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析

70主亘塞旦堡型垒坐生臼尘旦筮互垡鹾幽一£垒塾墅竺』螋垡型堕£垡鲤!型丛!堂堕塑坐!:!Q!Q:!型:!!:№:垫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析李善秀新生儿感染,特别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能力低下更易合并严重感染,早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隐匿又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为明确我院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情况,本人对2009年我院住院新牛儿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11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例占25%,足月儿88例占75%,院内感染18例占15%,非院内感染的100例占85%。
其中新生儿肺炎68例,败血症22例,化脓性脑膜炎l o例;院内感染18例中原发病为早产儿并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重度窄息6例;院内合并感染肺炎12例均给予了无创通气,败血症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日龄为3h一28d,平均体重3100g,其中1100—1499g18例,1500一2499g36例。
2500~3900g64例。
平均胎龄29—4l周,平均住院15d,痊愈出院108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6例。
I.2病例选择:入院时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100例,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18例,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血象、c一反应蛋白等;考虑继发院内细菌感染者应有细菌培养阳性支持,且符合卫生部院内感染的定义。
入院时有明确感染舀E据的100例中重症肺炎68例,机械通气22例,无创通气46例,新生儿败血症22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
人院时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18例中,继发感染致肺炎的12例(均给予了无创通气),败血症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
标本分别采自血液、痰液、咽拭子、脑脊液。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菌株耐药性,为国内新生儿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和抗生素合理选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纳入40例分离出GBS菌株的新生儿,对临床特征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患儿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的敏感性很好,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72.29%),其次是克林霉素(59.85%)。
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
结论我国常规开展孕妇产道GBS筛查的地区极少,产道定植性GBS导致新生儿严重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西宁地区婴幼儿分离出的GBS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较高,因此,正确把握新生儿GBS感染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有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新生儿,临床特征,耐药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Lactarius Infection[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eonates who infected with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Methods :40 neonates were included in our research, from who th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ere separated,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strains have a high sensitivity to Penicillin, ampicillin, cefotaxime, quinupristin / dalfopristin, vancomycin, tigecycline, linezolid and sulfamethoxazole.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rate was the highest (72.29%) , secondly Clindamycin (59.85%). They also have a high resistente rate to Quinolone. Conclusions :There’s rare region of China which carrying out routine GBS screening of pregnant women. The rate of neonates infected by GBS increases. The GBS trains isolated from neonates in Xining have a high resistant rate to common antibiotic. Therefore, the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es who are infected by GBS,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 is necessary.[Key words]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Neonates; Clinical feature; Resistance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即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在普通血平板上呈β溶血性,显微镜下显示为革兰阳性的链球菌,常定植于孕妇产道,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是产科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3 讨论
感染性肺炎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2],本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共194株(74.33%),与文献报道一致[3~5]。其中常见者有肺炎克雷伯菌74例(28.35%),大肠埃希菌39例(14.94%),铜绿假单胞菌24例(9.20%),鲍氏不动杆菌17例(6.51%),阴沟肠杆菌15例(5.75%)。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共37例,占14.18%)。有真菌感染(6例,占2.30%),尽管菌株数较少,但与近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有关,所以仍值得关注。
药敏结果表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41.05%,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33.83%,与曾令威[6]报道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40.71%,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42.94%相似,可能与近年广泛使用、大量滥用头孢类药物有关。与其他地区相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米诺环素、万古霉素较敏感。在选择抗生素的同时,应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虽然本组资料表明环丙沙星对G-菌及G+菌的敏感率均较高,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婴儿软骨发育影响较大,所以,不提倡使用。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
[3] 古锐,余加林.用PowerBuilder建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药物变化动态监测系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31-35.
