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教育说讲义明手册-王财贵
王财贵: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一的、二性、三原则、四标准、五特质
一的:
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
二性:
一是人性的内涵的全面性:用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了解。
二是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
三原则:
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四标准(四法印):
老实读经:第一是读真正的经,就是内容,第二是只管读,没有别的花样,花样越少越好,就是方法。
及早读经:第一是从胎儿开始,第二是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时候?就尽量的早,从你知道那一天开始。
大量读经:包括三个范围:第一个就字数大量,第二个反复遍数大量,第三个时间大量。
快乐读经:假如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应该是快乐的。
五个特质:
第一个:读经理论的原理性或理论的深刻性。
第二个:读经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扩展性。
第三个:操作的简易性。
第四个:例证、验证的广大性。
第五个:读经教育的涵盖性。
许永贵整理
2012-11-13。
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王财贵教授

访谈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儿童经典教育述评陶继新(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王财贵,博士,着名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
台湾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
台湾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4年,王财贵博士开始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诵经活动,后又行走于大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激情演讲千余场,得到了广泛的回应与支援,儿童读经诵经人数由起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今天的100余万人。
2001年12月,记者就看过王财贵博士于2001年7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VCD光碟,并爲人们称作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所震撼。
记者也曾看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对王财贵博士的精彩报道,也被这一“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的精神所感召。
采访王财贵博士,就成了记者近年来的一个心愿。
2005年10月中旬,王财贵博士专程来鲁讲学,在泉城济南,记者终于如愿以偿,对他进行了专访。
时机:越早越好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似乎早成定论,那就是从六七岁入学之日始。
而作爲教学内容的课本,也从小学一年级方才登堂入室。
学前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堂而皇之地走进幼稚园的课堂;游戏,才是其“教学”的主体内容。
“五四”以降,对于这一“定律”鲜有质疑的声音。
王财贵博士则是这一“定律”的挑战者;而同时,他还成了“学习时机越早越好”的建构者与倡导者。
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教育时机则是生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孩子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开始,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的潜能,甚至是一生的发展。
所以,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容忽视。
犹如宇宙有一定运转规律一样,人的发展也有一个大体的定数。
违背这一定数,或者逆道而行,近则失却学习大智大慧的机遇,远则失却终生发展的文化空间。
那麽,学习应该从什麽时候开始呢?王财贵博士认爲,学习应当从有生命的时候开始。
有关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问题——王财贵教授

有关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问题分类:季谦先生读经理念辨析1、让孩子读经,要以何部為先?就内容说,说读经从易经开始读起,本也没什麼不可.因為读经只是小和尚唸经,只要是有经典性的价值,都可以读的,都可以由之开始,这是我的基本主张.只是考虑到如果只能读一本的话,则从文学和哲理教育的长远效果考量,宜读论语.或许您,或许其他人有别的看法,以易经之效為高,先读,就像有人以老子為高,先读.这是个人的见解,不是我能左右的,我没有那权利,也没那野心,要人遵照我的意见,更没那麼笨,以為人人会遵从我的意见.所以这是开放的.让孩子读经,要以何部為先,那可以是主观的,因此也是是自由的.但如果要讨论何者為先的理由,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為它有相当的客观性.那客观性就是学术与教育的道理,那是要从人生的全面的道理来抉定,不是个人一己一时的见闻和情绪所抉定.我认為如果求学应注重有子所说的君子务本,而其本,是孔子所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仁,则请问易经先?论语先?老子先?论语先?又,到底有了论语的基础比较容易了解易经,还是有了易经的基础比较容易了解论语?是孔子使易经高明,还是易经使孔子高明?此稍有中国学术根柢或稍加思考即可明白之事也,奈世人之不善学,又不思考,而欲强辩何?当然,再说一次,只要读经便好,纵使小经如三字经千字文亦佳於语文课本.故人人皆可自选一本开始,皆我所讚叹者也,在此不必拿来作為争端,破坏了读经界之和祥.2、为何能常建议从论语开始?我常建议我们读书的顺序,读书也要有顺序啊,刚才说五经有读书的顺序,如果加上四书,我认為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是,以四书作為开头,所以四书还在五经之前。
