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工艺学

合集下载

制药工艺学第二章.pdf

制药工艺学第二章.pdf
要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 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 工艺;
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 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 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了解制药工业的现状和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 掌握化学合成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及其选
择与评价; 掌握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技术,反应条件与
抗真菌药克霉唑
13
2.2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结构剖析—考虑主环的形成方法,基本碳 架的组合方式,官能团和侧链的形成方法 与引入顺序。
抗疟药乙胺嘧啶
14
2.2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结构剖析—对手性药物,需考虑其立体构 型和不对称合成等。
(一)类型反应法
格氏反应:格氏试剂和醛、酮、酯、酰氯等 的亲核加成反应形成醇。
傅-克反应:苯环上发生的烷基化、酰基化 反应。
卤化反应:有机化合物中氢被卤素取代的反 应。
18
类型反应法 抗真菌药克霉唑的合成
C N N
Cl
克霉唑
Cl Cl
邻氯苯基二 苯基氯甲烷
HN N
咪唑
19
邻氯苯基二苯基氯甲烷的合成(1)
且时间长;b)氯气大大过量,有未反应的氯气
逸出,不易吸收完全;c)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
腐蚀的问题。
21
邻氯苯基二苯基氯甲烷的合成(3)
COOH SOCl2 Cl
Cl Cl
Cl
COCl Cl
AlCl3
O PCl5
Cl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 反应产率较高,成本较低,适于工业生产。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1. 简介化学制药工艺是将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药物的过程。

在制药工艺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和溶剂,以及优化反应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高产率的药物。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通常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原料准备、反应、纯化和成品制备。

在每个步骤中,都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参数,确保反应的可重复性和产品质量。

2. 原料准备在化学制药工艺中,原料的纯度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制药过程所使用的原料是化学合成的中间体或原料药。

在原料准备步骤中,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检验和验证。

这包括检查原料的外观、纯度和湿度等特性。

对于需要去除杂质的原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晶体化、精炼或过滤等。

3. 反应反应是化学制药工艺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在反应步骤中,根据制药的要求,通过控制温度、压力、pH值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溶剂可以提供适当的反应环境。

此外,在一些复杂的反应中,还需要添加辅助剂,如络合剂或配体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工业化生产中,通常采用连续式反应器或批量反应器。

连续反应器具有高效、连续生产的优势,但对控制要求较高。

批量反应器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或反应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

4. 纯化在制药工艺中,纯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纯化的目的是去除反应中形成的杂质,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晶体化、萃取、蒸馏和过滤等。

晶体化是将产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的挥发,使产物从溶液中析出。

萃取是利用溶剂的亲和性差异,将产物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蒸馏是利用产物的沸点差异,将产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过滤是通过滤纸或滤器将产物与溶剂分离。

纯化过程中,还需要对产物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纯化效果和产品质量。

5. 成品制备成品制备是化学制药工艺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和设备,将纯化后的产物转化为最终的药物制剂。

化学制药工艺学ChemicalPharmaceuticalTechnology

化学制药工艺学ChemicalPharmaceuticalTechnology

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



品种多,更新快; 生产工艺复杂,原辅料多,而产量小; 质量要求严格; 间歇式生产方式为主; 原辅材料和中间体易燃、易爆、有毒性; “三废” 多,且成份复杂,危害环境。
Section 1 CPT 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 二、 三、 四、 什么是化学制药工艺学 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特点 本课程学习应掌握的内容

4、制定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

在车间试生产若干批号,稳定后;

制定出该产品的 生产工艺规程。
三、合成药物的生产特点
1. 2. 3. 4. 5. 品种多、更新快; 生产工艺复杂; 需要的原辅材料多; 产量一般不大,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为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 个原则性实施方案:《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

二、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现状、发展
和前景



(一)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进程与成就回顾 200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332亿元,医药商业销售 总额完成1509亿元。 我国能生产化学原料药达1500余种24大类,总产量 达43万吨,化学原料药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 位。 医药制剂生产发展迅速,规格品种繁多,能生产 34 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
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内容-2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品;
5 )现有药物的药剂学开发(新辅料、新剂型、 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开发。
新药:医药市场的支撑点
近年开发成功的可获得巨额利润的新药。 Eg: 抢仿药物的研制。 新药:未在本国上市的药物 包括:新化学实体, 新剂型, 新组方, 新用 途, 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 NCEs), 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化学制药工艺学

