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与改善对策研究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与改善对策研究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与改善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育锻炼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们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下降,出现了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学生中,有超过60%的学生每周只进行一次或更少的体育锻炼,甚至有超过20%的学生几乎没有参与任何体育活动。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学业负担过重。

随着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通常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导致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

此外,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压力使学生们无法抽出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其次,电子产品的普及。

随着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发展,学生们过度依赖这些设备,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宅文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减低。

再次,缺乏家庭支持。

家庭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缺乏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减弱。

面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开展。

加大体育课的时间和科目设置,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同时,学校可以引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体育活动。

学校可以在每周的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例如晨跑或者运动课间操,让学生能够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对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们普及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的危害,并提供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适当地使用电子产品。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王颖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王颖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王颖发布时间:2023-06-01T06:39:06.93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王颖[导读]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对所学各专项体育技能进行复习巩固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课外广泛地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对体育各项目学习和练习的潜能,逐步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最后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还受到资金、人才、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摘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对所学各专项体育技能进行复习巩固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课外广泛地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对体育各项目学习和练习的潜能,逐步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最后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还受到资金、人才、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关键词:普通高校;课外体育;影响因素;对策;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作为平台高校体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于学校实现体育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竞技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学生身体健康、运动水平以及竞争能力上。

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运用上也有了新的提升,但是在机构设置、指导思想、管理体制等方面依旧存在些问题。

为了加大普通高校的体育活动的完善与创新,大力推进高校体育活动有序的进行,来增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竞争能力,需要对我国高校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改变,创新与完善以往的课外活动的方式,这样才会提高我国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进而加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引言二、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共针对本地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份。

男生100份,女生100份。

以下是调查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1)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显示,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质状况一般,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体质较好,34%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体质较差。

(2)身体状况:有6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体力不足、睡眠不足、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3)体育锻炼情况:近八成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外缺乏体育锻炼,只有不到三成的大学生每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1)课外体育锻炼意识: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表示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仅有不到四成的大学生将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2)课外体育锻炼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以散步、慢跑和篮球为主,缺乏全面、有计划的体育锻炼。

三、问题分析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

由于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单一、缺乏计划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四、对策研究1.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应该增加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大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优化课外体育活动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单一、缺乏计划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开展多样化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可以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健康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3. 建立健康体育锻炼制度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校可以建立健康体育锻炼制度,推出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研报告1. 引言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愈演愈烈。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原因和对策,以便制定更好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政策。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50份。

调查对象为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3. 调查结果3.1 体育锻炼频率从调查结果来看,60%的大学生表示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不到3次。

其中,30%的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1-2次,另外30%的学生甚至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

3.2 体育锻炼项目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多样化。

调查结果显示,跑步(40%)、篮球(25%)、游泳(20%)、健身房(15%)是大学生常见的体育锻炼项目。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羽毛球、瑜伽等项目。

3.3 体育锻炼意愿在被问及体育锻炼意愿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有意愿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坚持下去。

原因主要包括时间安排不合理(45%)、缺乏动力(30%)以及缺乏运动伙伴(25%)等。

3.4 体育锻炼对学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业有积极的影响。

80%的学生表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缓解学习压力。

另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和改善睡眠。

4. 讨论与建议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举办运动会、体育讲座和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

4.2 理顺课程安排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在课程表中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可以将体育课分散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避免课程安排过于紧凑导致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4.3 增加运动场地和设施学校可以增加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场所供学生使用。

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中,提供各种体育锻炼项目的机会。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1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1.1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积极课外体育活动指的是体育课程教学之外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生参与的体育活动。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状态进行了研究,多以具体地区或者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观察的形式,对大学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以及心理过程、实际体育活动过程进行了了解。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研究显示我国有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部分学生还表示体育活动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合作能力等均有促进作用。

可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1.2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强度不足研究者们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种类、强度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虽然50%以上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但是,实际上真正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只占大学生总数的30%左右,有70%的学生并没有切实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之中,在这30%真正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只有不到10%的人每天体育活动的时间达到1小时左右。

各种调查资料和报告均显示,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强度较为欠缺。

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是高校体育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2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2.1 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性我国学者对全国各省市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和研究,调查项目均涉及到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大量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均为单人,或者两人搭伴的形式出现,这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依靠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对体育活动的热程度进行,并且受学生的作息时间影响比较大,这是一种缺乏组织性的活动形式。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每天有计划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只占全部大学生的7%左右,其余大学生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更加趋向于文明化和智能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现状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大多数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都会被学习和社交所占据,很少有时间用于体育锻炼。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学生们更喜欢在网络上玩游戏、看视频,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缺乏运动意识。

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健康的重视,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低,很难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2. 缺乏锻炼习惯。

由于大学生的课业繁重,很少有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缺乏锻炼的习惯,长期以往,容易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3. 缺乏锻炼条件。

大学校园内的体育场馆资源有限,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内也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对策探析针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运动意识。

学校可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锻炼习惯。

学校可以设置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或者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创造锻炼条件。

学校可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更优质的体育场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条件。

