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对比方法概论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8章地层对比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8章地层对比
储集单元。 (储集单元用虚线、地层界线用实线); 5)动态资料验证。
四、对比成果图的编制及应用
第四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
不同沉积成因的砂体,从微观的孔隙结构、砂粒排 列、层理中的纹层、层内不稳定的泥质薄夹层、粒 度韵律序列及储油物性、砂体的延伸与分布等方面 均有一定差异,具有明显不同的开发特点。
对油层进行沉积相研究
区域地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 地层单元







砂层组
油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若干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不同地区、不同勘探阶段的对比单元不同。 勘探初期 :含油层系→油层组→ 砂层组 开发高成熟期 :单油层
(一)对比单元的划分
1.单油层(通称小层或单层)
油层对比的最小单元,为沉积韵律的较粗部分。 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岩性和物性基本一致。
(1)小层数据表——以井为单元 (2)单层对比数据表——以单层为单元
2.油层对比成果图
(1)剖面图 油层剖面图:油田上沿某一方向的油层对比图,它反映
油层与上下层的连通情况及延伸情况等。
油砂体形态剖面图
具有渗透性较好,含油饱和度较高,能产出 工业油流的砂岩体
七、油层对比成果图表的编制及应用
(2)平面图 小层平面图:连通体平面图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在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 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 细分和连通的对比。 →小层对比
区域地层对比 地层层位关系 油层对比 相同层内油气层连续关系
二、油层对比资料选择
岩性 区域地质资料、各种地质录井资料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一)地层划分地层的划分是地层学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地质工作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确定区域地层层序和建立相应的地质年代系统。

我们把一个地区的岩层,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性、化石等特征归纳成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了解该区域地层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称为地层划分。

如果地层形成以后,一直保持其原始生成顺序,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属正常层序。

但在地壳发生过强烈运动的地区,由于岩层遭受褶皱和断裂的影响,使原始地层产状发生变动,甚至倒转,使早期形成的岩层覆盖于晚期形成的岩层之上。

因此地层划分首先要判定地层的正反顺序,建立正常层序。

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其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由于切分地层的依据和标准不同且具有多样性,因而可以划分出多种地层系统,不同种类的地层划分可以重叠在同一剖面上进行,这就是地层单位和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目前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种。

(二)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特征和依据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例如:岩石地层对比是论证岩性特征和岩石地层位置是否相当;年代层对比是要论证地层的地质年龄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位置是否相当;生物地层对比是要说明含化石层的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地层划分与对比两者在原则和依据上是同一的,在方法上是有密切联系的。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凡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划分地层,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统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石特征主要指岩性、岩石组合、岩相、岩层的横向展布和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根据岩石特征的相似程度,对地层进行划分,并建立岩石地层系统。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连续和小间断。
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 不整合(假整合);沉积接触和侵 入接触.
其他标志
地层的其它物质属性,如地层的磁性 特征、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矿物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生态特征、同位素年龄 等,它们也可以作为地层划分的依据, 用于建立不同的地层单位。
2.3 地层对比的依据和方法
多重地层划分和多重地层单位
• 地层对比:地层意义上的对比指地 层特征或地层位置的相当。根据所 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种类 的对比。
• 岩性 “对比”:是论证岩石特征和岩石地 层位置的相当;
• 两个含化石层的“对比”:是证明化石内容 和生物地层位置相当;
• 年代“对比”:是论证年龄和年代地层位置 的相当。
磁性地层对比
地层中通常可以保存沉积物沉积或成岩期的 磁性特征,即“剩余磁性”。
地史中地磁极曾发生许多次倒转。根据地磁 极的倒转并配合同位素年龄测定,可以建立 一个地磁极向年表。
由于地球的磁极是全球性的,利用地磁极向 年表可以对地层定年和磁性地层的对比。
磁极倒转与磁性地层
地震地 层对比
利用地震反射波形成的反射同相轴来进行地层对比的方法。 不同岩性界面之间由于密度差异而形成反射同相轴,利用同相 轴的追踪对比就是地震地层的对比。
C.iklaensis-C.emmastensis
C.iklaensisC.emmastensis
Ancyrochitina

cf.ancyrea

C.iklaensis-
组 C.emmastensis
C. rossica C. nestorae C. electa
Belonechitina aspera S.taugourdeaui

