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2023年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1cd0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6.png)
2023年高三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盐类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盐类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其水解产物;能够根据给定的反应条件,预测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1. 盐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教学难点:1. 根据盐类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其水解产物。
2. 根据给定的反应条件,预测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预习检测:教师通过小测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盐类的定义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盐类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食盐的用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盐类的定义和分类:教师通过讲解盐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的无机盐类和酸盐类。
2. 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案例,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不同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2. 实验步骤:a. 实验1:将硝酸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b. 实验2:将硫酸铁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c. 实验3:将氯化铵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 实验结果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盐类的水解产物和反应类型。
四、归纳总结(15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并做出反应方程式。
2. 学生讨论并解答疑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推测其他盐类的水解反应类型和条件。
2. 学生设计和进行小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笔记和课后习题。
2. 提示学生注意复习下节课的内容。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
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
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
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
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
《盐类的水解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

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盐类水解的原理一、教学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盐类水解有一定限度,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和规律,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二、教学重难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以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明矾[KA1(SO4)2·12H2O]和纯碱(Na2CO3)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盐。
明矾溶于水后产生具有吸附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故常被用作净水剂。
纯碱的水溶液具有较强的碱性,故常用于洗涤油污物品。
为什么明矾和纯碱溶于水之后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呢?从组成看,Na2CO3、NaHCO3都是盐,为什么其水溶液均显碱性?为什么铵盐(如NH4Cl 等)用作化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新知讲解】(一)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探究】(1)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下表中的盐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分类填空。
(2)请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测定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思考讨论】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不同类型的盐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会有差异?2.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分析(1)强碱弱酸盐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讲解】溶质醋酸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而溶剂水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造成氢离子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OH-)>c(H+),因此醋酸钠溶液显碱性。
【结论】强碱弱酸盐电离产生的弱酸的酸根阴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H+)结合生成弱酸,导致溶液中c(OH-)>c(H+),溶液呈碱性。
(2)强酸弱碱盐以NH4Cl溶液为例【结论】强酸弱碱盐电离产生的弱碱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弱碱,导致溶液中c(OH-)<c(H+),溶液呈酸性。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及其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2)通过对盐类水解的微观分析,提高用微观思想分析宏观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推理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培养学生概括、运用规律的能力。
2.评价目标(1)通过对测定溶液酸碱性实验结果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对溶液中水的电离有进一步认识,诊断和发展学生知识关联结构化的水平。
(2)通过探究盐类水解的微观过程,发展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水平,从而获取新知识。
