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及其特征1
幼儿体育游戏知识点总结

幼儿体育游戏知识点总结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幼儿体育游戏具有以下特点:1. 欢乐性:幼儿喜欢玩耍和游戏,体育游戏可以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运动,增强兴趣和动力。
2. 教育性: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3. 参与性:体育游戏注重集体合作和互动交流,有利于幼儿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4. 整合性:体育游戏可以整合各种运动和游戏元素,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使幼儿在玩耍中学到更多知识。
5. 适应性:体育游戏要考虑幼儿的体格和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幼儿的年龄、能力、兴趣进行相应的游戏设计和选择,满足幼儿的需求。
幼儿体育游戏的分类幼儿体育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目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运动游戏:如跑步、跳跃、投掷、接力赛等,可以锻炼幼儿的跑动速度、跳跃高度、力量和耐力。
2. 竞技游戏:如拔河、跳绳、接力赛、投球比赛等,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
3. 情感游戏:如亲子游戏、合作游戏、情感互动游戏等,可以增加幼儿与园师和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幼儿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4. 仿真游戏:如模拟运动比赛、模拟交通规则、模拟园艺烹饪等,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学习能力。
5. 趣味游戏:如儿歌游戏、节庆游戏、主题游戏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幼儿体育游戏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促进游戏的效果:1. 安全性原则:体育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环境因素,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整洁和无障碍,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适应性原则: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能力、兴趣和心理发展特点,保证游戏的难度和复杂度适宜,使幼儿能够顺利参与并获得乐趣。
3. 多样性原则:游戏的设计要多样化,包括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游戏,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1.游戏的特点

游戏的存在不仅可以增添课程对幼儿的吸引力,更能不断将 课程内容带入幼儿生活,有效帮助目标达成,促进幼儿成长。
因此,幼儿园课程与游戏必需进行有机结合。
(二)游戏与课程的整合需要避免的误区
1.游戏与课程相分离 注重教学目标达成忽视游戏的教育性;将游戏看作是提起 儿童对课程兴趣内容的手段,为调动兴趣才利用游戏这一形 式进行活动,有时进行无机的、杂乱的拼凑。(如:体育活 动前的故事导入) 2.不能把握“自发性”与“教育性”之间的张力 儿童游戏兼备“自发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要将二 者有机结合。把握不当就会出现过于强调教学目标或游戏过 于系统化、科学化,儿童失去游戏的情况。又或者游戏以松 散的形式表现,停留在放任状态,缺乏活动驾驭能力和对课 程的整合的整体规划。
2.游戏环境过于琳琅满目(小班刚入园——理发店、点心 店、小医院等---轮胎游戏为例) 3.以教学游戏替代创造性游戏(缺乏自主性游戏,在老师 预设下进行的——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
4.夸大游戏的自由性
二、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一)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游戏对儿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通过游戏,儿童的身体、 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游戏”和“课 程不冲突且不可分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得到 扩展和丰富。(如:角色游戏) 首先,儿童游戏使幼儿园课程富有生命力。课程中缺乏游戏 因素或精神,则枯燥乏味,幼儿易排斥。(数学活动为例) 其次,幼儿园课程是儿童游戏的教育性平台。离开课程游戏 会失去目的性和教育性。
学前儿童游戏设计
回忆:童年的游戏
表达:游戏带给我们的感受
思考:游戏有哪些特点
幼儿园大班游戏总结:园内游戏总结

幼儿园大班游戏总结:园内游戏总结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大班的游戏总结中,园内游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园内游戏的总结及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一、园内游戏的种类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园内游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角色扮演类游戏、动作游戏、认知游戏等。
这些游戏既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够促进他们的成长。
其中,角色扮演类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认知游戏则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园内游戏的特点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园内游戏有着独特的特点。
这些游戏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这些游戏往往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另外,这些游戏还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
三、园内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园内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这些游戏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和他人合作。
另外,这些游戏还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园内游戏是幼儿园大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更需要注重园内游戏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总结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园内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园内游戏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园内游戏是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娱乐方式,更是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幼教游戏知识点总结大班

