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有哪些症状?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症状,尤其是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早期症状,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会怎样?以及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常见症状:突发性疼痛、发烧*一、症状胆道蛔虫症以其典型的腹痛为特征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来去突然,间期如常(故被形容为:来似晴天霹雳,去时烟消云散),可伴呕吐蛔虫,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疾病早期一般不伴发热和黄疸。
2.肝蛔虫病往往出现在胆道蛔虫病疾风暴雨般的症状之后,与后者相比肝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肝脓肿及其并发症(如:胆道出血、腹膜炎、脓胸及肺部感染等)症状与体征。
肝蛔虫性肉芽肿可以并发胆道出血,而肝蛔虫引起慢性胆管炎和胆管周围炎时可出现肝区疼痛及黄疸,少数可引起蛔虫性肝硬化表现。
*二、诊断根据胆道蛔虫症的好发年龄,易患人群及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90%的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诊断可以确立。
*以上是对于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并发症,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常见并发症:急性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胆囊炎、胆道出血*一、并发病症胆道蛔虫病的危险性在于它可以引发较多的严重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达10余种,其中肝脓肿为首位,其余尚有胆管和胆囊化脓性炎症、胆道出血、胆道穿孔、急性胰腺炎、中毒性休克、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肝硬化等。
1、肝脓肿胆道蛔虫进入肝内胆管或其所带细菌上行感染可形成肝内胆管炎,炎症进一步发展穿透胆管形成脓肿,蛔虫死亡后的虫体溶组织毒素加速肝脓肿的形成和发展。
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的肝脓肿相似,有肝区疼痛、寒战高热、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肝脓肿内有蛔虫时可向腹腔穿破形成化脓性腹膜炎,或向膈肌穿破形成胆管气管瘘,蛔虫可进入胸腔或由气管排出体外。
胆道蛔虫病护理课件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卫生 习惯、均衡的饮食等,以预防胆道蛔 虫病的发生。
加强学校教育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 授有关胆道蛔虫病的知识,提高他们 的健康意识。
谢谢
THANKS
胆道蛔虫病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胆道蛔虫病概述 • 胆道蛔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 胆道蛔虫病的护理措施 • 胆道蛔虫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 预防与保健
01 胆道蛔虫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 生虫病,由蛔虫寄生于胆道系统 引起。
特点
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多见于儿 童和青少年,且女性发病率略高 于男性。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有无不洁饮食史、肠 道蛔虫感染史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有无黄疸、过敏反应 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粪便检查可发现蛔虫卵
。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 于诊断,可显示胆道蛔虫的形
态和位置。
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
与胆道蛔虫病相似,均有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 加剧,但急性胆囊炎疼痛多在右上腹,较少放射至肩背部, 一般无发热,血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超声检查有助于鉴 别。
急性胰腺炎
腹痛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位于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常伴 有恶心、呕吐,但呕吐后疼痛不缓解,血尿淀粉酶升高,超 声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
03 胆道蛔虫病的护理措施
CHAPTER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 持床单清洁、干燥、 平整。
小儿胆道蛔虫症患者的护理课件

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 病情观察
定期监测患儿的体温、腹痛情况及黄疸程度 ,及时记录变化。
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 饮食管理
为患儿提供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避免油 腻和刺激性食物。
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肠胃负担,促进康复。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
确保食物和饮水的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 洁食物。
通过饮食卫生预防寄生虫感染。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 潜在的健康问题。
早期发现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护理的重要性
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小儿胆道蛔虫症的 治愈率。
如需手术,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并发症, 注意体位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定期复查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和胆道情况, 评估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果。
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卫生教育
加强家庭卫生教育,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勤洗手。
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心理支持,鼓励他们表达不适感受 ,缓解焦虑情绪。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恢 复速度。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药物管理
遵循医嘱,按时给药,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记录 用药情况。
