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更新要点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与Th2细胞功能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隐患,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EOE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诊断治疗1.发病机制EoE主要是通过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过敏原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这些过敏原可能为空气 - 骨骼环境物质。
引起EoE的过敏原食物包括小麦,鸡蛋,牛奶,大豆,坚果和鱼/贝类鱼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非IgE介导的Th2应答是重要的,其中主要的参与者有IL-5,IL-13和IL-15,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转化生长因子-β和骨膜素。
一般而言,全球发达地区的过敏性疾病普遍存在。
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调节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位置。
因此,免疫系统中缺乏细菌感染诱导的Th1转移或诱导调节性T(T reg)细胞可能是包括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在内的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被称为卫生假说[1]。
研究发现EoE患者的总IgE水平和变应原特异性IgE 水平均升高,EoE是IgE介导的或非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此外与健康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相比,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生率显着低于EoE[2]。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报道,Hp感染率在EOE患者中较低。
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Th1应答,导致从Th2占优势状态的Th1细胞移位,诱导T 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细胞从而刺激IL-10产生。
Hp感染的下降趋势可能是EoE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2.诊断据报道,EoE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0?50岁之间,其中70-80%是男性。
如上所述,大约80%的患者不被Hp感染。
其中有50%的患者受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包括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过敏。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进展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进展摘要】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免疫/抗原介导的食管疾病,其特征在于临床上与食管功能障碍有关的症状和组织学上由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
临床症状因年龄而异,在成人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胃灼热,胸痛和食物冲击;儿科患者中,症状呈非特异性,如腹痛,恶心,呕吐,喂食拒绝,没有茁壮成长等。
该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内镜、病理组织学等综合进行。
其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饮食、药物、内镜下扩张三个方面,治疗目的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关健词】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断;治疗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LU Yong-Fu,HAO Rui.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Qinghai Xining 810000,China.【Abstract】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EoE) is a chronic, immune/antigen-mediated esophage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linically associate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dysfunction and histologically eosinophil-based inflammation. Clinical symptoms vary with age. In adult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dysphagia, heartburn, chest pain and food shock. In pediatric patients, the symptoms are non-specific, such as abdominal pain, nausea, vomiting, feeding rejection, and no growth.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histology.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methods mainly include: diet, medicine, and endoscopic expansion.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is to relieve symptoms,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diagnosis;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32-07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免疫/抗原介导的食管疾病,其特征在于临床上与食管功能障碍有关的症状和组织学上由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1]。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嗜酸 性 粒 细胞 性食 管 炎 ; 治疗方案 ; 饮食 ; 类 固醇 ; 食 管 扩 张 术
中图分类号 : R 5 7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5 7 0 9 ( 2 0 1 5 ) 0 5— 0 6 0 0— 0 3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 — 0 8
