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合集下载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奴隶制在全世界的古文化历史中都有出现,最典型的是古罗马帝国,而封建制在我国出现在奴隶制之后。

下面是分享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以中西同时期的法律为切入点众所周知,中国奴隶制时期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到了春秋时奴隶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是封建制形成时期,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社会国家,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消失.中国是在“手无寸铁”地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是在铜器大量使用的时候进入奴隶社会的.而西方(或称西欧)的奴隶制远比中国的要晚,希腊奴隶城邦国家雅典才产生于公元前800年,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则产生于公元前600年.而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后逐渐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奴隶时期早且长,封建时期长,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个庞大的言语工程….(一)划分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依据,主要是看法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什么样的阶级意志,中国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夏商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主的“国家所有制”经济体制,对国王私人所有的土地制等存而不论(长期存在,并发挥不小作用),反映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法律;而封建制法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这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学术上有一个争议,说中国的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是在秦汉之前,秦汉时及其后的朝代叫帝国制也可以叫高度集权制叫郡县制也可以,反正就是叫封建制不合适的的说法,但在这里只是狭义的封建制度(亦即是分封制)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封邦建国,封地的诸侯对于封地内的一切事物都有决定权,成为国中之国,对于周天子只有帮助打仗和纳贡的义务,分封也是集权,但是权利是集中到以国王为核心众多诸侯手中,而不是国王一个人,这是一种贵族共有天下的制度.这与欧洲早期的希腊城邦贵族政体以及后期的西欧领主国家都有相似地方,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周代的整体类似西欧封建制时期,但西周政治同时有希腊城邦时代的特点(贵族政治),只是规模比西欧封建制国家和希腊城邦制国家都要大的多,西欧中世纪的那种政治状态是传统社会的一种具体形式(由日耳曼社会发展而来),大大小小的君主受封后各自为政,“坐寇”性质统治集团的规模和控制的地域较小,而且统治集团内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松散涣散,国王对于封建诸侯的控制力非常有限,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这种具体形式可以称作“狭义的封建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封建”一词引申为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关系(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引申是需要建立在西周封建论的基础之上的).引申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包括了封建领主制(即本来意义上的封建制)和封建地主制两种社会形态,这样就更好的解释了所谓广义和狭义的封建制,于此,我们不免慨叹,汉字意思的深邃和中国历史的的丰富,汉字和拉丁文的丰富内涵,做人助学观念都要严谨啊,望文生义要不得,但中国历史的丰富久远,难免会对中国历史有曲解,并以讹传讹.在这里姑且引用别人对于中国历史上社会形式的划分,应该这样对应地改称为:传统称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修正称谓: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宗法专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不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古老学说,暂且这样让大家理解吧,即使表述不很正确!(二)中国奴隶制法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而同时期的希腊、罗马奴隶制法一般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夏商周时期的中国,生产力水平很低,因而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经济基础主要表现为以君主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对土地的国有制,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和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所致,开阔的海岸线对希腊的工商业的发展和造就希腊人们的意识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古希腊、罗马一般曾达到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商品生产较为发达的程度,其法制特别是罗马法,充分地反映了私有制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中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生产所占比重较小.因而中国体现私有制和商品生产关系的法很少.中国的奴隶制法维护奴隶制君主专制,而西欧的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法维护奴隶制民主和奴隶制共和国.古希腊的雅典形成奴隶制民主制,古罗马形成奴隶制贵族共和国,古希腊、罗马的法在促进和巩固这种政治制度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在立法上,希腊、罗马的立法权的行使基本上是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共同讨论决定的在司法上,希腊、罗马的民事、刑事案件由不同的法院审理.而中国的民刑不分,司法职能由行政机关行使,中国奴隶制法长期以习惯法作为法的主要渊源,成文法不发达,无专门负责立法和司法的机关,立法权多由君主掌握,西欧的成文法较为发达.到罗马帝国前期,已形成职业法学家集团,罗马帝国的一些皇帝领导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工作,查士丁尼大帝.中国奴隶制法中,神权色彩更为浓厚,强调法是神授的,以某种神的意志作为立法的依据,肯定“君权神授论”. “天命,神罚”,而中国国奴隶制时代刑罚极为残酷.例如,商朝就以酷刑著称,奴隶制五刑是很残酷的,但奉行恤刑制度,而雅典的《德拉古法》连懒惰要被处以死刑.被比作是“血写成的的恶法”.(三)中国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新兴的地主阶级刚从奴隶主手中取得政权,就纷纷制定和颁布法律,用来维护初生的封建统治,李悝造《法经》六篇,公之于众,为以后的封建立法奠定了基础.封建制法代替奴隶制法只能是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之后.但奴隶制法仍然长期影响封建制法,封建制法中的五刑受到奴隶制法的影响,宗法制度影响始终.周礼是奴隶制法的代表,道德是法,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的内儒外法,道德和法律融合,德主刑辅的理论,而西欧法律和宗教并立,形成两法并存的二元局面.从秦朝起还建立了户籍管理制度,不仅把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使农民无法逃避封建国家的田租、赋税和徭役,而且通过这种方法推行连坐之法,强迫农民互相监视互相举发,以便及时发现和镇压农民的反抗活动.在欧洲的封建制法中,广泛通行着凭借武力或借私刑来解决纠纷的原态复仇的规定,而中国封建制法似乎没有此明文规定.在中国,从《法经》开始,刑罚就是种类多而手段残暴的.一人犯法,满门抄斩,株连亲朋,殃及无辜,斩尽杀绝,殊灭族类,这种遗毒在中国根深蒂固.刑法发达,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没有存在公私法之分,重刑轻民,但重农抑商这个经济政策对中国的法律仍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④,而西欧则私法发达……补充说明:封建制度(Feudalism)简称封建或封建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初中三年级历史社会制度的变迁

