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拆装模具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拆装模具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模具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模具拆装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了解模具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以后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2023年10月20日三、实训地点XX学院模具实训室四、实训内容1. 模具概述- 了解模具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基本概念。
- 熟悉模具的组成结构,包括模具本体、导向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2. 模具拆装- 学习模具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实践操作,拆装模具本体、导向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部件。
3. 模具零件识别- 识别模具中的各类零件,如模板、导柱、导套、凸模、凹模等。
- 理解模具零件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4. 模具装配- 学习模具装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实践操作,装配模具本体、导向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部件。
5. 模具调试- 学习模具调试的基本方法。
- 实践操作,对拆装好的模具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 熟悉实训室的安全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 了解实训模具的类型、结构、用途等基本信息。
2. 模具拆装- 按照拆装步骤,逐步拆下模具各部件。
- 在拆装过程中,注意观察零件的装配关系和配合情况。
3. 零件识别- 识别拆下的模具零件,了解其名称、用途和规格。
- 对拆下的零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装配。
4. 模具装配- 按照装配步骤,逐步装配模具各部件。
- 在装配过程中,注意零件的装配顺序和配合要求。
5. 模具调试- 对装配好的模具进行调试,检查其运行是否正常。
- 调整模具的间隙、压力等参数,确保其满足生产要求。
六、实训心得通过本次拆装模具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模具拆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2. 在拆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
模具拆装实习报告

模具拆装实习报告模具拆装实习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模具拆装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具拆装实习报告1一、准备(1)实训时间:209年6月10日6月18日(第十六周)(2)实训地点:实习工厂(3)实训项目:模具的拆装及测绘(4)实训目的:1、熟悉模具内容、结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2、了解模具零件相互之间的装配形式及配合关系3、熟悉冲压模具的拆卸过程及装配步骤(5)实训要求:1、对新拆装模具零件进行测绘,按要求画出相应的零件结构图2、对新拆装模具零件进行分析,了解模具的工作原理及零件作用3、熟悉拆装过程及有关的操作规则(6)准备工作:1、选择模具一副2、选择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包括内角扳手、铜棒、拔肖器、工作台、润滑油、手锤等3、选择好测量工具:直尺、游标卡尺等量具二、过程1、模具的拆装步骤(1)上下模分离,左右分别摆放(2)做好标记A化线标准,在冲出定位销,松动内六角螺钉,按顺序摆放测量尺寸,作好记录(3)拆下的模具零件清洗,涂润滑油2、模具拆装分组:2人一组,2人共同拆卸模具,1人负责测量,1人负责绘草图3、画图步骤(1)拆模具做好标记以便还原(2)各零件测绘(3)先绘草图(4)画正规图三、实训体会这是我们第二次模具实训,也是我们第二次面对真正的实物去进行相关的操作。
也是我们第二次开始从理论到实践,本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模具的很多知识了,拆装模具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在本次实训中还是遇到许多问题。
比如:1、平日里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当运用到实践,仍有些困难,也许是因为我们理论老师教学的模具比较简单,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相对复杂的模具,特别是模具中的一些螺钉、孔等在简单的模型中没有,还有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模具在绘图时,应该怎样去剖视,许多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一起去运用时感到费力;2、平日里我们对于测量,只是在相关的图形中进行,一般比较简单。
拆模具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拆模具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模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拆装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模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拆装工艺。
2. 掌握模具拆装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1)模具结构:模具由模架、导向系统、成形零件、卸料装置、冷却系统等组成。
(2)工作原理:模具通过压力机的冲压作用,使工件在模具内完成所需的成形过程。
2. 模具拆装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模具的完整性,清理模具表面的污垢,准备拆装工具。
(2)拆卸模架:将模架与压力机分离,取出模架。
(3)拆卸导向系统:拆卸导柱、导套等导向零件。
(4)拆卸成形零件:拆卸凸模、凹模等成形零件。
(5)拆卸卸料装置:拆卸卸料板、推杆等卸料零件。
(6)拆卸冷却系统:拆卸冷却水管、冷却套等冷却零件。
3. 拆卸注意事项(1)拆卸前应仔细观察模具的结构,了解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2)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模具零件,避免损坏。
(3)拆卸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2. 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拆装步骤,进行模具拆卸。
3. 遇到问题,学生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解决问题。
