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的授导型教学设计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读海》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读海》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和会写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感受到大海的美丽。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艺术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读法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放大的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1.孩子们,我们在刚刚学完的《海浪》一课中认识了许多词语朋友,快看看,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2、新授(一)读一读1.教师范读:孩子们,想先听老师读读这首诗吗?那就请大家坐好,认真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课件播放乐曲《海边的回忆》)2.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诗歌内容。
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吧!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写一写1.学习“焦”字。
孩子们,“焦”字在课文里并没有出现,你知道它是由哪个字拆出来的吗?(贴生字卡片:礁)2.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你们还知道哪些和“焦急”意思相近的词语呢?(课件出示:着急心急如焚急不可待十万火急焦急万分迫不及待…… )3.这些词语和“焦急”的意思相近,它们都是“焦急”的近义词,我们一起读一遍,记住它们。
(课件出示“焦急”近义词。
)记住了它们,以后在写作文时,遇到要表示焦急,着急的意思,这些词语就可以供你选择和使用了。
4.学习“礁”字。
5.学习“滩”字。
“滩”字是我们以前就认识了的字,给它组个词吧!能用“沙滩”说句话吗?6.拓展识字:(“隹”字族的字。
)孩子们,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三个字,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字中都含有“隹”字。
)3、练习朗读课文。
练习生字。
4、总结你们还知道很多是吗?带“隹”字的字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们有兴趣,课后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带“隹”字的字,好吗?5、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6、板书读海大海沙滩海鸥海风鱼儿礁石。
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刘洋《读海》

《读海》教学设计昌邑区通潭路小学刘洋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并且了解一些如焦这样的字。
2、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感受到大海的美丽。
3、能够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了解各小节内容的基本特点,模仿着练习写一首小诗,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又见到大家了,我特别的高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二实验小学,我希望今天三年一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留在刘老师的记忆里。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宽阔的大海,无数的海鸥在翱翔,奔腾的浪花在欢快飞舞,让我们再次跟随小作者周燊一起去《读海》师:请大家轻轻将书翻到4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思考作者写了大海的那些特点。
生:汇报。
(蓝、宽、清,教师板书)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第1小节,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读第一小节。
师: 看屏幕,读一读这两句那一句更好?生:男生读第1句,女生读第2句。
师:谁来说一说?生:汇报(很蓝很蓝表示程度非常的深,更能体现大海蓝得特点)师:那你能读出来吗?生:读这一句。
(1、程度还不够深,你可以试着将红色字重读,再来试一试吗?2、你读得太好了,让我仿佛看到了蔚蓝的大海,好,就学着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2句吧!)师:神秘什么意思?(不知道,猜不到、)是呀猜不透,摸不着就是神秘。
看这个秘字。
它是本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要注意字形,左窄右宽,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必须的必。
想一想大海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到神秘?(大海里到底有大少中鱼儿呀?大海到底有多深呀?大海里有没有海怪呀?)师:是呀,大海是神秘莫测的,同时又充满了内容,小作者看到这就想到了(引读如果海浪身上带着字,就让海鸥读写。
)师:那海浪身上会带着什么字呢?(生:美,快乐、悲伤)(生:快下雨了,海鸥你快回家吧!)正不愧是一对好朋友啊!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呀,原来大海还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呢!这句话中用了一组关联词(如果……就……)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师:说得真好。
读海(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海(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了解海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海洋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海洋的概念,解释海洋与大洲、湖泊的区别,阐述海洋的面积、深度、温度等特征。
海洋的分类:介绍海洋的分类,包括边缘海、内海、洋和海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海洋的特点。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海洋的基本问题,如海洋的定义、分类等。
学生能够描述海洋的特点,如面积、深度、温度等。
第二章:海洋生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的分类: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包括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浮游生物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海洋生物的适应性:介绍海洋生物如何适应海洋环境,如抗冻剂、深海生物的发光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适应性。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海洋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海洋生物的分类和适应性的问题。
学生能够描述一些特殊海洋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如抗冻剂、深海生物的发光等。
第三章:海洋资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海洋资源的分类: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等,并解释它们的利用方式。
海洋资源的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和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展示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的问题。
学生能够描述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和重要性。
第四章:海洋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读海(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海(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课程目标的明确。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学难点:1. 课程目标的落实。
2.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 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教师布置第一次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第二章:阅读技巧与策略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重点:1.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掌握。
2.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1.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应用。
2. 良好阅读习惯的坚持。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阅读技巧和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各种阅读技巧和策略的适用场景。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第三章: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文学作品特点的了解。
2.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
2. 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文学作品的特点,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第四章:非文学作品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文学作品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读海(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海(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主题:“读海”,即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积极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于他们的意义,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阅读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阅读的意义,包括提高语言能力、扩展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等。
