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种类

合集下载

燃烧三要素

燃烧三要素

燃烧三要素燃烧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燃烧是有条件的,不是随便就会发生的,它必须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这3个基本要素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

(一)可燃物质。

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都叫可燃物质。

其中,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沼气、氢气、甲烷、乙炔等;可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乙醇、甲醇、植物油等;可燃固体如:木材、棉花、纸张、煤炭、橡胶、塑料、钾、钠、镁、铝、钙、磷、硫磺、松香等,均属可燃物质。

(二)助燃物质。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质。

如:空气、氧、氟、氯、溴和其他氧化剂,均属助燃物质。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除氧气外,还有许多化合物如硝酸盐、氯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物等,都是氧化剂。

这些化合物含氧较多,当受到热、光或摩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起到助氧作用。

(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源,都叫着火源。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明火。

如火柴火、蜡烛火、打火机火、烟头火、炉火、焚烧等。

2.电火。

电器线路或设备由于漏电、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或绝缘被击穿所造成的高温、电火花、电弧以及雷击等。

3.高温物质。

如烧红的电热丝、灼热铁块、高温设备、管道及正在使用的炉灶、烟囱等。

4.化学热。

物质氧化、分解、聚合反应时发热。

5.摩擦热。

如机械摩擦、压缩、撞击产生的热。

6.生物能。

如生物在新鲜植物中发酵而发热。

7.光能。

如辐射热、阳光聚集而产生的热。

8.核能。

如核裂变产生的热。

此外,还有自然界存在的地热、火山爆发,等等。

以上各种热能都能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

(四)燃烧三要素的相互作用。

燃烧三要素的数量变化,三者能否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燃烧能否发生和持续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三者具备了,但并没有发生燃烧,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可燃物质数量不够,氧气不足,或者着火源热量不大,燃烧条件不充分,三者之间没有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缘故。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而燃烧是必需三种东西并存才能发生,分别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气及温度要达到燃点——热量,称为燃烧三要素——火三角。

一.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空气)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通常讲的燃烧一般是要有氧气参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二.燃烧的定义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镁(Mg)和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和碳(C),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

三.燃烧的种类(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2)着火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

(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自燃的热能来源: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燃烧的类型与特点一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有许多种,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1、闪燃一定温度下,液体能蒸发成蒸汽或少量固体如樟脑、萘、木材、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液体的闪点越低,火险性越大。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表 1-2 给出了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表 1-2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温度可燃物二硫乙醚汽油丙酮润滑油甲苯乙醇松节油石油名称化碳闪点/ ℃-45-4510-1028526.3103230注:①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称为可燃液体;②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高于贮存温度时,火焰的传播速度低。

2、着火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如油类、酮类。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又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

根据可燃物质的燃点高低,可以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表1-3 给出了几种可燃物质着火的燃点。

表 1-3几种可燃物质的燃点名称汽油煤油乙醇樟脑萘赛璐橡胶纸张石蜡麦草珞燃点168660~7086100120130190200/ ℃76名称布匹棉花烟草松木有机胶布聚乙聚氯涤纶尼龙玻璃烯乙烯6燃点200210222250260325340391390395 / ℃3、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使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自燃有固体自燃、气体自燃及液体自燃。

表1-4 给出了几种物质的自燃点表 1-4几种可燃物的自燃点物黄松汽煤柴木无稻涤纶纤质磷香油油油材烟草维名煤称自302425524035040028033442燃0~~~~~0点530290380500500/℃物氢CO CO2H2S乙乙丙醋苯质醇醛酮酸名称自576012029239227566165580燃290点/℃物铝铁镁锌有硫聚树合成橡胶质机苯脂名玻乙称璃烯自643152068044019049046320燃550点/℃自燃物品的防火与灭火:储运自燃物品时必须通风散热,远离火源、热源、电源,不要受日光曝晒,装卸时防止撞击、翻滚、倾倒和破损容器。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涵盖了燃烧及其利用的
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物和火焰的
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些条件统称为“燃烧三要素”。

3. 燃烧反应的类型:根据可燃物质的状态及产生的产物,燃烧反应可分为氧化性燃烧、还原性燃烧和完全燃烧等。

4. 燃烧产物及其特征:燃烧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氧化物等。

燃烧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是燃烧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5. 燃烧的利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

如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煮食、发电等。

同时,燃烧还可以用作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如用
燃料燃烧来驱动燃料电池。

6. 燃烧的环境问题:燃烧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

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

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产生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一、明火燃烧反应明火燃烧是最常见且最易观察到的燃烧形式。

当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接触时,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形成明亮的火焰。

明火燃烧反应的特点是火焰明亮、光热强烈、气体形成速度快。

例如,我们点燃一根蜡烛,蜡烛的蜡油燃烧生成的热量使蜡烛燃烧,并形成明亮的火焰。

二、隐火燃烧反应与明火燃烧不同,隐火燃烧反应没有形成明亮的火焰,通常在可燃物表面进行。

它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火焰不明显,但热量产生量较高。

隐火燃烧反应常见于气体燃烧,比如天然气或甲烷泄漏后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

由于气体的性质,燃烧发生在气体和空气的交界处,没有直接可见的火焰。

三、爆炸反应爆炸反应是一种剧烈的燃烧反应,其特点是发生速度极快、释放出巨大能量和产生冲击波。

爆炸反应通常发生在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物的蓄积区,一旦达到可燃浓度,即可引发爆炸。

