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捕获技术

合集下载

DNA捕捉技术的原理和优化方案

DNA捕捉技术的原理和优化方案

DNA捕捉技术的原理和优化方案DNA捕捉技术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通过针对特定的DNA区域进行选择性捕捉,从而实现对目标DNA序列的高效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本文将对DNA捕捉技术的原理和优化方案进行探讨。

一、DNA捕捉技术的原理DNA捕捉技术是通过引物和探针的选择性结合来实现对目标DNA序列的捕获。

引物是一种短链DNA分子,具有与目标DNA序列互补的序列,能够在PCR反应中特异地扩增目标DNA片段。

探针则是一种高度特异的DNA分子,在杂交反应中能够与目标DNA序列特异性结合。

DNA捕捉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的引物和探针,以确保对目标DNA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和扩增;2.对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得到目标DNA片段;3.将探针与目标DNA序列特异性结合,形成探针-目标DNA序列复合物;4.用磁珠等方法将这些复合物捕捉下来,并洗除杂质;5.对捕获的复合物进行测序、PCR扩增等分析。

二、DNA捕捉技术的优化方案为了保证DNA捕捉技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方案,如下所示:1.优化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是DNA捕捉技术成功的关键,需要考虑引物和探针的长度、互补性、纯度等因素,以确保扩增和杂交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优化PCR反应条件:PCR反应条件包括反应体系、PCR循环条件、反应温度等,需要根据样品和所需扩增产物的特点进行优化,以确保PCR反应的高效和特异性。

3.优化杂交反应条件:杂交反应的条件包括探针和目标DNA序列的浓度、反应时间、温度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杂交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4.优化DNA库制备流程:DNA库制备过程包括样品预处理、DNA纯化、文库建立等步骤,需要充分考虑样品质量、DNA纯化的效果、文库建立的质量等因素,以确保文库的质量和文库建立的成功率。

5.优化测序平台和测序深度:选择合适的测序平台和测序深度可以极大地提高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基因提取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基因提取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基因提取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基因提取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基因提取的目的是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目标基因的DNA或RNA分子,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基因提取的实验原理:基因提取的实验原理基本上是利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化学方法,将目标基因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来。

一般的基因提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细胞破碎、去除细胞蛋白质、DNA或RNA纯化和定量。

1. 细胞破碎:将目标细胞或组织破碎,以释放细胞内的DNA或RNA。

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物理破碎(如超声波、高压力刀、研钵磨碎)和化学破碎(如洗涤剂溶解、酶消化等)。

2. 去除细胞蛋白质:细胞破碎后,需要去除细胞中的蛋白质。

这一步的目的是消除蛋白质对DNA或RNA的干扰,同时减少后续实验中对抗蛋白酶的需求。

通常可以使用蛋白酶K等酶来消化细胞蛋白,或者先用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后去除。

3. DNA或RNA纯化:纯化是基因提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纯化的目的是从混合的细胞组分中分离出目标DNA或RNA分子,使其具有足够的纯度和浓度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纯化方法常用的有有机溶剂沉淀、柱层析、电泳等。

4. 定量:基因提取后,需要对提取得到的DNA或RNA进行定量。

定量的目的是确定提取物中基因的浓度以及纯度。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等。

基因提取的实验方法:基因提取的实验方法根据不同的样品来源和实验目的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

1. 细胞基因提取:对于细胞的基因提取,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进行细胞破碎,如超声波破碎、磨砂法等。

然后使用蛋白酶或洗涤剂等方法去除蛋白质。

最后使用柱层析或有机溶剂沉淀法纯化DNA或RNA。

2. 组织基因提取:组织样品的基因提取相对于细胞样品更为复杂,因为组织中存在更多的蛋白质、多糖和废物等。

组织基因提取常用的方法有CTAB法、盐析法、脂肪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化学和物理手段破坏组织细胞的完整性,使DNA或RNA释放出来,并通过有机溶剂或柱层析等方法纯化。

dna捕获方法

dna捕获方法

DNA捕获方法引言DNA捕获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富集特定DNA序列的技术。

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基因组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DNA捕获的原理、常用的捕获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DNA捕获的原理DNA捕获是通过特异性杂交的方式,将目标DNA序列与其他非目标DNA序列分离开来。