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时反馈医生。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术后护理
蛔虫通常通过口腔摄入食物进入体内,幼虫可在 胆道内生存。
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胆囊炎蛔虫病有什么并发症一、并发病症由于发热、辛辣饮食、麻醉或服用驱虫药不当等使寄生环境改变,蛔虫活动性增强,扭结成团可阻塞肠道,或钻入其他器官而引起多种并发症。
其中半数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1、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 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
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
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
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①胆绞痛型,最常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②急性胆囊炎,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③急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胆管炎。
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②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⑤黄疸少见,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ascar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
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岁以下,其中2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
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
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
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
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急性胆道蛔虫症症状鉴别常规

急性胆道蛔虫症症状鉴别常规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窜人胆道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本病多见于儿童与青年。
目前随着肠道蛔虫病的减少,胆道蛔虫症也日趋少见。
【临床表现】1.腹痛发病前可以毫无症状,随即突然发生强烈的上腹部绞痛,疼痛常位于剑突下方,持续不停,可以为强烈的“钻顶”痛,疼痛难忍,以致病人坐卧不安、捧腹屈膝、大汗淋漓。
整个虫体进人胆管或肝内胆管,暂时安静不扭动时,可有短暂的间歇缓和期.随之再次发作。
腹绞痛的同时,常伴有恶心、呕吐。
2.其他症状无或仅见轻度黄疸是胆道蛔虫症的又一特点。
伴胆道继发感染者可出现寒战、发热,黄疸可加深。
3.腹部体征早期仅有轻压痛,症状和体征的不一致是蛔虫症区别于其他急腹症的又一特点。
【病因及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蛔虫是极常见的肠道寄生成虫寄生于小肠的中段,当有某种原因使内在环境发生改变时,如消化道功能紊乱、高热、腹泻、胃酸减低、驱虫不当,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及其它刺激,肠内蛔虫受刺激而运动,容易钻入胆道。
【院前急救】1.采用舒适的体位,以减轻腹痛。
2.解痉止痛可应用阿托品、654—2等,必要时应用杜冷丁。
3.驱虫治疗。
【急诊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
2.腹部B超检查。
【诊断要点】1.严重剑突下阵发性绞痛。
2.症状与体征不一致性。
3.呕吐蛔虫。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5.超声可见蛔虫征象。
【鉴别诊断】需与胆囊炎、胆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阑尾炎(高位者)及急性胰腺炎等鉴别。
【留观指征】1.急诊处理后患者腹痛好转,但未完全缓解。
2.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住院指征】1.急诊处理后症状不缓解。
2.需手术治疗者。
【出院指征】1.腹痛缓解24h以上。
2.恢复饮食。
3.立位腹部X线检查恢复正常。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讲解模板

5.术中驱虫 安放T形管前,可将导尿管 放入胆总管远端,并通过壶腹进入十二指 肠,向十二指肠腔注入驱虫药,但不宜向 肠腔内灌入氧气法驱虫,否则会加重术后 腹胀。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手术步骤: 6.胆囊 除非有急性炎症或胆囊已坏死, 不必常规切除胆囊。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彻底清除胆管内的蛔虫,反复冲 洗胆管及肝管,以便去除蛔虫卵,防止术 后形成胆管结石。
有的作者主张如无胆道感染 时,可不必放置T形管而直 接缝合胆总管。但多数人认 为取虫术后Oddi括约肌水肿 痉挛,另外病儿胆道系统多 有感染存在,T形管引流可 降低胆管压力,待胆汁引流 通畅后,可促进胆管的炎症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手术步骤: 速消退,故主张安放T形管的占多数。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适应证: 3.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体检时上 腹部肌紧张,临床怀疑胆管穿孔及腹膜炎 时。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适应证: 4.合并重度胆管炎,病儿体温在39℃以上, 黄疸、肝大、上腹部肌紧张、中毒症状严 重,经抗感染治疗不能控制时。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适应证: 5.合并胆道出血或急性胰腺炎时。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手术步骤:
3.切开胆总管取虫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 分出胆总管,在胆总管下部穿刺,抽出胆 汁后,在穿刺点两侧以2-0丝线缝合两针, 作为牵引线,在两牵引线间纵形切开胆总 管1cm(图12.16.3-3)。吸尽胆汁,用取 虫钳伸入胆总管夹取蛔虫。同时不断按摩 左右肝管。仔细检查左右肝管。有多条蛔 虫同时钻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概述:
胆管炎、胆管出血、穿孔。 蛔虫在胆道内死亡后可形成 结石核心及感染源(图 12.16.3-1)。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别名】胆道蛔虫病【概述】胆道蛔虫症(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是寄生于肠道的蛔虫逆行进入胆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多见,发病率占胆道疾病的8%~12%。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患者有典型的蛔虫引起的胆绞痛症状,有肠道蛔虫史,高度怀疑胆道蛔虫,经B超或ERCP、MRCP检查可确立诊断。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向右肩背部放散,出大汗,可突然缓解,此时患者无任何症状。
症状可反复发作。
