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设计基础教案
《设计基础》全教案

《设计基础》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设计基础》教材第三章“设计原则”部分,内容包括: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以及在实际设计作品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设计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实际作品创作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设计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设计作品中灵活运用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设计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设计案例。
2. 学具:画纸、画笔、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成功的设计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优点,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原则在作品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和亲近性。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创作。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设计题目,讲解如何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作,并现场示范。
4.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与评价(15分钟)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设计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亲近性。
2. 设计创作步骤:分析需求、运用原则、创作草图、修改完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
要求:运用设计原则,突出主题,具有视觉冲击力。
2. 答案示例:海报主体:地球、绿叶、垃圾桶等元素。
色彩搭配:绿色、蓝色、白色等,体现环保主题。
排版设计:运用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等原则,使画面和谐、富有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更具挑战性的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尝试。
(完整)二维设计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二维设计基础使用教材:《二维设计基础》主编:王雪青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修订)时间:05年7月专业班级:09级艺术设计2班授课时数:总72 课时;理论:24课时;实践:48 课时;授课教师:严明喜授课时间:2011年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主要参考文献:《二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王雪青《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夏镜湖《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黄文利《构成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唐泓课题:二维设计基础概论目的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与作用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二维设计基础的概念教学难点:“构成”的含义教学课时:共 4 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A4文件夹,收集和整理成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二维设计基础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二、具体讲授1、二维的定义:一维:长度__线形;二维:长度和宽度__面形;三维:长度,宽度与高度__体积或空间感;2、“构成”的含义:(1)、何谓“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所谓构成就是指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力学的概念。
第6课 利用二维图形创建模型 3ds max三维设计基础教案

6.2 利用编辑曲线修改器创建复杂二维图形
6.2.1 知识讲解 6.2.2 典型案例——创建玻璃护栏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6.2.1 知识讲解
二维图形实际上是由一些基本元素组成的, 只要充分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就可以通 过调整元素来达到编辑二维图形的目的。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6.2.1 知识讲解
1. 二维图形的构成元素 2. 顶点次物体的编辑 3. 线段次物体的编辑 4. 样条线次物体的编辑 5. 二维图形的特性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4. 创建Ellipse(椭圆)
利用【Ellipse】(椭圆)按钮可以创建椭 圆形和圆形样条线。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5. 创建Donut(圆环)
利用【Donut】(圆环)按钮可以创建具 有两个同心圆的样条线。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利用【Star】(星形)按钮可以创建具有 很多点的闭合星形样条线。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9. 创建Text(文本)
利用【Text】(文本)按钮可以创建具有 文本图形的样条线。文本可以使用系统中 安装的任意Windows字体。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10. 创建Helix(螺旋线)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2. 创建Rectangle(矩形)
利用【Rectangle】(矩形)按钮可以创 建方形或矩形样条线。
3ds max 8三维设计基础培训教程
3. 创建Circle(圆)
利用【Circle】(圆)按钮可以创建由四 个顶点组成的闭合圆形样条线。圆由半径 (Radius)来控制其大小。
平面构成教案1

平面构成教案1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研究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研究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举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感化。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天下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陋律与纪律之突破,形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革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教案】《设计基础Ⅲ》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设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实践运用和设计中的色彩选择。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原则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色彩样本、设计案例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彩设计案例,引起学生对色彩设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展示案例:服装、家居、广告等领域的色彩设计作品。
(2)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案例中色彩设计的感受。
2. 知识讲解:(1)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三角配色等。
(3)色彩设计的黄金法则:603010法则。
3. 实践操作:(1)发放色彩样本,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搭配心得。
4. 例题讲解:(1)以实际设计案例为例,讲解色彩搭配的应用。
(2)分析案例中的色彩设计原理。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为指定主题进行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色彩设计,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理论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邻近色、类似色、三角配色3. 色彩设计的黄金法则603010法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为指定主题进行设计。
2. 答案:(1)设计作品需符合主题,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关注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难点和困惑。
课程标准(二维动画制作)

