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析

合集下载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自1998年起,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这一政策的收效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也应该对与积极财政策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中国1998年以来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需求的相对萎缩使得经济增长的势头放缓。

应该说,自建国以来,我们在应对通货膨胀问题方面是有一些成功做法的,然而在治理通货紧缩问题方面却缺少经验。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问题,需要有新的理论加以指导。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历经数百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其观宏经济理论和政策也较为成型。

尽管我国的具体国情与之有所不同,但国外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成功做法,却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起点。

正是这场空前的危机,给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否定了以萨伊定律为代表的对经济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也应运而生。

凯恩斯学派运用总需求模型对经济大萧条与大规模失业现象的内在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认为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主要导源于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下降。

受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诸多心理因素的作用,总需求价格通常是小于总供给价格的,而市场机制却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价格达到足以与总供给价格相等的地步,于是便出现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亦即出现了萧条和大规模的非自愿失业现象。

凯恩斯学派得出的结论是,大萧条已证明了私人经济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如果放任不管,它便会自我陷入萧条,其出路只有制定和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来减少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凯恩斯经济学关于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是维持经济稳定,通过调节有效需求(即所谓“需求管理”),萧条时反萧条,通胀时反通胀。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引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

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对的是保守的财政政策,后者主要侧重于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胀和减少财政赤字。

本文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1.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优势1.1 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对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并带动经济的其他部门。

此外,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1.2 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的支出,可以有效地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再培训等领域的投资时,可以大量增加就业机会,并通过提供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减轻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1.3 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补贴计划、创业基金和研发补助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进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2.1 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财政风险。

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借债,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借债带来的债务负担都可能增加政府的经济风险。

此外,政府的资金分配也面临着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果不佳。

2.2 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政府的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需要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经济学中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经济学中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经济学中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手段。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对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十分必要。

一、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中对于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财政政策的影响范围、政策反应速度和政策影响强度。

1.政策影响范围财政政策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整体经济增长与个别市场行为两个方面。

整体经济增长涉及到通货膨胀、物价涨跌等全局性问题;而个别市场行为则涉及到福利、劳动力需求等局部性问题。

2.政策反应速度政策反应速度意味着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反应能力大小。

这一方面与经济体的可塑性息息相关——一个产业结构越拉杆,财政政策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也就越小。

3.政策影响强度政策影响强度意味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

财政政策分为两种: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

扩张性政策意思是在经济萎靡的时候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紧缩性政策则意味着在投资过度的时候通过降低政府支出来增强政府财力支撑能力。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扩张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取决于政府项目的选择和项目资金的使用,过多的不必要的开支会引起通货膨胀等问题。

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一个拉杆较低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而拉杆较高的产业结构相对难以发挥经济的增长潜力。

2.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减少经济过度投资的现象。

紧缩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实际投资过程中的政策调整实施极限,通常情况下紧固政策需要配以合理的市场开放政策来使得经济体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的影响非常重要。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中对于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主要涉及到政策的影响范围、反应速度和影响强度。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调整效果分析、重点领域和措施、作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近五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不断调整政策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资源配置不够灵活、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未来中国财政政策需要加强改进,更加精准地支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财政政策在近五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财政政策、近五年、分析、制定、调整、效果、重点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发展、发展前景、总体趋势、贡献、不足、改进方向1. 引言1.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状态。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动财政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财政支出的精准性和效率性。

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

在财政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中国政府还积极采取了适时的财政去杠杆措施,加强财政风险防控,促进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还通过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提升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推动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利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下面将从几个不同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

在实施财政政策时,国家可以适当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投资和消费等,推动和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某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成了一批高速公路、机场等重要设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减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美国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采取了大规模减税政策,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和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二、就业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就业。

在实施财政政策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措施来带动企业扩大生产和招聘,从而促进就业。

例如,中国政府在2018年实施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积极推进就业创业等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增长,为稳定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等,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德国政府通过投资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三、稳定物价财政政策的另一个任务是稳定物价。

物价的波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控制流通货币和调整税收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保持物价的稳定。

例如,日本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生,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社会公平财政政策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在实施财政政策时,国家可以通过调节个人和企业的财务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降低社会收入的差距。

