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群体性事件新发展态势研究

我国群体性事件新发展态势研究

我国群体性事件新发展态势研究
群体性事件是指大规模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特定场合下采取集体行动的一种社会事件。

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这与社会变革和群众需求不断更新有关。

一方面,社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体性事件得到了更好的
处理和管控。

政府加强对人口流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管理,推进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公安机关、法院等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对事
件的及时管控和调解的重要性,加强了自身能力和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收入分配不
公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
得信息传递和组织动员更加方便,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

针对新的发展态势,我国应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民教育,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也应加强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监
管和管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范虚假信息的扩散和网络暴力的发生。

总之,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发展态势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要政府、公共机构和广大
民众共同协作,加强管理和应对,确保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对策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1.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在当今社会,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族群之间、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矛盾互相影响,这些矛盾难以化解,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2.社会风气不良。

一些偏激、极端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会导致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比如近些年来较为流行的“围观”心态,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而网络上的炒作、造谣等行为也是此类事件的重要因素。

3.政府失职。

政府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但有些政府部门在处理问题上不负责任、效率低下,许多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群众质疑和不满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风险不断增加。

4.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无意识的、造假的的信息会被广泛传播和炒作,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发生。

另外,网络的盲目跟风和不良信息的过滤不足,也是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群体性事件的对策1.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措施,确保社会稳定,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应积极吸收和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各类问题作出回应和处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2.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遏制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手段。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德、法律、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完善社会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的保护,打造公正、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避免一些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发生。

4.加强信息管理。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防止不实信息,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过去事件和问题成功经验的总结,指导其它地区的防范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特点、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迅速蔓延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旦某一个事件触发了民众的情绪,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二、多发性的特点。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是个案,而是多个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事件可能是因为相同的原因导致,也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但都有导火索和原因等特点。

三、参与人数庞大的特点。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往往是大量民众,他们由于某些诱因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群体。

这些人可能是受到不公平待遇、不满政策、受到不公正对待等因素的激发。

一、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不公正现象以及各类矛盾不断积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不满情绪在群体中迅速蔓延。

二、传播渠道的普及。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民众提供了表达诉求和情绪的渠道,一旦某个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很容易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快速扩散,从而形成群体性事件。

三、社会管理的不完善。

在一些地方,对一些极端分子的激进思想和行为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打击,导致这些人以及他们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从而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

针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应从多个层面进行。

一、提高社会公平正义。

着力解决社会中的不公问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二、加强舆论引导。

加强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管理,严厉打击散布谣言、煽动性言论的行为,引导公众理性表达、理性思考。

三、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对极端分子和激进思想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恶性事件的应对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社会心理疏导。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疏导体系,及时对受到不公公正待遇的群体进行引导和帮助,缓解其不满情绪,预防潜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L g l y t m d S ce y e a se An o it S
{占 } 缸会 ; J
20.( ) 8下 09
浅析 当前群体牲事件 韵符点及发展趋势

摘 要

在社会改革过程中, 各种利益群体之 间的利益冲突引发 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 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 了冲击.
种 因素 影响 , 后 一段 时 间我 国将面 临群 体性 事件 高发 的危 险 。 今 群 体性 事件 的前提 。

问题 得 到解 决 , 有 明显 的政 治 目的。造 成这 些 问题 的原 因, 没 不 在 实 际工作 中政 策落 实不好 , 工作 力度 不够 , 工作方 法不 当 , 理 管 上存 在 漏洞 或者 是干 部 的思 想作 风 、工 作作 风有 问题 所 致 。有
斗所 争 取的一 切 , 是 同他 们 的利益 有关 ” 0 都 。 利益 是从 人 的需 要
精 神需 要 的保障 条件 。利益 多种 多样 ,根据 利益 主体 的层 次 不
但 是 , 前我 国人 民 内部 矛盾 的对 抗 性 因素在 增长 , 当 矛盾激
同物 质世 界的联 系 中产 生 出来 的 , 它指 的是满 足人 的物 质 需要 和 化 的 程度 在提 高 , 群体 性事 件 中的过激 性 行 为在增 多 。 主要 行 其 为表 现 : 一是 围堵 和冲 击党 政机 关 。 发群 众较 多采 取在 党委 政 事 同, 以把利益 划 分为个 人利 益 和群 体利 益: 可 根据 利益 内容 的不 府 机 关及 主 管部 门 门前 聚集 、 坐 。二是 阻塞 公路 , 静 卧轨 拦截 火 同, 以把利 益划 分 为物 质 利益 和精 神利 益 。 可 物质 利益 是保 障 主 车 , 毁 机车 , 砸 制造 交通 瘫痪 。三是武 装械 斗 , 成严重 人 员伤 造 体生存 和发 展 的物质 条 件 。精神 利益 是 保障 主体 生存 和 发展 的 精 神条 件 。 多种 多样 的利益 中, 在 最重 要最 基本 的利益 是 物质 利 益 。我 国社会 的主要 矛 盾是 人 民 日益 增 长 的物 质 文化 需要 同落

