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辽海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简谱) 乡间的小路-优秀
《乡间的小路》的教案(5篇)

《乡间的小路》的教案(5篇)《乡间的小路》的教案 1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教学重点: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教学难点: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竹笛、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
(课前酝酿“乡间小路”的气氛)师:同学们应该熟悉这首歌曲吧!知不道是谁演唱的?什么歌名?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师:非常正确!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触,但是老师也有哦!你们想不想分享下老师的一些感想?学生:当然想。
师:老师的故乡是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那里风景特美,那里有我天真浪漫的童年,有我最疼爱的父母亲,还有我最好的小伙伴。
所以刚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家,想念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那条深深地印着我成长的足迹的乡间小路,在那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乐事、趣事,路的两旁有果树,有很多野花,虽然也有很多野草,下雨的'时候还很泥烂,但是,那是一条通往家的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也都有一条通往家的路,每条路也不一样,感想当然也不同,你们能不能也说说你的想法?说说你们的家,你们的故乡小路?让大家分享一下!(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家、乡间的小路(导出主题“乡间的小路”)二、新课1、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乡间小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乡间小路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乡间的小路》的词曲分析和学习。
2. 乡间小调的音乐特点介绍,如曲调优美、节奏自由等。
3. 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导,如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乡间的小路》歌曲,理解歌曲的意义。
2. 难点:掌握乡间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学生在合唱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 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理解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唱技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乡间的小路》乐谱和教学音响设备。
2. 准备相关的乡间小调音乐资料,如视频、音频等。
3. 准备教学用的音响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经典的乡间小调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谈论对乡间小调的感受。
2. 新课引入:介绍歌曲《乡间的小路》的背景和作者,并播放歌曲的完整版,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 歌曲学习:a. 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乡间小调的旋律特点和节奏。
b. 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歌曲分析: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深入了解乡间小调的音乐特点,如曲调优美、节奏自由等。
5. 演唱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注重情感的表达。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乡间小调歌曲,如《小河淌水》、《茉莉花》等,并对比分析其与《乡间的小路》的异同。
2. 组织学生进行乡村主题的音乐创作,鼓励他们运用乡间小调的风格,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乡村音乐作品。
八、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乡间的小路》的学习和乡间小调的音乐特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演唱《乡间的小路》,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歌词及其意境。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乡村生活的画面及其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乡间的小路》,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
2.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技巧。
4. 讨论法:让学生谈谈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乡间的小路》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 教学歌词:讲解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
3. 教学旋律: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旋律。
4. 教学节奏:讲解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演唱节奏。
5.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技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总结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演唱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乡间的小路》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乡村生活情感的体验。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农民或农村工作者来课堂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乡村生活。
2. 组织学生进行乡村生活体验活动,如农田劳作、乡村徒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3. 引导学生创作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歌曲或舞蹈,展示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乡间的小路》歌曲原版及不同演唱者的版本,以供学生欣赏和比较。
2. 视频资料:关于乡村生活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乡村的魅力。
3. 教材:音乐教材、歌词sheet music,方便学生学习和练习。
音乐教案乡间的小路

音乐教案乡间的小路教案标题:音乐教案-乡间的小路教案概述:本音乐教案旨在通过音乐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乡间的美景,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通过音乐欣赏、合唱和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了解乡间的小路所传递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
2.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通过合唱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音乐欣赏,感受乡间的美景和宁静氛围。
2.学习合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通过创作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设备。
2.合唱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歌谱和伴奏音乐。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4.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自然风景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乡间的美景氛围。
- 引导学生回忆或描述他们对乡间小路的印象。
2.音乐欣赏(10分钟)- 播放合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感。
-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描绘的乡间景色和情感。
3.合唱练习(15分钟)- 分发歌曲的歌谱和伴奏音乐,让学生跟随伴奏音乐一起练习歌曲。
- 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4.创作活动(20分钟)- 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乡间的小路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
-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表达他们对乡间小路的感受和想象。
- 每个小组演示他们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总结(5分钟)-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音乐知识和体验。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表达情感和传递美景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到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乡间的美景和宁静。
2.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和演唱与乡间小路相关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或家长。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演奏《乡间的小路》这首音乐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乐理知识,正确演奏乐曲中的节奏和音符。
3. 学生能够理解乡村音乐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1. 《乡间的小路》乐谱。
2.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3. 课堂录音设备。
4. 音乐作品欣赏材料(乡村音乐)。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幅乡村风景图片,并询问学生对乡村音乐的了解和印象。
2. 向学生解释乡村音乐的特点,如朴实、自然、欢快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特点在音乐中的表现方式。
导入乐曲:(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乡间的小路》这首音乐作品,并播放录音。
2. 提问学生对乐曲的整体印象,例如音乐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有哪些音乐元素等。
乐曲分析:(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乡间的小路》的乐谱,解释乐谱中的音符、节奏、演奏技巧等基本要素。
2. 与学生一起分析乐曲的结构,并讨论其中的变化和亮点。
3. 与学生一起演奏乐曲的主题部分,并引导学生注意演奏时的节奏和音准。
乐曲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2. 指导学生根据乐谱和录音进行演奏,注意节奏、音准和表情的准确度。
3. 鼓励学生自行尝试添加一些个人风格和创意,使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乐曲表演:(10分钟)1. 各小组进行乐曲表演,并倾听其他小组的表演。