一方面可以这洋说,四书好读,文章容易,因為四书是孔子以后,五经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较高古难读,孔子以后的文章比较间明好读,所以从四书读起。
第二方面呢,从这里读起虽然文意浅显,但是它的义理不见得就浅显。
我们初学者从四书开始读是容易的,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也建议从《论语》开始。
让“读经”回归教育范畴——从台湾高雄地区儿童读经活动谈起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初王财贵在台推广儿童读经,读经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且争议不断。
该不该读经、怎么读经成为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热点问题。
论文通过回顾台湾读经运动的发展历程,以高雄地区的“读经班”为例,探究读经教育的利与弊,并倡导读经运动回归教育范畴。
关键词 儿童读经 台湾读经教育运动 儿童教育 传统文化分类号 G252.17DOI 10.16810/ki.1672-514X.2018.04.003冯展君0 引言近十几年来,“读经热”高涨不退,浸漫全国。
高同纯与史萍认为“读经热”源于三方原因:一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二是文化转型的内在精神需求,三是当今基础教育体制上存在的缺陷[1]。
此外,笔者认为全球化的进程也让孩子诵读民族文化经典成为必须。
实际上,《诗经》 《论语》 《唐诗三百首》 《古文观止》,乃至《水浒传》 《红楼梦》等经典著作的节选内容,作为教材课文无论是在古代私塾还是在现代学校都必不可少,学生的诵读声中总有“子曰……”“关关雎鸠……”。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时下的教育还要宣称“返璞归真”,热烈地推崇“国学”,推广“读经”?正如郭英剑教授所言:“全球化……引发了各种文化的自醒意识”[2]。
这种“有意”的宣传行为,折射出国人心中的本土文化危机感。
在世界文化相互渗透的大环境下,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发掘、擦Feng ZhanjunLet “Classics-Reading ” Return to Education Category: Starting From Children ’s Classic-Reading of Kaohsiung City in TaiwanAbstract Since the early 1990s when Mr. Wang Caigui promoted children ’s classic-reading in Taiwan, classic-reading education has been concerned and debat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reading campaign in Taiwan,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assic-reading by taking the class of classic-reading in Kaohsiung city for example. Finally, it advocates paying more attentions to the essence of children ’s education.Keywords Children ’s classic-reading. Campaign of classic-reading in Taiwan. Children ’s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s.亮,欲把其作为自我的文化标识。
王财贵先生与读经教育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文/方哲萱他說,教育是很簡單的,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說,數學是不用教的,品德是不可以教的;他說,我們一百年來,教育都走錯了路。
一九九四年,現任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的王財貴先生,開始向海內外華人地區推廣他思索多年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利用十三歲之前的兒童時期,大量誦讀經典書籍,簡稱“兒童讀經教育”。
十五年後,讀經的風氣已經遍及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超過五千萬的兒童從中受益。
隨著讀經教育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接受,針對其而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有人說,這是一種壓抑兒童個性的教育,王財貴先生說恰恰相反,這正是符合兒童天性的教育;有人說,這是填鴨式的教育,他說不,孩子的胃口正大得不得了,應謂之填牛,該填的時候不填,他反而會餓死;有人說,你是在推廣國學,他說我不是為推廣國學而來,我是為了繼承全人類的智慧而來;有人說,你是教育專家,他說專家只是研究某方面的學問,而我照顧人性的全面,我是通家;有人說,你一定遇到不少困難,他說沒有,沒有任何困難,一帆風順、勢如破竹......可是,他的理論又明明違反常識,他說,教育是很簡單的,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說,數學是不用教的,品德是不可以教的,他說,我們一百年來,教育都走錯了路。
於是,有人說他顛覆現行教育體制,但是他說,我不顛覆任何體制,甚至不反對任何一種教育理論,有人說你是在做逆向思考,他說,我在做正向思考,我順著人性去思考,就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難道不是大言不慚嗎?難道真的是舉世皆夢一人獨醒嗎?不,在全世界所進行的一千餘場演講中,王財貴先生在每一次演講的開始,都反復強調:我不是來推廣我自己的理論,只是來說出每個人心中都想過的問題,這個簡單的道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只是他假裝不知道,如果你原本想的和我想的一樣,那麼,你就不是依照我說的去做,而是依照你自己的良心去做,你不是為我而做,而是為你自己而做,因為你心裏原來就是這樣想的,因為你的良知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去做!整个中国十几亿人口,不要多,只要五亿人口,都在半年之内读完“论语一百”,中华民族一定就不一样,我们民族复兴的日子就到来了!與王財貴先生的初次謀面是西歷2006年,在北京機場,那時我曾在網上看過他的演講視頻,但一見之下,差點沒認出來,因為,他老了許多,頭發也白了。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王财贵教授经典教育讲座发言稿-演讲致辞模板

