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与严中把握原则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引言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常常面临如何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保持对他们的一种“严”与“爱”的平衡。
了解小学阶段的特点在探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小学阶段的特点。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巩固。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对外界的规范和指导比较依赖。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既要有一定的“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又要有足够的“爱”来关怀和引导他们的成长。
“严”的教育方式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适度的“严”是必要的。
通过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孩子们能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1. 设置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在德育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告诉孩子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应该如何行为。
这些规矩和纪律可以涉及到课堂纪律、校园安全、友善待人等方面。
通过规矩的制定和执行,教育者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2. 给予适当的惩罚和奖励当孩子们违反了规矩和纪律时,教育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奖励,让他们对良好行为有所认可和激励。
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爱”的教育方式除了适当的“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还需要有足够的“爱”,关怀和引导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育者应该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关怀和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教育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2. 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参与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和参与的机会。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教育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把握“严与爱”尺度,促成“师与生”和谐

把握“严与爱”尺度,促成“师与生”和谐“严是爱,松是害。
”这是我开学初送给学生的一句话,也是我在班级管理中遵循的原则,这让我这一年里收获了爱的快乐,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关爱学生,打好师生关系的根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亲近。
1.亲近学生——多微笑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不用翻译就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它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感情,能有效地拉近双方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气氛。
它能产生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
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为此我一改以往严肃的表情,在适当的场合多报以微笑,路上见到学生打招呼,我会微笑地说上一句:“哎,你好。
”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打招呼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知道,我们的关系在明显改善。
有一次,上课铃一响我从后门走进教室,只听见某某大喊:“某某,快给我网卡,我中午要去上网的。
”全班一片大笑,这时他才发现我站在后面,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发火,而是走到他身旁笑着对他说:“怎么,中午要去上网啊,那午睡怎么办呢?来得及吗?”他笑着并没有回答我。
但我却看到了效果,中午他准时到校并没有去上网。
一个微笑,一句亲切的问话,不但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何乐而不为呢?2.了解学生——多交流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而交谈这种教育形式本身蕴涵着沟通、互动、合作的教育观,它是构建在积极有效的双方互动的基础上的。
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与学生交往,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思想上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学生才会主动接近老师,敢于讲心里话,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因面对的学生属于中职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所受到的表扬较少,在他们眼里,被老师叫去总不是什么好事,但他们又非常要面子,为此我采取了特殊的和学生交流的方式——笔谈。
班级管理中的宽严相济严爱兼顾原则研究

班级管理中的宽严相济严爱兼顾原则研究作者:田昕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8期爱护学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真正做到爱护学生呢?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严爱兼顾、宽严相济,表扬和批评要适度,力求做到爱护学生、教育学生要严而有格、严而有秩、严而有别、严而有方。
一、严爱兼顾严与爱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只有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严。
严就是严格要求,但严不是板着面孔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一,要严而有格。
严而有格就是要有学生遵循的范围,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校认真遵守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在社会上遵守法纪,按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成为三好学生、四有新人。
第二,要严而有秩。
教师要按照学校、班级计划将工作抓实,抓细。
凡是学校、班级部署的工作或活动必须及时落实,使之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习惯。
第三,要严而有别。
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个人品格、家庭条件和所处社会环境都不一样,严格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使受教育者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第四,要严而有方。
严要求必须要讲究方法,还要有厚爱。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并且严于律己。
只有科学地严,才能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减少或避免曲折和坎坷,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要讲明是非道理,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对自己的爱护,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2)爱。
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关键,教师必须把爱贯穿在教育过程的始终。
实施爱不但是在学习上的指教、品德上的关切、生活上的体贴,更重要的是爱护学生们的心灵,维护他们的尊严。
第一,要爱护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便不可能成为人道主义的人。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要冲动,失去理智,体罚学生或横加指责,而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热处理。
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能克制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
”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很好地工作,所以教师要有冷静真挚的情感,正义的态度,才能在育人上不至于鲁莽,不至于过激地处理学生的各种状况。
“严中有爱,严慈相济”的科学把握

鼓励自主:鼓励 学生自主思考、 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自律:通过 规范行为、制定 规则等方式培养 学生的自律意识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互信关系 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措施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坚持“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分析反馈意见:对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为改进实践策略 提供依据。
改进实践策略: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改进实践策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 高教育效果。
持续跟进:在改进实践策略后,持续跟进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实践 策略,确保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情绪 波动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促进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如运动会、 文艺比赛等
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 信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发挥特长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 良好的班风
YOUR LOGO
20XX.XX.XX
严中有爱,严慈相济的科学把 握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班主任应怎样把握对学生的严与爱