化学制药工艺学

单元反应的分类-3
• 根据反应机理分类: • 单分子反应(一级反应):只有一个分子参与反应。公式:-
dc/dt=kc如:热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子重排反应 • 双分子反应(二级反应):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发生的反应。
公式:-dc/dt=kCACB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 零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仅受其它因素影响的
• 中试放大是确定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 工业化考察实验室工作报告、优化; • 生产车间的设计、施工安装, • “三废处理” • 中间体质量控制; • 制定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操作规程;
4、制定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
• 在车间试生产若干批号,稳定后; • 制定出该产品的 生产工艺规程。
三、合成药物的生产特点
写出——调查报告, 并进行信息搜集工作,
创造性的设计 及选择出工艺路线。
2、实验室工艺研究
考察
单元反应;
操作方法;
工艺技术条件;
设备要求;
劳动保护;
安全生产及“三废”防治;
分析 数据的分析、优化和整理,
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总结 最后形成——实验室工作报告。
单元反应的分类-1
•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 应。
二、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
1、制定出药物及其工艺路线(包括仿制药物和创新 药物) 研究方案;
2、开展实验室工艺研究; 3、中试放大确定生产工艺的工业化生产线; 4、制定出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
内容
研究方案
实验室研究
中试放大
生产工艺规 程
1、制定出药物及其工艺路线研究方案
依据—— 遴选药物周密的调查研究
CPT 的相关学科

化学制药工艺学试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试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药效与其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下列哪个因素与药代动力学无关?A.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D.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2. 下列哪项是药物原料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A. 药物结构与性质B. 加工制备工艺C. 药物质量标准D. 药物的使用方法3. 药物配方中的助剂主要用于改善药物的哪方面性质?A. 色泽B. 稳定性C. 味道D. 口感4. 下列哪项不是药物制剂质量标准应包含的内容?A. 药物的纯度要求B. 药物的理化性质C. 药物的药效评价D. 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5. 以下哪一种操作可以提高固体药物的溶解度?A. 粉碎B. 热压制C. 溶剂研磨D. 高温熔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述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2. 药物的药效与其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请简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对药物开发和使用的意义。

3. 请简述溶剂的选择对药物制剂性质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4. 请简述药物质量标准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及其对药物制剂质量和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5. 药物的质量标准对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请简述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30分)请结合自身对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研究,对以下论题进行论述:论题:化学制药工艺学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重要性与挑战。

(论述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化学制药工艺学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 当前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挑战和面临的问题。

3. 对于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的展望。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4. C5. C二、简答题1. 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药物的粉碎、混合、制粒、压制、包衣等环节。

其中,关键环节为药物的制粒和包衣,制粒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和释放行为,包衣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速度。

化学制药工艺学练习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练习题

第一章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制药工艺学2、化学制药工艺学3、制剂工艺学4、新药研发二、简答题1、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第二章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一、名词解释1、全合成制药2、半合成制药3、手性制药4、药物的工艺路线5、倒推法or逆向合成分析法or追溯求源法6、类型反应法7、“一勺烩”or“一锅煮”8、分子对称法二、填空题1、()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和()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2、在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时,首先应从()入手,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3、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法时,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还是()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

5、在考录合理安排工序次序时,应该把价格较贵的原料放在()使用。

6、工业生产上愿意采用()反应,可稳定生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7、药物分子中具有()等碳-键的部位,乃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亦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三、简答题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要求有哪些?2、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因有哪些?3、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是什么?4、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意义是什么?5、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6、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方法包括哪几方面?7、工艺路线的改造途径有哪些?8、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四、合成题1、试用逆向合成分析法设计一条益康唑的合成路线。

2、试根据逆向合成分析法和类型反应等方法设计一条抗菌药物克霉唑的合成路线。

3、以对硝基苯甲酸合成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一、名词解释1、基元反应2、非基元反应3、简单反应4、复杂反应5、质量作用定律6、可逆反应7、平行反应(竞争性反应)二、简答题1、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反应的配料比?2、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物料的加料次序?3、影响药物合成工艺反应条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反应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有哪些?5、反应溶剂的作用有哪些?6、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药物或中间体时,对溶剂的选择有哪些要求?第四章催化剂1、催化剂的定义及其催化机理。

化工制药工艺学

化工制药工艺学

化工制药工艺学1. 简介化工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生产过程和技术的学科,主要包括药物合成、分离纯化、制剂工艺等方面。

它是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药物生产的重要领域。

2. 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制药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设计和优化。

在药物合成中,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副反应控制等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和生物合成等。

有机合成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来构建复杂的分子结构,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等。