分享一些成功的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阅读对个人成就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对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于他们的意义,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阅读的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深度阅读、做笔记等。
分享一些成功的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阅读技巧对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一些新的阅读技巧,并进行实践。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提出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四章:阅读计划的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阅读计划,提高阅读效率。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包括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材料等。
强调制定阅读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持执行计划。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方法。
读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通过对比“很蓝很蓝”与“很蓝”等词语,来体会遣词用语的巧妙,练习用关联词语“如果..就...”说话。
仿写诗歌。
2、过程与方法:运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有机相容,并通过小组合作,个性朗读,想象,表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了解大海的广阔神奇,激发学生对大海,对自然中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感悟诗的意境。
理解”大海是一本书”这个比喻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大海图片、大海歌曲、朗读配乐、海底世界视频,制成PPT课件用于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大海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大海的相关教学材料,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图片,下载大海视频课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拉进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对大海产生切身体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听、说、读、写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经历一个“欣赏海、品读海、倾听海、仿写海”的立体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播放歌曲,引出课题播放《大海呀,故乡》,引导学生仔细倾听,会唱的小声跟着唱。
/u11/v_NDYxNDk1NDk.html师:这是一首赞美大海的歌,好听吗?(好听)那么,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说感受)师:大海总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间万物,就像母亲一样让人眷恋和热爱。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小作者周燊的诗歌,与她一起去读海。
(随板书:读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海的歌曲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对学海的诗歌的兴趣,又能在情感上拉近与海的距离,自然引出课题】二、回想旧知,整体把握。
读海教案[新]
![读海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f9b3b7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c.png)
读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读海》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的主题和意义;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小说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2.小说中的文学手法;3.小说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3.阅读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介绍小说《读海》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世界。
2. 讲授教师讲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讨论,如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文学手法等。
第二课时1. 阅读分析让学生阅读小说,并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讲授教师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和文学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讨论,如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文学价值等。
第三课时1. 总结教师对小说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读海》的作者、背景和主题,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备课教案:读海

优秀备课教案:读海引言备课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份优秀的备课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而对于学生来说,一份优秀的备课教案则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备课教案——《读海》。
一、教学背景该备课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二单元“海洋与岛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掌握海洋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3. 熟悉海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4. 了解在海洋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现状和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读海》为教材,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
《读海》是一篇介绍海洋的文章,通过引人入胜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海洋的神奇和美丽。
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揭示海洋的壮阔和神奇,第二部分为介绍海洋的来源和形成,第三部分为介绍海洋的构成要素和特点,第四部分为概述海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先独自静读《读海》一文,看看他们是否会读懂大部分内容,是否理解作者在描述什么事物。
可以让学生先自行画出心中的海洋形象,让学生与伙伴分享,并分析他们的想法。
2. 正式教学(1)教师先对《读海》进行讲解,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师进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思考海洋的形成、变化、构成要素和景观特点等方面。
(3)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海洋知识,进行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如比赛、讨论、演讲等。
(4)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作品展示、海报制作等方式,将自己对海洋的理解和感受展现出来。
五、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通过对《读海》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互相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的形成、变化、构成要素和景观特点。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彼此帮助、协作探讨问题,更深刻地了解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海的授导型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对比读的方式感受大海的美丽。
3、能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读的方式感受大海的美丽。
2、感受大海的蓝、宽、清,以及小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了解各小节内容的基本特点,模仿着练习写一首小诗,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板书交待目标。
1师:“海”总是以博大的胸怀笑纳狂风暴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瞬息万变的姿态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眷恋。
小作者周燊笔下的海又是怎样的景致?今天让我们随她再次来
到海边,跟她一起去读海。
2交待目标:悟情,美读。
(这是一首诗歌,大家学习时有两个目标,感悟诗歌情感,美美读背诗歌。
二复习引入,明确学诗歌的方法。
1、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师:先随老师走进词语天地,谁能正确读一读这些词语?词语列车从()开起来,请大家展开想象,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齐读词语。
2 师:这些词语大家读得真棒,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我们以前学过了许多诗歌,你们还记得学习诗歌的方法吗? (读想说)指名说,对现在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老师把学习这首诗歌的要求在提高一些,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大屏幕出示读书要求和汇报方法。
学习要求:(1)读,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读一读。
(2)想,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3)品,我喜欢——词,我想到了什么?
