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涉密载体管理规定附件5:国家秘密载体复制审批单

合集下载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

二、秘密载体的制作1、制作秘密载体,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绝密级、机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

2、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在本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3、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在本单位内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

4、制作秘密载体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当及时销毁。

5、制作秘密载体的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防电磁泄漏的保密措施。

三、秘密载体的收发与传递1、收发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2、传递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3、传递秘密载体,应当包装密封;秘密载体的信封或者袋牌上应当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使用信封封装绝密级秘密载体时,应当使用由防透视材料制作的、周边缝有韧线的信封,信封的封口及中缝处应当加盖密封章或加贴密封条;使用袋子封装时,袋子的接缝处应当使用双线缝纫,袋口应当用铅志进行双道密封。

4、传递秘密载体,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5、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1)送往外地的绝密级秘密载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递送。

(2)在本地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由发件或收件单位派专人直接传递。

(3)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实行二人护送制。

6、采用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四、秘密载体的使用1、收到秘密载体后,由主管领导根据秘密载体的密级和制发机关、单位的要求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本单位知悉该国家秘密人员的范围,不得擅自扩大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收到绝密级秘密载体后,必须按照规定的范围组织阅读和使用,并对接触和知悉绝密级秘密载体内容的人员做出文字记载。

2、阅读和使用秘密载体必须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确需在办公场所以外阅读和使用秘密载体的,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涉密载体管理制度

涉密载体管理制度

涉密载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规范公司文件资料的输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简称《保密法》)和《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国家秘密载体(以下简称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U盘等各类物品。

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磁带、录音笔、各类存储卡等。

第三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收到的各类涉密载体(包含外出参加会议或培训带回、所属企业派人递交等)应首先到保密办机要员处“登记入账”,并严格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严禁个人以任何理由未经登记而私自留存涉密载体,违反要求的将按照保密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条公司保密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涉密载体管理工作。

保密办机要员负责建立涉密载体收文总台账,各部门应建立涉密载体分台账,确保涉密载体“来路清楚、去向明白、帐物相符、账账相符”。

第五条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
1。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制度一、总则1、本规定所称国家秘密载体(以下简称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

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

2、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遵循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

二、秘密载体的制作1、制作秘密载体,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绝密级、机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

2、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在本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3、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在本单位内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

4、制作秘密载体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当及时销毁。

5、制作秘密载体的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防电磁泄漏的保密措施。

三、秘密载体的收发与传递1、收发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2、传递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3、传递秘密载体,应当包装密封;秘密载体的信封或者袋牌上应当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使用信封封装绝密级秘密载体时,应当使用由防透视材料制作的、周边缝有韧线的信封,信封的封口及中缝处应当加盖密封章或加贴密封条;使用袋子封装时,袋子的接缝处应当使用双线缝纫,袋口应当用铅志进行双道密封。

4、传递秘密载体,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

5、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1)送往外地的绝密级秘密载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递送。

(2)在本地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由发件或收件单位派专人直接传递。

(3)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实行二人护送制。

6、采用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四、秘密载体的使用1、收到秘密载体后,由主管领导根据秘密载体的密级和制发机关、单位的要求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本单位知悉该国家秘密人员的范围,不得擅自扩大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文件.doc

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文件.doc

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时间:2014-08-18 17:06:26 [ 小中大( 双击滚屏) ] 浏览次数:754 【纠错】国家秘密载体(以个简称“涉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具体规定如下:一、制作1 、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

2、纸介质涉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禁止将纸介质涉密载体委托不属定点的社会私营或者个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合作企业印刷、制作。

3、磁介质、光盘等涉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

4、制作涉密载体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当及时销毁。

5、制作涉密载体的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使用电子设备的应当采取防电磁泄漏的保密措施。

二、收发1、接收涉密载体,要严格履行清点、签收手续。

具体内容包括:(1)检查送达的密件是否是发给本机关、单位。

不属本机关、单位的,不能接收,当即退回投递人员。

(2)检查信封、袋、套密封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未被拆开和漏失,才能接收。

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和发文单位处理。

(3)检查签收单上的登记与密件实物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不能接收,同时要及时告诉发文机关,并要求投递人员弄清原因。

(4)各项情况检查核对没有问题时,再由接收人员签名和注明接收时间,或加盖单位收发专用章。

2、涉密载体包装应当由单位的机要保密人员或专门人员拆封。

拆封前要注意检查:(1)是否注有“X X亲启”的字样,如果属于指定人员拆封的,要交给指定人员处理。

(2)拆封取出密件后,要检查信封、封袋、封套内是否有遗留的密件。

(3)要将收到的密件与同时寄来的通知单进行核对,如果有不相符的情况时,要及时与发文(件)单位联系,把情况搞清楚。

(4)要妥善保留发文(件)通知单,以备查询。

秘密载体的管理规定

秘密载体的管理规定

秘密载体的管理规定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确保国家秘 密安全而制定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秘密载体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秘密载体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确保国家秘 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 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是指以印刷、复制等方式制作国家秘密载体的行为。

第三条 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的生产经营性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取得国 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委托印制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选择 具有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资质单位)。

第四条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不同类别、等级的资质单位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

第五条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分为涉密文件资料、国家统一考试试卷、涉密防伪票据证 书、涉密光电磁介质(含档案数字化加工)四类。

第六条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

甲级资质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乙 级资质单位可以在工商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承担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载 体印制业务。

乙级资质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接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的,应当经委托印制业务 的机关、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七条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审批遵循安全保密、公平公正、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 则。