初中三年级历史社会制度的变迁

初中三年级历史社会制度的变迁社会制度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的一套经济、政治、法律等规范和组织形式,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发生变化。

初中三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社会制度相关的知识,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变迁。

本文将结合我所学内容,回顾初中三年级历史课程中社会制度的变迁。

一、古代社会制度的变迁在初中三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古代社会制度的变迁,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始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居住在洞穴或简易的棚屋中,生活方式极为原始。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没有私有制度,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奴隶社会的核心是奴隶制度。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成为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奴隶主通过控制奴隶获取财富和权力。

奴隶社会时期,社会产生了明显的分工和阶级分化,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世纪到近代社会制度的过渡阶段,以封建等级制度为特征。

在封建社会中,国王授予地主土地,地主分封给农民,农民为地主提供劳力和农产品。

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和剥削,社会发展受到限制。

二、现代社会制度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制度的变迁中,我们学习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1.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市场交换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人们个人的利益和私有财产得到了较大的保护,社会生产力有了快速发展。

2.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成为主体。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并通过计划经济来指导和调整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消除剥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富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区别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区别

这三个名词是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而提出地,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地不断发展和提升从而导致了私有制和阶级性地产生,从而产生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原始社会是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地社会,社会地成员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但生产力水平却及端低下.奴隶社会是是在原始社会地基础之上出现了私有制和私有资产从而导致了奴隶主地产生,奴隶主对奴隶进行压迫买卖,奴隶社会就原始社会而言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地提高.封建社会是典型地剥削和压迫地社会,社会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只有地主拥有,农民只有从地主那里租得土地,受地主地剥削.封建社会就奴隶社会而言社会生产力有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就我国而言,夏朝之前是原始社会,夏朝到秦灭六国是奴隶社会,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是封建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物地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地人与人之间地关系叫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②平等、互助合作地劳动关系;③平均分配消费品.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地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地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地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程度地生活资料.①农民有了一定地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己地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③农民地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地基础(理解)①以农业生产为主地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地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地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地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地土地.②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地土地.③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地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受地主地剥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地特点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维持生活地工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地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地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地、奴隶制地、封建制地、资本主义地和共产主义地种生产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要看社会地主导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掌握在谁地手里奴隶社会,就存在两个对立地阶级,就是奴隶主和奴隶,当时主要是农业生产,所以奴隶主其实就是那些土地地拥有者,当然没有土地就只能成为奴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地后代仍是奴隶,而奴隶主地后代仍是奴隶主;当然最后有些奴隶就不干了,他们活不下去了,他们就要造反了,奴隶主就只好改变政策,有土地地人把土地租给那些没有土地地人,这些人就成了农民,他们劳作,等到收成地时候就要把大部分粮食交给地主当税,但自己是自由人,可以吃自己种地粮食.