其原理基于DNA的互补配对特性,即两条互补序列的DNA链能够通过碱基配对结合。

通过设计合适的引物或探针,可以使目标DNA与其互补序列结合,从而实现目标DNA的捕获。

常用的DNA捕获方法1. 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DNA捕获方法,它通过将目标DNA序列与探针标记结合,然后与待测样品中的DNA进行杂交,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探针信号来检测目标DNA的存在与否。

原位杂交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2. 嵌合探针法嵌合探针法是一种利用DNA杂交的方法,它通过将目标DNA序列与探针结合来实现目标DNA的捕获。

嵌合探针法可以用于富集特定基因或基因组区域,从而在基因组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3. PCR扩增PCR扩增是一种常用的DNA捕获方法,它通过引物的选择和设计,使得目标DNA序列在PCR反应中被特异性地扩增。

PCR扩增可以用于检测和富集特定基因或基因组区域,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4. 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是一种DNA捕获方法,它通过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目标DNA序列富集并进行测序分析。

高通量测序可以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测序等,对于研究基因组变异、发现新的致病基因等具有重要意义。

DNA捕获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DNA捕获在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基因组学研究DNA捕获可以用于富集特定基因或基因组区域,从而在基因组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捕获目标DNA序列,可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测序等,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2. 疾病研究DNA捕获在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破译人类基因组密码的方法探索

破译人类基因组密码的方法探索

破译人类基因组密码的方法探索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类细胞中所有基因组成的总体称呼,也是人类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基因决定了人的遗传特征,而人的遗传特征又决定了人的身体特征、行为特征和病理特征等方面。

因此,破译人类基因组的密码对人类医学、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破译人类基因组的难度逐渐降低。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目前主要的方法:1. 基于芯片技术的基因分析方法基于芯片技术的基因分析方法利用了DNA微阵列芯片技术。

DNA微阵列芯片是一种具有高密度、高通量的DNA定向捕获技术,可以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的表达程度以及基因型情况。

通过构建大规模DNA微阵列芯片,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基因组广义的特定区域等重点分析,包括了基因荧光标记、PCR扩增、蛋白质识别等分析技能。

2. 基于测序技术的基因分析方法基于测序技术的基因分析方法则是通过测序技术寻找基因组的变异和突变情况,可以直接测定基因组中的所有单核苷酸和插入缺失等变化。

测序技术包括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新生代测序技术等。

新生代测序技术主要包括Illumina、ABI/SOLiD、454等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测序速度、降低测序成本。

3. 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因分析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则是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原理,通过复杂计算和算法,分析基因组序列、基因型、表达型等信息,找出基因-疾病关系和预测疾病发生风险等。

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基因分析领域表现出多重优点和特殊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兴技术,如基于纳米管检测DNA、基于荧光标记检测DNA等,也在基因分析领域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虽然破译人类基因组的任务很艰巨,但在科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工具和方法逐步逼近完成这个目标的水平。

基于芯片和测序技术的基因分析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因分析模型是现在主流的方法,而新兴技术也在不断地涌现和拓宽方法研究的领域。

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Alagille综合征患儿四例要点

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Alagille综合征患儿四例要点
一些临床上通过生化检测易于鉴别以及发病年龄较 晚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基因)。基因靶向捕获探
5.Sanger测序验证:对可能与先证者临床表型 相关的候选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做先证 者父母传递分析,以明确变异来源。
三、统计学处理
and
test
related
diseases
infantile
cholestatic源自diseases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6.叭1
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高美玲(现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钟雪梅、 马昕、宁慧娟、朱丹],病理科(邹继珍) 通信作者:钟雪梅,Email:zhongxuemei5566@163.COFfl
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缺失和剪接位点突变旧J。传 统的一代测序法通量较低,难于满足测序需求,需要
高通量的方法来进行致病基因的检测。目标基因捕
珠将与探针结合的靶序列从杂交反应液中捕获出
来,并进行1次连接反应介导的PCR反应富集目的
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快速、高
通量的测序方法,可以对多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成
mutations were
as
as
atypical ALGS.Four Jagged 1(JAGl)pathogenic detected in patient 1
to
detected.Three difierent
missense
mutations were
patient 3 with JAGl
from 3 months and 14 days to 3 years and 1 month.The age of onset ranged from 3 days to 42 days(median 23 days、.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of ALGS.patient 1 and patient 2 were considered typical ALGS.The other 2 patients were considered