王财贵教授经典教育讲座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家长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盖州人文化生活中教育生中的一件喜事,我们有幸请到台湾华山书院的院长王财贵教授、沈阳齐谦学堂的孟庆峰老师和锦州紫荆书苑院长李红叶老师今天将由王财贵教授为我们做讲解教育智慧找寻教育良方的公益讲座,此后,我们盖州地区将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蒙泽先哲的智慧德光。
在此请教授以及老师们接受我们大家以一颗真诚礼敬之心送上的深深祝福。
感恩教授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以博大的仁爱之心,几十年来为复兴中华文化,为千千万万的孩子而讲学不辍。
更感恩你们多年来给我的无私帮助和教诲。
说起我从事经典教育这件事在这里我还要感恩张文超老师(介绍),虽然他今天没有来到会场,但是我也要把对他的感恩之情借此机会表达出来。
是张文超老师以他的智慧和慈悲引领我学习传统文化。
在大庆举办的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培训中,我认识了李红叶老师(介绍)把掌声送给李老师。
又是李老师引领我在锦州朱公化老师的爱心经典学堂里,看到了读经宝宝。
亲见王财贵教授为爱心经典学堂的题字。
由此,我与王财贵教授接上了缘。
红叶老师给我了一张王教授《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光盘,这张光盘给了我深深地震撼流着泪把光盘看了三遍,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义无反顾的走上了经典教育之路。
一路走来,无论是成功喜悦,还是有了困顿和失落,教授都如同在我的身边一样,因为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会再次把教授的光盘好好的看一遍,从中汲取新的力量。
而我的思想上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影响着读经宝宝们,他们就一天天的给我震撼和惊喜,我感受到他们的潜能无限他们真的是天才。
有时候,我也困惑,面对纷纭的世事,看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未来将如何就在我迷茫中,老师们的到来给了我深深的鼓舞,更坚定了我的信心,老师们通过他们的行动告诉我,经典教育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大结构大格局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我更有信心把读经宝宝们带好教好我也相信,通过这次公益活动,会让我们的地区有更多的人,理解读经的意义,去落实读经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家长们在老实读经大量读经中去体悟学而时习之的喜悦同时推动我们地区的读经教育活动。
王财贵教授的演讲

王财贵教授的演讲台湾省国学大师、台中师范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财贵认为,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3岁前应该听尽世界名曲看完世界名画。
核心提示:‚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这就是台湾省台中师范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财贵倡导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3岁前应该听尽世界名曲看完世界名画。
7月24日,他将应邀到河南省人民会堂进行演讲。
7月14日,王财贵先生接受了《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的专访。
对话人物王财贵,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台湾省国学大师、台中师范学院博士生导师,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
‚一生学问13岁前教给孩子‛郑州晚报:在您的演讲中,您一再强调‚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这对于现代教育思想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你的根据是什么?王财贵:事实上,我强调的是孩子在13岁之前的教育很轻松,一定要把他一辈子应该有的学问全部教给他,让他自己终身去开发领悟。
科学研究证明右脑的学习力是左脑的100万倍,而现代世界流行的教育95的都是抑制右脑潜能的教育。
而诵读经典恰恰是开发右脑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郑州晚报:为什么这么说?王财贵:人的右脑是一个专用于知识储存的大脑,也就是说是存盘的。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右脑的东西都存在着,它就像计算机的硬盘,在你想用时,就可以调出来用。
而左脑则不存盘。
儿童在3~6岁,右脑发育成熟60~80,13岁前右脑发育成熟能达100。
这段时期孩子潜意识中耳闻目染的知识和内容往往能全盘吸收。
如果用国内外最经典的文化熏陶,包括古典音乐、传世名画、经典书籍等,就能让孩子全盘吸收,终身受用。
当年龄超过13岁之后,那种直觉的能力消失,深度学习的习惯也就消失,之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需付出比13岁以前千万倍的努力了。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聪明‛郑州晚报:不少人感觉自己的孩子在3岁之前什么都不懂,字没认多少,给他灌输那样高深的古代文化精髓,他能懂吗,真有用吗?王财贵:根据西方的医学研究,人类在胎儿,3个月到5个月,就开始脑神经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