[4] 夏世文,付春花.2003~2005年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变迁[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6,21(5):271-27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培养12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性菌为主 ,占 9. 1 %,其中以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8 (O S 占总分离菌的 8 . 尤以表皮葡萄球菌、 CN ) 6 %。 6 人 葡 萄球菌 和溶 血葡 萄球菌 为 主 ,o S已成为 新生 儿 CN 血培养 的首位致 病菌 , 国 内文献报 道相 同11C N 与 2 "。 o S - 5 本是人体正常微生态的组成部分 , 由于新 生儿的特 异性免疫力 尚不健全 , 皮肤黏膜娇嫩 , 屏障功能差 , 特 别 是 口腔 黏膜 、脐 部 及 皮 肤 皱 褶部 位更 容 易感 染。 C N 可产生粘附素 , 而 oS 易滞留在各种侵入性医 疗 器械上 从 而 引发 以 C N o S感染 为主 的新 生 儿败 血 症 。 组资料 中 C N 本 o S和金 黄色葡 萄球 菌对 青霉 素 、 阿莫 西林 / 拉维 酸 、 唑西 林 、 克 苯 头孢 唑 啉等 高度 耐 药 。 特 别 是 MR A 和 M C S检 出 率 为 6 .% 、 S R N 67 8 . 与 国 内文 献相 同[] 利 奈 唑胺 、 林 霉 素 87 %, 6。对 - - 7 克 等耐 药率 较低 。 为治 疗 MR 应 S时优先 选择 药物 。而 万古霉素 尚未发现有耐药株, 但万古霉素有其严格 的适应 证 , 免滥用而 出现耐药 现象 。 应避 本组 共检 出 屎肠球 菌 5例 , 显示 耐药 情况严 重 , 未发 现 V E 也 但 R 菌株 。而利奈 唑胺 耐药性 较低 ,提 示可做 为 首选药 物, 虽然链霉素增效的耐药性也低 , 但链霉素具有较 强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 不适合新生儿使用。 新 生 儿 血 培养 中检 出 1 革 兰 氏 阴性 菌 , 0株 其 中阴沟肠杆菌 3 肺炎克雷伯菌 2 株、 株。多株产超 广谱 内酰胺酶( S L ) E B s或产头孢菌素酶( m C , A p )药 敏结 果提 示 对头 孢类 抗 生素 普 遍 耐药 , 对 碳烯 霉 而 类抗生素亚胺培南 、沙星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 、 加 替沙星、 环丙沙星及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则较敏感。 应 为治 疗 G 菌 时优先 选择 药物 。 一
新生儿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自动 0 别。
1 . 2 . 2 统计 学 方 法 数 据处 理 和分 析采 用 WH O -
N E T 5 . 5软件 。
2 结果
2 . 1 临床病 原菌 的分 布
共分 离 不重 复菌 株 5 5 8 6
株, 标 本主要来 源于呼 吸道 ( 6 5 . 2 %) 、 胃液 ( 1 2 . 3 %) 、 血液 ( 1 1 . 5 %) 、 导管 末 端 ( 3 . 6 %) 、 尿液( 2 . 8 %) 、 脓
共 分离 不重 复菌株 5 5 8 6株 , 其 中革兰 阴性 杆菌 占
儿肺炎 为主( 6 5 . 3 %) 。收集其 呼吸道 、 血液及其他体液 、 引流物等标 本 , 采用 V I T E K 2 C o m p a c t 鉴定及 药敏 系统 或
A T B鉴定及药敏 系统对分 离菌进 行鉴 定和 药敏试 验 。结 果
山东 医药 2 0 1 4年第 5 4卷第 1 2期
新 生 儿 病 房 病 原 菌 分 布及 耐 药 性 分 析
金 正江 , 胡 洪波 , 李佩 瑶 , 易 路
( 湖北 省妇 幼保 健 院 , 武汉 4 3 0 0 7 0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 生儿 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 。方法 住 院新 生儿 3 1 1 8 例, 疾病分类 中以新 生
1 . 2 方 法
液( 1 . 7 %) 及其他 ( 3 . 9 %) 。5 5 8 6株病原菌中, 革兰 阴性杆菌 3 7 9 8株 ( 6 8 . 0 %) , 革 兰 阳性 球 菌 l 4 0 2株
( 2 5 . 1 %) , 真菌 3 8 6株 ( 6 . 9 %) 。分 离率 占前 5位 的 病原菌依 次为 : 肺炎 克雷 伯 菌 ( 2 3 . 9 %) 、 大肠 埃 希菌 ( 1 3 . 5 %) 、 金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9 . 7 %) 、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流行菌及药敏进展

2 . 1 肺炎克雷伯菌感 染
根据张春丽等t 6 L -  ̄道 , 6 2株肺炎
2 1 . 3 4 %,环酯 红霉 素 1 9 . 5 3 %,强 力霉素 1 0 . 8 9 %,美 满霉 素 1 1 . O 0 %, 交沙霉素 1 . 0 6 %。 2 . 5 粪肠 球菌感染 根据 张春 丽等旧报道 , 分离 5 5株粪
素为 5 3 . 1 3 %
头孢塞肟 、 替卡西林 , 棒酸、 庆大霉素。根据刘福 等【 9 1 报道 , 分离
出3 6株铜绿假单胞菌 , 在1 1 种药敏 检测 中, 耐药药物从 高到 低 依 次 为 :头 孢 西 丁 1 0 0 %,头 孢 曲松 6 3 . 8 9 %、头孢 塞 肟 6 1 . 1 1 %, 氨 曲南 6 1 . 1 l %, 庆大霉 素 5 8 . 3 3 %, 亚胺培南 5 5 . 5 6 %,
头孢吡肟 3 3 . 3 3 %, 哌拉西林 / 他 唑巴坦 2 5 . 0 0 %。 1 0 0 %敏感药 物有 3 种: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 罗米沙 星。
有潜在致病力 的微生物均可 引起 院内感染 , 近年来 文献 报 道各有特 点 , 根据钟巧等[ 1 】 报道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监测确 诊 医院感染败 血症 5 4例 ,病原 菌分 布主要 有革 兰阳性球 菌 2 5株 , 占4 6 . 3 %; 革 兰阴性杆菌 1 6株 , 占2 9 . 6 %; 真菌 1 3株 , 占 2 4 . 1 %。根据李岸英喂 道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病原菌 7 2株 , l 株真 菌 , 7 l 株为革 兰阴性菌 , 前 4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 铜绿假单胞 菌 、 大肠埃 希菌 、 嗜麦芽黄 单胞菌 。 根据彭 朝阳p 报 道, 新 生儿重症监护室 2 4 l l 份细菌培养鉴定 , 检 出革兰 阴性菌 1 7 0株 , 以肺炎 克雷伯 菌最多 ( 6 2株 ) , 产超广谱 B一内酰胺酶菌检 出率高达 7 9 . O %; 检 出革兰 阳性 菌 8 8株 , 以凝 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 最多 ( 6 1 株) , 金 黄色葡 萄球 菌其次 ( 1 2株 ) , 耐 甲氧西林凝 固酶 阴性葡萄 球
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

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科大肠埃希氏菌(E.coli)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MIC法,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采用NCCLS/ 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和ESBLs确证试验。