(3)通过对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及应用规律的水平。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规律。
2. 难点: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分析对比、归纳总结。
五、教学用品实验仪器:pH计、烧杯、洗瓶、药品。
其他用品:多媒体。
六、教学流程1. 宏观现象【引入】我校食堂中午洗刷餐具时,食堂阿姨总是鼓励大家面碱,而非洗涤剂,面碱也确实能达到去除餐具中油污的目的。
我们知道面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也称为纯碱,那么为什么它可以起到去除油污的作用呢?而碳酸钠属于盐类,为什么又称之为纯碱呢?难道它显碱性?【学习任务1】[学生实验] 用pH计测试Na2CO3、NaHCO3、CH3COONa三种溶液的酸碱性,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三种盐都显碱性。
[问题探究] 以CH3COONa溶液为例进行分析推断,探究其显碱性的原因。
提示:可以从下列顺序思考:水中存在哪些离子?↓加入CH3COONa形成的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间可能相互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课件展示] CH3COONa = CH3COO−+ Na++H2O H++ OH−CH3COOH化学方程式:CH3COONa + H23COOH + NaOH离子方程式:CH3COO−+ H23COOH + OH−CH3COO−和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使c(OH-)大于c(H+),溶液显碱性。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案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案林烨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电离平衡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教学过程】[知识介绍]1、常见盐的分类[情景创设]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板书]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科学探究]1.测试下表所列溶液的酸碱性,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
2.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下表中的盐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酸盐、强碱弱酸盐[学生演示实验][提示]用pH试纸测试溶液酸碱性的操作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半分钟左右,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讨论结果填入下表]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思考]:它们的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引导]: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对大小咯。
[板书]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思考与交流]分析该种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溶液中都有哪些离子;(记得水及其电离哦)哪些粒子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中找出不同类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a.强酸弱碱盐呈酸性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H 2O OH-+H++NH4Cl==NH4++Cl-NH3·H2ONH 4Cl+H2O NH3·H2O+HClNH 4++H2O NH3·H2O+H+c(H+)>c(OH-)呈酸性[师生小结]①上述溶液中NH4+与OH-的结合是微弱的,生成的NH3·H2O只是极少量,绝大部分的NH4+ 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环节2 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何种因素?【微观探析】以氯化铵除铁锈为例,设置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水的平衡移动角度去分析。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NH4Cl除铁锈的机理,分析NH4Cl在溶液中的水解过程,让学生感受盐类水解的模型。
然后让学生预测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并尝试运用模型去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最后分析KCl溶液中的电离,比较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及原因。
【微观探析】投影呈现CH3COONa和KCl水解过程的分析模型图。
指导学生对各类盐的水解的实质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获取新知】要求学生归纳出盐类水解定义、条件、实质、【形成能力】总结并强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比总结水解规律,定性和定量分析盐类水解微弱的特点。
【变化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NaHCO3溶液中的电离和前两种溶液中存在的电离的差异,分析其溶液酸碱性的原因。
通过不同盐溶液酸碱性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盐类水解分析的电离和水解模型。
【模型认知】呈现实验结果列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盐的组成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显酸性、碱性和中性的溶液分别归类,从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寻找规律。
比较归纳: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以及对水解原理的分析讨论,形成结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思考交流:逐渐深入的研究盐溶液中阴阳离子与OH-、H+的结合,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结果。
问题解决:分析NH4Cl溶液的水解过程比较归纳:分别从水解离子、形成的弱电解质、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等几方面,对给定盐的水解情况进行比较。
尝试定义并和教材定义比较。
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逐项思考、讨论、记录。
体会书写规范,实例拓展体验。
通过讨论、反思、总结,建立溶液酸碱性分析时应采用电离模型、水解模型以及电离-水解模型相结合的思路。
鲁科版《盐类的水解》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讨论2.
CH3COONa溶液显碱性旳原因:
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
CH3COONa溶液中存在旳离子可能 发生什么相互作用?
CH3COONa H2O
Na+ + OH- +
CH3COO+ H+
平衡向右移动
所以造成溶液中[OH-]>[H+], 溶液显碱性。
CH3COOH
离子方程式:
CH3COO-+H2O 化学方程式:
2.外在原因影响:
1.温度:因水解是_____过程,故升高温度可 ______水解,(越热越水解)
2、浓度:增大盐旳浓度,水解平衡____移动; 加水稀释,水解平衡____移动。(越稀越水解)
