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文体阅读常识
初中三种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答题技巧一.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相关知识归纳:(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散文种类:①叙事散文②抒情散文(3)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4)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5)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以小见大。
(9)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相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双关、顶针。
(10)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2)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1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1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1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16)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7)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8)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初中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一.概括类:(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思路:①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文体知识

理解层次大意可按"两突出""三排除" 理解层次大意可按"两突出""三排除"的 ""三排除 方法进行概括.两突出:一突出主要人物, 方法进行概括.两突出:一突出主要人物, 二突出主要情节;三排除:一排除次要人物, 二突出主要情节;三排除:一排除次要人物, 二排除次要情节,三排除各种描写. 二排除次要情节,三排除各种描写.理解文 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文章或 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文章或 语段的大致内容,然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语段的大致内容,然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层次的内容, 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层次的内容,再将各部分 内容分析的结果加以综合,概括,提炼. 内容分析的结果加以综合,概括,提炼.
议论文
议论文是通过证明或反驳, 议论文是通过证明或反驳,表明作者 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阅读议论文要理解 议论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 文章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 文章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 谈骨气)中心论点是: 如(谈骨气)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 是有骨气的. 是有骨气的.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 提出几个分论点. 提出几个分论点.要认真研究分论点与中 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 证明中心论点的. 证明中心论点的.
表现方法: 联想, 象征,衬托, 对比, ⑵ 表现方法 : 赋 , 比 , 兴, 联想 , 象征 , 衬托 , 对比 , 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⑶ 行文构思: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 首尾照 行文构思 : 开门见山 , 起承转合 ,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应 , 画龙点睛 , 以小见大 ,先总后分 , 先分后总 , 层层深 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入 , 过渡照应 , 伏笔铺垫 ,欲扬先抑 , 欲抑先扬 , 详略得 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当 , 情节起伏 , 构思精巧 ,别具一格 , 不落窠臼 , 不落俗 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深然天成,结构严谨, 套 , 自出机杼 , 匠心独运 ,深然天成 , 结构严谨 , 思维严 密等. 密等. 材料特点: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⑷材料特点: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设问, 反问,借代, 对偶, ⑸ 修辞方法 : 比喻 , 比拟 , 设问 , 反问 , 借代 , 对偶 , 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语言特色:清新,平淡,淡雅, 华丽,明快, 含蓄, ⑹ 语言特色 : 清新 , 平淡 , 淡雅 , 华丽 , 明快 , 含蓄 , 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 浓墨重彩,体物入微, 蕴藉 , 委婉 , 含而不露 , 简笔勾勒 , 浓墨重彩 , 体物入微 , 穷形尽相, 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 耐人咀嚼, 穷形尽相 , 诗情画意 , 富有哲理 , 情韵悠长 , 耐人咀嚼 , 引人回味等. 引人回味等.
初中三种文体的阅读技巧的归纳总结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阅读知识

3、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 称、第三人称。 4、角度 直接(正面)、间 接(侧面)。 5、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 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语 言(对话、独白)、神态(神 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 线索。
7、说明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有:
1、定义:是用逻辑、推 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立 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2、三要素:论点、论据、 论证
3、论证方法:道理论 证、举例论证、正反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等。
4、论证方式:立论、 驳论。
4、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 比、反复、反问、反语、引用、 借代、顶真、互文、通感等。
一、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 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 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 德风尚的文章。
2、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1、剪裁 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略)
说明文的一般常识有: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 式说明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之 间逻辑联系(事理)的文章, 叫说明文。
2、说明体裁:事物说明文、事 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
4、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5、说明结构(总--分或总--分-总)
6、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 释、引用、分类别、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常见 文体阅读知识
1、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 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 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 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三种文体阅读思路及练习篇目

说明文,散文,议论文阅读及练习篇目说明文阅读一、考查内容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2、说明的方法及表达作用3、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4、说明顺序及写作思路5、拓展感悟,建议启示等二、考察方式:1、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说明内容的考察形式⑴问:文章围绕××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说明中心问题什么?/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⑵问:文章认为××的依据有哪些?/××的理由是什么?/××的特点(优点)有哪些?2、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考察的形式⑴找出某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指明其作用。
⑵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及作用。
⑶文章××段,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⑷给文中的一个概念下定义3、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的考察形式⑴分析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一例说明。
⑵分析××词的表达作用/文中××词能否去掉⑶分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⑷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设问句、反问句及双重否定句的笔表达作用▲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特点及作用也可以从特殊句式角度来分析。
4、说明顺序,写作思路及说明文的结构问:请指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说明顺序5、拓展感悟,建议启示等①收获和启发例:乌鸦是鸟中诸葛,却被人们说成是“不祥之物”,读了本文最后一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②建议和设想例:文章末段列举了人们关于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的一些设想。
请你针对这个话题提出一种设想,并简要分析提出设想的理由。
“水葫芦喊冤”你对此现象有什么看法或改进意见。
三、答题技巧和方法: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概括各自然段段意→说明内容相同的段落合并,归纳出层义→组织表述▲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作用、价值、应用(在哪些领域产生作用)、意义、发展、前景、局限。
《各类文体阅读常识》PPT课件

