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生态学基础部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3、(群团)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均匀)、(随机)、(群团)3种类型。

5、(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岀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6、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4层。

7、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隐芽)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

8、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9、(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岀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10、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1、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建群种)。

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13、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1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15、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1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1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1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19、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N/dt = rN (1 - N/K)中的K代表(环境容纳量)。

20、(多度)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导致的。

22、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群团分布)。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环境污染问题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科学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环境生态学习题二OO九年第一章绪论一、学习指导(一)概念与原理本章应掌握的概念有:环境问题、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更新消亡等。

基本原理有: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伴生”产物。

(二)中心内容本章中心内容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是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带来的启示;第三部分主要概括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三)学习方法本章概括介绍了该学科产生的背景和渊源,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学习时须参阅其他教材或课外资料。

学习中要尽可能联系当地环境问题的实际,开展必要的课外调查,注意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练习题(一)填空题1.人类在自身进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2.在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尚属于。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

3.原始人类的能力极其有限,其行为对没有影响。

4.农业文明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5.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由,进化为地方性的农户、牧民或城市居民,成为。

6.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7.工业文明时期,是这一阶段的新的问题。

它与构成了这一时期环境的突出问题。

8.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及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已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9.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

110.维护,改善,使两者间得到协调发展,是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

(二)简答题1.什么叫环境问题?2.为什么说环境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伴生”产物?3.环境生态学的涵义是什么?4.环境生态学有哪些研究方法?5.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三)论述题1.阐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阐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全球性环境问题一、学习指导(一)概念与原理本章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有:酸雨、荒漠化、温室效应;应掌握的原理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形成的原因。

(二)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及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壤荒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总分:12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1.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生态学(ecology)的重要分支,又是人类学(anthropology)的下属学科,还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2.生态城(ecopolis)(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区域发展平衡、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生态城的“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两层含义。

生态城的“城”,指的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

)解析:3.城市生态系统(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解析:4.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就是指从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最大化出发,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运用综合对策和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城市生态学复习试题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生态学复习试题2023年修改整理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四周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刻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由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组成。

生物群落:指一定空间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住结合,他们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那个限度。

都市生态学:市生态学是依照生态学研究都市居民与都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位:是指一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刻、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其机能的关系。

植物区系: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科、属、种的鉴定,并对他们的地理成分和历史成分进行分析。

归化植物:区内原无分布,而从另一地区移入的种,且在本区内正常繁育后代,并大量繁衍成野生状态的植物。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进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都市人口容量:一个都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生态流:反映生态系统中生态关系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价值增减以及生物迁徙等的功能流。

都市生态评价: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及法定的生态环境标准,对拟评价都市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单要素与综合要素评价以及对今后进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过程。

都市生态系统结构::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大概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阻碍的过程。

生态规划:指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一种区域进展规划方法。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复习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复习

绪论1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B、交通拥堵C、城市问题D、城市环境恶化我的答案:C2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B、城市历史C、城市建设D、城市环境我的答案:A3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分工C、分配制度D、经济制度我的答案:B4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B、历史发展C、人类活动D、人类属性我的答案:D5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C非自然环境部分D、人为环境部分我的答案:A6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B、城市生态系统C、城市系统D、城市人文环境7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8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V9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V10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绪论二1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B、城市环境现代化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D、城市文化的发展我的答案:C2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B、经济C、政治D、聚居我的答案:B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B、公园C、湖泊D、商场我的答案:D4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B、建筑用土地C、城市用地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5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B、心理生态C、人群生态D、文化生态我的答案:A6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正文部分)一、选择题1.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是:a)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b) 研究环境污染与修复的学科;c) 研究生物种群遗传学的学科;d) 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学科。

2. 下列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气候;c) 生态位;d) 生物种群。

3.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_______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a) 食物链;b) 捕食活动;c) 繁殖活动;d) 空间分布。

4. 以下哪种是典型的生态位重叠现象?a) 两个种群以相同的方式获取食物资源;b) 两个种群在同一地区占据相同的生境;c) 两个物种通过竞争获得共同的生存需求;d) 两个物种通过合作改变环境。

