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工循环简单介绍

合集下载

内控管理八大循环基本内容

内控管理八大循环基本内容

1、薪工循环(本循环制度基本建立)
(1)人力资源规划(年度规划、人员供需预测、年度预算、编制及工作分析)
(2)招聘管理
(3)任用管理(考勤、培训、绩效、奖惩、异动管理)
(4)薪酬、福利管理
(5)解除劳动关系管理
2、生产循环
(1)生管计划管理
(2)仓储管理(物控)
(3)生产管理
(4)质量管理
(5)设备养护及安全卫生规范
(6)生产成本管理
3、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类别、取得、验收、保管、异动、盘点、投保、保养维修管理)
4、系统软件运用及电子资料管理循环
(1)硬件及系统软件之购置使用及维护控制作业﹔
(2)系统复原计书制度及测试程序之控制﹔
(3)系统开发及程序修改控制作业﹔
(4)电子文件资料编制作业﹔
(5)程序及资料存取、输出及处理控制作业﹔
(6)档案及设备安全控制作业。

5、采购及付款循环
(1)采购管理(请购、采购(进口物料))
(2)验收管理
(3)付款作业
6、销货及收款循环
(1)订单处理办法
(2)交货管理程序
(3)客诉处理程序
(4)收款管理办法
7、投资循环
8、融资循环。

九大循环

九大循环

九大循環2008-08-20 08:59:05| 分类:稽核(九大循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九大循環1.銷售與收款循環2.採購及付款循環3.生產循環4.固定資產循環5.投資循環6.融資循環7.薪工循環8.研發循環9.電子計算機循環公司內控之九大循環之名稱分類:商務應用2008/06/13 15:081.1.銷售及收款循環:包括訂單處理、授信管理、運送貨品、開立銷貨發票、開出帳單、記錄收入及應收帳款、執行與記錄現金收入等之政策及程序。

2. 採購及付款循環:包括請購、進貨或採購原料、物料、資產和勞務、處理採購單、經收貨品、檢驗品質、填寫驗收報告書或處理退貨、記錄供應商負債、核准付款、執行與記錄現金付款等之政策及程序。

3. 生產循環:包括擬訂生產計畫、開立用料清單、儲存材料、投入生產、計算存貨生產成本、計算銷貨成本等之政策及程序。

4. 薪工循環:包括僱用、請假、加班、辭退、訓練、退休、決定薪資率、計時、計算薪津總額、計算薪資稅及各項代扣款、設置薪資紀錄、支付薪資、考勤及考核等之政策及程序。

5. 融資循環:包括借款、保證、承兌、租賃、發行公司債及其他有價證券等資金融通事項之授權、執行與記錄等之政策及程序。

6. 固定資產循環:包括固定資產之增添、處分、維護、保管與記錄等之政策及程序。

7. 投資循環:包括有價證券、不動產、衍生性商品及其他長、短期投資之決策、買賣、保管與記錄等之政策及程序。

8. 研發循環:包括對基礎研究、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產品試作與測試、研發記錄及文件保管等之政策及程序。

9. 電腦資訊系統循環:包括資訊部門之功能及權責劃分、系統開發及程式修改之控制、系統文書之控制、程式及資料之存取控制、資料輸出入之控制、資料處理之控制檔案及設備安全之控制、軟硬體之購置使用及維護之控制、系統復原計劃制度及測試程序之控制、資通安全檢查之控制、公開資訊申報相關作業之控制。

九大循環管理︱Internal Control■提供企業本身之物流、帳流、資金流及資訊流之內控內稽的管制。

内部控制制度薪工循环(doc25)

内部控制制度薪工循环(doc25)

内部控制制度薪工循环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薪酬制度在企业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激励员工、维护组织稳定以及确保内部员工的公平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部控制制度在薪酬循环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与透明性。