探针基因捕获原理

探针基因捕获原理

探针基因捕获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探针基因捕获原理。

咱可以把基因想象成一条长长的绳子,上面有好多好多不同的信息。

那探针呢,就像是一个个特别厉害的小钩子。

这些小钩子呀,可是专门设计出来去抓特定的基因片段的哦!就好像你去钓鱼,你得有专门针对某种鱼的鱼钩一样。

你看啊,在那茫茫的基因海洋里,探针就精准地朝着它要抓的目标游过去,“嗖”的一下就把目标基因给钩住啦!这可真是神奇得很呢。

而且啊,这些探针可不是瞎抓,它们可厉害着呢,能准确识别出它们要找的那个基因片段,绝不会抓错。

这就好像在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里,有无数的人在玩,而探针就像能一眼认出自己要找的小伙伴一样,精准无误地找到目标。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探针,那要从那么多基因里找到我们想要的,那得多难呀!就好比在一堆沙子里找一颗特别的小石子,简直让人头疼。

但是有了探针,就像有了一双神奇的手,一下子就把我们要的东西给拎出来了。

你说这探针基因捕获原理是不是特别棒?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让我们能更轻松地探索基因的奥秘。

它让那些复杂的基因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体里的这些小秘密。

有了它,科学家们就能更深入地研究各种疾病的原因啦,说不定哪天就能找到攻克那些疑难杂症的方法呢!这对我们人类来说,可是巨大的福音呀!所以说呀,探针基因捕获原理可真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基因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走进去,一探究竟。

这难道不让人兴奋吗?它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通过它了解更多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你说是不是呀?。

植物基因捕获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基因捕获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mp i yt n ' u et elhp g s i p n a i us . lp ss m adi scr n 邢sa r r s n l t r d cs d I e t r ℃ o e a e s e
Ke r s G n a pn ;I r o a l me t ;Re o trg n y wo d : e e t p ig me t n l e ns r i e p r e e e
植 物 基 因捕 获 系统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巩艳青 , 一夏 阳 , 王太明
2 1 1; . 7 082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 1 山东农业大学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 院, 泰安
摘要 : 随着人 类和其他 一些重要动 、 植物序列数据的快速 积 累, 我们 面临着如何 鉴定这 些序 列数 据所代表 的生物 学功能

T N —D A插入有一个 明显 的特点是经常在单一植株 中造
成大量 的插入 , 既有 在 同一位点 的多个拷 贝, 也会插 入在 不 同的位点b在解释基 因捕捉系统 中报告 的表 达模 式时 , 况 情
步的筛选 , 检验无启动子 的抗性基 因的表达。更进一步 的
往往会变得复杂 。此外 , 插入事件 中往往还有其他 种种复杂 的现象 , 比如 T—D A的同 向或对 向 串联 重 复, N 以及与 毗邻 的染色体 D A之间的重排等 。这 些特殊 事件可 能导致报告 N 基 因的表达是 由于 T—D A中的启动子 , N D A介 导产 生转基 因植 物 已成为 一种 常用方 法 。由于其转化效率较高 , 该方法可 以较快 产生大量带有独 立插入 的个体 。又 因为 T—D A尚未表 现 出对于插 入位 点 N 的偏好性 , 所以可以使用该方法造成基 因组 中的饱 和插入 突 变。在拟南芥 中已实现 了大 规模 的 T—D A插 入突 变。 目 N 前, 利用 T N —D A插入突 变 的方法 , 已经 克隆 的基 因进行 对 “ 向遗传学” 选 已经初见 成效 。但此 方法被 局限 于那些 反 筛