E o E ) 临床 表现 复杂 , 主要 为 吞 咽 困难 、 食物嵌塞 、 反 流
饮食 对 9 0 . 8 %的 E o E患者 有效 , S F E D对 7 2 . 1 % 的患 者 有效 , 剔 除饮 食 对 4 5 . 5 % 的患 者 有 效 , 其 他 饮 食 方
o g e n e s i s i s s t i l l u n k n o wn,i t i s a l wa y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f o o d a l l e r g y s,o f t e n c o n c o mi t a n t s wi t h a l l e r g i c d i s e a s e s s u c h a s e c — z e ma,a t hma,a n d s o me t i me s h a s f a mi l i a l a g g r e g a t i o n. I t ma y i n v o l v us e n v i r o n me n t ,g e ne t i c s,i mm u n e d i s o r d e r s . Cu r — r e n t l y,t h e r a p y c e n t e r i s 3 D,n a me l y d i e t ,d r u g a n d di l a t i o n . Th e e ic f a c y a nd s a f e t y o f t r e a t me nt n e e d t o f u r t h e r r e —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指南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指南近日,来自雅典大学得Papadopoulou 医生及其同事在JPGN 上发表文章,旨在指导儿童、青少年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得诊断与治疗。
ﻫ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就是一种慢性、免疫性食管疾病,临床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得炎性浸润。
食管黏膜活检标本每个高倍视野中有超过15 个嗜酸性粒细胞,即可诊断为EoE。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个地区得小范围调查结果.由于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得不同,研究发现得EoE发病率也不同,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ﻫ二、临床、消化道内镜、组织病理学特征EoE没有特异得病原体或内镜下特点.流行病学研究与病例报道显示男性及有过敏性疾病史得患者EOE 高发。
EoE 在男性与患过敏性疾病得人群中更为常见,如食物过敏、哮喘与过敏性鼻炎。
不同年龄患儿得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婴儿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喂养困难、呕吐、反流与拒食。
也有病例报道儿童期发生呕吐、腹痛或胸骨后疼痛,青春期发生胃食管反流(GERD)症状、吞咽困难与食物嵌塞。
EoE儿童还可以发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每mm³大于700 个嗜酸性粒细胞)。
食物引起得IgE升高表明患儿得EoE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
内镜下较为特异得发现就是增粗得「食管环」,可以表现为黏膜苍白、线状裂隙以及白斑或窄径食管,EoE 内镜下没有发现黏膜断裂,而黏膜断裂可见于GERD与克罗恩病。
但内镜下正常也不能排除EoE,指南推荐:不管内镜下就是否发现病变,都要对食管上端与下端至少进行2-4 次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食管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密度增高,这种病变可以就是全食管性得,还可发现基底层增生、固有层纤维化以及嗜酸性微脓肿。
表皮活检会低估深层病变得严重程度,特别对于EoE,嗜酸性粒细胞只在表皮下层募集,而且食管壁增厚、表皮下纤维化以及神经功能障碍都就是发生在表皮层以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指南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疗指南近日,来自雅典大学的 Papadopoulou 医生与其同事在JPGN 上发表文章,旨在指导儿童、青少年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EoE) 的诊断和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EoE) 是一种慢性、免疫性食管疾病,临床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食管黏膜活检标本每个高倍视野中有超过 15 个嗜酸性粒细胞,即可诊断为EoE。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个地区的小范围调查结果。
由于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的不同,研究发现的 EoE 发病率也不同,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二、临床、消化道内镜、组织病理学特征EoE 没有特异的病原体或内镜下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和病例报道显示男性与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 EOE 高发。
EoE 在男性和患过敏性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食物过敏、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不同年龄患儿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婴儿和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喂养困难、呕吐、反流和拒食。
也有病例报道儿童期发生呕吐、腹痛或胸骨后疼痛,青春期发生胃食管反流(GERD)症状、吞咽困难和食物嵌塞。
EoE 儿童还可以发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每mm³ 大于 700 个嗜酸性粒细胞)。
食物引起的 IgE 升高表明患儿的 EoE 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
内镜下较为特异的发现是增粗的「食管环」,可以表现为黏膜苍白、线状裂隙以与白斑或窄径食管,EoE 内镜下没有发现黏膜断裂,而黏膜断裂可见于 GERD 和克罗恩病。
但内镜下正常也不能排除 EoE,指南推荐:不管内镜下是否发现病变,都要对食管上端和下端至少进行 2-4 次活检。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食管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密度增高,这种病变可以是全食管性的,还可发现基底层增生、固有层纤维化以与嗜酸性微脓肿。
表皮活检会低估深层病变的严重程度,特别对于 EoE,嗜酸性粒细胞只在表皮下层募集,而且食管壁增厚、表皮下纤维化以与神经功能障碍都是发生在表皮层以下。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炎性疾病,患者的食管壁充满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