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定州事件”的发生,给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群体性事件?假如群体性事件在你那里发生,你准备如何处置?一1、今后若干年内,至少到2020年,我国社会已进入到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期。

据《嘹望社会周刊》提供的资料,从1993到2003年的10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年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年73万增加到307万。

2、在性质上,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敌我矛盾的极少。

因此,在处理上且不可盲目上纲上线,激化矛盾。

3、在原因上,群体性事件基本上是由各种利益矛盾引发。

其中,大多数由物质利益矛盾引发,且是由直接、相关的物质利益矛盾引发,定州事件就属于这种情况;少量的是由涉及公平、民主权益保障以及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因素引发,如安徽池州、山东阳信事件等。

4、干部与群众的矛盾冲突正在成为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这一矛盾冲突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干部。

5、群体性事件多属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当前我省呈显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村干部选举等;呈隐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干群矛盾、执法不公、分配不公、就学就业就医等基本权利不公以及干部腐败等。

6、处置不当、处置不公已成为目前群体性事件发生并激化的重要因素。

7、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突发性”特征,而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8、利益矛盾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最重要条件。

利益矛盾的大小是判断群体性事件发生及走向的主要考量,决定着冲突的严重程度及性质。

比如,在“定州事件”中,老百姓丧失的是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对此所得到的补偿,他们是不会随便让步的,即使面对部分官员及黑社会性质包工头的武力威胁也是如此。

9、群体心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同样是矛盾冲突,群体心态不一样,演变结果大不相同。

浅谈我国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

浅谈我国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
(四)危害后果日趋严重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其直接结果就是危害后果日趋严重,参与人数的增多导致人们法不责众的心理效果加强,且相互效仿、相互影响的心态促使参与个体的行为更加不受社会固有规则的限制。而矛盾复杂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协商机制不能兼顾所有诉求,促成事件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严重的危害后果是暴力对抗手段升级的直接表现。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处置 策略 稳定
Abstract
comes this year, increases day by day by each kind of social contradictory initiation communitive event, and assumes increases sharply the condition, has become the current influence reform,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prominent question, it has,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frequently and the more and more obvious resistance form, already aroused the social various aspects widespread interest, became all levels of party committe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governs social, a guarantee stability and unity aspect important pares with th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ommunity event practice, th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strategy research, about th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measure, the strategy extremely is specially weak.If this condition continues for a long time, will certainly to cause in the policy vacillating, affects to communitive event prompt handling.This article take studies, the discussion effectiv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countermeasure as a goal, first elaborated the communitive event characteristic, next embarked from the reality had pointed out our country communitive event occurred the reason, finally and practiced two aspects from the law to obtain, has thoroughly studied th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strategy.

对新时期如何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的心得体会[大全] (5)

对新时期如何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的心得体会[大全] (5)

对新时期如何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的心得体会[大全] (5)在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已明显增加,这些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在处理中加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事件。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时期如何处理好群体性事件。

一、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防范预防做得好,群体性事件往往就能避免。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和民情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早预警和处理。

在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针对一些小规模的个体事件,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化解矛盾、加强社会工作等方式来预防;针对一些中等规模的群体事件,需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宣传等方式来预防;针对一些较大规模的事件,更要加强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二、讲求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当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我们要采取果断、快速、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

首先要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暴力或强制措施,而应优先采用正常的谈判和协商手段。

其次,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关注对方的利益和诉求,尽量使双方达成共识。

同时,也要注意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在具体的处理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

如对于讲道理难以平息的事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加强警力的投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涉及政治等敏感事项的事件,要耐心解释政策法规,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对于诉求比较合理的群体,要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三、加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建设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保持灵活和高效的应对能力。

首先,在危机处理准备方面,要及时制定完善的危机管理预案,并进行演练和修订,时刻保持应对危机的敏感。

其次,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完善警政、司法、科技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协同机制,将资源整合起来,相互协作,共同处理复杂事件。

最后,在处理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群体性事件处理的水平和能力。

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5篇)

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5篇)

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5篇)第一篇: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关于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的态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紧要的工作任务。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的新特点1、主体多元性。

1-11月,我县共发生集体上访65批次,群体性事件8起。

其主体过去以农民为主,现扩大到民师、退伍军人、退休人员、城镇居民等不同的社会阶层。

并且参与的主体没有固定性,往往个案因处理不当、化解不力,就容易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

2、焦点复杂性。

往往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别有用心人的插手交织在一起,社会矛盾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剧。

3、走向激化性。

从近期发生的“开县移民”等群体性事件来看,实质上就是当有的个体或群体政治上、经济上的权益得不到解决或满足时,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错误观念支配下,纠集人员、扩大事态,指望用过激行为来把事态扩大,向政府施压,解决问题。

4、组织严密性。

从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经验来看,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有一定的酝酿过程,都有策划组织者,参与者往往行动统一、进退有序,表现出相当的组织性、目的性和纪律性。

5、过程反复性。

群体性突发事件由于焦点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加之,有的群众对党的政策不理解或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还有的根本就缺乏法律意识,抑或是故装不懂,无论工作人员如何解释法律、政策,只要认为对他们不利的都一概不听,讨价还价,反复纠缠。