2. 向学生提供具体的表演指导,如演奏时的表情、合作默契、舞台表现等。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乡村音乐和《乡间的小路》有何新的认识或体验。
2.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对乡村音乐的情感表达,可以是文字、图画或其他形式。
拓展练习:1. 学生可结合乡村音乐的特点,尝试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乡村风格的音乐小节,并进行演奏或表演。
2. 学生可自行收集乡村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扩展对乡村音乐的了解。
评价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演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乡间的小路》的教案设计

《乡间的小路》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乡村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歌曲《乡间的小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1.2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
讨论歌曲中所描绘的乡村景象。
1.3 教学方法聆听法: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乡村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步骤1.4.1 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1.4.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乡村景象,如田野、小路、蓝天、白云等。
1.4.3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村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歌曲学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歌曲《乡间的小路》,并能流畅地演唱。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2 教学内容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歌词及旋律。
2.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唱。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2.4 教学步骤2.4.1 教学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4.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感。
2.4.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歌曲学唱。
2.4.4 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第三章:歌曲解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乡间的小路》的内涵。
通过对歌曲的解析,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3.2 教学内容歌曲《乡间的小路》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歌曲中的乡村景象及其寓意。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乡村景象及其寓意。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歌曲《乡间的小路》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3.4.2 分析歌曲中的乡村景象,如田野、小路、蓝天、白云等。
3.4.3 引导学生思考乡村景象背后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4.4 分享思考成果,培养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第四章:歌曲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尝试创作歌曲,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情感。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曲调、节奏和歌词。
培养学生对乡村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和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歌曲《乡间的小路》的创作者、演唱者和创作背景。
讲述歌曲中所描绘的乡村景象和乡村生活。
2.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声等部分。
解读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和声音练习,让学生放松身心。
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唱简单的旋律和歌词,熟悉音乐氛围。
3.2 歌曲学唱:分组让学生聆听歌曲《乡间的小路》,注意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3 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编曲或改编,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章:歌曲演唱与展示4.1 集体演唱:学生集体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注意保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即兴演唱或演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4.2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演唱风格或编曲方式。
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进行独唱或伴奏,展示他们的特长。
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演唱和分析方面的进步。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5.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分析能力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和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第六章:教学活动拓展6.1 乡村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乡村,体验乡村生活,观察和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听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录制或收集一段乡间的小路音乐,并准备好播放设备。
2.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以供学生观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乡间的小路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呈现:教师展示一些乡间的小路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乡间的小路所代表的意义、美好的景色和宁静的氛围。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乡间的小路音乐给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4.发散:教师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想象乡间的小路上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物、事物和情节,并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5.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发散的思维,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作,可以写一首小诗、画一幅画,或者演唱一首歌曲,以表达对乡间小路的感受和想象。
6.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美好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乡间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了解真实的乡间小路和乡村生活。
2.可以邀请音乐专业的人士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和表演,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知识和欣赏能力。
3.可以进行一场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乡间的小路音乐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讨论和创作,使学生能够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展示和交流,增加学生的艺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但是这节课还可以更加活跃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音乐的游戏和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科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
教师以情感为切入,,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给音乐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
二、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校园歌曲,了解校园民谣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可以生动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
同时,这首歌以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现了学科的人文性质。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红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
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
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相间自然小景。
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
《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副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四、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让学生初步从感性的认识转变到理性的思维。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聆听欣赏法
引导法
学法:聆听法
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总结法
自评法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小乐器
竖笛
七、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校园民谣的特点,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2、复习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乡间田园风光的优美。
3、用竖笛练习吹奏《乡间的小路》
八、教学重点
1、能够较准确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特别是歌曲中休止符、三连音、附点等节奏并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2、通过分析校园歌曲的旋律、节奏、结构等要素,让学生了解校园歌曲的特点,学会唱曲。
九、教学难点
用竖笛练习吹奏《乡间的小路》
十、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童年》,学生进教室。
师:大家对这首歌熟悉吗?