4. 实训结束后,每组学生进行总结,撰写拆模具实训报告。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拆模具实训,学生掌握了模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拆装工艺,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实训成果:1.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模具拆装操作,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2. 学生能够分析模具结构,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协作,提高了沟通能力。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精选3篇)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精选3篇)模具拆装实训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分析制品成型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2)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3)查找导致废品的成型工艺因素,学会调整成型参数;二、实验内容1、实验内容(1)观察典型塑料零件注射加工过程,弄清注射周期各步骤状况,包括,预塑、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取件、合模。
在此周期中,冷却时间与预塑时间的一段重合。
(2)观察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3)认识注射工艺参数温度:注射过程控温部分及原理,温度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温度与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压力:注射过程压力控制部位及原理,压力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压力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时间:注射过程时间控制部位及原理,时间控制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时间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2、实验程序(一)开机与调试打开电源,预热注塑机。
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观察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观察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密切相关。
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熔料受到压实。
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过量;注射压力过低,则熔料充模不足,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定。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模具的拆装方法和步骤。
2.掌握常见模具的拆装技巧。
3.加强对模具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模具2.螺丝刀、扳手、千斤顶等拆装工具3.润滑油、清洁剂等维护工具和材料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拆装模具的类型和规格,准备相应的拆装工具和材料。
2.拆模具:使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解开模具的固定螺栓或螺母。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拆解方式,逐步拆下模具的各个部分。
3.清理模具:拆下模具的各个部分后,使用清洁剂和刷子清洗模具的内外表面,去除模具上的污垢和残留物。
4.维护模具:根据模具的不同要求,可以使用润滑油、防锈液等进行模具的维护和保养。
5.组装模具:在清洁和维护完成后,根据模具的结构和拆解方式,按照逆序的原则,将模具的各个部分逐步组装起来。
6.调试模具:组装完成后,进行模具的调试,确认各个部分的安装位置和功能是否正常。
7.记录实验结果:对拆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模具的维护和保养情况进行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成功完成了模具的拆装操作,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了组装和调试。
2.在拆装过程中,发现一些螺栓和螺丝的紧固力不够,需要加强检查和维护。
3.模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模具拆装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模具的拆装过程需要仔细操作,遵循正确的步骤和使用适当的工具。
模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同样重要,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模具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维修模具,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注塑模具拆装
实验目的:通过注塑模具的拆装实验,掌握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调试速度。
实验器材:注塑机、注塑模具、手动工具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开启注塑机电源,调整注塑机工作温度和注塑模具所需的温度;准备必要的手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
2. 拆卸注塑模具:按照注塑模具的拆卸顺序,依次拆卸模具上的螺丝、活塞等零件,将模具的主体分解出来。
3. 检查注塑模具:检查模具内部的零件,如喷嘴、熔体道、冷却水道等是否有损坏和堵塞情况,如有需要清洁或更换。
4. 组装注塑模具:按照注塑模具的组装顺序,将拆卸的零件按
照正确的位置和方向组装到模具上,并将各个部位的螺丝紧固。
5. 调试注塑模具:开启注塑机进行模具的注塑调试,调整注塑
机的参数和模具的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开模速度等参数,直
至注塑过程稳定。
实验结果:经过注塑模具的拆装实验,能够熟练掌握模具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快速且准确拆卸、检查、维修、组装和调试
注塑模具,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和调试速度,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
进行。
实验结论:注塑模具的拆装实验是注塑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环节,通过此次实验能有效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和调试速度,确保
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同时,注塑模具的维修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定期清洗、润滑和更换零部件可以延长模具的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模具拆装实习报告共6页文档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报告-------冲压模与塑料模姓名:李聪班级: T633-4学号:20190530217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冲压模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1.1 概述模具拆装综合实践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装、测绘、安装、调试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掌握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模具的装配过程、安装及调试方法。