5. 下列哪种群落有严重干扰或破坏后能迅速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a) 成熟群落;b) 潜在群落;c) 气候群落;d) 亚稳定群落。

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个体”和“种群”在生态学中的定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体是指同一物种的一个独立个体,在生态学中通常以单个个体为研究对象。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据同一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称为种群。

个体和种群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个体是种群的组成单位,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

个体和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个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依赖于种群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又由个体的生活史和相互作用决定。

2.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和生态位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不同物种的个体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如鸟类种群、植物种群等。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食物链、捕食活动、繁殖活动和空间分布等方式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生态位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等作用。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调控对策的一门学科..3、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4、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5、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6、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所有人口7、城市人口容量: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8、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是由运行中交通工具、各种工业设备产品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而产生9、城市环境容量:指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的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总称..11、城市生态评价: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及法定的生态环境标准;对拟评价城市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单要素与综合要素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过程..12、生态足迹:生产特定人口消费的所有资源及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15、生态系统16、城市热岛:17、环境承载力:19、噪声污染:20.土壤污染:21.城市环境问题:22.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3.环境容量:24.空气污染:25.环境自净能力:26.生态平衡:27.城市植被:28.城市环境效应:是指城市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果29.城市固体废物:30.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及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31.城市生态调控: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进行调节;使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32、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33、多型: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做多型..34、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35、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36、城市人群结构:指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征的人群个体数占城市总人群个体数的比例;一般可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37、城市自然结构: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和联系称为城市自然结构3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浓度的增加..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39、城市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最主要的指标;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40.大气污染: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41、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42.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43.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二、选择题1、在城市生态位原理中;城市生态位可为分ABC..A、生产生态位B、生活生态位C、工作生态位D、还原生态位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结构包括ABCD..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职业结构D、智力结构3、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用地包括AD..A、建设用地B、耕地C、林地D、非建设用地4、按用地类型、规模及位置;城市绿地可分为ABCD..A、公共绿地;居住地绿地B、单位附属绿地;C、防护绿地D、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5、按使用性质和功能特征;城市绿地可分为ABCD..A、防护绿地、观赏绿地B、保健绿地C、科普绿地、生产绿地D、文史绿地6、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包括ACD..A、自然物质流B、太阳能流C、人工产品流D、废物流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ABC人口流及货币流..A、物质流B、能量流C、信息流D、泥石流8、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ABD;能源主要依靠煤炭..A、富煤B、贫油C、富油D、少气9、城市的人口组成包括BCD和流动人口;A、新增人口B、服务人口C、基本人口D、被抚养人口10、在生态承载力原理中;生态承载力包括ABC;A、资源生态承载力B、污染承载力C、技术生态承载力D、生态平衡11、对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的叙术正确的是ABC;A、生态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生态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C、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D、当城市活动强度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12、在生态平衡原理中;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ABCD来实现..A、抵抗力B、恢复力C、自治力D、内稳态机制13、根据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城市食物网D的措施来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A、加链B、长链C、短链D、减链14、生态平衡原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包括ABD..A、生态要素的子规划B、产业结构的安排与布局C、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D、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15、城市化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正确的是ABCDE..A、地表径流超过渗透;增加洪水风险B、城市化提高;人类取用了更多的水C、取水量超高蓄水层补给量;城市沉降D、各种污染;致病与有毒物;被注入水中E、各种影响一起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度16、城市人口容量主要包括ABC和现实条件人口容量..A、环境人口容量B、生物生理人口容量C、经济人口容量D、现实条件人口容量17、城市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结构中由AD构成..A、一条主链B、二条主链C、二条副链D、一条副链18、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C..A、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顶端B、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始端C、有两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D、有三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19、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AC..A、生物性生产B、劳动生产C、非生物性生产D、非劳动生产20、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包括ABD..A、城市植物B、城市微生物C、城市环境D、城市动物