无机合成则是指利用无机化学反应来构建分子结构,如金属配位反应。

生物合成是利用微生物或酶来进行特定化合物的生产,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药物合成中,还需要考虑原料选择、中间体纯化和产率提高等问题。

优化合成路线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药物的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3. 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是指将药物与其它杂质分离开来,获得纯净的药物品质。

在制药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等操作。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结晶、蒸馏、萃取、吸附等。

结晶是利用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时发生结晶的原理进行分离。

蒸馏是利用不同挥发性的物质在加热下分别汽化和凝结的原理进行分离。

萃取是利用溶剂选择性溶解某些组分,从而实现物质分离的过程。

吸附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目标组分进行选择性吸附,再通过洗脱使其与吸附剂分离。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优化工艺流程以及回收利用有价值的副产物等问题。

4. 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指将活性药物成分与辅料相结合,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的过程。

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等。

在制剂工艺中,需要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辅料和添加剂,进行配方设计和工艺优化,可以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剂工艺还包括药物包装和贮存等环节。

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贮存条件,可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习题集》(自考专升本使用)郑州大学药学院编2011.1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制药工艺学2. 化学制药工艺学3. 制剂工艺学4.新药研发5. 清洁技术二、填空1. 制药工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和不断改进是当今世界各国制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2. 制药工业是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朝阳产业。

3. 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动向为:、、、4.制药工艺是___________________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5.清洁技术的目标是____________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____________的循环利用策略。

三、简答题1. 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 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和选择一、名词解释1. 全合成制药2. 半合成制药3. 手性制药4. 药物的工艺路线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或追溯求源法6. 类型反应法7.Sandmeyer反应8.Mannich反应:9.“一勺烩”或“一锅煮”10. 分子对称法:二、填空1. 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和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3. 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案时,还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还是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

7.药物分子中具有______________等碳—杂键的部位,乃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亦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8.抗炎药布洛芬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合成路线很多,但其共同的起始原料为______________。

9.应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或中间体的工艺设计时,如果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排列方法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安排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要从实践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实验设计及选优方法遴选,反复比较来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所在药物化学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是我国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56年),也是我国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点和博士点(1981年),为我校药学博士后流动站成员学科之一,是我校在国内外药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强势学科之一。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重点示范专业,可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为我校传统优势专业。

“化学制药工艺学”为我校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药学课程!在过去的30余年时间里,“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历经创建-发展-完善的艰辛历程,逐步成长为我校在国内药学教育、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一门特色课程。

(1)“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创建(1973-1980)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我校制药系化学制药教研室的计志忠教授等前辈学者根据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率先提出了开设“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并加强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建议。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计志忠教授等组织确定了“化学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并编写了《化学制药工艺学讲义》,在化学制药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前身)开设了“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校在77级正式将“化学制药工艺学”设立为四年制本科化学制药专业的专业课,同时在制药系化学制药教研室内组建了化学制药工艺学教研组。

当时我国的化学制药工业落后,新药开发以“仿制”为主,制药企业的工艺水平普遍较低,工艺研究人才极度匮乏。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的开设,极好地适应了当时的形势,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工艺研究、工艺管理骨干,显著促进了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我校的带动下,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药学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药学部)、上海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

1980年,由我校计志忠教授主编、川医李正化教授、北医王玉书教授等参编的第一部《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多所医药、化工院校采用,博得了广泛的好评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发展(1981-2000)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医药产业空前繁荣。

为满足制药企业对工艺研究、工艺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化学制药工艺学”教学工作,设立了化学制药工艺学教研室,将“化学制药工艺学”确定为化学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理论课增加到56学时,同时还开设了72学时的实验课程,并由王绍杰副教授等编写了《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讲义》。

在总结二十余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校计志忠教授组织中国药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药学部)等院校的教师共同编写了《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二版),该教材于1998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20余所医药、化工院校中使用。

(3)“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完善(2001-)随着药品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医药产业正经历着“仿制”到“创制”的根本性转变,“自主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主题。

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不仅包括新药的创制,也包括制药新工艺的发明和药物合成新反应(特别是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反应)的发现与应用。

学校审时度势,及时做出战略调整,于2000年将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教研室加以整合,共同组建了药物化学学科。

以此为契机,孙铁民教授、郭春教授等在药物化学等领域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到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工作中,使师资力量得到极大的加强,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为适应“自主创新”的新形势,在赵临襄教授的主持下,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在分析新世纪化学制药工艺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

① 首次引入“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体现时代特色。

我们着重讲述了手性药物制备技术,特别是利用前手性原料或手性源及外消旋体拆分制备手性药物等方法,填补了制药工程等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在“不对称合成”等现代制药技术方面应用的空白。

