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说课公开课一等奖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边塞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瑰丽。
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人通过浪漫奇妙的想象和细腻生动的描摹,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又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以及诗人奋力追求功业的昂扬进取的精神意志。
【教学目标】1.了解歌行体古诗的艺术特点;2.学习通过炼字、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3.理解作品内涵,感受诗人积极昂扬的精神和盛唐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4.激发学生在新时代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积极奋进的意志品质。
【教学流程】一、由咏雪诗歌导入:你熟悉的咏雪诗有哪些?(可简单归纳这些咏雪诗的主题)1.充满理性、理趣的雪;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2.以伤感为基调,表达孤独、艰难、凄苦与悲切的雪;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3.壮观磅礴,充满生机、活力、希望与精神的雪;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二、诵读感知1.师示范朗诵诗歌;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即、锦寖薄、饮、掣)3.齐读,感受其韵律。
三、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歌内涵。
(注意落实“白草"“胡天”“狐裘"“锦衾”“空"和“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等词句的理解。
)四、鉴赏咏雪诗句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关于这首诗的哪些信息?①内容:咏雪送别②体裁:歌行体介绍体裁: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常以“歌"“行”或“歌行"来命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 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时间早。“飞”,勾 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惊奇 之情。这两句写边塞风狂雪早。
第7页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景色而展开联想:望着披上银妆树木,诗 人突然以为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春风,一夜之 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梨花,一个“忽”字,不但表现了边塞气象 改变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心情。比喻辞格利用,既清 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胸襟。以梨 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 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咏雪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盛唐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因为他从军多年,
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故其诗多描写边地征战生 活,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生活习俗。他诗气势磅礴, 想象丰富奇特。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边塞诗:著有《岑嘉州诗集》。 反应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它问题为题材 诗歌。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主要代表,合称“高 岑”,其中以岑参诗歌艺术成就最高。
第14页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情形,“不见 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无限惆 怅之情。
第15页
依依惜别 无限惆怅
设宴饯别 寄寓感叹
沙漠冰封 愁云惨淡
雪天奇寒 难以忍受
大雪纷飞 遍地银妆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第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jí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 冷难着zhuo 掣chè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赛课一等奖)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宋〃江淹
李白 ︽ 闻 王 昌 龄 左 迁 龙 标 遥 有 此 寄 ︾
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品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 音乐美和画面美。 3. 体会诗人英雄气概的豪迈之情和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雪的特点:
雪美
雪早
雪景图 雪大
雪厚
找出诗中有关送别的句子,并圈 出送别地点的转换。 。 。
。
。
送别图
依依惜别
三、品读,悟情感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
愁
1.换字,感受“愁”
愁云惨淡万里凝。 vs 阴云惨淡万里凝。
愁
应用
检测目标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 留马行处。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化身为 诗人,用散文化的语言,写一写当 时的场景或心理活动。你也可以给 远去的朋友写几句话。
空
研学
一、美读,明节奏 1.自读正音
白草折zhé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jǐn qīn
阑干lán 羌笛qiāng dí
冷难着 zhuó
饮归客yì n 辕门yuán
瀚海hàn
琵琶pí pá 风掣红旗chè
二、品读,想画面
找出诗中描写雪景的句 子,并小组讨论赏析。
佳句赏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1.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的景象和气氛,引导学生体会“奇”的感觉。
2.师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强调“奇”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3.师指导学生再读诗歌,注重理解“奇”的表现和描绘,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二)感悟英雄气概之“情”1.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儿女情长,强调诗歌中情感的表现和价值。
2.师让学生朗读诗歌,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品读语言之美1.师指导学生品读诗歌中的语言,注重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品读诗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理解,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五、课堂小结1.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回答问题,梳理思路。
2.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重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3.师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边塞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大唐盛世,像XXX这样XXX的文人还有许多。
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以下几首诗为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XXX《从军行七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XXX《南园十三首》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XXX《燕歌行》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
——XXX《凉州词》接下来,我们将朗读这些诗歌,注意根据画面的转换把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变化。
人生中,离别是一幕情景剧,大多涂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
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要说哀婉语,做愁苦态。
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
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
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作业:阅读XXX的边塞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归京》。