2、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ABC..A、住房拥挤B、交通堵塞C、就业困难D、交通流畅22、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点有ABCD..A、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主的煤烟污染..B、北方比南方严重C、大城市最严重工业、交通稠密城市D、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23、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C..A、资金匮乏B、资金充足C、管理不善;执法不严D、执法严格24、在城市地质灾害中;崩滑流灾害指的是ABD..A、崩塌B、泥石流C物质流D、滑坡、25、城市交通事故灾害包括BC..A、火灾B、车祸C、航空灾难D、洪灾26、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CD和酸雨呈发展态势;A、大气SO2B、水土有机污染加剧;饮用水源质量下降;C、固体废物量逐年增加;有毒有害物质构成环境的主要隐患之一;D、噪声污染严重..27、城市环境容量的以下几种类型ABCD..A、城市人口容量B、城市自然环境容量C、城市工业容量D、城市交通容量28、城市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有ABCD..A、水桶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B、贝吉曼的中心地理论C、城市顺序-规模分布理论D、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29、城市土壤类型包括BCD..A、黑土B、农田土C、自然土壤D、填充土30、城市噪声可分为以下几类ABCD..A、交通噪声B、工业噪声C、建筑施工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31、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ABC..A、城市自然条件B、城市要素条件C、城市经济技术条件D、城市人口32、城市灾害主要有ABCD..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火灾C、各种交通灾害D、各种传染病和环境污染33、下列属于城市地质灾害的是AC..A、地震灾害B、火灾C、水土流失灾害D、水灾34、生态足迹的应用ACD..A、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B、城市灾害分析C、区域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分析35、城市生态评价是城市BCD的基础和依据..A、环境保护B、生态规划C、生态建设D、生态管理36、城市景观生态元可分为AB..A、自然景观生态元B、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元C、土壤景观生态元D、大气景观生态元37、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的结构、BC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A、组成B、功能C、动态特征D、分布38、城市道路网络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ABCA、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B、利于环境;美化城市C、结合现状;节约用地D、交通流畅、随意占用土地39、景观元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A、拼块B、廊道C、结构D、模地40、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ABCD..A、经济目标高效B、社会目标和谐C、环境目标优美D、综合目标协调41、城市生态调控的原则正确的是ABD..A、三生原则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B、保持和扩大多样性、最低限制因子C、废物最大化D、废物最小化42.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类活动;b、物质循环;c、乔木树种;d、草本植物;e、树木43.城市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a、自然b、人类c、人工d、非4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约为..a、90%;b、80%;c、10%;d、12.4%;e、11.7%45.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最主要、最高级的消费者..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人类46.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a、居住地b、消费c、生存环境d、生产47.大气中污染物是种物质的混合体..a、两种b、三种c、四种d、多种48.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基点是合理利用..a、环境容量b、光照c、土地d、资源49.生态系统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达到生态系统的..a、利用b、延续c、发展d、优化50.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生物量最大的植被类型..a、森林资源b、草原c、农田d、水域51.我国的生活垃圾每年以的速度增加..a、8%b、10%c、15%d、8%~10%生态系统的组成空气污染类型煤烟型、化学型、混合型城市噪声类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城市环境污染源环境承载力的内容类型林德曼效率生态平衡的调节途径五大环境危机城市环境自净城市污染环境效应的类型人为的空气污染源城市灾害的分类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城市环境污染效应按照污染物引起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气体状态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SOx和硫酸雾、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碳氢有机化合物、光化学烟雾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A、执行计划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C、我们的共同未来D、21世纪议程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力B、石油C、煤气D、柴油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C.估算分区用水量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A湖水B地下水C降水D江水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A、人文环境B、半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五指山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A.120B.100 C.80D.50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A、10~50%B、25~30%C、10~30%D、50~60%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13、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C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城市B乡村C群落D物种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C.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D.城市生态学是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发生和发展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学科17、次级生产是除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A初级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初级消费者D生产者18、下列不属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的是..A架空线B重力自流管线C地铺管线D地埋管线19、平面弯道视距界限内必须清除高于m的障碍物..A1.0B1.2 C1.4D1.520、下列不属于城市固体废物的是..A城市生活垃圾B.城市建筑垃圾C.农业固体废物D.危险固体废物21、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即是城市生态系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游憩、交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A生产功能B物质循环功能C空间转换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E环境保护功能22、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及深度的是..A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B进行可能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C确定垃圾收运方式D 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E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23、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表现在..A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B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C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层次性D.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层次性E城市生态系统的严密性24、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地理要素包括..A位置B气候C距离D人口E结构2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网络大多是具有的网络..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26、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看有很大区别B.