浅析基因敲除之基因捕获法

浅析基因敲除之基因捕获法

一基因敲除的概述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它顺序相近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这与早期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切除部分-观察整体-推测功能的三部曲思想相似。

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现在基因敲除除可中止某一基因的表达外,还包括引入新基因及引入定点突变。

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

二基因捕获法的原理基因捕获的方法酷似以报告基因为诱饵来捕获基因。

其基本过程是将一含报告基因的DNA 载体随机插入基因组,从而产生内源基因失活突变,并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激活提示插入突变的存在,及突变内源基因表达特点。

通过筛选得到的插入突变的ES 细胞克隆经囊胚注射转化为基因突变动物模型,进而分析表型来研究突变基因功能。

每一种ES 细胞克隆中含有不同的突变基因,在短期内可建立大量含不同基因突变的ES 细胞克隆库。

突变基因的序列可通过基于PCR 的一些方法鉴定,同时还可能发现一些在体内表达或不表达的新基因。

三基因捕获法的分类根据报告基因在载体中的位置及报告基因激活表达的方式,基因捕获分为3种类型。

1 增强子捕获载体。

含有一个最小的启动子和翻译起始位点,当载体整合到顺式增强子元件附近时,此增强子将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

对报告基因在体内表达的ES 细胞系插入位点进行克隆鉴定发现插入位置邻近编码序列。

关于增强子捕获的诱变比率还未见报道,但插入的性质预示由增强子捕获产生功能失活的突变比率较低,因此,增强子捕获载体在小鼠体系中未得到广泛应用。

2 启动子捕获载体。

通常由不含启动子成分的报告基因和一筛选标记基因组成,只有当载体插入到内源基因编码区序列中产生融合转录本时报告基因才可能表达。

因而启动子捕获的致突变比率很高。

然而载体插入到外显子的频率非常低,捕获效率较增强子捕获至少低20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国际遗传学杂志 ’((< 年 ’ 月 ), 日第 ’! 卷第 ) 期
G7@ Q >?7?@
R?H ),, ’((<, S%2 ’!,$% & )・ 综述 ・基 Nhomakorabea捕获技术
党素英 王铸钢
【摘要】 基因捕获技术是一种产生大规模基因突变的便利手段, 对于揭示大量基因序列所对应的 基因功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捕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发展现状及远景。 【关键词】 基因捕获; 基因捕获载体; 表达筛选 “!"#". $%&’’(#)”*"+,#(-." & !"#$ %&. ’()* ,+"#$ ,-&. *.)* & ( !/0.123/)2 45 6/7(8.9 $/)/2(8: ,%-.)*-.( B. 3.(9 :C-&*.)*D9 >(0 & )<# & 843
[!] 序列 , 这样即使报告基因与 ;0501" "#)’: 5+)", >?./)
捕获基因不发生融合也可产生报告基因翻译产物。 尽管 ./ 细胞中大量基因具转录活性, 为了获得全 基因组突变克隆必须使用不依赖于捕获基因表达的 筛选策略。因此, 在第一、 二代基因捕获载体中应用 报告基因和含自身启动子 ( @AB) 的筛选标记基因 抗药性的产生不需要捕获基因的表达。不同的 !"# , 是, 第二代基因捕获载体 ( *04:9()’%**+#,) 中筛选标 记基因 !C末端没有 *04:9 加尾信号而含有一剪接供