领先原则首先我们要了解,内部控制制度针对薪酬循环是如何运作的。

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有一些领先原则需要我们重点关注:1.透明度:薪酬制度应当明确透明,员工应清楚地了解薪酬构成、测算方式以及相关政策。

2.公平性:薪酬应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贡献和能力等因素进行公平合理的确定,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

3.有效性:薪酬制度能够刺激员工积极工作,提升组织绩效,并且成本控制得当。

内部控制措施薪酬政策与流程制定明确的薪酬政策和流程是确保薪酬循环透明和公平的第一步。

薪酬政策应该包括薪酬构成、绩效评估标准、晋升机制等内容,而薪酬流程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者在薪酬决定中的权限和程序。

薪酬审核定期进行薪酬审核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薪酬数据的审核,可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防止错误和欺诈。

管理层监督与审计管理层应当对薪酬制度进行持续监督,确保其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组织目标。

同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薪酬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结语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障薪酬循环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一项制度,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员共同遵守和执行。

只有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保障下,薪酬循环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对内部控制制度在薪酬循环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和完善。

控制测试-工薪与人事循环

控制测试-工薪与人事循环

控制测试-工薪与人事循环什么是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程序进行测试以确定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和预期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运营团队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并且及时发现和修复软件的问题。

常见的控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工薪与人事循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账务管理的工薪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系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两个系统通常都会与开发团队打交道,因此他们在控制测试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这些系统的因素。

工薪系统工薪系统管理着员工的薪资和报销事宜,它与人事系统紧密相关。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收入/支出明细是否正确?•工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包含了所有的绩效奖金、税费等费用?•员工报销的发票是否符合规定?•基本工资的变更是否会影响其他薪资组成部分?人事系统人事系统是管理员工信息、薪资、福利、调动、转正等方面的重要系统。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员工信息是否完整,是否缺失关键信息?•员工福利/补贴是否准确记录?•是否有任何数据冲突或错误?•任何修改是否正确记录并遵循了流程?工薪与人事循环的控制测试考虑点数据一致性工薪系统与人事系统之间需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例如,在修改员工薪资时,工薪系统应该首先确认该员工在人事系统中是否已经记录了相应的薪资变更,否则就需要在人事系统中创建记录。

当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冲突时,应该有一种机制来解决问题。

权限管理员工薪资和个人信息是敏感数据,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性和访问权限。

例如,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够修改员工数据、查看敏感数据。

控制测试应该确认:系统是否设置了正确的权限?员工是否能够在不经过授权的情况下更改他们的个人信息?流程审批在管理薪资和员工信息时,应该有明确的流程,以便提高控制的可靠性。

例如,修改薪资的要求应该经过审核才能生效。

控制测试需要验证:流程是否正确,是否有漏洞或者需要进一步修补的地方?结论控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因为它可以预测和避免许多潜在的错误和问题。

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审计

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审计

识别风险点
审计人员需要识别工薪与人事循环中 的潜在风险点,如薪酬计算错误、社 保公积金漏缴、员工信息泄露等,并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
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资源分配、人员分工 等要素,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计审计程序和方法
根据确定的审计重点和风险点,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如访 谈相关人员、检查文件资料、抽查业务记录等。
总结审计结果和发现
审计结果
对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审计结果进行了 总结,包括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潜在的风险和改进的机会。
发现的问题
列举了在工薪与人事循环中存在的问 题,如工资计算错误、员工信息不准 确、招聘流程不规范等。
潜在的风险
分析了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风险,如 员工不满、人才流失、合规风险等。
改进的机会
审计人员需要对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合规性和效率进行评估,以确保该循
环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政策的要求,同时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确定审计重点和风险点
确定审计重点
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
根据对工薪与人事循环的了解和分析, 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如薪酬福利的 发放、考勤记录的管理、社保公积金 的处理等。
根据确定的审计重点和风险点,制定 详细的审计计划和方案,包括审计时 间、人员安排、审计程序和具体方法 等。
建立工薪核算复核机制,确保工薪核算的准 确性,减少误差。
规范审批流程
制定工薪调整和人事变动的审批流程,明确 各级审批权限和责任。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
定期更新和检查员工人事档案,确保档案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加强合同管理
统一合同模板,确保合同内容与实际约定一 致,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要点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要点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要点☝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现金状况与稳定的筹融资环境,还要有优秀的人才支持方能实现。

