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专项培训-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2024年度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清单

2024年度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健康委员会令
第 4 号
5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6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令 第 5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令第 6 号
7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员资格管理办法
52 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6758-2008
53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GBT 15236-2008
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
5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
GB50019-2015
56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 测报警器设计标准
GB/T50493-2019
5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JGJ/T67-2019
64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HG 20571-2014
65 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DB37/1922-2011
66
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通用设计规 定
Q/SH0700-2008
67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GBJ 122-1988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最新修改日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7/2
GBZ/T300.49-2017
3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GBZ/T300.22-2017
3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12部分 甲酸和乙酸
GBZ/T300.112-2017
3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85部分 丁醇、戊醇和丙烯醇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清单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清单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清单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卫生法规中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基础。

该法规对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1.1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围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以慢性发病特点为主的疾病,包括职业性肺尘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以及其他职业病。

1.2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该法规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的职责。

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安排职业卫生培训等。

劳动者则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1.3 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和鉴定。

一旦确诊为职业病,雇主应当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4 职业病的赔偿该法规明确了职业病的赔偿责任和赔偿的范围。

劳动者若因职业病导致损害,有权要求赔偿。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助、抚恤金等。

二、职业卫生管理办法《职业卫生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

2.1 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雇主应当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劳动者提供咨询和培训。

2.2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雇主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当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改善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等。

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

2.4 职业卫生知识宣传雇主有责任向劳动者宣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健康保护意识。

劳动者也应该积极配合雇主的宣传工作,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在工作中,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是企业的责任,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规范和管理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定了《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在这个管理规定下,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防护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

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培训安排,确保员工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另外,管理规定还规定了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危险因素防护、职业病防治知识等方面,培训形式可以采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教育培训,也可以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展。

此外,规定还明确了企业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频次和记录管理要求。

企业应当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计划,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同时要保留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以备查验。

总之,《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规定》的出台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依法依规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职业伤害和职业病发生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健康工作专项方案

职业健康工作专项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企业职业健康意识,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2. 规范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能力。

3.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4.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1.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1)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

(2)举办职业健康知识讲座,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3)利用企业内部媒体,宣传职业病防治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

2. 职业健康管理(1)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职业健康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3)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护水平。

3. 职业健康检查(1)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

(2)对疑似职业病病例进行及时诊断、治疗,确保劳动者得到及时救治。

(3)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管,确保检查质量。

4. 职业病防治工作(1)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3)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工作步骤1. 组织部署阶段(1个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专项工作方案。

2. 宣传培训阶段(2个月):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

3. 调查摸底阶段(3个月):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排查,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台账。

4. 治理整改阶段(4个月):针对排查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职业健康培训规定

职业健康培训规定

职业健康培训规定职业健康培训是指为了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水平、掌握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进行的培训活动。

各国都高度重视职业健康,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规定和标准。

一、培训内容1. 职业病防控知识培训:对职业病的基本概念、预防控制措施、常见职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培训。

2. 职业病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宣传展板等形式,向职工普及职业病的危害性、预防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3. 职业健康监测技术培训:对职业健康监测技术进行培训,使从事职业健康监测工作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职业健康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分析处理能力。

4. 个人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培训:对职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佩戴和保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职工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意识。

5. 作业环境监测与改善培训: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或环境监测人员进行作业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作业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培训对象职业健康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各类工作的职工,包括企事业单位的雇员、合同工、劳务派遣人员等。

此外,还应向一些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例如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作业、高温作业、射线作业等。

三、培训机构1. 政府职业健康部门或指定机构:由政府相关部门或指定的职业健康培训机构承担职业健康培训的任务,负责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

2. 企事业单位内部培训:大型企事业单位可自行设立职业健康培训中心,为自身职工提供培训服务。

这种形式的培训通常会结合企业内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

3. 第三方职业培训机构:由专业职业培训机构承担职业健康培训的任务,通常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

四、培训形式1. 线下培训:即传统的面对面培训形式,职业健康培训机构组织专家团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活动。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 规体系
2024年3月
•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 宪法规定劳动权益 •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法概述 • 职业安全健康专项法概述 • 职业安全健康相关法规与标准 • 其他要求
目录
01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 系概述
我国对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视
多层次的规范体系
从宪法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多个层面,我国已对职业安全 健康进行了全面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 利和义务。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权力和责任参与劳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国家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包括发展经济、提 高科技水平、扩大就业门路等,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
技术规范是指对技术操作和操 作过程的规定和要求。在职业 安全健康领域,技术规范往往 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 问题,如机械安全、电气安全 、消防安全等。
工种规范是针对特定工种制定 的安全卫生要求。这些要求包 括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注意 事项、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 理方法等,是保障职工安全健 康的重要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保障作用
法规体系基础
《劳动法》的出台为职业安全健康法 规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法律依 据和保障。
主要体现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规 范用人单位行为、建立监督机制,惩 罚和纠正违反法规的行为。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 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是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关键章 节。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全面保障。强调劳动关系 的平等和公正,要求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建立监督机制,对违 反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

