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乘与除知识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乘与除》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乘与除》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四倍”和“四等分”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4”和“÷4”计算简单的数学题目,并开始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能够运用四倍、四等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四倍”和“四等分”的概念2.“×4”和“÷4”的计算方法3.运用四倍、四等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四倍”、“四等分”的概念,并掌握“×4”、“÷4”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四倍、四等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入生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来理解“四倍”、“四等分”。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和“÷4”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游戏法:用游戏的方式介绍“四倍”、“四等分”和“×4”、“÷4”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呈现一些简单有趣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四倍”和“四等分”的概念,比如:儿童玩具由两倍原尺寸放大到四倍原尺寸,一个长方形被“四等分”后,每一份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四分之一等等。
2. 学习计算方法在掌握“四倍”和“四等分”的概念后,开始介绍“×4”和“÷4”的计算方法。
例子1:数值乘以4,就是原数值的四倍。
例子2:数值除以4,就是原数值的四等分。
如:4×3=12 3×4=12 12÷4=3。
3. 运用四倍、四等分解决实际问题例子1:现在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为6个单位,如果把正方形的边长四倍,那么新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解析:6的四倍为24,因此新正方形的边长为24,面积为24×24=576。
例子2:一个连衣裙原来的价格是220元,现在打八折,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解析:原价是220元,现在打八折,即原价的0.8倍,因此打折后的价格为220×0.8=176元。
【应用题专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乘与除(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四单元乘与除(讲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专项训练(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训练)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去乘一位数,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4.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几百几十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方法二:先把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再根据表内除法求出商是几个十,结果就是几十。
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这个两位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方法二: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得到的商相加。
方法三:用被除数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除得的商要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6.在探索一组相近的除法算式,根据规律写得数时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增加的数是除数的几倍,商就会增加几。
【典例一】豆豆想买一台460元的学习机,已经攒了200元、如果每个月攒50元,再攒5个月够吗?【分析】先用460减200求出还差多少元,因为一个月攒50元,50乘5算出5个月攒的钱数,再与前面所得差比较即可。
【详解】460-200=260(元)50×5=250(元)250<260答:再攒5个月不够。
【点评】解答时注意先求出还差多少元,此题的条件比较多,慎重分析。
最后问够不够的题型,一定要进行比较。
【典例二】张师傅将一根电线剪了3次,剪后的每段都长40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分析】由题干知这根电线剪了3次,实际上是得到4段,再根据每段都长40米,所以总长度可以列式为:(3+1)×40,据此解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乘与除 解题技巧总结

答:被除数是77,除数是11。
类型2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同增同减差不变 的差倍问题
4.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18米,第二根长10米,两根铁
丝各用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
根剩下长度的3倍,这两根铁丝各剩下多少米?
画 用 去 一 段 后 的 第一根:
线段图:
第二根:
(18-10)米
第二根剩下的长度:(18-10)÷(3-1)=4(米)
学习第4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白兔与灰兔一起采蘑菇,白兔比灰兔多采了180个蘑菇, 并且白兔采的蘑菇个数是灰兔的3倍。白兔和灰兔各采 蘑菇多少个?
