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症诊断标准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1.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
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
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
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
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
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
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
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
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
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
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
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
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2.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1)探查前准备: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普通外科学专业知识36

[模拟] 普通外科学专业知识36A1型题第1题:哪一项不是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A.脾肿大、脾功能亢进B.呕血、黑便C.腹腔积液D.肝功能损害E.上腹疼痛参考答案:E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包括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肝功能损害和侧支循环开放。
第2题: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发生呛咳,说明A.喉返神经损伤B.喉上神经内支损伤C.喉上神经外支损伤D.甲状腺危象先兆E.甲状腺功能低下参考答案:B喉上神经内支为感觉支,分布于喉的粘膜,止,损伤后引起呛咳。
第3题:有关家族性息肉病,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可以同时合伴肠道外表现如Gardner综合征B.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C.病理上腺瘤具有多发性、多形性的特点D.表现为整个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E.腺瘤终将癌变,癌变率100%参考答案:B第4题:男性,72岁,主诉:乏力、消瘦近1年。
查体:贫血貌、消瘦,右下腹可扪及一4cm×3cm大小的肿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明显压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盲肠癌,对该患者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包括下述范围,除了A.右半横结肠B.左半横结肠C.升结肠D.长约15~20cm的末段回肠E.盲肠参考答案:B第5题:有关麻痹性肠梗阻,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腹痛为持续性胀痛B.肠鸣音减弱或消失C.呕吐较重D.腹胀显著E.X线可见大肠和小肠均充气扩张参考答案:C第6题:甲亢手术引起神经损伤,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喉上神经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引起患者声带松弛,声调降低B.喉上神经内支损伤引起误咽C.喉返神经前支支配声带内收肌,损伤后使声带内收D.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嘶E.一侧喉返神经后支损伤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参考答案:C喉返神经前支支配声带的内收肌,损伤后使声带外展。
第7题: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口服避孕药C.心房纤颤D.腹腔内感染E.门脉高压症参考答案:C第8题:下列腹痛性质与疾病对应关系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持续性胀痛──实质性脏器发炎B.阵发性绞痛──输尿管结石症C.阵发性钻顶痛──胆道蛔虫症D.剧烈刀割样痛──十二指肠溃疡穿孔E.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加重──胆总管结石参考答案:E第9题:肝脏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指直径小于A.2cmB.4cmC.5cmD.1cmE.6cm参考答案:C第10题:甲胎蛋白在下列哪种情况时是阴性A.卵巢癌B.睾丸癌C.原发性肝癌D.新生儿E.肝血管瘤参考答案:EAFP阳性在生殖系肿瘤,新生儿,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常常是阳性。
24、蛔虫症判断

24、蛔虫症判断我们怎么知道他里面长虫,我们有诊断的方式。
把嘴唇拉开来,看下牙龈的下方,如果很多白点在一起,就是有虫。
如果嘴唇一看没有白点了,还没结束哦。
因为很多地方可以检查,因为虫有很多种嘛。
眼睛拿起来看,把眼睛翻开来。
我画个眼睛。