生:
师:歌词里面描写的是大家每天什么生活?(校园生活)
生:
师: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而创作的歌曲叫做“校园歌曲”,也称为“校园民谣”,“现代民歌”。
(播课题幻灯片)其实咱们上节课学过的《乡间的小路》也是校园民谣。
今天咱们就通过复习这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来了解一下校园民谣。
师:首先看一下今天的学习任务(老师读教学目标)
2、新课教学
(1)、介绍校园民谣
播幻灯片,学生齐读
(2)、校园民谣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3)、介绍作者(出示作者幻灯片)
师:说到校园民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乡间的小路》词曲作者,谁呀?
生:
(4)、复习歌曲,跟唱
师:下面咱们复习一下歌曲《乡间的小路》(返回第8张幻灯片)
师: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
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里说的乡间就是指咱们的家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农村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是咱们每天生活的环境。
比如你每天上学会迎着朝阳经过一条美丽的小路,在某条路上会见到熟悉的小狗,回家时在某间商店门前听到熟悉的音乐。
这么优美如诗、风光如画的歌曲,让我们再聆听一遍,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给你的情绪感受都是一样的吗?
(5)、曲式分析
播放音乐《乡间的小路》分析歌曲结构、情绪。
师:根据你对乐曲中不同情绪的理解你认为整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
师:第一部分是什么情绪?第二部分是什么情绪?第三部分是什么情绪?
生:
(出示幻灯片歌曲结构)
(6)、重点节奏练习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校园民谣的特点,是什么?
生:
师:那这首歌曲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的?
生:
师:音乐的基本灵魂是节奏,咱们今天就来看歌曲中是用了什么节奏来表达欢快情绪的。
(出示节奏练习幻灯片)
师:大家找一下这些节奏在曲谱中哪些地方出现过。
生:
练习敲击节奏
分析说明节奏型对表达乐曲欢快情绪的作用
(7)、表现歌曲(放伴奏幻灯片)
A、师:接下来我们有感情地演唱一下这首歌曲,该欢快地地方要唱得欢快一点,该抒情
得部分要表达的抒情一点。
(跟伴奏演唱)
B、声势动作(拍手、拍腿)
C、用小乐器伴奏(一次)
D、竖笛练习、演奏(抒情部分所有同学一起练习竖笛3分钟后,不吹竖笛的同
学用小乐器和声势动作为原唱伴奏)
3、拓展
演唱形式的种类
4
5、总结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部分作品,由于时间问题还有很多作品没有介绍到,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外婆的澎湖湾》,还有你们特别喜欢的周杰
伦的《稻香》,接下来咱们共同欣赏一下。
6、下课
师: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校园民谣《十七岁的雨季》。
下课。
(在《十七岁的雨季》音乐中下课。
)
十一、预期效果
这首歌曲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学生应该可以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充分了解和体验到校园民谣的风格特点。
可能会受时间限制的原因,学生不能有充足的时间用乐器自主练习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