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空间变化原理 • 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且略向盆地方
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是沉积物搬运或沉积的能 量平衡面。 • 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导致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产生 或消失等沉积条件的改变。可用 A/S 值进行综合 表征。 • 基准面一次连续的上升和下降运动构成一个完整 的基准面旋回,并导致地层的旋回性沉积响应。 表明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力学成因。 • 沉积旋回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因此基准面旋 回要由地层的沉积旋回来识别。
T.A.Cross引用并发展了这一概念,并赋予 其时间单元意义。他进一步阐明,基准面既 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海平面向陆方向延伸的 水平面。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因此基准面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求搬 运沉积物的能量同储存沉积物的能量是平衡的。基 准面又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 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
反映单一岩性或数个岩性组 合的进积、退积、加积或退 积→进积的测井相转换面
不能识别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各级别基准面旋回特征及对应关系表
基准面 界面 时限范围 旋回级次 类型 (Ma)
层序定义
主要控制因素
与Vail相当的层序地层单元对 比
巨旋回 超长期 长期
Ⅰ类
>100 (T3→E2)
包括盆地演化各阶段的原形盆地完整 的沉积充填序列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旋 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 量比值 (A /S)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 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 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 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储层的展布及其物性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其在基准面旋回中 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空间的函数。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
❖ 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的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 的化石不同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1、编制地层柱状对比图编制地层岩性岩相、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柱状对比图,建立起编图区目的层位的等时地层格架。

编绘实测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编绘路线地质信手地层剖面或图切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2、岩石地层划分对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重要地层界面法:一些重要的地层界面,如角度不整合面,假整合面作为划分对比大级别地层单位如群、组的依据。

相比之下,岩性突变面、地层结构转换面则是划分对比次一级地层单位, 如段、层的重要标志。

(2) 标志层法:标志层在岩石地层中极为重要,通常代表了某一重要的地质事件,在区域分布上稳定,其特征的岩性野外也容易识别,区域对比性很好。

因此,多用来作为划分对比不同级别地层单位的标志。

如赣西北双桥山群中分布较稳定的一套变质砾岩、砾质砂岩,是最大海退期的沉积,也是该群中标志最醒目的一套地层,因此将其作为修水组和安乐林组的划分标志。

(3) 岩性法:岩性差异是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直接依据,很多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界线都是根据岩性的差异而划分的。

如华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为一套含煤的陆源碎屑沉积,而上覆的吴家坪组为典型的碳酸盐沉积,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岩性差异。

(4) 岩性组合法或地层结构法:某些岩石地层通常由2个或2个以上的岩石类型交替出现,组成旋回层,通过单纯的岩性差异很难将这些地层划分开。

要划分这类地层必须采用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岩石单层厚度及基本层序等标志。

此外,还要考虑到沉积构造及相应的沉积环境。

3、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化石法:通过地层中的标准化石进行地层对比的方法。

在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中,标准化石是最理想、最重要的生物标志。

标准化石演化快速,因而生存时间短,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时限短,便于较精确地进行地层划分和等时对比;标准化石扩散迁移速度快、地理分布广,因而有利于进行较大区域的等时性地层对比;标准化石在地层中数量众多、鉴定特征明确,易于在岩层中发现、识别和鉴定,有利于进行区域上的延伸和对比。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本文简明的阐述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包括岩石地层方法、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四种方法。

标签:岩石体;地层;划分;对比1 岩石地层方法1.1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岩石体在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关系上往往存在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按地层对其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1)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组、段、层、群以及岩石地层面。

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层,上一级称为段,而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划分单位,常包含几个段,用于地质填图及描述岩石地层的特征。