鉴于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学时,我们重点讨论手性药物制备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而不是过分强调它的理论阐述。

我们在讲授“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和“化学合成要的工艺研究”等章节时,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手性药物作为重点内容,将利用前手性原料或手性源制备手性药物的方法等内容渗透进去;案例分析(氯霉素的生产工艺)中,对“外消旋体拆分技术”做出全面介绍。

由此,将“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中的核心内容引入到“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② 增添“绿色化学”内容,强化环境意识。

我们在课程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改革了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强调污染物的治理,而对污染物的产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理念。

以环境保护概念替代原有的三废处理的提法,强调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产生,并对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做了精炼的介绍。

在讲授“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和“化学合成要的工艺研究”等章节的过程中,突出了绿色工艺路线的设计和绿色工艺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新增了“一瓶反应(one-pot reaction)”、“微波催化”、“超声催化”等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产生的重要性,努力强化环境意识。

③ 更新药物品种,贴近生产实际,强化案例式教学。

药物品种更新迅速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特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二十世纪80、90年代上市的新药作为实际案例,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在讲授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原理的同时,强化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原理。

为配合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在赵临襄教授的指导下,张为革教授、赵翔高级工程师经一年多的资料收集与实验研究,编写了新的《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讲义》。

以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苯妥英锌为例,全面涵盖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过程中的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工艺研究、环境保护等诸多环节。

在工艺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由我国数学家方开泰等创立的“均匀设计”方法,使用曾昭钧教授设计的软件,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多因素影响的合成实验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确立了最高反应收率和最低生产成本的优化反应条件。

将“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了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首次将绿色化学实验技术运用于本科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微波固相催化新技术与空气氧化绿色反应相结合,自行设计了“微波催化下空气氧化2-羟基二苯乙酮制备二苯乙二酮”实验;在微波作用下于硅胶载体上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羟基二苯乙酮转化为二苯乙二酮,反应快速,收率良好,操作简便,载体溶剂均可回收利用,无废弃物产生,达到了绿色环保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薄层层析技术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测,保证中间体和产物的纯度,使学生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的观念。

根据工艺研究的特点,要求学生对实验中涉及的每步进行成本核算,使学生了解药品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最后一步“苯妥英锌制备”实验中安排了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提供基本工艺条件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经指导教师审核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

在“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的改进过程中,校、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专门购进了“微波反应装置”、“旋转蒸发仪”等设备,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

“生产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第一次接触制药生产实际,进行体验式教学。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和理解所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工厂的组织管理,熟悉生产第一线,了解本本课程的发展前景。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的生产实习有别于其他课程或其他专业实习过程,具有它的特殊性。

化学制药工业生产中,经常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反应条件和化学物质,学生的实际上岗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改善教学效果,我们结合实习岗位和生产的品种,与教学实习基地联系合作制作了全面真实反映药品生产全过程的教学课件。

课件以录像的形式,全面、真实地再现某一药品生产的工艺过程。

将该课件应用于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在上岗前就充分了解了生产实习要素,掌握了企业的概况和产品的生产工艺。

整个生产实习明确分为校内预习、驻厂实习和实习后总结三个环节。

在实习内容的组织上保证了连续性和完整性,实习开始前,及时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学生能够参加的工段,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合理分组和轮班,一方面要保证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有了重点,即实习的内容包括粗品、成品和质检等化学药物生产的一整套工艺。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化学制药工艺学生产实习”在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新编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本课程负责人赵临襄教授主编,我校的张为革教授与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广东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化工学院的教师一起合作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三版),于2003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余所院校选用此书作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制药工艺学》(第四版)教材正在编写中,仍由赵临襄教授任主编,张为革教授和来自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广东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化工学院的教师参与编写。

此外,《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教材已被列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出版计划,由张为革教授任主编,赵翔高级工程师等参与编写,初稿的写作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统稿,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2008年,我校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化学制药工艺学”被确定为研究生复试考试科目。

本课程现有任课教师10人,教学辅助人员1人。

任课教师中包括赵临襄教授(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处长)、张为革教授、孙铁民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郭春教授(药物化学系主任)等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王绍杰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人,另有刘丹等讲师2人;负责实验准备的教学辅助人员是赵翔高级工程师。

任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留学回国人员7人,占70%;平均年龄40.8岁,其中36-45岁骨干教师占50%。

五年来,赵临襄教授等任课教师主编或参编《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三版)、《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等共10余部全国性教材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和科研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80篇,申报专利30余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