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主要是从宏观上考察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确定是否要推荐此项目;有没有价值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以防盲目建设C.项目建议书是建设程序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行业、地区规定、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等宏观的信息D.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建议是否进一步做可行性研究;而可行性研究阶段;则是要通过分析比较;择优提出详细工程方案;详细计算项目投入的资金和产出的效益等;它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27、关于叠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栅格和栅格的叠合是最简单的叠合B在叠合的同时可加入栅格之间的算术运算C可用于对社会、经济的分析中和资源、环境指标的评价中D.矢量和矢量的叠合是在相同的矢量数据“层"之间进行的几何合并计算28、下列属于城市电话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A.研究规划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位置和数目、装设交换机械设备的容量以及大致建设年限的考虑B.注意用户密度;以合理安排局所数目C.研究整个市话网路近期至规划期的中继方式和其发展过程D.确定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局间中继线以及长市中继线等各段落;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E.确定近、远期城市邮政局所数量、规模29、人的活动有其规律性;饮食起居、居家出行;都有大致相同的时间;这使得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变化..A.周期性B.间歇性C.区域性D.空间性30、GIS软件的几何量计算功能有..A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B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C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D以上皆正确31、雅典卫城的中心是..A帕提农神庙B伊瑞克先神庙C胜利神庙D雅典娜铜像32、我们把各种研究系统的思路;统称为系统研究思路;下面不包括的一种是CA、白箱B、黑箱C、红箱D、灰箱33、生态型就植物来说;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DA、土壤生态型B、气候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水体生态型34、根据信息产生、传输和接收方式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的所有信息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的是CA、自然非生物环境信息B、生物信息C、化学信息D、经营信息35、从目前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各种基建工程来看;各种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A、钙、铝A、铁B、碳C、镁D、钠36、污水的二级处理中主要是处理CA、固体污染物B、有毒有害物质C、有机质D、氮37、正常的环境中;一般AdB被认为是噪声的卫生标准;超过的便是有害噪声A、40B、60C、80D、9038、下列哪一种消烟除尘技术是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BA、旋风式除尘器B、沉降除尘室C、袋式滤尘器D、静电除尘器39、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的是DA、共同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多样性原则D、境外责任原则40、生态城市应该是A复合的开放的巨大系统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环境C、经济—环境D、环境—社会—经济41、生物入侵有可能会使入侵种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土着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他的危害;下列不属于入侵种的是DA、飞机草B、非洲大蜗牛C、薇甘菊D、扬子鳄42、是城市生态农业的模式有ABA日本体验农业模式B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模式C观光农业模式D旅游农业模式43、城市生态学以C为研究对象..A城市B人C城市生态系统D群体44、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是什么A人口增长过快B能源不足C粮食短缺D自然资源遭到破坏E环境污染4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A综合作用B主导因子作用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D因子作用的阶段性E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46、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A自然生态系统B经济生态系统年C人为生态系统D社会生态系统47、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A地震灾害、B崩滑流灾害、C海平面上升D酸雨48、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层次A城市总体景观B城市区域景观C城市局部景观D城市微观景观49、是城市生态农业的模式有A日本体验农业模式B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模式C观光农业模式D旅游农业模式50、城市生态系统缺乏是导致系统脆弱性的根源A统一性B多样性C系统性D条理性51、之后;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A工业革命B蒸汽时代C农业革命D二战之后5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在于是A人为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社会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53、是城市的生命线;它既是食物又是原料;还是传递物质和能量的载体..A小麦B水C空气D粮食54、在中国;根据劳动职工按国民经济部门统计的分类;可将城市人口分为哪些类型A生产性劳动人口B非生产型劳动人口C无业D非劳动人口55、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城市居民为了生产、生活等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文教和体育等城市设施..A交通、B通讯、C供排水、D医疗56、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称..A公园、B校园、C寺庙、D广场、E球场F泳池57、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C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三、填空1、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多样;越容易维持其稳定性..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端是人..4、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生态承载力、技术生态承载力和污染承载力;5、霍华德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6、城市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是生态控制论原理原理..7、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组成包括三大部分: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8、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同心圆状结构、扇形辐射结构、带状结构、结构及多中心镶嵌状结构等9、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及73小类..11、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12、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25%..13、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8-15%..1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物流、能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来维持的..15、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主要依靠化石燃料..16、城市的人口组成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流动人口无固定户口和被抚养人口..17、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关系..18、2011年10月12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20、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协调度的评价..20、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①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②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通常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3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包括地球环境中所有的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可以定义为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④Gaia假说:英国大气学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势及大气的气体构成等是由生命活动所控制并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得地球环境维持在适合于生物生存的状态。