比组更高一级的称为群。

岩石地层面则是指相邻两个岩石地层间的转变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明显的地层界线,也可以是作为标志的一个岩性特殊的极薄的地层。

(2)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某些特殊的岩石体无需命名,如含水层、煤层或含有其他矿产等有经济价值的地层,或根据岩石形成的方式、形状等能够鉴别的岩石地层,类似的这种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所提出的岩石地层单位被称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岩群和岩组。

岩群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群”;岩组则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组”,是岩群的下一级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的提出,使岩石体的描述更为完善。

1.2 岩石地层对比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岩石体在岩性、岩相特征及地层关系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对其进行划分,论证其岩石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这种工作称为岩石地层对比。

2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2.1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中的某些部分会存在一定的化石,将此部分按照能够反映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生物地层单位。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岩石地层中所包含的化石种类进行划分的。

从概念上分析,生物地层单位可看成客观存在的实体。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
油藏描述中的地层划分、对比,属于地方性的地 层划分对比。主要应用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根 据地层岩石的岩性、古生物、地球物理等特征,确定 油藏地层的地质年代、地层序列及相互关系。
七、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主要目的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最基础的地质工作,主要
目的是: (1) 建立地层层序; (2) 了解研究区内地层发育特征和类型; (3) 了解目的层的厚度、岩性变化规律; (4) 初步了解构造的复杂程度; (5) 得到油藏构造研究所需的 钻井分层数据表。
• 1913年英国地质学家A.霍姆斯提出第一个定量的 地质年代表
最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
宙代 纪

代 约距今 号 百万年
全新世
1
第四纪
Q
更新世
2.5
新 生 代
新近纪
(晚第三纪)
上新世 中新世
N
5 24
Kz
渐新世
37
显 生
古近纪 始新世 E
58
(早第三纪)