幼教游戏知识点总结大班一、游戏概念及特点1. 游戏的定义游戏是儿童在自愿、自主、自主的情况下参与,充满趣味和乐趣,目的是享受乐趣和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活动。
2. 游戏的特点(1)自愿参与:儿童游戏是自主选择参与的,没有外力干预。
(2)乐趣和情趣:游戏是基于儿童的乐趣和情趣,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3)目的性:游戏要有一个目的,可以是娱乐、学习、锻炼等。
(4)规则性:游戏必须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社会性。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1. 幼儿游戏的阶段(1)单体游戏期:1-2岁,主要进行个体活动,如爬行、站立、行走等。
(2)对话游戏期:2-3岁,主要进行对话游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3)合作游戏期:3-4岁,开始参与多人游戏,学会分享和互动。
(4)规范游戏期:4-5岁,开始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合理竞争和合作。
2. 幼儿游戏的特征(1)观感的多样性:儿童喜欢用多种感官参与游戏活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2)情感的真实性: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亲情关系、友情交往等。
(3)行为的循序性:儿童的行为在游戏中会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先后顺序、连续性等。
(4)思维的固定性:儿童在游戏中会表现出一定的思维固定性,如喜欢进行重复性游戏。
三、幼儿游戏的分类1. 教具游戏:如积木、拼图、穿珠子等,通过这些教具让儿童进行一定的认知和操作训练。
2. 角色扮演游戏:如模仿家庭生活、模仿职业等,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
3. 拼图游戏:如大型拼图、立体拼图等,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 认知游戏:如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等,让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不同的事物。
5. 操作游戏:如搭积木、搭乐高等,通过操作游戏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幼儿游戏的意义1. 促进发展:游戏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机会,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1、幼儿游戏特点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幼儿游戏特点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游戏的特点:(1)幼儿游戏是幼儿自愿的活动.(2)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
(3)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
(4)幼儿活动具有具体性。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3)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
(4)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性格的有效手段。
2、以下就从活动设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游戏方法的选择、活动流程设计、教师提问等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目标来看,目标不是特别明确,看了目标后不知道老师的主要内容是做什么!而且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认知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从目标设计来看,对幼儿没有提升的方面,对幼儿来说也没有挑战。
内容的选择教师选择《海底世界》主题是可以的,但是在选择后就要根据主题进行环境的创设,只在一块黑白中体现,有些过于简单,一节艺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视觉美的刺激不够,准备不够充分。
游戏方法的选择从活动设计中来看,教师只是带领幼儿做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很“小儿科”并不是感兴趣的游戏,游戏要体现幼儿的自愿活动,但是从始到终都是教师的带领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流程设计教师在整节活动中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流程走,没有顾忌到幼儿的感受,没有引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知识带领着幼儿在进行事先背会的流程中进行。
教师只是为了完成目标而进行活动,活动流程的设计对于幼儿老说没有趣味,没有发展,就活动而活动。
教师提问从教案中来看,教师的提问基本上是以无效提问来提问的,如:“高不高兴”“漂不漂亮”等,没有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没有深入的挖掘一个问题。
所以兴趣很重要,找到幼儿的兴趣点从一点开始扩散,通过欣赏扩宽幼儿的思路,与此同时也你那个让幼儿的想象力的到极大的提升。
3、游戏活动教案设计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有趣的象形文字》活动目标:从象形文字入手,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1、图片一幅。
2、视频1、2。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些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1.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
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
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
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
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
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
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
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
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
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
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
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
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
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
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
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
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
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
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
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幼儿园对应游戏的特点教案

幼儿园对应游戏的特点教案背景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教育贯穿整个儿童期,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该既要注重儿童的身体锻炼,也要注重智力开发。
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游戏教育尤为重要。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故而,了解幼儿园对应游戏的特点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游戏及其特点1. 滚铁环滚铁环是传统的中国游戏,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运动细胞,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感、协调能力和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通过此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
2. 童话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更加互动和创新的游戏方式。
比如说孩子们扮演爷爷、奶奶、妈妈、小朋友、警察、小偷等角色,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3. 城市大盗城市大盗需要孩子们扮演小偷、警察等角色,可以加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此外,此游戏还可以逐渐纠正孩子们错误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们自我约束意识。
4. 捉迷藏捉迷藏是一种团体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奔跑、躲藏和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在此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出他们对“发现”的渴望和热情。
游戏的意义1. 提升团体精神游戏讲究的就是团队合作,需要每一个小朋友积极地与其他小朋友互动配合,这样孩子们就能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
2. 增强愉悦心情游戏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活动,可以使孩子们的情绪愉悦。
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特长、创造一些有趣的场景等。
3. 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大多数游戏都需要孩子们进行思考和判断。
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渐建立起思维框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增强自信心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游戏中,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拥有了更强的自信心。
结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幼儿期儿童放松和快乐的途径,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一章)