1.1.1模具拆装综合实践的目的和要求(1)模具拆装综合实践的目的模具拆装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及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模具拆装实训的要求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掌握模具拆装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观察模具的结构能分析出模具的类型;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1.1.2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前的准备1)拆装的模具类型单工序冲模、复合冲模等典型小型冷冲模若干套。
塑料注射模,包括具有侧浇口、点浇口、侧面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各一副。
2)拆装的工具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锤子、撬杠等常用钳工工具。
3)实训准备(1)小组人员分工。
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在冷冲压模具拆装与塑料模具拆装时交换各自的岗位。
(2)工具准备。
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
实训结束时按工具清单清点工具,交指教师验收。
(3)熟悉实训要求。
要求复习有关理论知识,详细阅读本指导书,对实训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做详细的记录。
注射模拆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注射模具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注射模具的拆装方法及技巧。
3. 提高对注射模具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注射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结构复杂,拆装过程较为繁琐。
通过拆装实验,可以了解模具的各个部件及其作用,为模具的维修、保养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注射模具一套2. 拆装工具一套3. 模具润滑油4.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模具准备- 将注射模具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确保模具表面清洁。
- 打开模具的锁模机构,确保模具处于开启状态。
2. 拆装模具- 拆装顺序: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拆装:1. 拆卸顶杆和顶杆固定板。
2. 拆卸冷却水道。
3. 拆卸模具座。
4. 拆卸滑块和滑块固定板。
5. 拆卸模板和模板固定板。
6. 拆卸动模和定模。
- 拆装方法:1. 使用拆装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拆卸模具部件。
2. 在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模具表面,避免划伤或损坏。
3. 拆卸过程中,对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编号,以便于组装。
3. 检查模具- 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如顶杆、滑块、模板等。
- 检查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现象。
- 检查模具各部件的间隙是否合适。
4. 组装模具- 按照拆卸顺序的相反顺序进行组装。
- 在组装过程中,注意润滑各运动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 组装完成后,检查模具是否装配正确,各部件是否运动顺畅。
5. 实验记录- 记录拆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记录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维修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拆装过程顺利,未发现异常情况。
2. 模具各部件磨损情况如下:- 顶杆:轻微磨损,需进行磨削处理。
- 滑块:磨损较严重,需更换新滑块。
- 模板:磨损较轻,无需处理。
- 冷却水道:畅通,无堵塞现象。
3. 模具各部件间隙合适,运动顺畅。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注射模具的拆装方法及技巧,提高了对模具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 模具拆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模具表面,避免划伤或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P2) 实验二:注塑成型实验 (P7)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 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
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
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双分型面注射模)(1)首先从分型面B-B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
(2)定模部分拆卸顺序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3)动模部分拆卸顺序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脚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上的油污,轻微的铁锈或附着的其它杂质擦拭干净,并按要求有序存放。
6.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观察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扦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7.典型注射模装配工艺过程(1)装配前,先检查各类零件是否清洁,有无划伤等,如有划伤或毛刺(特别是成型零件),应用油石油平整。
(2)动模部分装配:将凸模型芯、导柱12等装入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将支承板7与动模板6的基面对齐。
将推杆11穿入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和动模板5。
然后盖上推板9,用螺钉拧紧,再将模脚与支承板用螺钉与动模板紧固联接。
最后在动模板上装上推件板。
(3)定模部分装配将浇口套15装入到定模座板14上,然后将弹簧2放入中间板13,将导柱4穿入定模座板14和中间板13,再插入定距拉板1,把限位销钉联接到中间板13上。
(4)将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从分型面B-B处合上。
模具装配图、零件图见附图。
四、实验心得通过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我熟悉了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培养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