内利用同源重组产生特定基因突变的 B@?/ =?22, -K) 基因打靶技术, 即基因敲除和敲进技术 ( L7%=L.%5@ %A 是目前被用来研究结构信息明确的基因功 L7%=L.17) 能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 由于同源重组几率 低、 动物繁育耗时费力且产生的功能失活突变 (无义 突变, 常常与疾病中发现的分子损伤 7522 /5@0@1%7B) 类型不同, 因此, 随机突变筛选策略更受研究者青 睐。 基因捕获是一种结合随机突变与对分子信息明 确的基因突变二者之优势的突变策略, 即 “随机基因 打靶” , 广泛应用于植物、 线虫、 果蝇及小鼠的研究 中。 8 基因捕获的基本原理 基因捕获的方法酷似以报告基因为诱饵来捕获 基因。其基本过程是将一含报告基因的 M$N 载体 随机插入基因组, 从而产生内源基因失活突变, 并通 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激活提示插入突变的存在, 及突 变内源基因表达特点。通过筛选得到的插入突变的 -K 细胞克隆经囊胚注射转化为基因突变动物模型, 进而分析表型来研究突变基因功能。每一种 -K 细 胞克隆中含有不同的突变基因, 在短期内可建立大 量含不同基因突变的 -K 细胞克隆库。突变基因的 序列可通过基于 O*P 的一些方法鉴定, 同时还可能
图 ! " 种基本捕获载体及 #$%&’ 捕获载体 !"# ( ! $%&’’ #’(’))&*++"(# ,’-).&/ *(0 +.123))&*++"(# ,’-).& 载体插入到 % 基因的增强子附近时, 报告基因 !"#$ 转录 *+ 增强子捕获载体在 !"#$ 报告基因上游含有一个最小的截短型热休克诱导启动子, 并翻译。 ,+ 基因捕获载体插入到内含子中, 产生 - 基因外显子与 !"#$ 报告基因的融合转录本; % 基因转录激活时, .+ 启动子捕获载体需插入 到 % 基因的编码区产生 % 基因与 !"#$ 的融合转录本及蛋白。 /+ #$%&’ 捕获载体以一外显子形式参与拼接, 产生 !"#$ 与其上游 % 基因外显子融 合转录本的同时, &’( 与下游 % 基因外显子融合。 ( )1*%*.2$34/*35; )15$: !0 1*%: ! ! !0 1*%*.2$34/*35)65$7 8934$:;;<= 0 >?:@5A#53 34B#%5C D4A93 2@&B4/4:5 E4:*35;@ !0 *.24::@9B*:!0 *.24:;#’:#$%&*/5) :&%*24$:;FG?:#@$3#@$1%&.5A*25 E4:*35 ! ( ) *( H:@*:.5 2A*##4:1 D5.2$A 43 .$B#$35/ $8 * B4:4B9B 2A9:.*25/ #A$B$25A 4:/9.5/ ,& @5*2 3@$.E *:/ /$I:32A5*B A5#$A25A 15:5 )"#$ ( J:35A24$: $8 5:@*:.5 2A*##4:1 D5.2$A 4:2$ 2@5 3425 */K*.5:2 2@5 5:@*:.5 $8 15:5 % ,2A*:3.A4#24$: *:/ 2A*:3%*24$: $8 L*.M 15:5 I4%% ,5 4:424*25/( , ( J:35A24$: $8 15:5 2A*##4:1 D5.2$A 4:2$ 2@5 4:2A$: $8 15:5 % ,8934$: 2A*:3.A4#2 $8 15:5 % *:/ )"#$ I4%% ,5 5C#A5335/ I@5: 5:/$15:$93 15:5 % 43 *.24D*25/( .( J:35A24$: $8 #A$B$25A 2A*##4:1 D5.2$A 4:2$ 2@5 .$/4:1 A514$: $8 15:5 % B*& %5*/ 2$ 5C#A5334$: $8 * 8934$: 2A*:3.A4#2 $8 15:5 % *:/ )"#$ ( /( #$%&’ 2A*##4:1 D5.2$A I$AE3 *3 *: 5C$15:$93 5C$:( HC#A5334$: $8 )"#$ /5) #5:/3 $: 5C#A5334$: $8 5:/$15:$93 15:5 % 9#32A5*B 4:35A24$: 3425 *:/ /$I:32A5*B #$%&’ $8 15:5 % (( )1*%: )15$: )1*%*.2$34/*35 0 65$7 89) ! !0 1*%*.2$34/*35; ! ! 34$:;;<=)>?:@5A#53 34B#%5C D4A93 2@&B4/4:5 E4:*35;@ )*.24::@9B*: ! )*.24:;#’:#$%&*/5:&%*24$:;FG?:#@$3#@$1%&.5A*25 E4:*35 ! ( ) !