例如,瑞典政府通过高额所得税、增值税等措施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让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到国家的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公平。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实 行 。 本 文 运 用 D A 方 法 对 我 国 历 年 , 别 是 近 年 来 我 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有 效 性 进 行 了分 析 , 讨 论 了我 国 E 特 并
实施积 极财 政政 策 的 效果 , 后分 析 了更 有效 实施 这 一政 策 的条 件 。 最
关键 词 : 政政 策 财 D A 有 效 性 E 问题 的 提 出
行 的积 极 的财 政政 策 的效 果如 何 ?我 国经 济是 否达 到 了人们 所 期 望 的高 速 增长 的局 面 ?对 这 一 问题 的 回答 , 同的学 不 者各持 己见 。有 学 者认 为 , 国 目前 积极 的财 政政 策要 继续 实 施 下 去 , 有 的则 持 相 反 的 观 点 。为 此 , 文 拟 引 入 D A 我 而 本 E
( a n e p n n Yi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 我 国历 年 特 别 是 从 积 极 财 政 年 以 来 财 政 政 策 的 有 效 性 进 行 了 分 析 , 在 此 基 D t E vl met a s a o d s 对 并 础 上讨 论 了积极 财 政政 策是 否具 有 可持 续性 的 问题 。 二 、 积 极 财政政 策是 否具 有 可持 续性 的探 讨 对 ( ) 极 的财政 政策 的界定 一 积
首 先倡 导用 财 政政 策对 经 济进行 调 节 的是 凯恩 斯 。凯 恩 斯认 为 在有效 需求 不 足 的情 况下 总收 入与 总支 出之 间 存在

个差额, 这个 差额 要 靠 国家扩 大支 出来 弥补 , 而不太 可能 靠增 加 消费来 弥 补 。因 为他认 为 资本 主义 分配 以 及制 度 上 的

表示 第 i D U 的第 i 个 M 种投 入 , 示第 i D U的第 r Y表 个 M 种产 出 , 那么 , 我们 可 以得到 以下 C R模 型 : 2

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迫在眉睫,这要求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及其效果,来深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优势和问题。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1.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创新等方式,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就业增加: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基建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努力实现就业增加。

3.收入分配: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手段,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稳定。

4.稳定物价:财政政策通过控制财政支出、调节货币供给等手段,维持物价稳定。

5.环境保护:财政政策通过绿色税收、环保企业补贴等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财政支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2.税收政策: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3.债务管理:通过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等手段,维护国家债务安全。

4.政府购买和补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控制性企业提供补贴等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5.公共财政管理:通过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财政管理行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共资源的利用。

四、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1.经济增长效果: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加大了投资力度,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2.就业增加效果:财政政策的实施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基建投资对于吸纳劳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3.收入分配效果: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手段,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稳定,减小了贫富差距。

4.稳定物价效果:通过控制财政支出、调节货币供给等手段,财政政策对于维持物价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环境保护效果:财政政策倡导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五、我国财政政策面临的问题1.财政结构问题: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仍然过于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

财政政策年度分析报告

财政政策年度分析报告

财政政策年度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财政政策在国家经济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有效运用,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改善民生,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财政政策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本文将对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宏观经济形势过去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稳定在6%以上,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渐回升,并且对外贸易总体平稳增长。

然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政策应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为经济稳定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三、财政政策的主要方向在过去一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侧重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改善民生和推进结构调整。

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政策主要采取了减税降费措施,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拓展市场的能力。

同时,财政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了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财政政策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从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来看,过去一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推进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济增速虽然略有放缓,但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的扩大带动了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力度也逐步加大。

减税降费措施刺激了市场活力,企业利润增幅明显,投资增长回升,创新创业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尽管我国财政政策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一方面,财政支出存在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工业投资的问题,需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民生改善效果;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落地执行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资金使用的精细化和有效性,以避免浪费和资源闲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 2 可见, 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居民收 入等级 相关性极强, 低收入群 体的平 均消费 倾向 较高, 最低 收入 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为 0. 968, 其 中困难 户的平 均消费 倾向 1. 007 1, 这 说明为应付 不断扩大 的消费支出, 困难 户要么 动用前期储蓄, 要么通 过借贷 以平衡 收支, 而最 高收 入户 的平均消费 倾向 仅为 0. 692 7。随 着收 入的 增加, 平 均消 费倾向逐渐下降, 其中最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 仅为困 难户平均消费倾向的 68. 8% 。这说明, 在整体边际消费倾 向较高的城镇居民群体里( 见 表 1) , 城镇居 民平均消 费倾 向与收入差距拉大负相关。即收入差距越大, 平均 消费倾 向越低。
量,
而投资乘数=
1-
1 边际消费倾向
,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