《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标准(居中,宋体小二,单倍行距)一、概述(黑体四号,段前1行,段后0.5行,行距22磅)(一)课程的性质(本类标题用仿宋小四号,行距22磅)《FLASH动画设计与实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
Flash是现今制作动画最流行的软件之一,可以将音乐、声效、夸张的表现方法、新颖的创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制作出的作品因为文件体积小、传输速度快、视觉效果好、交互功能强等特点,使Flash动画在网络上乃至电视上迅速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动画制作的学习中来,全世界已有数亿用户和爱好者使用Flash制作人机交互的小游戏、小电影、视频课件、电子贺卡,创意广告、网页动画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Flash动画那精彩纷呈的画面已无处不在。
《FLASH动画设计与实训》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为学生学习《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电视节目制作》等后续职业课程打下基础。
(正文用仿宋五号,行距22磅)(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本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科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教学时数可安排36课时,每周2课时。
最后的制作MTV和小游戏等较大的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可作为选修项目,如时间充足可安排该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黑体四号,段前与段后各0.5行,行距22磅)(一)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规范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二维设计基础教案

二维设计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3.掌握使用二维设计工具进行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案步骤:Step 1:引入课程内容(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维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二维设计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二维设计的表现方式和可塑性。
Step 2: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60分钟)讲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介绍二维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并讲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Step 3:创意思维与审美能力培养(60分钟)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于二维设计的理解和创意想法。
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培养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刺激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话题,如“如何用线条表达动感?”、“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等。
Step 4:二维设计工具的基础技巧(60分钟)介绍二维设计工具的基础技巧,如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
讲解工具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设计案例,指导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创作。
Step 5: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9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各种设计手法和效果,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审,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Step 6:总结与反思(30分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审,总结二维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技巧,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评价与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审,评价学生对二维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提醒他们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能力。
4.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了解二维图形》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了解二维图形》教学设计的教案,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这一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维图形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平面内各种二维图形的名称、特点及分辨方法。
3. 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内的基本二维图形。
(2)二维图形的名称、特点及分辨方法。
(3)简单的分类、比较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辨别相似、相同、大小、形状等概念。
(2)简单分类、比较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平面内基本二维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特点: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内角均为90度。
长方形:两对对边相等,四个内角均为90度。
三角形:三边长度不相等,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圆形: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3)分辨方法: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
2. 相似、相同、大小、形状等概念的辨析。
(1)相似的定义: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2)相同的定义: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3)大小的定义:面积的大小。
(4)形状的定义:图形的外形。
3. 比较和分析图形的相似性、相同性、大小和形状。
(1)相似性:根据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比较,可进行分类。
(2)相同性:根据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比较,可进行分类。
(3)大小:根据图形的面积进行比较。
(4)形状:根据图形的外形进行比较。
四、教学方法1. 给学生看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2. 给学生展示相似、相同、大小、形状等不同概念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3. 给学生玩具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
4. 通过操作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相同、相似、大小和形状比较。
五、教学评估1. 通过教师的观察和评估,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2. 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估,可以进行课后的作业辅导和交流。
3. 对于整个班级的成绩评估,可以根据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二维设计基础使用教材:《二维设计基础》主编:王雪青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修订)时间:05年7月专业班级:09级艺术设计2班授课时数:总72课时;理论:24课时;实践:48 课时;授课教师:严明喜授课时间:2011年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主要参考文献:《二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王雪青《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夏镜湖《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黄文利《构成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唐泓课题:二维设计基础概论目的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与作用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二维设计基础的概念教学难点:“构成”的含义教学课时:共4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A4文件夹,收集和整理成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二维设计基础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二、具体讲授1、二维的定义:一维:长度__线形;二维:长度和宽度__面形;三维:长度,宽度与高度__体积或空间感;2、“构成”的含义:(1)、何谓“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所谓构成就是指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力学的概念。