这样就形成封建社会了;在中国古代,商鞅变法就是奴隶社会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地标志;以上地两种社会制度统治者其实拥有地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而到后来地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在是有土地就是王了,由于科技地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地爆发,社会上开始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地阶级,资产阶级就是开工厂地资本家,无产阶级就是工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为了得到最大地利益,就要剥削工人,也就是扣他们地工资,降低他们地待遇,他们给工人极低地工资,只是为了工人能够填饱肚子,实现再生产,给他们做工,而工人生产出来地各种商品,各种社会财产就都归他们所有,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最后工人不干了,他们想要一个没有阶级对立地社会,也就是大家一起生产出人类所需地东西,然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就真正地平等了,也就是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地主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五段论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五段论

13064033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五段论
社会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性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斯大林认为,社会形态可以划分为五种,即历史五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依次经历了上述的五段论。

一、中国经历的原始社会,起自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直到公元前21世纪,由夏王朝的建立宣告结束。

二、随后,中华民族迈入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包括夏、商、周和春秋:形成于夏,发展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三、封建社会是对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影响最大一个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萌发于先秦,发展与秦汉,成熟于隋唐,强化于宋元,最终衰败于明清。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截止于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

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封建社会彻底完结,中国由此步入了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912年——1949年)。

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一举击退国民党,结束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建立,中华民族走入了又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主义。

在一步又一步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一步步的从最初野蛮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

或许到以后的某一天,还会有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今天的形态,但是人民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态永不会变,并将为之不懈努力。

9.10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9.10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封 建 社 会
从奴隶社会过渡 到封建社会
1、与奴隶社会 相比,封建社 会生产力有哪 些进步。
2、奴隶制生产 关系与封建制 生产关系有什 么异同。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关系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生产资料所有制 占有绝大部分土 拥有少量土地,

劳动工具
人与人的关系
剥削阶级
被剥削阶级,有 一定人身自由, 但对地主有人身
昔,蛟龙蟠 于朕母身, 乃有朕!
扯淡!
散布封建迷信,鼓吹“君权神授”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呵呵!
传播封建道德
三、封建社会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 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1)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 (2)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收 取 地 租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 要 方 式 。此外,地主阶级 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三、封建社会
3.地主阶级维护统治方式: (1)经济上: 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
依附关系
分配方式
通过收租,占有 劳动成果除缴纳
农民大部分劳动 地租外,留一部
成果
分归自己支配
三、封建社会
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异同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资料归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 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的讨论[日期:2008-10-24 ]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师苑贤亭论坛作者:王和[字体:大中小]关于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的讨论包括诸如奴隶社会形成的条件、中国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基本区别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主要有以下八种观点:1.西周封建说。

此说以范文澜为代表,赞同者有翦伯赞、杨向奎、徐中舒、赵光贤、王玉哲、王亚南等。

范老根据对墓葬情况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断定殷、周的社会性质不同,殷是奴隶社会,而自西周起则是封建社会(《中国通史简编》)。

2.春秋封建说。

此说以李亚农为代表,赞同者有唐兰、吴慧等。

李亚农指出:封建领主把农民束缚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进行超经济的剥削,这是封建社会的本质。

他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到西周末期进入灭亡阶段,从周宣王以后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详见《李亚农史论集》中《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西周与东周》等文)。

3.战国封建说。

此说以郭沫若为代表,赞同者有杨宽、吴大琨、白寿彝、田昌五等。

郭老认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封建社会,关键在于“抓住封建社会中的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个主要矛盾,而且特别是地主阶级这个矛盾方面。