班主任应怎样把握对学生的严与爱-班主任论文班主任应怎样把握对学生的严与爱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同时班主任也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最可靠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持久的、深远的,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如何切实为学生服好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爱事业,爱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
2、“勤了解,勤解决”,做好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一个“勤”字。
3、“细体会,细处理”,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个“细‘字。
4、“全负责,无私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应注意一个“全”字。
5、“严管理、有尺度”,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把握一个“严”字。
6、“方法有度,处理适度,”,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度”字7、“处处有爱心,工作有耐心”,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心”字。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工作的质量,决定着班集体的精神面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管理学生的艺术,而搞好这门艺术则主要体现为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
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肯定的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
班主任的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关爱学生,主动推进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爱的方式不当造成的。
有人曾把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的方式不当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
爱与严尺度如何把握_张红

中国教师报/2007年/4月/18日/第C03版班级在线爱与严尺度如何把握张红严格不等于严厉教师对待学生该不该严格?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只有经过严格规范的管理与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但是,许多教师将严格与严厉混淆起来。
看了这个案例,我认真查阅了词典:“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严厉”是指严肃而厉害,不宽容。
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二者都有“严”字,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严格强调不马虎,而严厉强调不宽容。
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上都应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会让学生为你的负责和耐心而感动;严厉,则会让学生对你心生畏惧,甚至心生怨恨。
这个案例使我想起从外校转到我班的“捣蛋鬼”:他把从地上捡到的干净卫生巾贴到黑板上招领,还问老师那是什么;他在课堂上出怪声;他把自己的自行车与女生的自行车锁在一起,必须等他来才能骑走;他把小学的“仇人”叫到厕所痛打一顿……这样的学生能不令老师生气吗?但是我知道,他现在的恶习不是一时养成的,也不是一时能够改正的。
既然他敢做,说明他已做好了对付老师的充分准备。
像他这样的学生已经尝够了训斥和打骂的滋味,老师的愤怒或者打骂只会让他沾沾自喜,认为你上了他的圈套。
面对他的第一次错误,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长谈,分析了事情的利害关系,让他知道老师了解他的长处,相信他是个好孩子。
最后他给了我努力改正的承诺并拉钩为定。
见天色已晚,我把他送到家门口。
尽管后来他又犯了不少的错误,我认为那是正常的,我不断鼓励他,不断督促他坚守自己的诺言。
最后,我们共同战胜了他的恶习。
通过切身体会,我深深感到:教育,任重而道远。
对待学生,严格而不要严厉。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平文静)●教师要具备弹性的道德准则福建薛老师信中所反映的情况,虽然只是个案,但“尊敬师长、爱护学生”的校园守则,被一个又一个极端事件攻破,确是不争的事实。
师生关系日益难处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不仅要教学有水平,还要有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
因此,一个好班主任既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好老师,又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班级管理要合理掌握“严”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
”“严”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严”,就是在学习中、纪律中严格要求学生。
学习是要靠自觉的,但小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惰性,要达到预想效果,就必须要严。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以班规来形成约束力,用纪律来造就制约圈,才能形成好的班风与纪律,才能为他们成长开垦出一片沃土。
当然“严”并不是要一直板着脸,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有的老师看到学生犯了错误就批评指责,有的老师火气一上,还责骂,体罚。
表面看来是教师恨铁不成钢,但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学生的“严”应体现在既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理服人,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以改正不良习惯和品行。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今日严格,明日合格”。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严的必要性。
所以要想做好班级工作,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严。
但要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度”。
二、班级管理要正确把握“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对学生要有爱心,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很清楚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却出现老师认为自己爱学生但学生认为老师不爱自己的矛盾现象呢?这固然和师生无法完全统一的立场有关,当然和老师自己的管理方法也有一定关系。
我认为,要做到爱学生,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
不要以学生家庭条件优劣或是成绩好坏对学生区别对待。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对个别学生稍有不同他们都能很快感觉。
例如: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提问一个喜欢的小女孩,过了一个星期每次我要提问时,下面的学生就会叫出那个女孩的名字。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摘要】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做到“爱”又要做到“严”,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成长。
正确处理“爱”与“严”的关系,体现在关心、理解、帮助和规范、要求、处罚等方面。
实践中,班主任要因学生不同而施教,保持“爱”与“严”的平衡。
爱与严均衡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善于运用“爱”和“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主任工作中,恰当地运用“爱”和“严”,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爱、严、关心、理解、帮助、规范、要求、处罚、因材施教、平衡、自觉性、责任感1. 引言1.1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其身兼多职的特点。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需要承担起照顾学生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责任。
班主任还要充当学生与家长、学校之间的桥梁,起到协调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这种身兼多职的特殊性,使得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管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每天都要面对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和问题,班主任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关心和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对所有学生一概处理。