二、分类
三、顺序
四、说明方法及语言
五、阅读技巧
六、阅读范例
说明文分类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介绍一个物件、事物等) 和事理说明文(介绍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
2、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文按语言表达角度分:平实型说明文和生动型说明文。
后,加入面粉,用筷子不断地搅拌,觉得面团的硬度差不多时,用手揉面。我
非常想尝试一下揉面的感觉,就开始向妈妈撒娇献媚,最终得到了妈妈的许可。
面不是那么好揉的,可恶的面老往我手上粘,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揉啊,捏呀,
在我累得满头大汗时,妈妈叫停,说面揉好了。按照妈妈的提示,我用盖子盖
好盛放面团的盆,让它们小睡一会儿。
只吃过甜滋滋的红薯,还是头一回见到红薯地,我好兴奋。 红薯的叶子有的是紫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在秋风的吹拂中摇 摆着,好一派田园诗情啊!接着,爸爸开始挖红薯了,我看见爸 爸先把叶子和藤割掉,然后就用锄头沿着藤的根部往下挖,挖的 时候小心翼翼的,不一会,红薯就被爸爸挖了出来。哇!爸爸挖 的红薯好大啊!我迫不及待地也拿起铲子挖了下去,可是位置没 对好,结果一下子把红薯挖破了,露出了白嫩嫩的红薯肉。爸爸 看到了,就开始教我怎样挖红薯,于是我照着爸爸教的方法很认 真地挖,不一会,一个完整的红薯就被我挖了出来,足有我的两 个拳头那么大呢,捧着大大的红薯,我别提有多开心了!接下来, 我一个你一个,一个个红薯接连被我们挖了出来,一个小时不到, 我和爸爸就挖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红薯。
素。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叙述方式是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还是追叙。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首段入手。 (4)从分手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要特点。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看标题、导语、开头,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情节。
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图片,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
2.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画时间轴或者做简单的时间线图来帮助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揣摩人物心理和角色关系,来把握故事的发展。
3.阅读后:阅读完成后可以进行复述。
可以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说明文是以解释、介绍和说明事物原因、功能、特点、用途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看标题、导语、开头,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学生还可以预测文章的结构,比如通过查看目录和标题,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顺序和逻辑关系。
2.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关注文章的段落结构,通过阅读每一段的开头句、中间句和结尾句,找出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词组,这些词语通常是文章的关键信息。
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将文字信息和图片、表格、图表等信息进行对比,帮助理解文章。
议论文是以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支持的文体。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需要先了解文章的题目、导语、开头等信息,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还要预测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立场,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总之,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预测、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大文体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一、记叙文: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实战演习•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加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分析所写的景物特点(所用的词语,营造的气氛)和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心情来解答。
作者通过“南瓜花”“月亮”“月光”这些静景,勾画出一幅静谧的农村夏夜图,还写了“虫鸣”,这是典型的以动写静,用此起彼伏的“虫鸣”,烘托出乡间夏夜安适恬静的氛围。
“我”身处其中,慢摇小扇,与母亲纳凉、闲聊,心情自然是轻松闲适的。
•答案要点:环境(景物)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羚羊木雕》)••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文体阅读常识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事物的。 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 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一.記敍文 (一).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二) 1.列出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 3.记叙文的线索 (1) 以时间为线索. (2) 以事件为线索. (3) 以某物为线索. (4) 以某人为线索. (5) 以见闻为线索. (6)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 以感情为线索. (三).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写作手法运用的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是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种手法及其作用: 1.以静衬动,表现观众的热情,烘托演出的效果。 2.以形写声,表现唱腔的优美,烘托艺术家的表演技艺。 3.以简驭繁,表现戏剧形式和内容,烘托演员与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对一篇记叙文进行总结.评价 1.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 按时间先后划分; (2) 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3) 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4) 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 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2.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 联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3.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以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如《白杨礼赞》.《同志的信任》.《刘胡兰慷慨就义》等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2)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涵的含义总结中心。 (3) 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问文章的中心。 (4) 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5)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 (6)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 4.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 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2) 从侧面描写入手。 (3) 从细节描写入手。 (4) 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五).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辩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二.說明文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实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2.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阅读步骤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弄清顺序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 空间顺序。 (2) 时间顺序。 (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3.把握结构形式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 (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4.掌握说明方法 主要掌握以下六种: (1) 下定义 (2) 举事例 (3) 作比较 (4) 打比方 (5) 分类别 (6) 列数字 其余的还有 :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古籍(引证法)等。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方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有何不同?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从形式上说都是比喻的修辞格,都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二者在各自文章中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目的是给人以所“知”,给人以知识,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清楚.明白。而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是为了给人以所“感”,是为了加深对比喻事物的感受,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看云识天气》语言属生动说明,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注意准确。 6.分析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 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由说明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观点。分析说明文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要在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 (1) 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什么是事物或什么是事理进行说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2)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阐释的? (3) 什么是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
三.議論文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 议论文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四).议论文阅读的步骤 1.分析论题,弄清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标题一般不外乎以下四种形式: (1) 论点型。 (2) 论题型。 (3) 疑问型。 (4) 比兴型。 2.阅读全文,明确论点 怎样找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呢?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 A.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B.是明确的判断; C.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有以下几种: (1) 论证性比较强的文章在题目中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如《反对自由主义》.《俭以养德》.《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 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后者是前文议论内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总结归纳。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就是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式及胜利后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阐明革命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再自然而然地归纳出论点。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 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从三到万》), 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哨子》), 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出论点(《怀疑与学问》)。 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 还有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先摆错误现象,然后分析自然得出论点,提出论点后又继续论述怎样解决二者联结问题。 (2) 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3.精读文章、分析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 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作为事实论据的史实、事例必须真实、确凿,有典型的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旧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2)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革命导师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4.辨析论证过程、分析论证结构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 (结论)。 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由这两类基本结构形式,派生出其他各种各样的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并列式。 (2) 层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