结果新生儿E.coli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呼吸道标本为主,其次是血液标本,ESBLs检出率为46.4%,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美诺培南敏感率为100%,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9.4%,头孢西丁敏感率为71.7%,氨基糖苷类敏感率为52.8%~88.8%。
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及头孢三代中的头孢噻肟呈较高耐药,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敏感率>65%。
结论在我院新生儿科呼吸道感染中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是最常见临床类型,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医院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超光谱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试验【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28-02大肠埃希氏菌(E.c o li)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可引起机体多部位、多脏器感染。
随着抗菌剂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
了解细菌耐药性对制定治疗方案, 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现将我院新生儿科连续三年分离的151株E.coli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送检标本中(痰、气管导管、咽拭子、血、脑脊液等)共分离出E.coli151株。
1.2试剂来源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 P I20E肠道细菌鉴定板条,药敏采用ATBG-5药敏卡;M‐H培养基、药敏纸片均由英国oxid公司提供。
374例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74例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性产生。
方法:血液培养采用bd公司的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德灵公司microscan autoscan4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结果:结果从送检的4687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74株,阳性率为7.98%;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308株,占82.35%,革兰阴性菌63株,占16.85%,真菌3株,占0.8%,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度敏感。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为本地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及时监测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新生儿血流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尽管近年来大量新型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未减少,且耐药菌株逐渐增多。
因此了解近年本地区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收治的4687例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特征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入住我院的37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1.2 微生物培养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bactce fx血培养仪,在使用抗生素前用无菌技术抽取静脉血1-3ml注入儿童型血培养瓶中送检。
1.3 药敏试验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大肠埃希菌菌和克雷拍菌属细菌,用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来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两者的抑菌环直径之差≥5mm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
方法:选
取420例感染新生儿的痰液、血液、咽拭子及脐分泌物等标本纳入研究,对420例标本进行培养,并对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共488份感染标本送检,共分离28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51.0%),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比例分别为39.5%、28.6%、8.2%,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类等;革兰阳性菌141株(49.0%),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比例分别为19.9%、26.9%、12.1%,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事万古霉素、青霉素等。
结论:临床治疗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时宜针对性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 and drug sensitivity status.Method:420 newborn with infection of sputum,blood,swabs and umbilical discharge specimen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420 cases of specimens were cult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antibiotic sensitivity of bacteria.Result:A total of 488 infected specimens,288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isolated,including 147 strains(51.0%)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including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Enterobacter cloacae,the rates were 39.5%,28.6%,8.2%,a higher sensitivity of drugs in imipenem,Amikacin,cephalosporins.Gram positive bacteria,including 141 strains(49.0%),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taphylococcus aureus,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rates were 19.9%,26.9%,12.1%,a higher sensitivity of drugs in vancomycin,penicillin,etc.Conclusion: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 should be targeted to select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Key words] Newborn;Bacterial infection;Pathogen;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新生儿由子宫内胎儿生活骤然转变至宫外,由于其皮肤嫩、抵抗力及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肚脐残断仍与外界相通,导致新生儿容易因各种因素而感染。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新生儿死亡因素主要包括早产、窒息、重症感染,比例分别为29%、23%和25%[1]。