画线段图:
规范解答:
灰兔:180÷(3-1)=90(个) 白兔:90×3=270(个) 或180+90=270(个) 答:白兔采蘑菇270个,灰兔采蘑菇90个。
的3倍,两种球各有多少个? 篮球与足球的总个数相当于足球的(3+1)倍 足球:36÷(3+1)=9(个) 篮球:9×3=27(个)或36-9=27(个) 答:足球有9个,篮球有27个。
2.师傅和徒弟一共加工了300个零件,已知师傅加工的 个数是徒弟的4倍,师傅和徒弟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师徒加工零件的总个数相当于徒弟加工的(4+1)倍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两数差以及两数的
1
2
3 倍数关系的差倍问题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同增同减差不变的 4 差倍问题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两数相等,一数减
5
6
少另一数增加的差倍问题
类型1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两数差以及两数 的倍数关系的差倍问题
1.希望小学体育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多20个,篮球的
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和排球分别有多少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四乘与除复习课件北师大版

复习回顾
1.口算乘法
练习
分析
口 算 20×3 。添上可一以个先0,计从算而2×得3到=260,×再3=在6积0;的也末尾可
以想成3个20相加,20+20+20=60。
(2)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最常用到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先把两位数 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然后分别求出它们乘一 位数的积,再相加。
80×8= 640 400×8= 3200 20×9= 180 30×7= 210
2. 选数填空。 5,6,7,8,9,30,70,80,90,40
( 6 )×( 90 )=540
( 80 )×( 8 )=640
( 7 )×( 70 )=490
( 5 )×( 70 )=350
( 30 )×( 5 )=150
6. 540本书平均分给6个班, 每班分多少本书? 540÷6=90(本) 答:每班分90本书。
7.一共有72只兔子,每个笼子里放6只,需要多少 个笼子?
72÷6=12(个) 答:需要12个笼子。
谢谢
复习回顾
2. 口算除法
80×7=560, 所以560÷7=80。 也可以这样想:56个十除以7 得8个十,560÷7=80。
复习回顾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也有很多,比如想乘法口算除法、拆分被除数、直接 想除法竖式口算等等。
练习
复习回顾
到体育用品店买了4个排球,付给了售货 员250元,找回10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分析
解答:250-10=240(元) 240÷4=60(元) 答:每个排球60元。
第一要求出买4个排 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然后再求出每个排球 多少元。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讲义

第四单元 乘与除【知识概要】1:整十(百、千)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高位乘起,乘完添零。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高位乘起,乘完合并。
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3:整十(百、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高位除起,除完添零。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高位除起,除完合并。
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商再相加的问题。
5: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6:初步掌握用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解答应用题。
7:学习用列表法分析合理租车租船的问题。
【经典例析】『例题1』...熊猫妈妈 熊猫宝宝(1)熊猫宝宝5天吃多少个竹笋?(2)400个竹笋够熊猫妈妈吃一周的吗?(3)1只熊猫妈妈和3只熊猫宝宝一天能吃多少个竹笋?我每天吃60个竹笋 我每天吃20个竹笋1、6×2= 4×9= 5×8= 5×6=6×20= 4×90= 5×80= 60×5=6×200= 4×900= 5×800= 5×600=( )x7=420 ( )x5=400 ( )x6=3002、填入>,<,=400×5 O 200×8 80×5 O 403、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小时大约浪费200克水,8小时大约浪费多少克水?4、每个木鱼石保健杯的售价是60元,每套木鱼石茶具的售价是木鱼石保健杯的4倍。
(1)买一套木鱼石茶具需要多少钱?(2)买一套木鱼石茶具和一个木鱼石保健杯多少钱?5、6、从公园大门到中心湖的笔直道路的一侧共有201棵柳树(包括两端),每相邻两颗柳树之间是9米,这条道路有多长?『例题2』(1)买3个足球需要多少钱?(2)李老师拿了100元买3个足球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元?1.34=30+430×2=()34×2 4×2=()()+()=()2. 33×2= 44×2= 13×4=12×4= 13×3= 39×2=22×4= 41×2= 25×4=11×9= 22×3= 3×27=3.三(一)班有36名学生,平均每名学生为希望小学捐款2元,三(一)班一共捐款多少钱?.4.8元/支16元/个18元/盒()元/个(1)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个文具盒的6倍,一个书包多少元?(2)元元买了一盒油画棒和一些钢笔,一共花了42元,她买了几支钢笔?(3)王老师买了一个文具盒和12支钢笔给学生发奖,这些奖品一共需要多少钱?『例题3』(线段图分析题).甲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5米,第二天修的是第一天的2倍,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即讲即练】1.育林小学校园里一共栽了19棵柳树,栽的杨树的棵树是柳树的4倍,校园里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有3袋相同的糖果,每袋有25颗,每名同学发一颗,还要再取12颗才够分,一共有多少名同学?3、贝贝有21张画片,乐乐的画片是贝贝的3倍,明明的画片是乐乐的2倍多5张。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讲义

第四单元乘与除【知识概要】1:整十(百、千)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高位乘起,乘完添零。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高位乘起,乘完合并。
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3:整十(百、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高位除起,除完添零。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高位除起,除完合并。
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商再相加的问题。