职业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病发生率,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健康保障水平。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事故和伤害发生的可能性;2. 提高员工对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知识的了解,有效防范职业病风险;3. 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健康管理行为,提高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水平;4. 增强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5. 促进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三、培训内容1.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及政策2.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3. 职业病预防和控制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6. 事故应急处理和自救互救知识7. 职业病防治技术8.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9.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10. 职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四、培训组织1. 培训负责人: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2. 培训主体:公司全体员工3. 培训机构:公司内部或外部职业卫生专业机构五、培训程序1. 制定培训计划: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培训对象等;2. 培训通知: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参加培训,告知培训目的、内容、时间和地点;3. 培训实施:公司进行培训现场布置、讲师培训、材料准备等工作;4. 培训考核: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培训内容理解情况及培训效果等;5. 培训总结: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培训效果及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工作。

六、培训记录公司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管理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培训的相关信息,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等。

七、培训效果评估公司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员工对职业健康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情况等。

八、培训资源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职业健康管理培训资源,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和服务。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第五十四条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健康培训。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
(二)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
(三)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知识;
(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五十五条各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作业人员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和操作规程。

各单位应当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上的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健康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各单位应当重新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

第五十六条在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及日常安全教育中,应包含对职业健康的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十七条在与外协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后,应对所有外协队人员进
行作业场所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进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职业卫生标准举例
➢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Z 2.1/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
业接触限值(2.1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2.2第二部分:物理因素) ➢ GBZ 3~112–2002 职业病诊断标准 ➢ GBZ 113~156–2002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 GBZ 157-2002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 标识 ➢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监测的采样规范 ➢ GBZ 16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 质监测方法 ➢ 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群体发病
在接触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 个别病人
早治疗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诊断、治疗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 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前期预防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前期预防才能减 低甚至杜绝发病
6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经济全球化对职业卫生的影响” )
《情况》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 年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2009 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
我国每年职 业病医疗费用 7000亿!
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职业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
10
职业卫生行政法规
➢概念:职业卫生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条例、办法、规定、 实施细则、决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关于征求<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 全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 函》2012年9月29日
➢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通过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结合环境中职业性 有害因素监测,以早期发现劳动者所遭受的职业危害。
➢三级预防:对患有职业病和遭受职业伤害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康复。
7
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框架
8
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宪法
职业卫生法律

职业卫生行政法规


地方性职业卫生法规

细 化 程 度
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 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5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 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广义
法定
即医学上泛指各种职业病危
即立法意义上的职业病,《职业 病业防病治防法治》法第》二第二条条第第二二款款规规定,
➢ GBZ/T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技术导则
➢ GBZ/T197-2007 职业病危害控评导则
➢ GBZ/T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 病危害告知规范
➢ GBZ/T204-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 病危害信息指南
➢ GBZ/T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 防护规范
职业健康专项培训-法律法规
2014.2
1
职业健康基本术语
2
职业病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
职业健康损害导致经济损失严重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估计,各国由职业卫生问题所造成的经 济损失约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ILO(国际劳工组织)估 计,发展中国家的职业病伤所造成的损失超过GNP的10%,如能将工伤率 降低10%,所挽回的经济损失足以偿还外债。(注: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
➢ GBZ/T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 体检测规范
➢ GBZ/T 222-2009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 测仪选用指南
职业卫生规章
经我国批准生效的 国际条约、公约
职业卫生标准
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9
职业卫生法律
➢概念: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职业健康(卫生)方 面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在职 业卫生法律形式中处于第二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必定须,是必颁须布是“颁职布业“病职目业录病”目中录所”
规中定所的规职定业的病职(业病10(类1103类2种13)2
种)

病因明确
病因即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 病,故职业病重在预防
业 病
剂量-反应 关系
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
特 点
➢职业禁忌证: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 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 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合理利用职业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减少劳动者职业接 触的机会和程度,预防和控制业危害的发生。
11
职业卫生规章
➢概念:由国务院所属部委以及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依 职权制定、颁布的有关职业卫生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令)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48号令)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9号令)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0号令)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1号令)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 健(2012)73号 ➢《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38号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