首先,游戏有助于幼儿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其次,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与进行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 再次,在游戏中还可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审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高级情感。 最后,通过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六)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一)自主自愿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没有强制的目标,这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局促情绪,让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地去游戏,自发的行为往往是愉悦的;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感到满足与快乐;游戏中的幼儿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他们能控制所处的环境,甚至能根据需要去改造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二、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成人排解来自生活、工作中的紧张、不安、郁闷等消极情绪。虽然游戏在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它仍然只是成人生活中一个相对次要的部分。而学前儿童阶段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前儿童的生活。
(一)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在成人的意识里,对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分,他们既不会把“正经事儿”当“儿戏”,也不会把“游戏”当成真正的生活。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而游移的。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来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
(二)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1
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1)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
(2)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
(3)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
(4)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
(5)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动
Page 22
二、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跳跃等、轻闲 不费力 模样 仿佛
闪族语:松散
现代英语:play,有59个定义,可做动词、名词
共通性:(1)游戏是一种轻松、松散、休闲、自在 的娱乐活动;(2)游戏是无价值、不认真、不严肃 的
Page 15
汉语中关于游戏的表述: “玩”,玩赏、研习、戏弄、忽视
“游”,流动,引申运动、闲逛、游玩、行走、
充满想象和虚构的 游戏是变化而有种类的 固有的动机 大量的经验 流动的经验 精神的游戏
计划性的任务 真实的生活 身体需要而强加的
强调真实性 发展趋势从游戏到工作 适宜的工作 工作中却很少完成任务
Page 28
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一)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的权利
(二)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 (三)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
Page 29
Page
30
3
Page
4
Page
5
Page
6
Page
7
Page
8
第一章
游戏及其特征
Page
9
本章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游戏的定义
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
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Page
10
第一节 游戏的定义
一、文化视野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戏
二、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 三、语言学视野中的游戏 四、生物学视野中的游戏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六、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Page
27
代表人
杜威 皮亚杰
游戏的基本属性
活动即目的 探索自然的趋势 意外性 同化 活动本身即目的 自发性 娱乐性 自由的组织结构 自由的发生冲突
工作的属性
目的是主要的 结果是可预见的 计划性 顺应 外加的目的 强制性 功利性 有序性 竞争
赫伊津哈
维果茨基 瑟克韧特米哈尔伊
自愿的活动 假想的 自由的、闲暇的
游戏还是非游戏
Page
24
第三节 儿童游戏的特质
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Page
25
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尊敬认可需要 社会性交往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解环境的需要
认知需要
影响环境的需要
身体活动需要
基本生存需要
安全需要
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一)游戏与工作的对立 (二)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 (三)儿童游戏就是工作
Page 11
一、文化视野中的游戏
1.游戏是文化的摇篮 2.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 标志着文化的繁荣程度 3.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反过来制约游戏的行为
4.游戏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Page
12
表层
中层
深层
文化结构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观念文化
历史性
民族性
阶层性
文化属性
传统文化与现 代文化 东西方文化 贵族文化与平民 文化
“预演说”——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Page
17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儿童的游戏一方面是学习面对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越真实生活 的限制,寻求个人的自由 朗格威尔: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 游戏的三种功能: (1)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培养了将来踏入社会 必需的适应能力; (2)在人类的群体的生活里,需寻找团体规则限制与个人的自由之 间 精神上的平衡,而游戏正好具备了让个体摆脱社会规则和文化的 限制、去寻求个人自由发挥的特性; (3)在游戏的一段特定时空里,游戏者可以虚构任何现实生活中所 不允许的行为及情节,来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弥补由此造成的 Page 18 不满和沮丧。
游乐、嬉戏、游戏、休息、遨游等
汉语中游戏含义:
一是游戏是供人们在休息、闲暇时娱乐的活动。
二是游戏有不认真、不严肃等意思,有玩世不恭之意。
Page 16
四、生物学视野中的游戏(经典游戏理论)
“复演说”——消除原始的本能 “剩余精力消耗说”——消耗过剩的精力 “松弛消遣说”——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
(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
(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Page
23
根据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的操作性定义:
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 动作、角色扮演、语言及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
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
二、 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
儿童社会化过程的步骤:模仿阶段—游戏阶段 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游戏与工
作的关系)
游戏介于人生的“像”与“不像”之间(源于生
活但是却又高于生活)
Page
14
三、语言学视野中的游戏
希腊语:儿童、轻松自在、琐碎,无价值 梵语:动物 儿童 成人、风或浪的运动、单足跳、
学前儿童游戏论
李春良 QQ:466672920
参考阅读书目
《儿童游戏通论》:刘焱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
《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
《学前儿童游戏》:杨枫 《学前儿童游戏》:邱学青 《游戏与儿童发展》:约翰逊等著,华爱华等译
Page
2
小时候玩过什么游戏? 你认为什么是游戏,游戏都有哪些特征?
Page
游戏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带有愉悦的体验。
Page 19
游戏与探索行为
时间 内容 目的 行为 心情 心跳 探索 先于游戏 陌生物体 获得信息 固定、刻板化 严肃 低可变性 游戏 发生在探索行为之后 熟悉物体 创造刺激 多样化 高兴、兴奋 高可变性
Page 20
第二节 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六、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动自发、自由选择的。 社会的自发性。 游戏不同于探索行为,探索在先,游戏在后。 游戏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但游戏本身常有其非正式或正式的
游戏有着明显的欢乐、幽默感、身体的自发性、认知的自发性、
内在规则,由儿童自行协调制定。游戏随着儿童和情境的不同 而有弹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