包含5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效地调节着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构成;二是地球生物影响了环境,而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三是各种生物与自然界之间主要由负反馈环连接,从而保持地球生态的稳定状态;四是认为大气能保持在稳定状态不仅取决于生物圈,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为了生物圈;五是认为各种生物调节其物质环境,以便创造各类生物优化的生存条件。

目前对于前两个层次含义(常称为弱盖亚)一般没有争论,而对后三个层次(称为强盖亚)还有争议。

⑤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⑥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⑦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期的相对稳定状态, 此时, 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于相等, 即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⑨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⑩城市环境生态学:主要运用环境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研究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及城市环境问题,阐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生态途径。

11城市生态位:在城市群的背景下,城市生命体从其城市群所在区域中所能获得的各种自然资源、生产资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综合,包括各种资本或资源的数量和类型及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化。

从而为分析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视角。

通过对城市生态位的时间轴线上的演变与城市间生态位的分异进行分析,探寻城市群的结构变化过程,研究城市间生态位的分异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12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13城市生态建设:14生态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5城市人口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也就是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16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

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着一个绝对量。

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

17API: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18PM10: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19Pm2.5: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

20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BOD也意为电源检测21COD:COD是水中的有机物在化学氧化过程中的需氧量,用作湖沼和海域的水质污浊指标22城市气候:由于城市的存在产生了特殊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有别于区域气候背景的一种局地气候条件,是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生态调控、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医疗保健和城市灾害预防等的基础。

23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24城市热岛环流:当大的环流微弱时,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25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26城市绿化覆盖率:是城市各类型绿地(公共绿地、街道绿地、庭院绿地、专用绿地等)合计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率。

27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

在旅游区,它主要指游客的各种消费场所,如景点、宿营地、旅馆等。

从旅游景观资源上讲,指自然景观或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如森林、湖泊、草地等。

28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从旅游角度讲,主要表现为旅游功能区之间的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自然要素,有三种类型:区间廊,指旅游地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各种交通方式、路线与通道;区内廊,指旅游地内部的通道体系;斑内廊,指斑块之间的联络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

29本底值是指没有进样时检测器的信号值.本底值大小和检测器类型有关.。

30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

31城市景观:人口高度聚集、由大量规则的景观要素(如建筑物、道路、绿化带等)组成的人造景观集合体32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33生态效应:生态效应(ecological effect)指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

34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是在普查区内经常居住的人数。

它包括常住该地而临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寄住的人口。

35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6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37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38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优化,实现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与现代化,从而既满足于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

城市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包括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没有任何污染。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城市生态学采用生态思维方式,并试图应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 5.6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9.景观生态学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观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发生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与管理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