在会计实操当中,与人力薪资相关的业务,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前景,对审计业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要点(一)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概述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不论其经营业务与盈利方式如何,唯一不变的是都需要招聘员工来实现企业的各种职能。

审计的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其实就是对被审计单位所有员工的雇佣与离职、工作时间的相关记录、工资的计算发放、企业各个部门工薪费用分配以及相关税费的情况进行了解。

如果再对这个循环的内容进行细致分类,一部分是根据职工提供劳动的实际收益部门,分配人工成本。

另外一部分就是正常按照规定向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

以生产部门为例,在分配人工成本时应当注意区分该人工费用与产品的关联程度。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人工费用直接计入到生产费用中,像辅助人工成本就应当计入到制造费用中。

其他的部门也应当正常区分。

向职工支付的部分,除了正常的工资薪金之外,还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税费。

比如向职工支付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二、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资料清单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企业的人工薪资等方面的内容时,为了提高效率,应当事先准备好需要企业提供的资料清单。

主要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企业财务部门提供的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总账和其他有关会计凭证。

2.企业全体员工的名册和职工组织构成明细。

3.工资薪金发放政策和标准,这需要和员工名册配合使用,检查有没有吃空饷等现象。

4.企业计提和缴纳五险一金的基数与比例,可以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登录企业的社会保障网站,在网上查询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

5.随机抽取的员工各个月份的考勤记录,由于现在使用考勤系统或者软件的公司越来越多,可以申请调取考勤系统的记录进行核验,比如钉钉的后台记录等。

工薪与人事循环了解内控及控制测试

工薪与人事循环了解内控及控制测试

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工薪与人事政 策的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 认识和执行能力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执 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评价目的:评估工 薪与人事循环内部 控制的有效性和效 率
评价方法:采用定 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方法,如访谈、问 卷调查、数据分析 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内部控制测试:通过内部控制测试,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 行情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外部控制测试:通过外部控制测试,了解企业外部环境题
风险评估测试:通过风险评估测试,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控制测试结果分析:通过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分析,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外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制定整改方案:根据缺陷原因,制定针 对性的整改方案,包括完善制度、加强 培训、优化流程等
实施整改:按照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措 施,确保整改效果
跟踪评估: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 得到加强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内 部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合规水平
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访 谈、数据分析等
评价内容:包括内 部控制环境、控制 活动、信息与沟通 、风险评估等方面
评价结果:根据评 价结果,提出改进 建议,提高内部控 制水平
PART THREE
确保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检查工薪与人事循环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评估工薪与人事循环的风险敞口和潜在损失 发现并纠正工薪与人事循环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一)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一)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一)引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审计过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确保薪酬循环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详细探讨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人力资源策略与目标的审计1.审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是否与业务战略相一致2.审计人力资源目标的设定过程和实施情况3.审计人力资源策略和目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的审计1.对人力资源招聘流程进行审计,确保程序公正、透明2.审计招聘标准和选拔方法的有效性3.审计招聘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4.审计员工招聘和选拔中的程序纪律性三、薪酬体系与工资福利的审计1.审计企业的薪酬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定价2.审计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效果3.审计企业的工资福利项目的合理性和合规性4.审计薪酬与绩效评估的关联性和公正性四、员工绩效管理的审计1.审计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2.审计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评估标准的科学性3.审计绩效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4.审计绩效管理对员工激励和发展的影响五、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的审计1.审计企业的培训需求识别和计划制定过程2.审计培训计划和课程的质量和适用性3.审计培训投入与效果的关联性4.审计员工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的提供情况总结: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是保障企业薪酬公平、提升员工绩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计人力资源策略与目标、招聘与选拔、薪酬体系与工资福利、员工绩效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等方面,企业可以改进管理和运营,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制度《薪工循环》文件管制等级:□管制文件□非管制文件文件履历纪要页1.总则1.1.制定目的为促使本公司「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之「薪工循环」(Wage)程序,能有所遵循,特订定本文件,俾利各相关单位遵循。

