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造林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简单应用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简单应用

第三单元百分数第6课时简单应用(2)教学目标: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要试解决的过程。

2、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決实际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決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谈话引入新课,让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植树造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师生谈话,交流植树节的意义及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绿化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和绿化有关的植树造林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师:你们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生:3月12日。

师:对,为了引起大家对植树的重视,把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定为植树节。

谁能说一说树木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师:是啊,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植树造林的意义非常重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和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情況。

(课件出示例题)二、讲授新课(一)森林覆盖率师:谁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世界面积的是14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我国的森林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

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呢?师:当数据的单位较大的情況下,为了更准确地用百分数描述事物,百分号前面可保留两位小数。

下面请同学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是多少。

先来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平方千米为単位的数。

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

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

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二十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冀河版-学前班数学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第13课《植树造林》校本教材编写

冀河版-学前班数学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第13课《植树造林》校本教材编写

《植树造林》活动目标1与同伴分享玩玩具的快乐。

2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堂的活动鼓励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并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小动物:大象,小兔子,小鸡,小鸭;其他工具:节奏谱,小鼓一个,音乐四段。

经验准备:幼儿比较熟悉音乐常规律动,大象和小兔子脚步声的节奏。

活动过程1、激趣:幼儿观察投影仪上面的蚂蚁,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小蚂蚁)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小棒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会爬出来。

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

(用透明盖盖住)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4、看挂图,分析挂图:小朋友们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操作的乐趣,325手游 325sy4.8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说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教师出示挂图:看看刚才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图上的这只蚂蚁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屈,老师教,案,(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蚂蚁身体上还有什么?(足,一共有三对)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5、游戏《小蚂蚁搬豆》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幼儿扮成小蚂蚁站分成两组:钻过山洞,跑到小河边,跳过小河,爬到小豆豆那里,拿一个豆跑回起点。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学校操场北面有一条 00米长的小路,为了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学校决定在小路的一边植树。

二、探究新知师:学校都有啥要求?PPT 出示: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师:5米是指的是什么?……生:……师:学校需要多少棵树苗?(生算一算)生1:100÷5=20(棵)生 2:100÷5+1=21(棵)生 3:100÷5+2=22(棵)师:学校究竟该买多少棵树苗?(学生4人一组探究)要求:可以“画一画”、“摆一摆”或模拟实际“种一种”。

生汇报:…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什么情况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

生: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比棵数少1。

三、巩固练习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敲响第1下到第5下用了8秒,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四、课堂小结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P77-79。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树的种植方式:单侧种植、双侧种植、环形种植。

2. 植树的间距:等距植树、不等距植树。

3. 植树的数量:根据地形、树种等因素确定植树的数量。

4. 植树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树种、掌握合适的种植时间和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植树数量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树的种植方式、植树的间距等基本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公园植树、道路绿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真实或模拟的植树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与植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植树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

该部分内容出自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植树造林的含义、意义、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造林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认识到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掌握植树造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植树造林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铁锹、水桶、种子、幼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森林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入植树造林的话题。

2. 理论讲解:a. 介绍植树造林的含义和意义。

b. 讲解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a. 演示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

b. 学生分组进行植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植树造林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植树造林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植树造林》2. 内容:a. 植树造林的含义和意义b. 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c. 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方法。

2. 答案:a. 意义: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等。

b. 方法:选择合适的树种,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栽植,注意浇水、施肥等养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在讲解植树造林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植树造林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冀教版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冀教版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冀教版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植树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意识到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植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植树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讲解植树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适宜的树苗、挖坑的深浅和宽度、浇水的方法等。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和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派发植树工具和材料。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点,并按照刚才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地植树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反思和总结(10分钟)完成植树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讨论植树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植树的理解和认识。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环保人士来进行讲座或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树的问题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也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植树成果和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植树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植树园或农场,进一步了解植树的过程和效果。

2.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鼓励学生在家族或社区中进行植树活动,推广植树问题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植树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森林覆盖率问题教案冀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森林覆盖率问题教案冀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森林覆盖率问题教案冀教版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我国及世界森林覆盖率数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森林覆盖率的实际问题。

3、了解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信息。

教学方案:附送: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简单应用一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并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提出现实情境中和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用百分数描述实Array际问题的作用,增强关心社区、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绿地面积1、让学生读例1 的文字和情境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形式及约分的过程。