在处理“民师集体上访”、“开县移民”等群体性事件时,无不是经过几轮回合的做工作、讲政策。

二、正确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形成的主要原因看似不相关联、形态千差万别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变中有序,有规可循。

循因溯果突出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群众心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对策思考
1 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
1.1 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
从表面上看,群体性事件事发突然,不可预测,具有偶然性。

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偶然性中也包含着必然因素。

尤其是那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如此。

一方面,组织策划群体性事件。

组织策划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在暗中策划、鼓动、串联,甚至组织和操纵。

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微博、微信和手机短信实时信息沟通平台的广泛运用,使得群体性事件的组织作用将更加便捷和隐蔽,一旦形成群体联动效应,其组织化的动势将更加突然和猛烈。

另一方面,组织实施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往往会利用个人或单位的职务及组织资源,组织成立闹事组织,或者利用一些合理的诉求,组织利益相关者,有时甚至会煽动非利益相关群体进行上访请愿、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等,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街头散步、非法聚集事件等等,都表现了很强的组织性。

1.2 网络化作用将更为明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人们在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给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一是利用网络组织策划和动员。

闹事组织者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召集人员,超越了地域、时空限制,范围广,速度快,效
率高,使我很难防范;二是利用网络宣传煽动。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组织者不需要奔走相告,只要用手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是在互联网上发个帖子,就可以发布信息,进行欺骗性宣传和谣言性煽动,使得某地局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随时可以传遍全国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影响到全局。

三是利用网络遥控指挥。

闹事组织者利用计算机、手机等,采取有线或无线上网的方式,发布命令和指示,进行遥控指挥,大大增强了群体性事件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得事件发展规模和趋势更加难以预测。

如前两年发生的全国“反日”示威浪潮的掀起,就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进行组织策划的。

1.3 西方敌对势力、涉外势力的插手参与将更加明显
自上世纪末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等战略图谋失败后,借个别邻国与我在南海和东海存在的领土争端问题大做文章,不断强化围堵我国的战略企图。

特别是在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政局变数很大的情况下,频繁插手我国内热点敏感问题,企图利用网络等各种途径,将我国内因城市拆迁、环境污染、贪污腐败、利益分配等引发的矛盾问题扩大化,在我国内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煽动不同利益群体进行非法聚集活动。

如在北京麦当劳门前发生的美国使馆人员参与煽动群体性事件的例子,更加明确无误的表明了西方敌对势力对群体性事件的插手参与。

2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思考
2.1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各种准备,将群体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是要搞好形势任务教育,强化思想准备。

针对当前群体性事件高发、多发的实际,加强对国内外形势、职能任务和敌(社)情教育。

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密切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焦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西方敌对势力颠覆渗透活动策略、手段发生的新变化,防止其把渗透破坏的重点转移到利用我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上来。

要系统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准确预测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时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想准备。

二是要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强化法制意识。

要组织学习处置群体性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政策法律水平,掌握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依法宣传教育群众、孤立和打击犯罪分子的本领,增强运用法律问题处置复杂、困难情况的能力。

三是搞好处置方法训练,强化行动准备。

通过技能培训、专门集训、会议讨论、案例研究等方法,搞好处置群体性事件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培养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2.2 加强处置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能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将决定其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领导者来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将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处置方式。

因此,要培养领导者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其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以下四种思维
方法:一是经验教训思维法。

多年来,我们在处置群体性事件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教训,这些都是我们处置群体性事件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我们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二是公理思维法。

公理思维法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把经验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时的思维方法。

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高举“三面旗帜”、坚持“三个慎用”等一些大家公认的,已经形成共识的理论,对我们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并遵循。

三是辩证思维法。

就是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和思考对策。

既要看到事件的现象,还要看到事件的本质;既要看到事件的不利因素,还要看到事件的有力因素;既要看到事件当前的态势,还要看到事态以后的发展趋势等等。

四是创新思维法。

创新思维法就是要提倡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探索协调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新办法、新对策。

在思维方法上,既坚持原则和政策,又要创新工作思路,既严格依法处置,又要注意保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既要结合群体性事件的实际,又要灵活地运用和创新战法。

2.3 重视做好群众工作,依法稳妥处置,有效化解矛盾
处置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一场在军事行动政治仗,要最终解决问题,必须要做好群众工作,有效化解矛盾。

一是以理说服。

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闹事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宣传中央的决策、指示、要求。


传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的道理,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以情感化。

要充分了解掌握现场群众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问题,紧密结合群体性事件的实际,对参与闹事的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之以困,真情实意的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以法警示。

通过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等“三战攻心”措施,对闹事分子诫之以法、慑之以律,最大限度地争取绝大多数闹事群众,劝离围观群众,打击闹事骨干,瓦解闹事群体。

四是以武慑止。

采取重兵压境、武装拉动、军事驻训、誓师大会等方式展示实力、以势夺人,形成强大的军事和心理攻势,震慑闹事人员的心理,打击闹事骨干分子的嚣张气焰,消除违法犯罪分子邪恶念头,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