●该病可能由于食物过敏所致。
●患儿可能会拒绝进食并感到胸痛,成年患者可能会出现食管食物嵌塞和吞咽困难。
●诊断依据是内镜检查和活检的结果,有时也参考 X 光片和血检结果。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改变饮食,有时需扩张食管。
食管是从咽部至胃的中空管道。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可在婴儿至青年时期随时发病。
有时也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在男性之间更加常见。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白细胞,在机体对过敏反应、哮喘和寄生虫感染作出应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可能由于存在遗传风险因素的患者对某些食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
过敏反应可引起炎症刺激食管。
若不治疗,炎症最终导致食管慢性狭窄。
症状患病婴儿和儿童可能拒绝进食,并出现呕吐或胸痛或两者均有。
该病的症状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 相似,尤其是烧心(胸骨后有烧灼样疼痛)。
出现狭窄的患者(多为长期患有食管炎的成人)通常会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可能会卡在食管中(称为食管食物嵌塞)。
患者也可能存在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湿疹。
诊断●内镜检查和活检●有时进行钡餐 X 射线检查●有时进行皮肤和血液检查对于有GERD 症状且常用治疗无效的任何年龄人群以及发生食管食物嵌塞的成人,医生会疑诊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医生在诊断该病之前,需用一个软管查看食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时,医生提取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分析(称为活检)。
有时,医生也会做钡餐检查。
在此项检查中,医生会在拍摄 X 光片之前给予受检者钡液。
钡液可使食管显影,便于看到异常情况。
医生也可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以识别可能的诱因。
为确定诱因,也可做皮试和血液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 (RAST)。
治疗●皮质类固醇●改变饮食●有时会扩张食管吞咽以覆盖食管表面的皮质类固醇(如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可帮助减轻炎症。
患者可使用氟替卡松吸入剂,将该药物吹入口腔而不吸入,然后吞咽。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辅助检查-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发现EoE的主要手段,EoE的内镜下 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黏膜水肿质脆、纸样黏膜和线样缝隙; (2)白色点状渗出或斑块(嗜酸细胞微脓肿); (3)同心环; (4)食管狭窄。 共识:EoE 的诊断必须经食管活检;所有疑诊病 人均应在食管近端和远端各取 2-4 块括检标本。 (推荐强度:强;证据等级:低)
所有患者应考虑用吞咽的局部皮质类固醇 和/或饮食限制维持治疗,尤其是伴有严 重吞咽困难或食物嵌塞,以及初始治疗后 症状/组织学迅速复发的患者。(推荐强 度:有条件;证据等级:低)
总结
EoE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发 病机制的不明,使得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 着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EoE基本不影响生存时问,但对生活质量 影响很大。尤其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EoE到底是一种仅限于食管的疾病,还是 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目前尚无定论,有待 进一步研究。
辅助检查
食管功能检查:24 h食管测压检测可发现部分 患者出现非特异性蠕动异常、无效蠕动、高幅 收缩等.与吞咽困难有关。 24 h pH监测正常或对大剂量PPI治疗无效.从 而排除GERD的可能。 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是EoE发病的主要诱因, 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十分重要。目前,主要 使用皮肤点刺实验(SPT)和皮肤斑贴实验(APT) 。
局部类固醇治疗没有症状和组织学改善的 患者,延长局部类固醇疗程、加大局部类 固醇剂量、全身应用类固醇、饮食剔除或 食管扩张可能获益。支持肥大细胞稳定剂 和白三烯抑制剂的资料较少,生物治疗仍 处于实验阶段。(推荐强度:有条件;证 据等级:低)
治疗-PPI
在诊断标准中提到,PPI抑酸治疗无临床 病理学上缓解的食管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可考虑诊断EoE。 对于已确诊EoE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 可给予PPI缓解症状。 目前不建议将PPI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诊断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诊断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食管炎病变,常由于食入含有致敏原的食物所致,主要病理学表现为食管壁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经过近30年的临床病理学研究,EoE已逐步被国际消化界接受为一个独立的、局限于食管的病种。
现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等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
临床特征EoE是一种原发于食管的、对食入过敏物质发生大量嗜酸细胞浸润的慢性免疫性炎性疾病,好发于具有过敏性体质或具有相关家庭史的儿童及青壮年。
患者男女比为3~4:1。
临床上,儿童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进食困难、呕吐、食物反流、上腹痛、发育迟缓。
此外,幼儿常可发生无法控制的、原发性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声粗哑、呼吸困难。
在成人,90%以上患者存在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过度咀嚼,有时进食时不得不喝饮料。
高达60%的患者可有食物嵌阴感,有时可见腹痛、胸痛、烧心感等。
本病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呈同心圆状、纵行线性犁沟样改变及水肿,乳白色斑点状渗出物及坏死灶或小结节、偶见溃疡。
本病可累及整个食管,分布不均匀,但以上中段食管为重。
病理学特征食管黏膜活检组织学上,EoE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在15个/HPF以上,主要分布于黏膜层表面,可形成微小嗜酸细胞性脓肿及嗜酸细胞脱颗粒现象。