1.2.适用范围凡本公司有关「内部控制」之「薪工循环」作业程序与控制重点,悉依照本文件之规范办理。

1.3.权责单位管理、财会单位为本文件之权责单位,权责单位主管经承认单位授权,负责本文件之管制,并确保依据本文件之规范作业。

2.薪工循环2.1.循环图【见】(资料1)「薪工循环图」。

2.2.循环作业本循环之各项作业:1)人力资源规划作业(CW101),另订之。

2)招募征选作业(CW102),另订之。

3)任用作业(CW103),另订之。

4)训练研习作业(CW104),另订之。

5)考勤考核作业(CW105),另订之。

6)奖惩升迁作业(CW106),另订之。

7)薪资作业(CW107),另订之。

8)福利作业(CW108),另订之。

9)离职资遣退休作业(CW109),另订之。

3.附则3.1.制修废与颁布实施本文件属于管理文件,经『经营会』审议后,呈请董事长核准承认后,交由权责单位颁布公告实施;修订或废止时亦同。

3.2.编号、版本、日期、页次/页数本文件之项类、标题、编号、版本、实施日期、公司名称、文件页次/页数等项,见本文件之页首与页尾。

3.3.附件3.3.1.相关资料(资料1)「薪工循环图」(资料1)「薪工循环图」|→---┐|↑|||└---┌--- ------→→| || ├--- -------- ---┬--- -------- ---┐||| →|| | ↑| | || || |└--- ---┘第1節作业程序1.人力资源1)规划应依据目前公司目标、经营计划、整体发展,并考量政府之劳工政策及目前之劳工问题,以订定本公司之人事政策。

2)对内部各项工作进行分析,以计算各工作所需之人数,并列明其特性及必须具备之能力、条件。

3)分析本公司目前及未来之人力资源需求状况,预测职工退休、升迁、调职及流动率等情形。

4)分析本公司内部及外部人力资源供给之状况,并预测未来之趋势。

5)规划各单位之人力资源需求,并据以作为公司人员职业前程规划之参考。

6)根据规划预算订定各项人力取得、训练与培养计划。

2.职业前程1)对内部职工作职业前程规划。

2)对职工之职业前程规划须以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规划为前提,并考量职工之个人兴趣与能力,以及职工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与对未来的规划。

3)应让职工了解公司对个人所做之职业前程规划,以激励其工作热忱。

4)对职工未来之晋升应有明确之标准。

5)可透过职业训练以培养所须之职工。

第2節控制重点1)人力资源计划须每年、每季更新。

2)人力资源规划是全面性的,须考虑升迁、教育、训练、薪资、激励、福利等项目。

3)达到所需可用人力前之前置时间,在做人力资源规划时应予顾及。

4)人力资源如有冗员,会造成员工劳逸不均与挫折感,应极力避免。

5)员工职业前程规划之订定,应考虑个别员工间之能力、个性等差异,且具有前瞻性;必要时可采纳员工之意见,以使其对公司产生认同感。

第1節作业程序1.需求1)各单位有人员离职或因工作需要,须增补人员时,应详填「增补人员申请表」,呈请核准后办理增补。

2)用人单位提出增补人员申请时,可建议增补方式系由内部晋升或采对外招募。

若建议由内部晋升,可推荐合适之人选。

3)用人单位对所需增补人员之条件、资格等资料应详予说明。

2.招募1)各单位有人事出缺或因工作需要须增补人员时,依规定手续申请核准后办理增补作业。

2)权责单位依据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公司实际人力资源状况,决定是否对外招募。