◆绿化问题1、让学生读例2的文字和情境图,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想到的问题。

如,“阳光小区”的绿地面积达到30%的要求了吗?如果按30%计算,“阳光小区”的绿地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米?等。

教师记录下来。

3、让学生解答亮亮提出的问题。

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如,先计算出2.2万平方米按30%的要求,应该是0.66万平方米,再与0. 55万平方米比较。

4、鼓励学生选择其他的问题解答。

然后交流解答的方法和结果。

◆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然后,充分交流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答案:(1)960×26.04%≈249.98(万平方千米)(2)960×11.98%≈115.01(万平方千米)第2题,教师课前找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造林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2.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方案:
师:谁说一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生2:全球陆地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全球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世界: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我国森林面积。

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质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我国的森林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

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的做法:
●960×16.55÷100=158.88(万平方千米)
●960×0.1655=158.88(万平方千米)
3.讨论:数据是不是准确数?为什么我国森林覆盖率百分号前面要保留两位小数?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
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呢?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1)为了更准确地表示森林的覆盖情况。

(2)因为森林的面积太大,少保留一位小数就会差不小的面积。

第(1)种意见学生说不出,教师可参与交流.如果学生说出第(2)种意见,可让学生用计算器实际算一算。

如,
960×16.6÷100=159.36(万平方千米)
4.提出“用计算器计算世界森林覆盖率”的要求,师生共同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再自己算并交流。

师:当数据的单位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用百分数描述事物,百分号前面可保留两位小数。

下面请同学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是多少。

先来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谁知道怎样换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

如:
(1)先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公顷为单位的数:38.69亿公顷=38690000000公顷
(2)再把公顷数改为以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38.69亿公顷=3869万平方千米
然后请学生计算覆盖率。

3869÷14900≈0.2597=25.97%
5.提出“比较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何感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计算出了我国的森林面积和世界森林的覆盖率,请同学们比较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何感想?
学生可能的想法: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世界森林覆盖率差远了。

世界森林覆盖率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高很多。

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

……
6.提出: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让学生自己计算。

师:那么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自己试着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7.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介绍方法,教师完成相应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 960×25.97%-158.88
≈ 249.31-158.88
=90.43(万平方千米)
(2)960×(25.97%-16.55%)
= 960×9.42%
≈ 90.43(万平方千米)
三、退耕还林1.教师谈话引出“退耕还林”问题,并作简单的介绍。

然后让学生默读“兔博士网站”中的内容。

师:通过计算,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我们还任重道远。

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退耕还林”。

那么退耕还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也就是把林地改造的农田还给森林。

请同学们默读第42页“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师:通过读“兔博士网站”中关于退耕还林内容的介绍,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指名交流。

师:从兔博士网站中,我们了解了我国退耕还林的意义、作用和成绩。

现在,请看第42页上面的统计图,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统计图。

2.交流从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教师及时介绍“亩”。

师:谁来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这是99年—02年我国完成退耕还林面积的统计图。

生2:这个统计图中数据的单位是万亩。

师:观察的很仔细,“亩”是我国人民经常使用的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

1公顷等于15亩。

板书:1公顷=15亩
生3:截至2002年底我国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500万亩。

生4:1999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95.3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05.1万亩。

生5: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42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85万亩。

生6: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30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845万亩。

生7: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714.7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330.9万亩。

生8:我发现我国99年至02年每年完成的退耕还林面积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一年比一年多。

3.提出:把统计图中有关面积的数据改写成以“公顷”做单位的数据,并填表。

提示学生用计算起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师:可见“退耕还林”政策的作用真大。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将统计图中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

学生计算并填表。

教师巡视并指导。

然后交流学生换算的方法和结果。

参考答案: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396866.66 428000 420000 2476466.6
70066.67 456666.66 563333.33 2887266.6 466933.33 884666.6 983333.33 5363733.2
4.提出“要实现我国树木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长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说一说自己怎么办。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了解了我国森林覆盖方面的差距,也了解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绩,根据这些情况,估计一下,要实现我国树木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长时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国家很重视,很快就能达到
●我们每年的绿化面积都在增加,估计10年就可能达到。

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才16.55%,达到31%的目标,我看得10年以上。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给与肯定。

师:我国植树造林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1:积极参加植树劳动
生2:爱护树木,不损坏树木……
四、课堂练习1.第1题。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的数据信息,再自己完成(1)、(2)两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43页练一练。

第1题,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出表中的数据。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1)、(2)两个小题。

学生填完后,全班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