眼睛一般不会长成这样子,长这样子是四白眼。
这种人会有暴力倾向,平常人不会这样子。
如果在眼白的地方,出现很多蓝色的点代表有虫。
还有晚上肛门痒,也代表有虫。
因为这些虫的位置不一样,有的在肝,有的在肠,有的在肛门口,所以要看好几个地方。
最明显的表证是肚子大。
大都穴因为虚症治此,所以我们可以实脾。
脾脏实了就不会生虫,脾虚才会生虫。
脾脏如果很强,三个人在吃菜,只有脾虚的会长虫,所以不是每个人都会得到。
所以要多运动,少胡思乱想,把脾强起来。
再来是太白穴。
穿过脚旁的大骨后面,这个骨缝的下方。
骨前是大都,绕过骨头后面的地方是太白穴。
下针的方式是直针下。
不是下在它的上方,因为上方是阳经,要下在下面,阴经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俞穴。
俞穴第一个,按时间发的病,脾是早上九点到十一点,气血是在这两个小时走在脾。
所以你的脾很实,脾气很旺的时候,四肢肌肉都很旺,所以九点到十一点是最有力的。
很多员工一开始上班,大家都很累,那就是脾虚。
想办法让他们多跑步,多“呼”啊,这样可以实脾、也不会生虫了。
或者按时间下针,员工懒得动,一针太白,员工就清醒过来了。
用俞穴,按时间发的病都没了。
同时,因为属性相同,在俞穴上做补泻,虚实都可以。
今天有个病人要扎大都,因为是虚症,但有人没有脚大拇趾。
那怎么办,扎太白嘛!不要说:“我没有办法治他”,你还是可以选太白嘛!2015.12.16.午23时50分。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别名】胆道蛔虫病【概述】胆道蛔虫症(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是寄生于肠道的蛔虫逆行进入胆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多见,发病率占胆道疾病的8%~12%。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患者有典型的蛔虫引起的胆绞痛症状,有肠道蛔虫史,高度怀疑胆道蛔虫,经B超或ERCP、MRCP检查可确立诊断。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向右肩背部放散,出大汗,可突然缓解,此时患者无任何症状。
症状可反复发作。
并发胆管炎症时,则表现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的三联征,蛔虫死于胆道后则裂解分段,蛔虫体成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而表现胆系结石的症状。
2.体征蛔虫初进入胆道时,表现右上腹深压痛,并发胆系感染时,有皮肤、巩膜黄染,体温升高,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细胞升高,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于胆管或胆囊内可见双管征象,活虫可见其蠕动。
2.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于乳头处见到下段虫体,于胆管或胆囊内存在条索状边缘光滑的负影,虫体死后可见条状结石。
3.磁共振胆管成像与ERCP表现一致。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确诊为胆道蛔虫后,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口、度冷丁、吗啡等止痛药;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患者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促进胆道排虫,如口服50%硫酸镁30ml,3~4/d,同时使用肠道内驱虫药物。
手术治疗对驱虫、取虫无效的患者或并发严重胆道感染、胆囊化脓性炎症、肝脓肿,胆囊、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内镜下取蛔虫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取石网篮插入胆管,套取蛔虫,简便易行;对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放置鼻胆引流管,但此法对胆囊内蛔虫效果不佳。
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

一
2 2 临床 诊断与 转归 本组 3 均由 B超首 先作 出提 示 , . 6例 1 例并发胰腺炎经血检证实 , 阑尾炎经手 术证实 。3 例 均反 2例 6 复 进 行 粪 便 找 虫 卵 检 查 , 获 得 阳 性 结 果 , 中 3例 胃镜 检 查 均 其 在 胃腔 内有活虫体 2 ~3条 。2 9例急腹 症病人 , 临床驱虫 治疗 腹痛解除 , 并有 2 4例粪便 中排 出虫 体 , 3例慢性贫 血患者 经驱 虫补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 转 , 6例胆 道蛔 虫患者 未见有虫 体排 出 , 是 1年 后 B超 复查 胆 道 未 见 平 行 光 带 强 回声 , 便 未 见 但 粪
虫卵 。
3 讨论
因为主胰管与胆管在壶腹部汇合 , 成共 同通 道开 口于 十二指 形 肠乳头 , 当蛔 虫 引 起 共 同 通 道 梗 阻 时 , 致 胰 管 梗 阻 , 成 的 局 导 形 限性 炎 症 有 关 - 。2例 引 起 阑 尾 炎 患 者 , 未 见 蛔 虫 堵 塞 于 阑 3 J 并 尾 腔 内 I , 是 扩 张 肠 腔 内蛔 虫 散 在 分 布 , 动 剧 烈 , 于 肠 间 但 蠕 并 隙可见游离液性 暗区。2 9例 钻入胆 道 、 胆囊 、 内胆 管者亦 引 肝 起 不 同 程 度 的 炎症 反应 , 肖磊 j 道 胆 道 蛔 虫 致 肝 内 多 发 脓 肿 5 报 l例 , 组 均 未 见 引 起 肝 内 脓 肿 。3例 引 起 贫 血 患 者 , 由 于 寄 本 是 生 虫 感 染 导致 铁 丢 失 过 多 , 起 慢 性 缺 铁 性 贫 血 l , 超 声 图 引 6 其 J 像 显 示 肠 管 内 出现 多 个 “ 线 状 强 光 带 ” 成 的 团 块 并 可 见 到 双 组 虫 体 在 肠 腔 内 扭 动 。 因 为蛔 虫 性 肠 梗 阻 多 见 于 1 0岁 以 下 的 儿 童, 又以 2岁 以下发病率最高 J由于 以上 团块蛔虫 均为成 人 , 2, 并未引起肠梗阻。 