(2)、平面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两种以上的不同基本形(包括具象形和抽象形——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
ﻫ(3)、由绘画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构成”a.古典主义:以写实手法再现对象。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作于1503_1506的<蒙娜丽莎>,卢浮宫博物馆藏.画中人物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和神秘的淡远背景融合在一起.b.印象主义:离开画室,以写生的方式捕捉物象,在创作中赋予光色表现更多的优先权,将色彩从形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代表人物有塞尚,雷诺阿·塞尚《圣维克图瓦山》把一切自然物体简化为某种基本的形状:立方体(房屋),锥体(山体),圆柱体(树干),预示着立体主义的原则。
c.立体主义:20世纪初,在塞尚的思想与原始民族艺术的引发下产生的一种否定透视画法,以立体为基础表现手段的艺术运动。
主要特征是打散形体,再按照几何图形将他们重新组合于画面上,这个时期被称为“分析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勃拉克。
还有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 1881-1955)和罗贝尔. 德劳内(Robe rt Delaunay,1885-1941)。
莱热关心工艺技术方面的东西(机器),现代建筑,电影, 戏剧和广告艺术。
认为机器不仅从审美上讲的是人的最成功的创造,也是最有意义的创造。
他的人体被简化为机器般的圆管形状。
这种分格被称为“机械立体主义”。
d.构成主义: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绘画浮雕》,塔特林作,1914—17年,木板上金属及皮革,63x53厘米。
塔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
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
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
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
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长久以来艺术一直支离破碎地与诸多非艺术因素交织混杂在一起,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纯粹造型。
他把绘画从一切多余的及完全不相干的杂质中解放出来,在画中寻找一种最朴素的元素,这一元素就是这个黑色的方块。
“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
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方块:感情,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间。
f. 风格派:风格派的四点特征:(1)风格派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纯粹抽象,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2)研究基本元素的组合,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3)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4)造型上,反复运用几何结构;色彩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黑、白、灰)。
《海堤与海·构成十号》,1915年,布上油画,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
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
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
线的长短不一呈现出线状图形的充满节奏的颤动。
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
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面积巨大,饱和度高。
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
“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中性色(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e. 包豪斯学校和它的教育把纯抽象传统的影响真正扩大并规范化,在包豪斯学校得到实现和发展。
3、构成作品控制__形式美法则和谐——美感的基础作品的形式美的法则:符合美的规律的形式语言,构成程式。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法则变化:是指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在造型领域中,我们认为出现原有的形象发生改变就是变化。
对比:是让造型产生变化的基本手段。
对比的方式:色彩对比,形态对比,材质对比等等。
统一:是变化的对立面,是事物呈现共同性的结果,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调和:是让造型产生统一感的基本处理手法之一。
造型中的调和是指造型各要素在组织结合时,无论整体与局部,还是部分与部分之间都能相互协调,取得和谐的美感。
取得统一的方法:单纯法、近似法节奏与韵律法则节奏:形态诸要素的规律性的重复,韵律是形态结构中同一要素随着节奏有规律性的重复呈现形成的一种章法。
韵律:一定的形式要素有规则地连续并规律性地发展变化。
节奏和韵律有机结合配合能产生形式美。
秩序法则:秩序是指一种整齐而有条理的状况。
“秩”侧重于有条理,不混乱;“序”侧重于有先后,不颠倒之意。
在造型中强调作品在视觉上的秩序感。
秩序的类型有不规则的秩序和规则的秩序等。
均衡法则:均衡又称平衡。
指平面形或立体形中视觉中心的上下左右前后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量上的大体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当均衡中心两边的视觉趣味中心的分量是相当的时候,就取得均衡。
趣味中心可以根据设计者意图来安排,通过有意识加强某一个部分的视觉效果,使其在整体形式中形成“焦点”。
强调趣味中心的几种方式:夸张:将形态的主体特征加强,夸大,使其成为形式的主体.引导:通过有意的安排,引导视线逐渐转移到重要的焦点上,形成强调的效果.特异:让主体处于周围造型关系比较单一的环境中,形成一种不同于其他的视觉效果(形态上特别不同,色彩上和周围特别不同等),从而吸引视线。
如图。
三、上届学生作业讲解,幻灯片演示四、小结二维设计基础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即将多个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概念。
平面构成就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课题:图形与肌理目的要求: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实物或绘画出肌理效果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数件有趣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出漂亮的肌理美。
教学课时:共 8 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作业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材料准备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ﻫﻫ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二、复习前课内容,导入新课1、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同学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草、树叶、鞋底、布、海螺、表面光滑不同的金属等。
ﻫ2、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ﻫ(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三、具体讲授1、工具与工具的轨迹(1)工具的种类商店可买到的工具:铅笔,钢笔,炭笔,炭精条,色粉笔,水彩笔,颜料……等等;自己创造的工具:树枝,麻绳,铁丝……等等自己发明的工具。
(拓展表现区域,表现能力与表现效果)现代化工具:扫描仪,复印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等。
表现手法:拓,印,剪贴,吹,刻,喷等等。
(2)图形与肌理对与一个图形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十分重要。
A、图形:即它的形状构成特征,也就是图形的点、线、面的成形关系与状况;B、肌理:或者说是材料,质地对图形的反映与体现,即图形是以什么样的痕迹特征,即肌理特征呈现。
这两大因素有时相对独立,又有时相辅相成。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使同一工具得到不同的表现效果,同样的表现手法,使用不同的工具,表现的可能性更大。
四、实训指导:1、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ﻫ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
(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2、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
)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
(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
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让学生当场分别用磨印和拓印对鞋底肌理进行认识,并熟悉磨印和拓印的定义。
3、说说特别的肌理ﻫ(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