3)公司内部有空缺或有新职而产生人力需求时,以内部晋升或调迁为原则,有下列情形时则采对外招募:(A)公司内部无适当人选。

(B)需求量大,内部人力不足时。

(C)须具备特殊技术或专业知识人才时。

(D)期望藉对外招募方式招收不同组织文化背景之人力,以改变公司的组织气氛时。

4)由人事单位负责招募作业,并可经由下列方式进行:(A)刊登报纸人事广告。

(B)向就业人才市场登记求才。

(C)向学校登记求才。

(D)张贴求才布告。

(E)透过人员介绍。

3.甄选1)人员之甄选,大专以上之人员由人事单位统一招考,基层作业职工由各用人单位自行办理,人事单位协助之。

2)对应征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初步的审核,检阅应征者学经历是否符合所需,初步淘汰资格不合者。

3)对初审合格者进行各项测验,测验项目包括:(A)性向测验。

(B)智力测验。

(C)专业技能测验或专业科目测验。

4)用人单位主管对测验合格者进行面试,透过各种面谈技巧以进一步了解应征者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5)应透过各种方式查询应征者各项资料之可靠性。

例如查询应征者过去工作之上司或学校的师长等,以辅助书面资料之不足。

6)应要求应征者检具医院之体检证明,以避免录取身心不适者。

7)应征者不论录取与否,应于一定时间内通知其是否录取及录取者报到时间。

8)录取人员,应依本公司相关规定办理报到及试用核薪手续。

第2節控制重点1)招募与甄选的基本目的是增加选择适当人员之成功机率,因此招募与甄选方式的选择,要视其个别情况及应用此项方式之可信度及有效度而定。

2)员工均须经审核或甄试合格后,方得依规定聘用。

3)人员之甄选,除注意学历及经历外,应测验其学识、专业技能,并重视操守品德及身体健康。

此外,亦可函询应征者过去服务单位主管之评语意见,作为取舍参考。

4)新进人员招募甄选作业程序应依公司规定办理,应征应缴之文件表格须齐备,各阶层人员之任用应依规定之核准权限办理。

5)甄选时,避免主观印象及给予规定外之承诺,双方均应坦诚相向。

6)办理招募甄选之方式,务求客观公正,为公司遴选最优秀人才,招募甄选之条件,须保持适当弹性,当市场人力供应不足时,不妨稍为放宽,人力剩余时,条件不妨稍严。

第3節相关资料「增补人员申请表」等。

第1節作业程序1)人员报到时,应先办妥下列各项手续后,始分发至工作单位:(A)缴交身份证影印本(正、反面)二份。

(B)缴交最近二吋半身正面相片三张。

(C)缴验全户户口簿。

(D)缴验学经历证件。

(E)缴交公立医院「体格检查表」一份。

(F)填写「人事资料表」二份。

(G)填写「试用同意书」。

(H)填写「切结书」。

(I)填写「保证书」。

2)新进人员试用期间,得由用人单位详列考核意见表,考核未合格者或品行欠佳者,得终止试用。

3)经终止试用者,仅支付试用期间之薪(工)资,不另支付任何费用,亦不发任何证明。

4)正式任用人员须于试用及格后,填写「雇用契约书」。

5)本公司职工依下列权限任用之:(A)总经理、副总经理、室主任、协理、总工程师、特别助理,由董事长提请董事会聘任之。

(B)各部正、副主管及、工程师、专员,由董事长室提请董事长聘任之。

(C)课级正副主管、课文员等,由各部室主管提请董事长任免,部课间之调动亦同。

(D)组长、组员,由各部室主管提请董事长任免,部课间之调动亦同。

(E)各部课室之组长级以下人员(不含组长级),由各部厂室主管任免,并向董事长报备。

6)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雇用为本公司职工:(A)被褫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B)受禁治产之宣告者。

