接着上吧,权当是增长见识了。

也庆幸当时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才会继续去上课,才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食疗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习到食物其实就是人类最好的保健品。

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或多或少为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

而已经经历过数千年的检验且不需借助额外的药物、维生素的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只要仔细注意搭配好每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做到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需要时添加上一些中药或具有药物效用的食材,也能很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既然不用再花费额外的钱财和为身体添加额外的负担,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和学习就能让我们快乐健康过每一天,何乐而不为呀!尽管在学校吃饭堂的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煮饭煲汤来实践老师上课所教的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本着“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的理念,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来选择饭堂的饭菜。

中医药膳食疗技术

中医药膳食疗技术

中医药膳食疗技术中医药膳食疗技术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通过营养搭配优化来帮助治疗、预防疾病。

中药食疗是中医药学与营养学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其重要目的是强调食物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成分对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利用食物来调节营养平衡和防治各种疾病。

中医药膳食疗技术的理念中医药食疗的理念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如下:1. 营养和安全:中药膳食疗不仅要注重食物的热量和营养,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和对健康的作用。

2. 整体性:中医药膳食疗技术注重整体调节,优化营养摄入以缓解身体各个方面的问题。

3. 经验性:中医药膳食疗技术的应用经验和基本知识来自中医传统的理论和实践。

4. 个性化:中医药膳食疗技术是一个基于个人情况来推荐膳食的过程。

中医药膳食的基本理论中医药膳食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平衡”、“五行平衡”、“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平衡”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它可以根据个体体质来推荐适合的食疗配方和方法。

例如,我国中医学认为,“食物有五味,五味入五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个体体质和五行属性来制定膳食方案。

同时,膳食疗法的目的是要强调以下内容:1. 调节营养物质的比例,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2. 优化食物的选择,以达到补益脏腑、平衡气血的作用。

3. 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以维持健康。

中医药膳食配方的分类根据中医药理论,药膳食物可以被分为以下四类:1. 补益食物:补益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让身体更容易抵抗疾病。

典型的补益食物包括蜜枣、莲子、参汤和肉类等。

2. 祛湿食物:祛湿食物可以减缓湿气带来的不适感,例如红豆、赤小豆和胡萝卜等。

3. 散瘀食物:散瘀食物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和激活气血。

典型的散瘀食物包括生姜、独活、川芎、红枣和桂圆等。

4. 疏导食物:疏导食物可以帮助预防便秘和排出体内毒素。

典型的疏导食物包括粗粮、蔬菜、水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等。

膳食配方的食材选择中医药理论认为,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功效,因此选用合适的食材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

”(《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

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

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义。

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

药膳食疗是中华医药学中的一颗明珠,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药膳食疗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食用者得到美味的享受,又在享受中使身体得到滋补,使疾病得到治疗,它具有“观之形美,食之味佳,入口不苦,效在充腹,功在健身,益在享乐”的优点。

食疗药膳的制作应用,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评价它的标准是:色、香、味、形、器、效。

食疗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的作用,多用以养身防病,在保健、养身、康复中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的到保养调理与治疗。

中医食疗药膳博大精深,但也不乏汗牛充栋的,不是说凡是果蔬谷肉都可以原封不动的作为食疗的,必须讲究药膳的应用和烹调的原则,必须重视因症、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药膳的搭配烹调方法亦应讲究宜忌、用量、火候等。

因此,我们应重视发掘它的精华,为人们的褒奖养生服务,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虽然在学习药膳食疗这门课程之前对于药膳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有接触到药膳的,只是我们并没有将它归为一门学科而已。

例如在去年的夏天由于天气比较炎热,白天运动过度有段时间晚上经常难以入睡,渐渐地演变为失眠。

而失眠属中医“不得眠”、“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因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以致心失所养或心神不宁。

我妈就给我煮了《丹核佛片汤》。

连续两天的服用之后,效果很好,睡眠很快得到改善,没过多久就不在失眠了。

具体膳方如下:
丹核佛片汤
配方:核桃仁5个,佛手片6克,丹参15克,白糖50克。

制法:将丹参、佛手煎汤,核桃仁、白糖捣烂如泥状,加入丹参、佛手汤中,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成。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用法:每日2次,连服数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常见疾病,像感冒,发烧,头痛等,我们有时也会用药膳来进行调理。

感冒常用《黄芪姜枣汤》
黄芪姜枣汤
配方: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吃枣饮汤。

风寒外袭导致的头痛时有时会用
《川芎白芷炖鱼头》
寒湿导致的腹泻会用:
《姜橘椒鱼羹》
配方: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制法: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法:空腹喝汤吃鱼
还有很多平时看似不是药膳的其实也可以说是药膳,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可见药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重要的用途的。

通过这学期对药膳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着对于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有帮助。

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中华药膳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想给老师点建议,能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讲一些适合广东气候的药膳,毕竟药膳还是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