综上所述 , 由于蛔虫具有“ 双线状 强 回声 ” 有的声 像图特 特 征, 在胆道内由于受气 体干 扰较 少 , 以较 易显示 ; 所 而肠道 内蛔 虫 由于 受 肠 内容 物 及 肠 气 影 响 , 声 难 以 成 像 , 关 文 献 较 多 超 相 是以高频超声诊断-. , 4. 但本 组资料 发现 肠道 内蛔虫 首先 均 以 1 低频 探 头 ( . ~5 0 {) 示 出 “ 线 状 强 回声 ”再 把 深 度 调 35 .r z显 双 , 浅, 同样 可 达 到 良好 显 示 效 果 。 当 肠 道 蛔 虫 活 动 或 数 量 较 多 或 出 现并 发 症 时 , 声 显 示 率 较 高 , 此 对 急 性 腹 痛 病 例 的 鉴 别 超 因 具有 一定 的应 用价值 。不 明原 因急腹 症 病例 应 常规 作全 腹顺 序探 测 , 仔细观察 , 谨慎 除外 蛔 虫性 因素 , 以免误 诊 、 诊。对 漏 疑 诊 肠 道 蛔虫 症 的病 例 超 声 检查 亦 可 作 为 筛 查 手 段 。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的超声诊断

03
技巧
探头选择及操作技巧
选择高频探头
使用频率为5-10MHz的高 频探头,以提高图像的分 辨率和清晰度。
合适的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使胆道充分暴露,便于超 声检查。
探头操作
在患者腹部轻轻移动探头, 寻找胆道位置,避免过度 压迫引起患者不适。
图像识别与判断方法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表现
胆道内可见条索状或蚯蚓状回声,与胆道壁分界清晰,后方伴声 影。
胆道蛔虫症超声诊断标准的建立
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和病例分析,本次研究初步建立了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标准,为临床 医生和超声医师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 步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 超声诊断技术将继续发展创新, 如三维超声、弹性超声等新技术 有望应用于胆道蛔虫症的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超声检查在胆道蛔虫
02
症中应用
超声检查原理及优势
超声检查原理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 、折射等物理特性,通过接收和 处理回声信号,形成人体内部结 构的图像。
超声检查优势
无创、无痛、无辐射,可重复性 好,能够实时动态观察胆道蛔虫 的活动情况。
胆道蛔虫症超声表现
01
02
03
胆道内蛔虫回声
呈现为条索状或弯曲的管 状回声,内部可见点状回 声,代表蛔虫体壁和内部 结构。
动态观察
对于疑似胆道蛔虫症的患者,应进行 动态观察,定期复查超声,以了解病 情变化。
误区避免
在诊断过程中,应避免将胆道内的气 体回声误认为蛔虫回声,以免造成误 诊。
胆道蛔虫症超声诊断
04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WES征: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液性暗区消失,呈弧状强回声光带伴宽的直线声影,即WES征。
其中W为近场的胆囊壁,E为结石强回声,S为后方声影。
靶环征:某些病灶中心呈高回声而其周围形成圆环状低回声,名晕圈或声晕。
布加综合征: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下腔静脉高压和门静脉高压的综合症状,以肝脾肿大、腹水、门静脉高压、胸腹壁静脉曲张,或下肢浮肿,与肝硬化相似。
侧壁失落效应:对于大界面,入射角较大时,回声反射不能回到探头,产生回声失落现象。
见于囊肿或肿瘤的外周包以光滑的纤维薄包膜。
工字部:肝内由门静脉左支及其矢状部、左外叶上下支门静脉和左内叶支门静脉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可供识别肝管和门脉。
哈氏囊: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氏囊,胆石常嵌顿在内,是超声探测须注意的部位。
后壁增强效应:是指在常规调节的DGC系统下,组织的某一小区的声衰减特别小,则回声在此区的补偿过大,其后方因补偿过高,较同等深度的组织亮。
常见于:囊肿、脓肿或其他液性暗区的后壁。
后运动实验:运动实验阳性者,嘱患者眼球停止运动,若眼球停止运动后,玻璃体病变继续运动,则为后运动实验阳性(+);若眼球停止运动后,玻璃体病变也停止运动,则为后运动实验阴性(—)。
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避孕环、游离气体、肝内胆管积气、某些结石等时,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逐渐衰减、多次反射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
混响效应:声束扫查体内平滑大界面时,部分声能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从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又第二次进入体内。
常见于:膀胱前壁、胆囊底、大囊肿的前壁,可被认为壁的增厚、分泌物、或肿瘤。
假肾征:胃肠道全周壁或较广泛管壁增厚,中间(多为偏心性)气体强回声和肿瘤组织低回声结构,类似于肾脏结构,称为假肾征.。
枯萎卵:宫腔内可见一大的“空”胎囊,胎囊内充满液性暗区(羊水),看不到胎芽,或仅见一小胎块。
属滞留流产。
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abortion)。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临床执业医师2020年真题2-(1)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临床执业医师2020年真题2-(1)](https://img.taocdn.com/s3/m/776c5478d0d233d4b04e69ed.png)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临床执业医师 2020 年真题 2-(1)