附图:图1 模具装配二维剖视图图2 推件板图3 定模板图4 中间板图5 型芯固定板图6 支撑板图7 浇口套图8 支架图9 推杆固定板图10 推板图11 导柱1图12 推杆图13 复位导柱图14 型芯图15 定居拉板图16 复位弹簧图17 限位螺钉图18 推板—推杆固定板螺钉图19 支架—支撑板—型芯固定板螺钉图20 模具装配图实验二注射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分析制品成型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2)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3)查找导致废品的成型工艺因素,学会调整成型参数;二、实验内容1、实验内容(1)观察典型塑料零件注射加工过程,弄清注射周期各步骤状况,包括,预塑、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取件、合模。
在此周期中,冷却时间与预塑时间的一段重合。
(2)观察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3)认识注射工艺参数温度:注射过程控温部分及原理,温度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温度与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压力:注射过程压力控制部位及原理,压力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压力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时间:注射过程时间控制部位及原理,时间控制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时间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2、实验程序(一)开机与调试打开电源,预热注塑机。
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观察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观察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密切相关。
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熔料受到压实。
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过量;注射压力过低,则熔料充模不足,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定。
(四)保压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继续流入进行补缩、增密。
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压力。
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
它们对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
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不足的毛病;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定型。
该段冷却时间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
最短冷却时间应以制品在脱模时,具有抗拒推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
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获得良好的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要尽量减少冷却时间和其它程序的时间,以求缩短成型周期。
影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冷却时间外,还有模温度控制。
提高模温度不仅有助于保持熔体温度,便于溶体流动,对充模有益,而且可以调整塑料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
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形状复杂的制品因补缩不足、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
但是,模温高与缩短冷却时间又是相矛盾的。
对于结晶性塑料,模温直接影响其结晶度和晶体构型。
塑料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的温度上限有成型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或热变形温度确定。
制品在模内冷却定型的同时,注射机的螺杆在液压马达驱动下带动塑料流动,由于螺杆头部熔料压力作用,使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又向后退(螺杆后移距离反映出螺杆头部所积存的熔料体积),当达到成型制品所需的计量值时,螺杆即停止转动和后移,完成预塑程序,准备再次注射。
预塑过程中,螺杆头部熔料压力及注射油缸内液压油回泄阻力分别称为塑化压力及背压。
提高背压,物料受剪切增强,熔料温度上升,熔料的均化程度改善。
但是,螺杆输送能力减小,和螺杆转速低时一样,会延长预塑时间;低背压与低螺杆转速下预塑时,因为转动惯量降低,利于提高螺杆计量和精确度。
背压一般为注射压力。
对于热稳定性差或者熔体粘度低的材料应该选择较低的背压。
对于热稳定性差或熔体粘度高的材料不适宜选择过高的螺杆转速。
料筒温度可以分为二至五段控制,由后段至前段逐渐增加温度,分布差通常在60摄氏度以内。
应避免喷嘴温度过低,发生物料凝结阻塞喷嘴现象,或喷嘴温度过高,出现“流涎”现象。
(六)注射装置后退和开模推出制品预塑过程完成时,为避免喷嘴与模具长时间接触散热而形成冷料,可将注射装置后退,让喷嘴脱开模具。
模腔内物料冷却定型后,合模装置即行开模,由推出机构实现制品脱模动作。
并准备再次闭模。
三、原材料:PP四、主要仪器设备注射成型机HTF90W1注射模(一模一腔)游标卡尺(精确度0.001mm)五、实验方法方法:在原料、注射机、模具不变条件下,仅改变若干成型工艺条件制取制品。
六、实验记录(1)注射制品名称、塑料材料、颜色等。
PP 聚丙烯乳白色(2)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分几步,每一步做什么工作。
(一)开机与调试打开电源,预热注塑机。
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观察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观察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密切相关。
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熔料受到压实。
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过量;注射压力过低,则熔料充模不足,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定。
(四)保压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继续流入进行补缩、增密。
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压力。
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
它们对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
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不足的毛病;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定型。
该段冷却时间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