这种个性化的管理和关心,需要班主任具备耐心、细心和爱心,去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成长成才。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班主任具备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管理班级,更是培养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2 “爱”与“严”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在班主任工作中,"爱"与"严"是两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爱"和"严"并重,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爱与严中把握原则
作者:朱红霞王保定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施教和受教育的过程中,爱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十分重要。
爱是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学生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爱和信任,教师要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
关键字:关爱;严格;适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26-02
在班级管理中,严格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在求学成长阶段,学生若不体会到“严格”这面墙的坚硬所在,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很难正确地理解社会的阳光和风暴的。
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性,必须将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二者有机结合。
如果我们只是强调爱,可能会放任学生;如果只是重视严,可能容易与学生对立。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对一些问题感到迷惑。
比如:如何爱学生?如何严格要求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在十来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刻地领悟到对于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不陷入爱的误区,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我们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石
有这么一句话,对我的启发特别大,那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在施教和受教育的过程中,爱对于和教师都十分重要。
爱是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于归属与爱的需求。
学生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爱和信任,教师要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
关爱学生,学生就会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沟通、亲近,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教师也会更容易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采取更恰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爱学生。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个关系的双方都是人,情感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一种态度,是人性本善的体现。
作为班主任就是将自己的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1.热爱全体学生。
由于教育对象的众多,在教育过程中,多数的班主任只注重抓两头、促中间。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部分学生获得了教师更多的爱,大部分学生被遗忘,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
为此,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全身心的投入,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班主任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
2.感化特殊学生。
教育学生,唯有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我任课的一个班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上课爱讲话,爱耍小聪明,恣意妄为,我行我素,下课放学以及周末时间常常与其他同学聚在一起打篮球,经常忘做作业或干脆抄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的分数排到了班级的后几位。
后来我了解到,原来这个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一直和外公一起住。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也很少管教他。
于是我就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短信或QQ与他交流。
经过几次沟通,他慢慢地改变了:开始听老师的话,行为有很大的改观,作业情况好多了,人也打起精神来了。
二、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因为严是教育的具体表现与必要手段
我们说,师爱很重要,但是这并不等于是溺爱。
在班级管理中,严格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在求学成长阶段,学生若不体会到“严格”这面墙的坚硬所在,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很难正确地理解社会的阳光和风暴的。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严格要求学生,还必须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犯错误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
必要的惩罚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它不是对学生的伤害,恰恰相反,实施惩罚实际是一种来自教育者的长期关爱,执行的前提是班主任教师与学生间打好深厚的感情基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都是为我好”的苦心。
我在处理师生关系,找准师生关系定位时就曾一度走入误区。
在平时课余尽我所能地让自己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中去,结果也的确随了我的初衷:学生们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都会直接交流、写信或上QQ来和我沟通,谁过生日、野外春游、过节都会叫我一块儿去参加……我本以为,只有学生不与自己“见外”才算师生关系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
生活是最好的见证者。
这样的生活延续了一个学期,直到我发现在课堂上的学生越来越“随心随性”,当原本偷懒不上早操而过后发短信跟我请假时,当我的“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理论被自己和我的学生不知不觉推向极端时,当我突然变宽为严,学生迷惑而又极为不解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先前的“爱”过度了。
三、我们必须坚持适度原则,把握爱与严之间的分寸,因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性,必须将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二者有机结合。
如果我们只是强调爱,可能会放任学生;如果只是重视严,可能容易与学生对立。
在把握分寸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
1.一碗水端平,不能区别对待。
教师对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
教师不能因人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的成绩和相貌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态度,对于同一过错行为,惩罚的种类和量度要一致。
2.保持关爱。
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赋予其关爱,让学生明白严格要求是为了让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更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严格要求。
3.谨慎的态度。
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但运用须得有度。
运用得当,会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运用不当,极易产生副作用。
因此,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恰当合理的分寸中运用惩罚手段。
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将爱与严有机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和尊重师长及他人,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涵.幸福得像花一样[EB/OL].
http:///info/23397-1.htm.
[2]王洲全.用爱铸造师生情[EB/OL].
http:///view/90f3890702020740be1e9bdd.html.
[3]王学强.师爱——维系教育的纽带[J].吉林教育,2012,(5).
[4]翟晋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