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质量标准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中的试用评价
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每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并上报医教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七、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我院2014年9月正式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已半年,选出我院临床路径完成例数较多的7个病种与实施临床路径前比较,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进行效果分析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威宁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病案室,选择白内障、腹股沟疝、阑尾炎、2型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七个病种,将按临床路径管理的七个病种出院统计资料作为临床路径组,从病案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之前的相同条件的七个病种的统计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这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比较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医疗费用比较选出的7个病种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日指标下降幅度达到11%—44%,平均住院费用除白内障无变化外,其他6个病种指标下降幅度达到4.8%—35.5%,说明衽临床路径管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实时监控,又能维护和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讨论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半年来,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表明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推行的。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率。
实施临床路径,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对有变异的患者,认真记录,寻找原因,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持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二0一五年三月一日。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我院自xx年开展试行临床路径工作以来,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总结评估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医务科长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病案管理员,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试行病种,实践临床路径管理。
确定了1个试行病种------痔疮折,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第一季度来共实践临床路径病种9例,其中1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其余8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试行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小组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
对成功实施的病例,小组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并对下一步试行工作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
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
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不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计划方案及对策

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4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发展一套兼具质量与成本效益的临床路径模式,确保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差异,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支出。
促进医疗、护理行政团队的合作,强调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机构(一)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办公室,设在质控科,办公室主任紫红。
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临床路径工作技术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质控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
质控科、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建立临床路径的信息平台,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科一病区:组长:成员:2、科二病区:组长:成员:3、骨科:组长:成员:4、普通外科:组长:成员:5、妇产科:组长:成员:6、眼科:组长:成员:7、儿科:组长:成员:职责:1、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
临床路径 病案质控

评分方法:
每一小项为5分 将每项的实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分值计算方法:
1分的实际分值:100/(项目数×5) 计算实际得分:总分×1分实际分值
实பைடு நூலகம்得分
临床路径与病案书写质量监控
临床路径“适用对象”和“入选标准”检 查项目主要是:
入院记录初步诊断 首次病程记录初步诊断 出院记录出院诊断 病历首页出院诊断
健康宣传教育记录
临床路径提出需要进行宣教的内容执行 情况
谢谢
二0一二年六月
主要症状 病情演变过程 伴随症状 此次入院前的诊疗过程
入院记录
个人史、月经史、婚姻生育史、手术史、 过敏史、输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既 往病史及治疗情况。所有这些都应记录, 如果没有,记录“否认”。
入院记录
体格检查 必须记录的有:
临床路径诊断依据中提及的体征; 生命体征; 神志、心脏、肺部、腹部体征; 专科体征; 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的体征。
临床路径与病案质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李恬
主要内容
临床路径简介 临床路径与病案书写 临床路径与病案书写质量监控 临床路径病案书写质量监控标准
临床路径简介
基本概念 临床路径是对某一个病种治疗过程中的 医疗行为进行标准化,有时间顺序要求, 有每日诊疗工作要求,有医嘱要求,在一 定的时限内实现预期目标,从而规范医疗 行为,达到既减少费用又保证医疗质量的 目的。
临床路径与病案书写质量监控
原则: 根据卫生部最新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 规范》和《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 》制定病案书写质量监控重点。
临床路径制定与病案管理案例分享

