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刘禹锡ppt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乌衣巷》陈娟完整版PPT课件

经典诵读《乌衣巷》陈娟完整版PPT课件

乌 衣 巷xiàng
yǔ xī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xiàng
xié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xún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读准字音
巷 xiàng( 小 巷 ) hàng ( 巷 道 )
xié

斜:古时读xiá,现在统一读xié。
我会读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解诗意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
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地 带,是中国历史最古老而著名的古巷。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地。 也就是说有钱有权的人家都住在那里。 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 谢安就住在这里。他们两族的子弟都喜 欢穿乌衣,以显示身份尊贵。乌衣巷因 此得名。
创作背景
刘禹锡贞观九年(793年), 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 “八司马事件”,导致刘禹锡被 贬至连州刺史,后又被贬至朗州、 夔州、和州等地,开始长达20多 年的贬谪经历。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京, 行至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看到满城荒草丛生的景象,不禁 想起这里的繁华,有感而发,当 即写下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 名为《金陵五题》,《乌衣巷》 就是其中最经典第二首。
鉴赏古诗悟诗情
我会背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
(唐) 刘禹锡
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衣巷内
朱雀桥边野草花, 一片幽暗。
乌衣巷口夕阳斜。 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
旧时王谢堂前燕 , 华屋前筑巢的燕子,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刘禹锡《乌衣巷》PPT

刘禹锡《乌衣巷》PPT

——
感 谢 聆 主 听 讲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 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 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 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 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 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 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 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 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 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 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 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 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 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 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 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 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 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 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个人成就
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 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 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 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 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 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通过运用叠词、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诗句的音乐性和感染 力,让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04
主题思想探讨
秋天之美:自然与人生哲理
秋天的自然景色
刘禹锡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山水、草木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秋 日画卷。
秋天与人生哲理
诗人借秋景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哀叹,以及对 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的共鸣。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刘禹锡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乌衣巷》
0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
0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0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
精神家园的构建
诗人通过诗歌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充满了美好、和 谐与安宁,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秋天诗歌比较天诗歌多抒发悲凉、萧瑟之情 ,而西方秋天诗歌则更多表现对自然 美的赞美和向往。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含 蓄表达,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形象的描 绘和情感的直接抒发。
坚持创作。
现代秋天主题诗歌推荐
01
02
03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秋夜》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 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 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秋怀》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 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 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THANK YOU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17《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17《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

【浪淘风簸】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天涯】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银河】 【牵牛织女】
天边。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牵牛:传说中的牛郎。织女: 传说中天上的仙女。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汹涌,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 的波涛,直上浩渺的银河,和传说中的古人一同到牛郎和 织女的家里做客。
(浪大、浪高) 想象 (浪漫美好) 奇特
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的波涛,直上浩 渺的银河,和传说中的古人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做客。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
诗句采用张骞为汉武帝寻找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 河,遇到了牛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 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 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 气概。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曲】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万里沙】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 簸:颠簸。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刘禹锡 乌衣巷ppt课件

刘禹锡 乌衣巷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燕子的栖巢,表
达作者对这一变
化发出的沧海桑
田的无限感慨
9
写作特点: 这首诗主要通过视觉展示形象,作者善于 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事物进行描写。
10
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 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8
抒发了 诗人对 人事变 迁、环 境沧桑 的深沉 感慨。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 如故,但野草丛生, 夕阳已斜。荒凉的景 象,已经暗含了诗人 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 验。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 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6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 往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 田的无限感慨。
7
〈诗意〉
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 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 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
乌衣巷
刘禹锡
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浙江嘉 兴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他和李白一同参预那唐 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 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 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 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 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 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5
乌衣巷口夕阳斜
斜:用作动词,斜挂,读xiá。与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
相对应,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古诗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多 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 这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很有帮助。
运用:查一查本课三首诗中运用到的典故,仔细读一读,体会 作者表达的情感。
指导朗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 人、散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书写指导:“厂”要窄 长,里边两个“土”上 下排列,要匀称。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 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里做客吧。
“千里”一词,不仅表现出江南的辽阔,还表现出江南的繁丽不 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地上 的,处处都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 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用了夸张的 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世界第五大 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 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 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河流。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
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在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都要 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
筋疲力尽、危险重重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古诗《乌衣巷》PPT

古诗《乌衣巷》PPT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见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乌衣巷
○○



/
/
/
/
//ຫໍສະໝຸດ //朱雀桥 ↓
野草花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夕阳斜
→ 乌衣巷
乌衣巷口夕阳斜
堂前燕

○ 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 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 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 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 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 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 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 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 复和发展。人们在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 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 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 目前这里是一小狭窄的小街,住的依然是“寻常百姓家”, 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 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到各类工艺品。 1997年,秦淮区人 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锋转向了乌衣巷上空 正在筑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 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 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 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 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 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 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般的无限感慨。
刘禹锡(772-842)唐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太子校书,后入为 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王伾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 割据,授屯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上 任后开仓赈饥,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把曾在苏 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 堂。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 压权贵一族,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的诗风渐趋含蓄。词作亦 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在洛阳时,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 词牌。
乌衣巷
刘禹锡(唐)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朱 雀在金陵 城外,乌衣巷在 桥边。 2.乌衣:燕子,旧 时王谢之家,庭多 燕子。 3.寻常:平常。 4.旧时:晋代。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 满野草野花,乌衣巷 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 西斜。晋代时王导谢 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 老百姓之家。
乌衣巷口夕阳斜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 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 “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 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 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 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 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 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 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这是一首怀古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 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 也有瓜葛。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 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 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 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 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 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 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氛围。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生长在一 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的 深意。记得作者的诗句“万户千门成野草”,就曾用“野 草”象征衰败。而在这首诗中,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成荒凉一片。
作者感怀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 光的长河中是渺小的,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