第八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工 作。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xxx有限公司涉密载体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涉密载体(以下简称“涉密载体”)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国家法律和上级有关保密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二)《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国办发【2000】年58号)(三)《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管理规定》厅字【2009】18号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介质、产品实物(密品)等各类载体。

第四条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遵循“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的方针,和“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涉密载体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等环节的保密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六条各部门职责(一)各部门第一责任人及项目负责人对本部门、本项目涉密载体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经批准使用涉密载体的人员,对涉密载体的安全负直接责任;(二)各部门及涉密项目组,要明确本部门、本项目涉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等日常管理工作的责任人。

第七条保密办负责对各部门的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涉密载体制作第八条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公司定密管理相关规定准确地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按照“密级对应、工作必须”的原则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第九条内部涉密载体制作场所涉密载体的制作(包括纸介质、光盘、录像片、照片等磁介质),应由申请人员填写《公司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审批单》(附件1),提出制作申请并说明制作国家秘密载体的密级、制作数量、发放范围以及制作理由等,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十条大量涉密文件的制作、装订需要在外面制作的,应选择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与制作单位签订保密协议书。

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篇一: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办法涉密存储载体保密管理办法第一条涉密存储载体应当按照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严格管理。

第二条各部门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涉密存储载体的统一管理,具体涉密部门、部位应当指定人员从事涉密存储载体的保密管理。

第三条涉密存储载体应当由各院统一购买,配置产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技术标准和有关保密规定。

采购国(境)外进口设备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要求进行保密安全技术检查、检测。

第四条涉密存储载体使用前应当统一登记并建立台帐,内容包括:购买日期、密级、编号、载体类别(软盘、硬盘、光盘、闪存盘、磁带等)、型号、产品序列号、领用日期、领用人签字等。

第五条制作涉密存储载体,须在本院的保密工作机构办理审批及登记手续。

所制作的涉密存储载体应表明密级、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并编排顺序。

制作过程中形成的不需要归档的涉密材料应及时销毁。

第六条收发涉密存储载体,应当严格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第七条原则。

第八条外活动。

不得擅自携带涉密存储载体外出、出境或参加涉涉密存储载体的使用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第九条涉密存储载体应当存放在安全保密场所或部位的密码保险柜中,绝密级载体应当专柜专放,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涉密存储载体应当入柜上锁,并确保门窗闭锁。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泄露国家秘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行政或党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二:涉密工作体系-保密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汇编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保密教育培训制 ................................................... ................................................. 2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 ............................................. 4 涉密载体管理制度 ................................................... ........................................... 11 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4)保密要害部位管理制度 ................................................... ................................... 16 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 ........................................... 18 涉密项目实施现场管理制度 ................................................... ........................... 19 保密监督检查制度 ................................................... ........................................... 20 保密工作奖惩制度 ................................................... ........................................... 24 泄密事件报告与查处制度 ................................................... ............................... 27 第十一章保密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 . (29)第一章保密教育培训制第一条为使公司员工特别是涉密工作人员,能够增强保密意识和国家意识,知悉什么是国家秘密,如何保守国家秘密,自觉遵守保密规章制度和保密纪律,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特制定保密教育培训制度。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涉密载体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遵循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涉密载体。

适用于涉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等过程的保密管理。

二、职责办公室负责涉密载体的制作、复制与管理。

保密办公室负责涉密载体的监督检查。

党务工作部负责涉密磁带、录音带、录像带的制作与管理。

涉密部门负责外来涉密载体、公司发放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

三、涉密载体制作管理涉密部门因工作需要制作涉密载体(含内部资料),应填写秘密载体定密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保密办公室和定密责任人同意后到办公室进行制作。

办公室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记录载体制作数量和去向。

制作涉密载体应编排份号,并在台账上予以记录。

涉密音像制品由摄制和编辑单位建立照相、录像登记表,对记录和存储涉及军工科研事项的音像资料进行管理。

四、涉密载体复制管理涉密载体复制由办公室统一完成。

禁止到营业场所复印、制作含有涉密信息的载体。

各类涉密载体必须按照原稿确定的密级、保密期限进行标识,严格按知悉范围和批准的用途控制载体制作数量。

因工作需要对涉密载体进行复制、扫描、存储和刻制光盘时,需办理审批手续。

涉密载体(含电子文档)的复制由业务部门申请经保密办公室审批后办公室负责复制。

个人一律不得私自制作、复制涉密文件资料。

涉密载体复制件的密级标识应与原件保持一致,纸介质载体须加盖“中信机电制造公司保密办公室复印专用章”印戳。

因工作需要摄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试验现场背景和密品实物的声像制品,由单位专职人员按批准的范围和数量完成摄制、编辑和制作,还应进行密级分类,涉密音像制品应在图像播映首页和存储介质同时进行密级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秘密载体复制审批单
名称
载体类型
编号/文号
密级
复制申请人
复制份数/页数
复制用途
承办单位/个人
批准人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1、批准人要求:部门负责人审批。
2、载体类型:纸介质、U盘、移动硬盘、光盘
附件5:
北京兴中海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国家秘密载体复制审批单
名称
载体类型
编号/文号
密级
复制申请人
复制份数/页数
复制用途
承办单位/个人
批准人签字
年 月 日Leabharlann 备注:1、批准人要求:部门负责人审批。
2、载体类型:纸介质、U盘、移动硬盘、光盘
………………………………………………………………………
北京兴中海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