汇报方法:
我喜欢第————小节,
通过读我知道了——,我仿佛看到了——
我喜欢——个词,从这个词我想到了——,
我美美地为大家读一读,请大家为我评价。
3、下面请大家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3分钟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朗读课文,逐段学习,畅谈感受
1、汇报第一段(指名汇报,学生评价。
)
(1)我喜欢第一节,通过读我知道了大海很蓝很蓝,我仿佛看到了海浪身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那些字可能是被海浪卷起的小海
龟,可能是小海星,可能是水草,我喜欢神秘这个词,从这个词中我猜想到了——海底的美景或者水龙宫(引导学生抓住神秘这个词来理解。
)
(2)师指导朗读:“如果海浪身上带着字,就让海鸥读写。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想象啊!调皮的海浪,奔腾不息的海浪,他们的身上写满了字,飞翔的海鸥,是他们忠实的读者——来,孩子们,你们就是那充满活力的小海鸥,你们迎着风浪,在辽阔的蔚蓝色的海面上飞翔,看,朵朵浪花是海浪送给你们的信,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小海鸥,你是勇敢的孩子,快展翅高飞吧!
生:小海鸥你是最棒的,不要怕困难,迎着风浪前进吧!
生活中的我们也如学习飞翔的小海鸥一样,因此大家又想到了什么?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一处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海鸥与海浪的深情来美美地齐读这段。
2汇报第二段(课件出示)
(1)指名学生汇报(抓住无法想象,宽阔展开想象)
我喜欢第二节,通过读我知道了大海很宽很宽,我仿佛看到了沙滩身上留下了美丽的贝壳,留下了小朋友们玩耍时的小脚印等。
我喜欢无法想象,宽阔这个词,从这些词我知道了因为大海无边无际,没有尽头,所以小作者难以想象海面有多宽。
师指导:海风用心的读着沙滩带给他的信,他又会给沙滩写下怎样的回信呢?(学生展开想象回答,师一定要规范其语言的表达,以书信的形式来完成,对于有智慧的答话一定要马上鼓励表扬)它还要把这样的文字续写下去,猜猜,它会写些什么?(写下欢乐,写下清凉,写下快乐,写下辉煌……)细软的沙滩上有无数的欢声笑语,那是沙滩与海风的深情对话,请女生齐读第二节。
3汇报第三节
4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前三节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1)从结构上:三节诗歌的第一句话都写了大海的特点,很怎么样很怎么样,第二句都是用如果——就——
(2)从顺序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
5那你们能按照这样的格式也来说一说,在那里还有谁在读写谁吗?
大海很——很——,
——得—————。
如果——————,
就———————。
6大海是神秘的,小作者不能为我们一一读出来,只写了三节,所以她说:是的,我知道大海是一本书,永远永远读不完……(教师引,学生接读)
7孩子们,读海是幸福的,是神秘的,那感觉就像清凉的海风吹过你的面颊,让我们试着背背课文,背不下来的同学可以看看板书和课本。
三、拓展阅读,感悟升华。
1、我们随小作者一起来到海边,欣赏了迷人的风景。
现在让我们走进读写教材第23页的《我们去看海》,请同学们默读诗歌,边读边思考,我看海时有什么感觉?
2请朗读小明星读《海浪之歌》,请同学们思考海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课内写作,写法延伸。
我们除了读海,还可以读植物,动物,人物,现在请大家选择你要挑战的级别,每人按照下面的格式做三节到四节诗,当一个了不起的小诗人。
——很——很——,
——得—————。
如果——————,
就———————。
五、总结:孩子们,小作者用童心感悟生活,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才写出这么美的诗歌。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作者一样,用你们神奇的画笔去描绘,去书写七彩的童年。
板书:
读海
蓝:海鸥——海浪
宽:沙滩——海风
清:鱼儿——礁石
六、学习评价:小诗创作是否完成,语句是否优美,想象是否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