于 0 和 1 之间, 因此, 投资乘数总大于 1。
可见, 积极财政政策的 效应, 主要 取决 于扩大 的财 政
支出引起的投资增 量和投 资乘数。在 投资 增量不 变条 件
下, 投资乘数越大, 对 国民经 济的影 响越 大; 反之, 在投 资 乘数不变条件下, 投资增量越大, 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越大。
4 107. 26 3 503. 24 0. 852 9
5 118. 99 6 370. 59 7 877. 69 10 962. 16 4 179. 64 4 980. 88 6 003. 21 7 593. 95 0. 816 5 0. 781 9 0. 762 1 0. 692 7
资料来源: 根据5中国统计年鉴 ) 19996 中有关数据计算
2 国债投资与挤出效应
1998 年全年发行国债 3 228. 77 亿 元, 其 中近 1 000 亿 元用 于基础 设施 建设投 资, 1999 年国 债投资 1 100 亿元, 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 5. 2% , 比 1998 年的 13. 9% 下降了 8. 7 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单位及其它 经济类型投 资 增长 6. 1% , 比 1998 年的 增幅 下降 了 13 个 百分 点。据 统 计, 1999 年国有及其它 经济类 型投资 的资源 来源中, 财 政 资金增长 43% , 银行 贷款增 长 4. 8% , 而 企事 业单 位自 有 资金仅增长 1. 2% , 利用外资下降 了 26. 7% 。国 债投资 以 外的社会投资为何难以增长, 有人认为是国债投资产生 的 / 挤出效应0所致。
易费用。交易费用过高, 既 影响消 费者 的消费, 也 影响 企 业新产品的供给。决定 交易费 用的, 有 技术因 素, 也有 制 度因素。当技术因素既 定时, 制 度因素 就显 得更为 重要。 我国由于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期, 单位交易 费 用虽在不断下 降, 但 转轨 期, 交 易费 用 的高 低也 会 波动。 比如, 在实行积极财政政 策的同 时, 如 果政 府的其 它配 套 政策措施或者财政政策本身产生了阻碍市 场化的改革, 甚 至损害了市场制度 的作用, 就会 使投资 乘数 变小, 从而 削 弱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力度, 甚至损害财政本身。因为 投 资乘数变小, 既定的财政 政策只 能发挥 较小 的作用, 导 致 较小的需求增量。当需求增量未达到一定 临界值时, 就 难 以/ 起动0 经济。经济不能起动, 新增的消费需求就不会 引 起新的投资需求, 不仅不会起到政府投资增量所产生的 储 蓄部分, 民间资金也不会 响应, 整个社 会就 会损失 本应 获 得的 GDP 增量, 政府财政也不 能从中获 益。相反, 如果 在 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 将投资乘数作为小心呵护的 变 量, 不仅可以收到更有效 的政策 效果, 而且 也会使 财政 目 标与社会经济的长远目标趋向一 致。
蒲艳萍
( 重庆大学 贸易及法律学院, 重庆 400044)
摘要: 自 1997 年底以来, 我国已连续实施 了一系 列扩张 性财政政 策, 但效果 并不明显。 作者运 用实 证
分析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 1) 财政支出扩张对经济增长拉动不力是由于投资乘数较小的结果; ( 2) 近 年
来通过发行国债实施财政支出扩张并未 产生挤出效应。
资料来源: 5中 国统计 年鉴 ) 19996 及5金 融统 计年鉴 ) 19996 其中 1999 年数据参考5中国统计6 2000 年第 3 期
从表 3 可见, 近年来, 我 国产品 和服 务的周 转速 度呈 逐年下降趋势, 这是造 成次级 消费循 环延 长, 从 而乘 数下 降的重要原因。
应该指 出, 在边际消 费倾 向和次 级消 费循环 的背 后, 有很多因素发生作用, 其中, 比较重 要的 是经济 活动 的交
表 3 GDP 周转速度( 或货币流通速度)
年度 GDP( 亿元) M1( 亿元)
GDP/ M1
1995 58 478 24 468 2. 39
1996 64 092 27 390 2. 34
1997 74 463 35 459
2. 1
1998 79 396 39 691
2
1999 82 054 45 334 1. 81
1997
696. 74
0. 81 0. 77 0. 79 0. 85 0. 05 0. 58
1998
1 197. 39
0. 80 0. 74 0. 77 0. 58 - 0. 12 0. 35
资料来源: 根据5中国统计年鉴 ) 19996 中数据计算