在儿童,嗜酸细胞数可少于15个/HPF。
此外,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亦明显增多。
最近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发现,具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成人在食入含有致敏原食物后,食管黏膜中的树突状细胞和Th2淋巴细胞被激活,释放IL-5、IL-3及Eotaxin-3等炎性介质。
这些炎性介质导致食管黏膜中大量嗜酸细胞浸润,诱发炎性反应,导致黏膜水肿、糜烂、质脆等炎症表现。
据研究,在食管如仅一处活检,诊断EoE的准确率只有55%,而5个部位以上活检其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除嗜酸细胞以外,黏膜水肿,基底细胞增生,黏膜乳头延伸等亦在EoE中明显,但特异性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发病率最高的食管慢性炎症类型,但因两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很多患者同时具有EoE 和GERD,导致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存在极大困难。
2007 年发表的EoE 专家共识建议对EoE 的诊断除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之外,还应包括食管pH 监测提示食管环境酸度正常且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明显应答。
而GERD 的诊断依据则包括了食管粘膜有显著的酸暴露组织学改变并且诊断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
2011 年对该共识意见进行了更新,提出存在一类患者具有EoE 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且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缓解,该类疾病即「质子泵抑制剂应答性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PI-REE)」。
然而该共识意见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可作为鉴别EoE 和GERD 的方法。
之前的共识意见指出,在诊断EoE 之前必须进行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
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PPI-REE 是否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以及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是否能作为鉴别GERD 和EoE 的方法。
西班牙圣佩德罗阿尔坎塔拉医院消化科Molina-Infante 博士联合多国医疗中心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详细综述,文章发表于近期的Gut 杂志上,具体内容如下:1. 临床表现:在成人,GERD 和EoE 的症状存在明显差异。
前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吞咽困难较少见,而后者主要以吞咽困难为主,尤其是固体食物,可伴随有烧心、胸痛等症状。
在儿童,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且更为复杂多变,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喂养困难、生长发育障碍等,对抑酸治疗反应差。
现有研究表明从过敏史和临床表现无法鉴别EoE 和PPI-REE。
2. 内镜表现:成人GERD 患者内镜下食管粘膜无明显肉眼可见改变,少数严重者可能存在食管粘膜糜烂或Barrett 食管表现。
EoE 内镜下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如食管环形成、正常血管结构缺失、纵行裂隙形成、出现白斑或白色渗出等。
典型的镜下表现有助于区分GERD 和EoE,但无法区分EoE 和PPI-REE。
3. 组织形态学改变:EoE 和GERD 的组织形态学差异表现在EoE 可出现粘膜层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增加(> 15 /HPF)、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微小脓肿形成以及固有层纤维化等。
然而,PPI-REE 同样具有上述表现。
4. 分子特征和遗传学表现:GERD 存在固有免疫介导的炎症应答反应,存在IL-8、CCL2 和CCL5 的过表达。
EoE 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改变,其特征是Th2 免疫反应异常,包括IL-5、IL-13 和CCL26 表达异常,其中CCL26 是趋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主要因素。
全基因组学研究已鉴定出包含有94 个基因的分子诊断方法可确诊EoE,但无法鉴别EoE 和PPI-REE。
研究者建议EoE 诊断标准更新如下:
1. 具有食管功能不全的症状(成人存在吞咽困难或食物嵌顿感;在儿童具有腹痛、恶心、反流样症状、喂养困难、生长障碍以及吞咽困难);
2. 食管存在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状态(组织形态学上可见仅局限于食管粘膜的嗜酸性粒细胞≥ 15 /HPF)。
同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诊断性内镜检查应在使用PPI 前进行以便了解患者对PPI 的应答效果;
(2)诊断应排除其他局部或全身可引起食管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克罗恩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寄生虫感染、药物过敏、贲门失弛缓症、血管炎、类天胞疮、结缔组织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3)在所有儿童患者以及具有消化道症状或内镜检查下存在异常的成人中,获取食管粘膜活检的同时应进行胃窦及十二指肠的活检;
(4)若只根据病史,而无明显症状及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则无法明确EoE 的诊断;(5)不推荐进行食管pH 监测来诊断EoE;
(6)大部分诊断EoE 的患者在使用PPI、局部糖皮质激素或饮食干预后可达到症状缓解和组织学缓解(< 15 /HPF)。
研究者认为,即使缺乏食管pH 明显降低这一病理基础,至少有约50% 诊断为 EoE 的患者同样会对PPI 产生应答,研究者建议应将PPI 作为一种 EoE 患者的治疗方案而非诊断方法。
且PPI 安全可靠,与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要素饮食治疗具有较多副作用不同,故建议将PPI 同样作为EoE 的一线治疗方案。
推荐的用药剂量为常规剂量2 次/ 天(泮托拉唑40 mg、雷贝拉唑20 mg、兰索拉唑30 mg)或加倍剂量1 次/ 天,疗程为8 周。
对于儿童,应根据体重调整药物使用剂量。
研究者提出,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如PPI-REE 对PPI 产生应答的机制、定义及对明确标准、PPI 的长期治疗效果、对预后的影响以及PPI 能否与局部糖皮质激素和饮食治疗联合应用等,上述问题目前仍缺乏相应的研究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