3、外加其他物质:
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不同旳酸、碱性,
故在盐溶液中加入酸或碱都能影响盐旳水解。
1.填写学案第3页表格 2.做学案第4页第9题 3.做金版第53页右边“练一练”
二、盐类水解平衡影响原因
1、内因:盐本身旳性质。 (1)盐旳离子相应旳酸或碱越弱,则 水解程度越大.(越弱越水解)
① 不同弱酸相应旳盐
相应旳酸 HClO < > 水解程度 CNHaC3ClOOOH CH3COONa
② 不同弱碱相应旳盐
相应旳碱 水解程度
> Mg(OH)2 Al(OH)3 < MgCl2 AlCl3
[活动与探究]从FeCl3旳构成份析,它属于哪 种盐?溶于水后溶液旳酸碱性怎样?请写出 FeCl3水解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FeCl3 +3H2O Fe(OH)3+3HCl
Fe3+ + 3 H2O
Fe(OH)3 + 3 H+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
2、应用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
3、认识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因素。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的本质教学思路:复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条件,重点突出水电离出的C(H+)、C(OH-)的变化,引入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通过学生实验感受盐的水解的存在,导致的结果是C(H+)≠C(OH-),认识盐水解的特点,了解盐的水解的防止与利用.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模式问题1:什么是弱电解质?写出三个常见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COO- + H+一元酸3++ OH-一元碱4OH-问题2:你是怎样理解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从离子浓度降低的角度分析)问题3:影响H2O的电离平衡的因素?问题4:盐对水的电离平衡是否有影响?[据问题3分析若有影响则会出现三种结果:C(H+)=C(OH-)、C(H+)<C(OH-)和C(H+)>C(OH-)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盐对水的电离平衡是否有影响。
[学生做实验:用PH试纸测定CH3COONa(aq)NaCl(aq) NH4Cl(aq)的PHCH3COONa(aq)PH>7 C(H+)<C(OH-)NaCl (aq) PH==7 C(H+)==C(OH-)NH4Cl (aq) PH<7 C(H+)>C(OH-)问题5:为什么盐的水溶液会呈酸性、碱性?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学生回答书写)问题6:CH3COONa NH4Cl与水反应进行的彻底吗?+ H2O CH3COOH + NaOHO NH3·H2O + HCl2+ H2O CH3COOH + OH-O NH3·H2O + H+ 很微弱(以下由学生回答)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2 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提出问题】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何种因素?
【微观探析】
以氯化铵除铁锈为例,设置几个层层深
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水的平衡移动角
度去分析。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NH4Cl
除铁锈的机理,分析NH4Cl在溶液中的
水解过程,让学生感受盐类水解的模型。
然后让学生预测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并尝试运用模型去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
性的原因。
最后分析KCl溶液中的电离,
比较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及原因。
【微观探析】投影呈现CH3COONa和
KCl水解过程的分析模型图。
指导学生对
各类盐的水解的实质进行概括,归纳总
结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获取新知】要求学生归纳出盐类水解
定义、条件、实质、
【形成能力】总结并强化水解的化学方
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比总结水
解规律,定性和定量分析盐类水解微弱
的特点。
【变化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NaHCO3溶液中的电离和前两种溶液中
存在的电离的差异,分析其溶液酸碱性
的原因。
通过不同盐溶液酸碱性规律的
总结,引导学生建立盐类水解分析的电
离和水解模型。
【模型认知】
呈现实验结果列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找出盐的组成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引
导学生将显酸性、碱性和中性的溶液分
别归类,从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寻找规
律。
比较归纳: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
较,以及对水解原理的分析讨论,
形成结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
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
小。
思考交流:逐渐深入的研究盐溶
液中阴阳离子与OH-、H+的结合,
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结果。
问题解决:
分析NH4Cl溶液的水解过程
比较归纳:
分别从水解离子、形成的弱电解
质、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等几方
面,对给定盐的水解情况进行比
较。
尝试定义并和教材定义比较。
得
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逐项
思考、讨论、记录。
体会书写规
范,实例拓展体验。
通过讨论、反思、总结,建立溶
液酸碱性分析时应采用电离模
型、水解模型以及电离-水解模型
相结合的思路。
发现规律: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
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
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
归纳、寻找事物之
间的联系和变化规
律。
通过对循序渐进的
问题的思考,既能
及时巩固刚刚学习
的分析方法,又能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让学
生感受盐类水解,
并尝试定义。
从环节二中的每个
细节出发,落实定
义理解和方程式书
写。
培养能依据物质及
其变化的信息建构
模型,建立解决复
杂化学问题的思维
框架的能力。
环节3 回归生活
测一测生活中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
明矾、肥皂液、味精。
及时完成,进行交流,互相评价。
由理论学习向实际
应用的转化,形成
运用盐类水解知识
分析实际问题的能
力。
板书设计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
2.条件: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3.实质: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
4.表达式:NH4Cl + H2O NH3·H2O + HCl NH4+ + H2O NH3·H2O + H+
5.特点:可逆的、吸热的、微弱的
6.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