如果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中,严格意义的地主阶级还不存在,那么那个时期的社会便根本不能是封建社会。

”(《奴隶制时代》)4.秦统一封建说。

持此说者有金景芳、黄子通、夏甄陶等。

金老认为: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1)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土地公有制,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则是土地私有制。

(2)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

(3)奴隶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礼治,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法治(《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历史研究》1979年第2、3期)。

5.西汉封建说。

主张此说者有侯外庐、赵锡元等。

侯外庐认为:确立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线,“应该从固定形式的法典着手分析”。

秦统一以后,奴隶社会的经济构成便被封建社会的经济构成所代替;但直至经过汉初的一系列法制形式,完整的封建构成才典型地完成(《论中国封建制的形成及其法典化》,《历史研究》1956年第8期)。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制Hale Waihona Puke 主 义秦中

建立
央主
中 央
西汉
集 权
专 制
巩固
集 权
制不
隋唐

断 完善
不强

断化





加强

明清

顶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 《资治通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
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正。”

•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 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清: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军机处, 强化专制皇权;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集权。使封建君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
实战演练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 举措: A.焚书坑儒 B.强化中央机构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 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 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

•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实战演练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专制, 主要是通过 p75 A.省、部之间相互牵制 B.各省之间相互牵制 C.各部门职权分工合作 D.各部门官员都由皇帝任命

奴隶制与封建制

奴隶制与封建制

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这是区别于其它私有制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政治上,奴隶被剥夺了一切权力。

毫无人身自由;在经济上,奴隶被奴隶主看作为一种财物,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遭受残酷的压榨剥削。

由于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因而奴隶的全部生产物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主为了使奴隶能够连续为他劳动,继续剥削奴隶,只拿出很少的一部分生活资料维持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或农民。

在封建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即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在封建制度下,不仅是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而国国家也以课征田赋等财政形式对农民、手工业者等劳动者进行剥削。

奴隶制社会,在高中古代史中涉及到。

奴隶作为生产工具,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也被叫做“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自由及基本的人权。

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奴隶。

奴隶的劳动成果全部由奴隶主占有,与其相对应的是经济上的井田制。

而封建制相对于奴隶制度是进步的。

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较奴隶而言,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与奴隶主相比,是较轻的。

奴隶制度的典型有雅典奴隶制共和国,中国的夏、商、周朝及春秋时期。

封建制就不用说了吧,中国是封建制确立较早的国家在当时(约前475年),15世纪以前,我国都是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奴隶制度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瓦解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

最早出现在古代东方各国(埃及、巴比伦、中国等)。

以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奴隶制最为典型。

奴隶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是“会说话的工具”,可被出卖和任意屠杀。

其主要来源是战俘和破产的小生产者。

适应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反抗,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需要,就产生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来比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不同特点。

一、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度,奴隶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者的财产,被迫提供劳动。

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劳动来获得财富,奴隶没有私有财产和自由。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制度,封建主通过控制土地实现对农民的经济剥削。

封建社会中,农民是封建主的附属,提供劳动和租税,而封建主提供保护和土地使用权。

二、社会关系
奴隶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基于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对立,奴隶处于被压迫和剥削的地位,缺乏社会地位和权利,存在社会分化和不公平。

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基于封建主与农民之间的农奴关系,农民依附于封建主,受其支配和剥削,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自由和平等。

三、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奴隶主专政,奴隶主通过奴隶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奴隶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和地位,政权只属于奴隶主阶级。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国家政权集中在君主手中。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主是君主的臣子,君主统治全国,封建主在地方上行使管辖。

综上所述,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奴隶社会以奴隶制度为经济基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形成对立的社会关系,奴隶主享有政治统治权力。

而封建社会以封建制度为经济基础,封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农奴关系,君主则掌握政治权力。

随着历史的演变,奴隶社会逐渐衰落,封建社会兴起,但两者都是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虽然相对于奴隶社会来说有着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政治体制,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自由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