板书设计如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XXX(唐)XXX奇寒奇美奇趣以景衬情送别惆怅依依不舍情景交融戍边将士之别英雄气概儿女情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最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此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情味。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背诵此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情味。
【教学方法】情境感染法、诵读品味法、合作交流法、层次背诵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雪景(大屏显示),学生谈谈感受。
导出岑参的'咏雪之作,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大屏显示)。
二、朗读感知1、听配乐朗诵。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根据自己情况在书上标注。
2、学生自读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有问题可向他人求教,合作解决。
)3、强调字音(大屏显示),学生齐读。
4、学生集体朗诵全诗,检查掌握情况。
5、思考:本诗写了哪两方面内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咏雪,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雪景的赞叹之情;送别,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
(大屏显示:咏雪送别)三、品味欣赏1、分别指名(推荐)学生朗诵“咏雪”和“送别”两部分内容,要求读出感情。
(诵读──自评──他评──再读)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字词或诗句,说说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以下几处: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风掣红旗冻不翻。
3、听录音跟读,进一步体会感情和语言妙处。
四、背诵积累1、背诵名句。
2、把握层次,竞背全诗。
(大屏显示全诗层次图)3、(可放课下)搜集积累有关“咏雪”和“送别”的诗文,继续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五、结束语2、最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公开课一等奖1000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流派。
2.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内涵与艺术特点。
3. 练习欣赏鉴赏技能,培养审美品味,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设计唐代诗歌的背景知识与文化内涵的教学。
2. 解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情、景、意蕴,突出唐代诗歌的学术内涵。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唐代大唐帝国高度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流派和形式特征,解释唐诗词有何特殊之处。
2. 展示唐代社会生态背景的图片,带领全班同学欣赏李白创作的《将进酒》,感受唐诗神韵,并就李白诗歌创作的背景、意义、内涵,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以进行深入鉴赏处理。
3. 介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情节,分析诗歌结构及语言风格,注重学生在感知自然景物之外的人情悲怆、历史烟云、时代匡时、文化内涵和政治含义等方面的思考,打开视野,升华思想。
4. 结合情、景、意蕴,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文学评论知识,全面揭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语言韵致、造诣以及艺术价值,让学生通过感受和表现,实现诗歌的跨越时空,较为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学习经典的审美审美价值。
5. 在学生创作与朗读环节,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个性化的方法完成,表演自己的情感体验,理解和吸收诗歌的精髓,以达到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技术辅保教学,通过音、视、图三重方式,让学生感官体验更丰富和立体。
2.学生听课笔记和资料手册,全面记录展示唐代诗歌内容特色、结构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性,同时启发学生关于诗歌鉴赏的思考,提供复习参考。
3.通过分组评价、互动策略与辩论方案,对文学知识进行梳理,深化文学知识,增强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从听课笔记、课堂发言、情景剧表演等实际动作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点】1、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2、了解本诗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创造奇丽意境的匠心。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创造奇丽意境的匠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出处及写作背景选自《岑参集》。
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二、字词裘qiú衾qīn瀚hàn羌qiāng掣chè白草折shé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胡,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与“珠帘”都是指军中上层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的意思。
三、诗句分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
1.
2.
3.
鼓励
1.
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1.
2.
3.
4.
(一)领略边塞风光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内容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
岑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
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
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
请大家再读诗歌,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到边塞哪些“奇”景。
为了便于大家交流,建议用带“奇”的词语说话:我从xx句中读到(或者发现)xx奇
师示例:我从“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读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
你看,“八月”胡天就下了雪,说明雪来得奇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说明胡天气候的奇冷。
学生:讨论,交流,说发现的“奇”景。
生可能回答: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奇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
师:好一幅瀚海冰雪图,让我们带着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对守边将士苦寒生活的一丝感叹,把诗歌前十句齐声朗读,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六句。
五、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一)体会诗人的儿女情长
教师: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
”对于这“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人是怎样描述的呢,(生齐读最后四句)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板书(三):送别——依依不舍惆怅
教师:从这几句诗中,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师点拨:一位重情重义、有着侠骨柔情的诗人形象。
(
年。
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3-
师追问:这种情感,能从文中其他句子看出来吗,
生读其他句子,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师提问: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
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板书(六)英雄气概
(
师
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岑参的边塞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归京》。
八、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咏雪奇寒奇美奇趣以景衬情
送别惆怅依依不舍情景交融戍边将士之别
英雄气概儿女情长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