4. 引导合理锻炼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5. 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可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艺术表演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结语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参与人数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至 少每周参与一次课外体育锻炼, 其中约30%的学生每周参与3次或 以上。
参与频率
大多数学生每周参与2-3次课外体 育锻炼,每次持续时间约1-2小时 。
锻炼时间与强度
锻炼时间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 较短,每次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的 仅占40%左右。
锻炼强度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 建议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因素
04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对身心健 康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增强身体素质
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 力量、耐力、柔韧性、协 调性等。
预防疾病
经常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 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
促进骨骼发育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的大学生来说,课外体育 锻炼有助于促进骨骼的发 育,增加骨密度。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概述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 不高,缺乏锻炼意识和习惯

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较 短,缺乏科学锻炼方法和计
划。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多 样,以健康、减肥、增肌等 为主。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受到多 种因素影响,如时间安排、 兴趣爱好、设施条件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汇报人:2023-11-17contents •引言•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减少,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背景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希望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目的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涵盖了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共发放问卷5000份,有效回收4800份。

同时,我们还对部分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深入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

调查时间:2023年4月至5月。

调查地点: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武汉的五所高校。

通过以上引言部分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次社会调查的背景、目的、调查对象、方法以及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们将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为解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时间与地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大学生的课外锻炼形式包括跑步、瑜伽、健身、羽毛球等多种方式。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锻炼形式多样化参与度高男性大学生更倾向于强度较大的锻炼,如篮球、健身;女性大学生更偏爱瑜伽、舞蹈等柔美型锻炼。

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随着年级升高,大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毕业班学生的锻炼时间最少。

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课外锻炼时间最长,而文理科专业的学生锻炼时间相对较少。

030201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的锻炼情况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时长频率01大部分大学生每周进行3-5次课外体育锻炼,少数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超过5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姓名:王迪指导教师:李昌军(副教授)院系:体育系专业:社会体育提交日期:2010.05.09 目录中文摘要..........................................................................................2外文摘要..........................................................................................3前言................................................................................................41、国内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4 1.1 国内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 (4)1.2 国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5 1.3 概念的界定...........................................................................62、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对象……………………………………………………………………6 2.2 研究方法……………………………………………………………………6 2.2.1 文献资料法 (6)2.2.2 问卷调查法 (6)2.2.3 数理统计法 (6)3、结果与分析…………………………………………………………………7 3.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7 3.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 … … … … … … … … 7 3.2.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7 3.2.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地点………………………………………8 3.2.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8 3.2.4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9 3.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10 3.4 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10 3.5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11 3.5.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因素…………………………………11 3.5.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消极因素…………………………………124、结论………………………………………………………………………………125、对策建议…………………………………………………………………………13参考文献…………………………………………………………………………13致谢…………………………………………………………………………………15附录…………………………………………………………………………………16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王迪指导教师:李昌军(黄山学院,体育系,黄山,安徽245041)中文摘要: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逐步呈现出松懈、随意状态,而且至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从大学生体质调查的结果来看,前景令人担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黄山学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状况、参与特征、影响因素及黄山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黄山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发展对策University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andcountermeasur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s anexample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WANG Di Director:Changjun LI (Huangshan University,P.E department,Huangshan,Anhui 245041)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a variety of reasons students in extra-curricularphysical activity and gradually showing a relaxed casual status and so far failed toattract much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hysical results of the survey of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rospects look worrisom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universitystudents showed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In this study the use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Huangshan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psychological state participati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and HuangshanCollege students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y statu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management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KeyWords:Huangsh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yand develop countermeasures 前言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担负相对独立功能的子系统。

它比体育课有更大的优势,对于弥补体育课教学不足,传承体育文化,掌握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

从高校体育发展需要角度,尤其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实施的角度,审视当今高校课外体育,课外体育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各地高校都应该定期每两年或三年调查当地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以便更准确的掌握当地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为黄山学院大学生确立高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其具有健康意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 世纪合格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1. 国内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1.1 国内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我国关于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应该出现在当代,它最先被作为休闲体育的研究范畴。

早在20 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3 年于光远先生针对我国体育研究的状况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很不够。

”1992 年王雅林1等编著了《闲暇社会学》一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讨论首创休闲研究之河。

后来,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国内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如曲宗湖、杨文轩2主编的《课余锻炼新视野》一书,从宏观上对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整体改革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以新的视野论述课外体育的新思维、新意识和新方法,力求从新世纪学校课外体育的基本要求出发。

结合我国课外体育的现状,揭示学校课外体育的基本规律、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为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兰自力、赵克3的《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对我国广东、福建、湖北、江西、北京、上海、陕西、四川和贵州等省64 所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活动形式、锻炼时间、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孙天明4的《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工程的设计与研究》,郭延安5等的《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都是对本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侧重阐述了现行本省大学生课外活动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刘大海6等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的文中明确地指出了未来高校的课外体育锻炼应当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其制度化;要建立课外体育锻炼的俱乐部形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要有专门的指导员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范立仁7等的《全国学生参,对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调研发现:我国约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有85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强度和时间不足,14的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77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调节心理、娱乐是动机,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重视阻碍因素。

从理论角度对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系统存在问题进行精辟分析,对目前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周学荣、李文会、周家祥8的《高师院校课外体育组织管理的改革研究》,则指出未来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应配备一定的运动处方,是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具有科学性;另外,对于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管理,专家和学者们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像姜桂萍9《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弹性管理之研究》,蔡瑞广、邱梅婷10的《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分析》冯秋明11等的,《对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研究》,孙蕾、葛宝阳12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在健康教育中的效应分析》,胡永南13等《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等文章中则对我国现行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为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