[<] 型载体也已问世, 如 /H%’#"5 等 利用分泌蛋白的原
理及! (,%4 活性在内质网被灭活的特点设计了一种 载体专门用以捕获在 ./ 细胞中表达的编码穿膜分 泌蛋白的基因 (见图 2) 。 一些研究小组还在载体中引入了重组位点, 以
[I, J] 实现由重组酶介导的捕获位点插入后修饰 。这
[-] 变 。
获的百分比, 如果以多种类型的载体进行足够多次 的突变实验所获得的突变克隆就可以覆盖整个 ./
[2] 细胞基因组中全部基因位点 。因此, 新型捕获策
略和载体不断被设计应用。 早期基因捕获载体的特点是当报告基因与内源 基因的读码框一致时, 产生由内源蛋白的 8 末端与 。近来 报告基因蛋白融合的活性蛋白质 (见图 -;) 对这一类载体所做的改进是在报告基因与 /9 序列 间插入一来源于脑、 心肌炎病毒的 >?./ ( +#)"’#%4 ’+(
基 金 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 ) 项目 ( $%&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 ’(((’,, 通讯作者: 王铸钢 ( -./012:345607689 :1; & )<# & =%/)
[)] 。在 胚 胎 干 细 胞 ( ?/HAF%71= 记来 克 隆 突 变 基 因
国际遗传学杂志 233I 年 2 月 -< 日第 2M 卷第 - 期
>#) N A"#")
O"; -<, 233I, P04 2M,80 Q -
・ 2- ・
发现一些在体内表达或不表达的新基因。 ! 基因捕获载体 根据报告基因在载体中的位置及报告基因激活 表达的方式, 基因捕获分为 ! 种类型。 载体含有一个最 增强子捕获 ( "#$%#&"’()’%**+#,) 小的启动子和翻译起始位点, 当载体整合到顺式增 强子元件附近时, 此增强子将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 (见图 -%) 。对报告基因在体内表达的 ./ 细胞系插 入位点进行克隆鉴定发现插入位置邻近编码序列。 关于增强子捕获的诱变比率还未见报道, 但插入的 性质预示由增强子捕获产生功能失活的突变比率较 低, 因此, 增强子捕获载体在小鼠体系中未得到广泛 应用。 载体通常由不含 启动子捕获 ( *’010)"’()’%**+#,) 启动子成分的报告基因和一筛选标记基因组成, 只 有当载体插入到内源基因编码区序列中产生融合转 录本时报告基因才可能表达 (见图 -&) 。因而启动 子捕获的致突变比率很高。然而载体插入到外显子 的频率非常低, 捕获效率较增强子捕获至少低 233 倍。故载体中通常含有一个筛选标记基因, 如新霉 素抗性基因 ( !"# ) 或! ( ,%4%&)05+6%5") 与 (半乳糖苷酶 ( , 保证载体插入的细胞克隆 !"# 的融合基因 ( $%& ) ! 被筛选保留。由于插入发生在 789 转录区, 克隆插 入位点就可确定突变基因。 基因捕获载体中在无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上 游和下游分别含有剪接受体 ( 5*4+&" %&&"*)0’, 和 /9) 多聚腺苷酸加尾序列 ( *04:9) (见图 -;) , 当含有顺式 作用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被捕获基因转录激活 时, 载体 中 /9 与 内 源 基 因 剪 接 供 体 ( 5*4+&" 60#0’, 作用产生上游内源基因编码序列与报告基因融 /7) 合转录本, 使内源基因发生突变, 同时报告基因的表 达提示内源基因的表达特点。融合转录产物可作为 克隆突变基因序列的模板。由于插入发生在内含子 中, 基因捕获的效率较启动子捕获至少提高 <3 倍。 然而选择性剪接 ( %4)"’#%)+=" 5*4+&+#,) 的发生会导致 低水平的野生型转录本产生而形成减效等位基因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