(C)通缉及列管有案者。

(D)身体衰弱不堪从事工作者。

(E)患有传染病或长期性疾病者。

(F)患有精神病者。

(G)吸食毒品或其它代用品者。

(H)亏欠公款处罚有案者。

(I)其它本公司认为不宜任用者。

7)任用职工叙薪依人事相关规定核给,人事单位核薪前,应与用人单位主管讨论叙薪级数等。

8)若试用不通过退回原职或辞退之职工,应妥善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之损失。

第2節控制重点1)经管财、物人员必须经觅取保证,且对保相符。

2)按规定办妥一切手续,并建立员工基本资料。

3)叙薪标准依规定办理。

第3節相关资料「体格检查表」、「人事资料表」、「试用同意书」、「切结书」、「保证书」、「雇用契约书」。

第1節作业程序1.职前训练1)新进人员均须参加职前训练,训练合格后再予试用。

2)职员试用三个月,工员试用60天,试用期间,所有新进人员(含服役期满复职者)均应按本公司所订教育训练相关规定参加训练。

3)各级新进人员均不得未经职前训练而上任。

4)职前训练内容包括本公司文化及理念之介绍,并着重于帮助新进人员早日熟悉工作环境,以及早进入状况。

2.在职训练1)各单位依实际需要于每年预算编列前拟定教育训练需求计画,送人事单位审核汇整。

2)教育训练计画包括有:(A)新进人员之教育训练。

(B)基层从业人员之教育训练。

(C)专业技术人员之教育训练。

(D)各级干部之教育训练。

(E)高阶管理人员之教育训练。

3)人事单位于每年预算编列前,审核及综合协调各单位之教育训练需求计画,并依据公司之人力资源规划,订定全年度之教育训练,呈董事长室核准,作为训练实施之依据。

4)各项教育训练之主办单位应依教育训练计画实施,并负责该项教育训练之全盘事宜。

5)教育训练之实施方式可采用:(A)主管人员利用会议、面谈等机会向部属施行机会教育。

(B)由公司统一办理教育训练或由公司其它单位个别办理教育训练。

(C)参加国内训练单位所举办之教育训练。

第2節控制重点1)职前训练须能帮助新人明确了解公司组织体系、各单位职掌、各项管理规章、公司文化,进而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作业程序,发挥工作效能。

2)训练内容应充实、生动,任何课程均有充份准备。

3)负责安排、设计训练课程之人员或单位必须适当。

训练可提升员工之生产力,训练必须具有前瞻性,应与公司各项人事政策相互配合。

4)训练研习计画必须与人力规划密切配合,同时视业务需要,设计适当课程。

训练期间尤须重视考核,并将受训成绩列入人事纪录,作为派职升迁之重要参考依据。

5)管理人员对部属受训表现予以指导及协助。

第1節作业程序1.考勤1)出勤(A)职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含休息时间为八小时。

(B)职工应按规定时间准时上下班,并亲自打「考勤卡」。

(C)因公不能打(考勤)卡或忘记打(考勤)卡者,须由单位主管证明,向人事单位办理补打(考勤)卡。

(D)职工上下班托人顶替打(考勤)卡者,代替人及其本人均以代他人打卡论处,予于从严处分。

(E)迟到早退者,依出勤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2)请假(A)职工因事必须亲自处理时,须事先申请事假。

(B)职工因伤、病须治疗或休养时,得申请病假。

一天以上之病假须检具医院证明。

(C)婚、丧、产假等依职工给假相关规定之天数给假。

(D)职工因执行职务受伤时,应检具县级以上医院之诊断书申请公伤假。

(E)职工因参加召集训练、会议等应给予公假。

(F)职工请假应填「请假卡」呈主管核准,并送人事单位登录,作为职工薪资考勤资料之依据。

(G)人事单位应将「请假卡」与职工打卡出缺勤纪录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予更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