例如,炸药的引爆和汽车发动机的爆炸燃烧都属于爆炸反应。

四、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燃烧反应,它是物质与氧气或空气相互作用的过程。

氧化反应不一定会产生明亮的火焰,但仍会释放出热量和光。

许多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氧化反应。

在生活中,食物的烹饪和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的例子。

五、自燃反应自燃反应是一种无需外部热源即可发生燃烧的反应。

一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易燃性,如油脂、木材和化学物质等,在长时间的接触空气或湿气后就会发生自燃反应。

这种燃烧反应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烟雾和火焰,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六、核燃烧反应核燃烧反应是在核能产生的加热下发生的燃烧过程。

核燃烧反应是一种高温、高能量的反应,它是释放核能的一种方式。

核燃烧反应通常发生在核反应堆或核弹中。

核能的释放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

总结起来,燃烧与燃烧反应的种类繁多,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第一章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着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2.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掠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1 )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 热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燃烧的类型

燃烧的类型

燃烧类型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燃等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燃烧有各自的特点。

1.闪燃闪燃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可燃气体,遇火源即发生燃烧。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尽管如此,闪燃仍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条件下,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闪点。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同一液体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

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一旦接触点火源就会被点燃,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易燃液体与可燃液体又分别根据其闪点的高低分成不同的级别,如表1所示。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樟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几种液体的闪点如表2所示。

表1 易燃和可燃液体闪点分类分级2.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柴草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几种可燃物质的燃点如表3所示。

表2 几种液体的闪点表3 几种可燃物质体的燃点3.自燃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当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叫自燃。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

燃烧与爆炸原理考试要点燃烧的种类:着火、自燃、闪燃。

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头的持续燃烧现象。

自燃:可燃物质未受外界货源直接作用,但当受热达到肯定温度或由于物质内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反应过程所供应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肯定温度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闪燃: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在肯定的温度下可燃气体蒸发出的饱和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即为闪燃,发生闪燃的最低液体温度叫闪点。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质,有氧或氧化剂,点火源。

化学爆炸三要素:快速性,放热性,有气体产物。

火灾分类,按可燃物及助燃物种类分:气体火灾,油品,可燃物,电器,金属,空气含氧量超过正常值时导致的火灾。

爆炸种类:气相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气体分解爆炸,粉尘爆炸;凝相爆炸包括:混合危急物爆炸,爆炸性化合物爆炸,蒸气爆炸。

燃爆危急性物质种类:可燃气体或蒸气,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可燃粉尘,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混合危急性物质。

着火源种类:明火及高温表面,摩擦与撞击,电火花,静电,雷电,易燃物自行发热,机械和设备故障,绝热压缩。

气体按其燃烧和爆炸的危急性可分为:可燃性气体,助燃性气体,分解爆炸性气体及惰性气体。

理论含氧量:可燃性气体正好完全燃烧所必需的氧气量。

理论混合比:在常温常压下,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浓度C0称为理论混合比。

链锁反应理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反应分子直接简洁作用得到最终生成物,而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

该反应只要一经引发生成自由基,就会相继发生一系列基元反应。

先由自由基(活性基团)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从而产生新的自由基和产物,新的自由基又快速参加反应。

如此下去,直到反应物消耗殆尽,或通过外加因素使链中断而停止反应。

链的引发:Cl2 → 2Cl?;链的传递:2Cl? + H2 → HCl + H?, H? + Cl2 → HCl + Cl?;链的终止:H?+ Cl?→ HCl, Cl?+ Cl?→ Cl2, H?+ H?→H2任何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传递和链的终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的种类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一)着火
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这是曰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它们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物质
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Tc下开始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物质进一步受热,氧化反应加剧,这时吸收的热量消耗于物质的升温、熔化、
分解或蒸发及向周围的散热上。

如果反应继续加快,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
散失的热量,此时即使不再加热,氧化反应也能加速进行,物质的温度很快达
到 Tc,在此温度下或稍高于此温度,物质就开始燃烧。

Tc就是燃点。

例如木
柴的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以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分)的过程;到175℃是分解出化学固定水;到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炭化,300℃以上开始燃烧。

我们说木柴的燃点为300℃,当然这个过程是在局部进行的。

(二)自燃
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
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
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叫自燃。

例如黄磷暴露于空气中时,即使在室温下它与氧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的热量也足以使其达到自行燃烧的温度,故黄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

可燃物质无需直接的点火源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三)闪燃
这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

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尽管如此,闪燃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闪点。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同一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

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随时都有接触点火源而被点燃的危险。

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表明它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四)爆燃(或燃爆)
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

一般燃料的燃烧需要外界供给助燃的氧,没有氧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而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元素或氧气、氧化剂等,它们燃烧时无须外界的氧参与反应,所以它们是能够发生自身燃烧反应的物质,燃烧时若非在特定条件下,其燃烧是迅猛的甚至会从燃烧转变为爆炸。

例如,黑火药的燃烧爆炸,煤矿井下巷道甲烷气或煤尘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即所谓瓦斯爆炸)等情况就是这样。

使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点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

由于从点火到爆燃有个延滞时间,通常都规定采用5秒钟或5分钟作延滞期,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延滞期下的发火点。

例如含8%的甲烷~空
气混合物在5秒钟延期下的发火温度为725℃,2#岩石铵梯炸药的发火点为186~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