并发胆管炎症时,则表现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的三联征,蛔虫死于胆道后则裂解分段,蛔虫体成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而表现胆系结石的症状。
2.体征蛔虫初进入胆道时,表现右上腹深压痛,并发胆系感染时,有皮肤、巩膜黄染,体温升高,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细胞升高,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于胆管或胆囊内可见双管征象,活虫可见其蠕动。
2.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于乳头处见到下段虫体,于胆管或胆囊内存在条索状边缘光滑的负影,虫体死后可见条状结石。
3.磁共振胆管成像与ERCP表现一致。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确诊为胆道蛔虫后,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口、度冷丁、吗啡等止痛药;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患者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促进胆道排虫,如口服50%硫酸镁30ml,3~4/d,同时使用肠道内驱虫药物。
手术治疗对驱虫、取虫无效的患者或并发严重胆道感染、胆囊化脓性炎症、肝脓肿,胆囊、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内镜下取蛔虫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取石网篮插入胆管,套取蛔虫,简便易行;对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放置鼻胆引流管,但此法对胆囊内蛔虫效果不佳。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简介胆道蛔虫症是一种由寄生在胆管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
它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和胆囊炎。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内容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主要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阿替沙星(Albendazole):阿替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药物。
它可以杀死寄生在胆管内的蛔虫,对成人和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剂量一般为10mg/kg,每天服用2次,共计3天。
2.依托奈唑(Praziquantel):依托奈唑也是常用的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药物之一。
它能够使寄生在胆管内的蛔虫迅速麻痹和致死。
剂量一般为25mg/kg,单次服用。
手术治疗尽管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1.阻塞和梗阻:当胆道蛔虫引起胆管的阻塞和梗阻时,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此时,手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2.严重的胆囊炎:胆道蛔虫引起的严重胆囊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清除胆囊内的蛔虫,并修复炎症引起的损害。
3.并发症:胆道蛔虫症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管炎、胆石症等。
在这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预防措施预防是避免胆道蛔虫症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卫生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胆道蛔虫症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公众关于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水产品,以减少感染胆道蛔虫的风险。
同时,确保饮用的水源安全和卫生。
3.定期驱虫:在寄生虫高发地区,定期进行驱虫是预防和控制胆道蛔虫症的重要措施。
结论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预防是避免胆道蛔虫症的关键,包括卫生教育、饮食卫生和定期驱虫。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胆道蛔虫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胆道蛔虫病病人临床表现最重要的特点是
A.发作时伴恶心、呕吐
B.症状与体征不符
C.症状可自行缓解
D.多不伴黄疸
E.疼痛呈反复、间歇发作
2.胆道蛔虫病的特点是
A.症状和体征不符
B.恶心、呕吐
C.腹痛可突然缓解
D.剑突下或偏右有轻度深压痛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3.胆道蛔虫病疼痛特点为
A.剑突下“钻顶样”剧痛
B.持续性钝痛
C.阵发性绞痛
D.上腹部钝痛
E.持续性胀痛
4.患儿,男,10岁。
突发上腹部钻顶样剧痛,大汗申吟,呕吐,几分钟之后很快缓解,但又反复发作。
查体:剑突右下轻度深压痛,无腹胀。
应考虑为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肠梗阻
C.胆道蛔虫病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胃穿孔
5.病人,男性,18岁。
急性右上腹痛3天入院,腹痛为钻顶样绞痛,间断发作,拟行B超检查,检查前饮食指导最恰当的是
A.术前1日少渣饮食
B.术前12小时禁食
C.术前1日低脂饮食
D.无需特殊准备
E.术前1日高脂饮食
(6~8题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18岁。
2小时前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疼痛,辗转不安,大汗淋漓。
入院后病人诉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时疼痛剧烈,缓解期无任何症状。
体检:剑突下有轻
度深压痛。
6.应考虑该病人为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管炎
C.胆囊穿孔
D.胆道蛔虫症
E.急性胆囊炎
7.为明确诊断,应首选哪项检查
A.静脉胆道造影
B.口服胆囊造影
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D.B超
E.腹部平片
8.针对该病人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紧急手术取虫、引流
B.解痉镇痛
C.利胆驱虫
D.控制感染
E.ERCP
9.患儿,女,10岁。
突然腹部钻顶样疼痛2小时来院。
大汗淋漓,辗转不安;疼痛停止时又平息如常。
查体:剑突偏向右方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为明确诊断,应采取的检查是
A.腹部B超
B.ERCP
C.右上腹X线平片
D.测血清淀粉酶
E.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0.患儿,男,13岁。
以“胆道蛔虫病”入院治疗,经解痉止痛后病情缓解给予驱虫药哌嗪治疗,指导患儿正确服用驱虫药的时间为
A.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
B.进餐时服用
C.餐前半小时
D.餐后半小时
E.腹痛时
11.患儿,女,10岁。
剑突下突发阵发性“钻顶样”剧烈腹痛3小时,呕出一条蛔虫,患儿立即全身发抖,双目紧闭,面色苍白,查体不配合。
患儿的主要心理反应是
A.焦虑
B.自卑
C.孤独
D.恐惧
E.绝望
BAACB DDAA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