投资乘数 城市 农村 全国 1. 64 3. 45 3. 70 6. 67 1. 05 2. 38 2. 38 0. 89 1. 54
由于融资成本上升而减少, 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 部分或 全部被民间投资的减少 所抵消 的现象。 对挤出 效应 的发
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 求上的 竞争 y 对民间 部门的 资金 供 应减少 y 从资金供应上挤出民间 投资, 产生挤出效应。
生机制有两种解释, 一 种解释 是: 财 政支 出扩张 引起 实际 2. 2 我国近年来财政扩张是否产生挤出效应
投资品和劳务, 从而会增加产品和劳务供给者的收 入。这
些人将所获收入, 一部分用于储蓄, 一部分 用于次级消费。 消费也会购买产品和劳务, 这又会增加其它人的收 入。这 些人又会进行新一轮消费和储蓄 。如此循 环下去, 形成 的
需求将数倍于初始 的投资 增量。这个 倍数 被称为 投资 乘
数。
根据凯恩斯理论: 国民收入增量= 投资乘数 @ 投资 增
收入等级
最低收 入户
困难户
低收 入户
中等 偏下户
中等 收入户
中等 偏上户
高收 入户
最高 收入户
平均每人可支 配收入( 元)
平均每人消费 性支出( 元)
平均消费倾向
2 476. 75 2 198. 88 3 303. 17 2 397. 6 2 214. 47 2 979. 27 0. 968 0 1. 007 1 0. 901 9
第 15 卷 第 1 期 Vol. 15 No. 1
重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文章编号: 1006 ) 401X( 2001) 01 ) 0025) 04
2001 年 2 月 Feb. 2001
对近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析X
蒲艳萍: 对近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析
27
2. 1 挤出效应及其发生机制
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 从而实际利率将上升 y 民间投资 减
所谓/ 挤出效应0 是指 政府通过 向公 众和商 行借 款以 少, 产生挤出效应。可见, 实际 利率上 升是 产生挤 出效 应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引起实 际利率 上升, 导致 民间 投资 的必要条件。另一种解释是: 政府向公众借款 y 政府和 民
1 积极财政政策与投资乘数
积极的财 政 政策 源于 英 国经 济学 家 凯恩 斯的 学 说。 它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发行公债等手段, 增 加公共 投资, 带动民间投资, 刺激 消费, 增加 就业, 以促 进经 济增 长的政策。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式之一, 是通过政府对 公共工 程的投资支出, 引起一 个投资 增量; 由于 投资要 用于 购买
5. 85
- 3. 2 - 2. 7 - 3. 4 - 2. 6
10. 13 9. 09 9. 25 8. 45
+ 0. 05 + 0. 45 + 1. 33 + 1. 52
资料来源: 5中国统计6 1998 年第 9 期, 1999 年第 2 期、第 8 期、第 10 期 从表 4 可 见, 近 年来 商行 的 名义 利率 虽 一直 是下 调 可见, 政府支出扩张引起实际利率上升以货币供给不变 为 的, 但其实际利率却 是上升 的。那么, 实 际利率 的上 升是 前提, 而我国近年来在扩 张政府 支出的 同时, 货币 供给 是 不是由于政府支出扩张 所引起 的呢? 从 前面的 作用 机理 不断增加的( 见表 5) 。
关 键 词: 财政政策; 投资乘数; 国债投资; 挤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 F810. 2
文献标 识码: A
自 1997 年底 以来, 宏观 调控 当局 陆续 推出 的一 系列 以/ 积极财政政策0 为中心的扩张性政策措施, 虽阻 止了经 济增长的过 大下 滑, 但 总的 说 来, 效果 并 不明 显, 启动 内 需, 扩张经济的目标尚未实现。扩大了的政府支出 和财政 投资, 并未引起民间 投资的 积极响 应。为此 , 有 必要 对近 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还出现负数。 根据 凯恩 斯理 论, 边 际消 费 倾向 的持 续 下 降, 是/ 消费倾向递减0 规律作 用的结 果。但除 此之 外, 还 与人们的收入预期不 稳和支 出预期 增大及 收入分 配变 化 过快, 收入差距拉大直接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