临床路径的意义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护理计划,临床路径 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患者满意 度和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制定临床路径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目标疾病或手术
选择发病率高、治疗费用大、治疗 效果差异明显的疾病或手术作为临 床路径制定的目标。
组建临床路径制定小组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 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临床路 径。
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1 2 3
临床路径推动病案管理发展
临床路径的实施促进了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 化发展,提高了病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病案管理支持临床路径实施
优质的病案管理可以为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全面 、准确的信息支持,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推进和 患者的安全。
共同提升医疗质量
临床路径和病案管理的相互促进,有助于提升医 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实现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
04
临床路径与病案管理的关系
Chapter
临床路径对病案管理的要求
01
02
03
规范化管理
临床路径要求病案管理必 须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确保病案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
信息化支持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借助 信息化手段,实现病案的 电子化管理和数据共享。
时效性要求
临床路径对病案管理的时 效性有严格要求,需要及 时完成病案的整理和归档 工作。
实例分析:某医院临床路径制定过程
目标疾病选择
某医院选择肺癌作为临床路径制定的目标疾病,因为肺癌 发病率高、治疗费用大、治疗效果差异明显。
制定初步临床路径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小组制定了初步的肺癌临床路 径,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组建制定小组
dip付费病案质量,临床路径,成本控制,考核管理制度

dip付费病案质量,临床路径,成本控制,考核管理制度DIP付费病案质量、临床路径、成本控制、考核管理制度是医疗服务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安全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别探讨DIP付费病案质量、临床路径、成本控制、考核管理制度的概念、内容、方法和实践应用。
一、DIP付费病案质量DIP付费病案质量是指通过基于诊断相关群(DRG)支付方式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并通过对医院的病案质量考核,推进医疗质量和效率提高的一种支付制度。
DIP付费病案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于DRG付费方式, DRG指的是以相似疾病、治疗方法和医疗资源利用的情况为基础,确定有固定支付数额的疾病诊断相关群的付费方式。
其次是建立DIP病案管理制度,对病历、病案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病案质量符合质量要求。
最后是对医疗服务进行分类管理,推动医疗质量和效率水平的提高。
DIP付费病案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统一编码和监控管理。
对于临床诊疗活动的安排和操作,需要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病案分类和编码标准,确保病案质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是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为了确定医疗机构是否符合DRG的有关要求,需要建立统一规范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最后是强化监督和督促。
在DIP付费病案质量的管理实践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和可靠。
二、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指对某一疾病在其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的诊疗流程及术后恢复和随访等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诊疗流程规范化。
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路径,可以将患者、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有效地组织、协调和安排。
其次是实现个性化诊疗。
对于不同病情、不同患者需要个性化诊疗的情况,在严格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更为贴近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质量标准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中的试用评价

A .基于规范 医疗 行为为出发点 的监控临床路径几个关 键 点 :指标包 括入径 率 、手术 前 日数 、手术 日数 、抗 生素 使 用指征等。从 以上 几个关 键点 的监控 ,实 现对病人 在 院
治疗 的动态 监控 ,对 手术 日的推 迟 、延迟 出院 、未拆 线 出
案管理过程 中。本文通过我院临床路径病 案的质量 与分析 ,
山西省 汾阳医院,山西 汾 阳 0 2 0 3 20
【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质量标准 ;病案管理 【 中图分类号】R 9. 173 【 文献标 识码 】A I 文章编号 】10 81 21 )2 04 — 2 07— 57 I01 3—0 1 0
临床路径 的基 本内涵是 遵循 “ 过程 方法 原则” 实施 医
24 自行设计质控标准 .
质量标准 :
分为 内、外科 两种 ,以下为外科
中 图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论 著
Tet rai s
4 ・ 2
C iee ju n lo tn me iie a d eh o h r c hn s o ra f e o dcn n tn p a h ma y
指标包 括 :化验 检 查项 目、手 术植 入 物 、护 理 级别 、 用药级别 、术后 出院 天数 、住 院天数 、费 用等 。临床路 径 监控前需进 行 严格 的 费用计 算 ,入 径病 人 费用基 本 恒定 ,
以 1 %为上下浮动指标。 0
综上所述理 由,制定临床路径病案质量控制标准 。
3 2 记录格式 方面存在 问题 :手 术提前或延迟 等未注 明变 .
异。原因为变异与 出径标 准把握不 清 ,认为 发生变 异 即需 退出。为此医务科对 变异 与退 出的情况进 行 了重 申:变 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