古新世
65
白垩纪 中
生 代
侏罗纪
Mz 三叠纪
K 137 J 203 T 251
地层层序律:正常的地层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下 老上新),这是确定地层新老顺序的一般规律,叫地层 层序律,又称地层叠覆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 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 岩石年代越老,保存的生物化石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 岩石年代越新、保存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级。这是确 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的规律,叫化石层序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裘怿楠先生: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
开发地质的基本工作程序一“三步工作程序”
开发地质的核心任务是油藏描述,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个三维的、定量的油藏地 质模型。
第一步 建立井孔柱状剖面(一维)
第二步 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二维)
第三步 建立油藏属性空间分布(三维)
用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流行术语来说,相应的就是分步建立井模型、层模型和参数模型。 建立井孔一维柱状剖面是开发地质工作认识油藏最基础的第一步工作,前面已有论述,所追 求的目标是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所取得的各种资料信息,转换成内容全面、精度高的各种开发地 质属性。以下9项参数是每个井孔一维柱状剖面必须具备的最低限度的参数。 划分: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 判别:产(含)油层,产(含)气层和产水层; 给出: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值。 当然,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建立岩石相剖面以及相应地导出一些岩石结构参数(有时甚至是 孔隙结构参数),一般都已成为常规手段。
裘怿楠先生: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
开发地质工作程序的第二步是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这有两个要求: 第一,等时对比。即通过对比,把各个井中同时沉积的地层单元逐级地分别连接起来,形成若 干个二维展布的时间地层单元。这是由点到面的过程,也是由一维井孔柱状剖面向建立三维油藏地 质体过渡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精细对比。井间对比单元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储层描述的精细程度。油藏描述的现 象,从一套含油层系一直要逐级解剖到流体流动单元。一套含油层系往往已经属于“期(阶)”一 级或更小的地质时代单位,而一个流动单元的规模上限,则小到一个上、下由不渗透泥质岩分隔的 砂体(就碎屑岩而言〉。由于砂体内部还存在着复杂的建筑结构单元,经常发现一个砂体内部还应 该划分成一些更小规模的流动单元。 因此,开发地质工作井间等时对比的“分层”单元至少要细到每个单砂层。只有把井间每个单 砂层的等时对比关系建立起来,才有可能建立以砂体为单元的储层空间分布格架。这就是我国开发 地质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为之不懈奋斗的“小层对比”研究。 对于陆相碎屑岩沉积,井间时间地层单元对比要达到这么高的分辨率,传统的地层学方法都几 乎不可能。60年代初,大庆油田提出“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方法,利用沉积旋回成功 地解决了湖相沉积碎屑岩储层的分单砂层等时对比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重大创举。然而,对于大段 (逾百米)连续的河流和冲积环境沉积的单砂层对比,至今还有一些难点有待解决。 近年来层序地 层学的兴起,为时间地层对比框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然而即使副层序的等时对比仍然达不到小层 对比的精度。要在油田开发中成功地应用层序地层学,还有待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进一步发展 及其实际应用。
裘怿楠先生: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
解决了井间的地层等时对比以后,开发地质工作进入第三步工作:在储层分布格架内进行各 种属性空间分布的描述。传统的方法以分层的各种等值图来表现,现代计算机则可以用整个油藏 的三维数据体来显示。但不论何种表现方式,这一步工作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对井点间无资料控制 的油藏部分作出合乎实际的估计和预测,即如何利用井点的己知参数进行井间参数的内插、外推 。正如前述,这一部分需要预测的储层体积往往是有资料体积的干百万倍。预测精度直接关系着 储层模型的精度。如何完善这-步工作,也是开发地质工作者一直迫求的目标,近年兴起的开发 地震和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技术,就是针对这一目标而发展起来的。应该说,实现这一目标, 满足油田开发日益深入的需要,可能还得经过一代人的努力。
储层层组划分和对比
1、层组划分的原则:沉积层序、旋回性与储层非均质性相结合,即从沉积成因出 发,落脚于储层的开发地质特征。不同级次的沉积层序和旋回性是储层层系沉积 历史不同级次的构造事件和沉积事件的反映,只有客观地按固有的沉积层序及旋 回性划分层组,才能正确地进行等时对比。
2、工作流程:分三大步:①从岩芯井出发,进行单井沉积旋回的分析;②通过全 油田范围内的反复对比,修改并统一各井旋回和层组的初步划分;③根据储层及 油藏开发地质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完成全油田的开发层组的统一划分和相应的 对比原则和方法。
专题1:储层层组划分和对比
1、油藏描述 裘怿楠 陈子琪 19996年9月;P66--88 2、油气储层评价技术(修订版)裘怿楠 薛叔浩 1997年5月P248—252 3、油矿地质学(第三版)吴元燕 吴胜和 蔡正旗 2005年9月P134—139 4、陆相沉积地层油层对比方法 王渝明、姜在兴等 2001年7月P37-64 5、陆相储层沉积微相与微型构造 李兴国 2000年4月P23—33 6、陆相油田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 师永民等,2004年12月P19—35 7、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储层对比中的应用 邓宏文
沉积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应的整 合面为界的一套地层。
沉积旋回:指在纵剖面上一套地层按一定生成顺序有规律地交替重复。可在岩石的 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方面表现出来。
层间非均质性:各种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以及作为隔层的泥质岩类 的发育和分布规律。
储层层组划分和对比
从开发地质的三步工作程序不难看出,开发地质技术有三大套支柱技术。一是井柱一维剖面 上各种开发地质属性如何求准求精的一整套技术;二是以尽可能小的地层单元,实现井间等时对 比的一整套技术;三是如何利用已知井点,预测、估计井间广大体积的油藏属性的一整套技术。 可以这样说,开发地质工作一出现,从事这-工作的各行各业都在为发展和提高这三套技术而不 断攀登。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是如此,随着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 无止境。


层序地层学

分析积 旋回分析全 油 田 对 比 统 一
开 发 地 质 特 征 调 整
2、工作流程
取芯井沉积旋回分析
岩电关系研究 全部井测井曲线旋回划分
旋回(油层)对比 修正各井并统一全油田旋
回(层组)划分



















层组初步划分 单层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