笔者特于2010年4月-2014年10月对420例感染新生儿的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旨在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明确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病原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感染疾病新生儿4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36例,男284例;出生时间0.5~27 d,平均(8.5±2.2)d;其中败血症118例,肺炎360例,脐炎149例,脐炎并发败血症9例,败血
症并发肺炎52例,脐炎、肺炎并发败血症27例。
1.2 方法
(1)痰液标本:所有患儿入院当日予以口腔清洁、拍背,并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与低压吸引器连接,经鼻腔深插进行负压吸痰,将吸取的痰标本置入无菌试管送检;(2)咽拭子标本:所有患儿入院当日予以口腔清洁,取深部咽喉部分泌物后置入无菌试管并送至微生物室备检;(3)血液标本:患儿入院当日未应用抗生素前留取需氧菌、厌氧菌血培养瓶,并送微生物室备检;(4)脐部分泌物:所有患儿入院当日未应用抗生素前,留取患儿肚脐残断根部的脓性分泌物标本置入无菌试管后送检,采集上述样本至接种时间应控制在2 h内。
本次送检标本共488份,同一患儿标本留取2份者有60例,留取3份者4例。
1.3 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方法
所有标本均采用血平板、沙保氏培养基、中国蓝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前三者均置于35 ℃普通培养箱中21 h左右,巧克力培养基则适当中5%二氧化碳箱中培养。
采集标本至接种的时间应控制在2 h内,若无明显致病菌则需再培养24 h,以利于观察菌落、避免漏检。
药敏分析采用由美国DADE公司提供的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型号为SCAN 4,严格按照CLSI标准[2]进行细菌的鉴定以及药敏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笔者所在医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以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2 结果
本次送检的488份感染标本中,共分离28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包括大肠埃希菌58株、肺炎克雷伯菌42株、阴沟肠杆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10株及其他菌株25株;革兰阳性菌141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溶血葡萄球菌17株、链球菌属8株、屎肠球菌6株及其他菌株44株。
420例感染患儿中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药敏分析,详见表1。
420例感染患儿中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药敏分析,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群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有新生儿败血症、脐炎、破伤风、细菌性脑膜炎、感染性肺炎、先天弓形虫感染、衣原体感染以及梅毒等,上述疾病均对新生儿性命有严重威胁。
临床中常见的感染有细菌性、继发细菌以及混合菌的感染。
新生儿感染在出生前、中、后的各个时期均可能发生,相关研究认为其与母体情况、出生时情况以及出生后生活状况等密切相关[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孕期各种检查、筛查技术的开展,临床上胎儿宫内感染、医源性早产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革兰阴性菌占51.0%,革兰阳性菌占49.0%,与文献[3]报道相近。
革兰阴性菌中主要检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菌株,前三者比例分别为39.5%、28.6%、8.2%,说明在新生儿的感染中比例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与阴沟肠杆菌。
革兰阳性菌中主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屎肠球菌以及其他菌株,前三者比例分别为26.9%、19.9%、12.1%,与吕奎林等[4]学者的报道相近。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中检出差异性的原因,可能与研究中标本采集周期较短及数量较少相关。
此外,研究中药敏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的高敏感性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类等;革兰阳性菌则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更为敏感,与羊玲等[5]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细菌谱可能随着不同时间、周期产生变化,细菌耐药性也不断增加,临床治疗时宜针对患儿情况,正确、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提升临床新生儿感染的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梅,姜利军,郑芳,等.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76-1278.
[2]龙铁清.42例晚期新生儿肺炎喉部病原菌分布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3):213-215.
[3]蒋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6):81,83.
[4]吕奎林,王丽雁,廖伟,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药敏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33-35.
[5]羊玲,钟丽花,林秋玉,等.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用药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