5: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6:初步掌握用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解答应用题。
7:学习用列表法分析合理租车租船的问题。
【经典例析】『例题1』...熊猫妈妈熊猫宝宝(1)熊猫宝宝5天吃多少个竹笋?(2)400个竹笋够熊猫妈妈吃一周的吗?(3)1只熊猫妈妈和3只熊猫宝宝一天能吃多少个竹笋?【即讲即练】1、6×2= 4×9= 5×8= 5×6= 6×20= 4×90= 5×80= 60×5= 6×200= 4×900= 5×800= 5×600= ( )x7=420 ( )x5=400 ( )x6=3002、填入>,<,=400×5 O 200×8 80×5 O 403、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小时大约浪费200克水,8小时大约浪费多少克水?4、每个木鱼石保健杯的售价是60元,每套木鱼石茶具的售价是木鱼石保健杯的4倍。
(1)买一套木鱼石茶具需要多少钱?(2)买一套木鱼石茶具和一个木鱼石保健杯多少钱?5、6、从公园大门到中心湖的笔直道路的一侧共有201棵柳树(包括两端),每相邻两颗柳树之间是9米,这条道路有多长?『例题2』(1)买3个足球需要多少钱?(2)李老师拿了100元买3个足球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元?【即讲即练】1.34=30+430×2=()34×2 4×2=()()+()=()2.33×2= 44×2= 13×4=12×4= 13×3= 39×2=22×4= 41×2= 25×4=11×9= 22×3= 3×27=3.三(一)班有36名学生,平均每名学生为希望小学捐款2元,三(一)班一共捐款多少钱?.4.8元/支16元/个18元/盒()元/个(1)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个文具盒的6倍,一个书包多少元?(2)元元买了一盒油画棒和一些钢笔,一共花了42元,她买了几支钢笔?(3)王老师买了一个文具盒和12支钢笔给学生发奖,这些奖品一共需要多少钱?『例题3』(线段图分析题).甲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5米,第二天修的是第一天的2倍,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即讲即练】1.育林小学校园里一共栽了19棵柳树,栽的杨树的棵树是柳树的4倍,校园里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有3袋相同的糖果,每袋有25颗,每名同学发一颗,还要再取12颗才够分,一共有多少名同学?3、贝贝有21张画片,乐乐的画片是贝贝的3倍,明明的画片是乐乐的2倍多5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乘与除》优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乘与除》优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乘与除》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乘法、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乘除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通过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乘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出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乘除法的本质。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乘除法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运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乘与除
知识盘点
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丰收了
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植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有三种:(1)想乘法,算除法;(2)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3)用被除数十位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十位和个位上。
4.8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或商中间有0)的笔算1.填空。
2.判断
(1)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一定也有0。
()
(2)808÷4的商是两位数。
()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3.应用题。
(1)小丽做了320朵花,每4朵放一盒,可以放多少盒?
(2)学校图书室买来208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放了多少本书?
答案提示:
1. 101 30
401 60
204 90
2.√×√
3.(1)320÷4=80(盒)
答:可以放80盒。
(2)208÷2=104(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放了104本书。
第7 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 页“练习二”第2 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
2.完成教材第13 页“练习二”第3 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 页“练习二”第4、5 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 页“练习二”第6 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明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4 页“练习二”第7 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 页“练习二”第8 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要求“买5 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补》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 页例1 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
(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 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 元里去掉2 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 页“想想做做”第1 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 页“想想做做”第4 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
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 页“想想做做”第5 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师强调:第(1)题,先算4 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 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