C.良性胸腔积液 D.渗出性胸腔积液 E.漏出性胸腔积液 答案:D[解析] 胸腔积液 LDH/血清 LDH>0.6,胸腔积液蛋白/血清蛋白>0.5,都是渗出性 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 问题:3. 胸部叩诊音呈浊鼓音可见于 A.空洞型肺结核 B.肺炎充血期 C.胸膜肥厚 D.肺气肿 E.气胸 答案:B[解析] 在肺泡壁松弛,肺泡含气量减少的情况下,如肺炎充血期或消散期,局部叩诊 呈现一种兼有浊音和鼓音特点的混合性叩诊音,称为浊鼓音。 问题:4. 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符合的是 A.碱性磷酸酶升高 B.尿胆红素阳性 C.尿胆原升高 D.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 E.白细胞计数升高 答案:C[解析]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时由于 ALP 产生过多而排泄减少,引起血清 ALP 升高。AOSC 时由于胆汁排泄受 阻,血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尤其结合胆红素升高。AOSC 时,由于胆道完全梗阻,
A2
每一道考题下面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 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问题:1. 男,30 岁。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 3 天。胸部 X 射线片示肺内炎性浸 润。胸部听诊检查可闻及的典型体征是 A.支气管呼吸音 B.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8 / 22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临床执业医师 2020 年真题 2-(1)
4 / 22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临床执业医师 2020 年真题 2-(1)
问题:10. 出现转移性腹痛最常见的疾病是 A.急性肠穿孔 B.急性阑尾炎 C.急性胃炎 D.急性胰腺炎 E.急性胆囊炎 答案:B[解析]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腹痛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待炎症波 及阑尾浆膜(脏腹膜)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A、C、D、E 项均不会出现转移性腹痛。 问题:11. 手外伤创面的现场急救处理。最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是 A.外用止血粉 B.局部加压包扎 C.腕部扎止血带 D.前臂扎止血带 E.上臂上段扎止血带 答案:B[解析] 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包括止血、创口包扎、局部固定和迅速转运。手外伤 创面出血,均可通过局部压迫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因此局部加压包扎是最简单而行之有效 的止血方法。 问题:12. 缺血性肌挛缩常继发于 A.肱骨干骨折 B.肩关节脱位 C.肱骨髁上骨折 D.肘关节脱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胆道蛔虫症是由于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及胆道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部阵发性剧疼。
本病多发生在学龄儿童。
常有排蛔虫甚或呕吐蛔虫的病史。
【病因病理】
蛔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中,很多时导致肠道病变。
另一方面由于蛔虫有钻孔乱窜的特性,当蛔虫逆行钻入胆道时则会导致急性胆道病变。
【临床表现】
突发性上腹部剧烈钻顶样疼痛,向右肩放射,病人往往弯背曲膝,辗转不安,痛时全身出汗伴恶心呕吐甚或吐出蛔虫。
间歇期则安静如常,疼痛剧烈而体征轻微,腹壁软仅在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压痛。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
胆道蛔虫症诊断标准:胆总管扩张是诊断胆道蛔虫症的重要声像图特征,凡肝外胆管内径>0.6 cm为扩张(0.7 cm~1.0 cm为轻度,1.1 cm~1.5 cm为中度,>1.6 cm为重度)。
扩张程度与蛔虫粗细及多少有一定关系,也与蛔虫进入胆道时间与伴发感染程度有关,扩张胆管内见平行“双线”状高回声带,称“通心粉征”,是胆道蛔虫症特有的声像图表现。
胆道蛔虫的双线状长条形平行强回声带中间的暗区是由于蛔虫的假体腔形成的,其内可见间断的点状强回声,当蛔虫死亡,其中心暗带变模糊,甚至消失。
2.X线表现:
可用钡餐或用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少量钡剂,于适当加压下摄片。
在十二指肠降部显示有边缘平滑可稍弯曲的条状透亮阴影,代表蛔虫没有钻入胆总管的部分。
在相当于乏特氏乳头部位,即蛔虫钻入胆总管处呈钝圆形。
有时因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而有肠道气体进入胆道。
这时在平片上可见到胆道积气,其中有弯曲的长条形软组织阴影。
在“T”管造影及静脉胆道造影检查,以显示整个胆道情况,观察蛔虫的部位和数目,以及手术是否彻底,有无蛔虫残骸存在。
3.CT和MR表现:
显示位于胆囊或胆管内长条状呈弯曲的透亮阴影,其形态与蛔虫相符。
其边缘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