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与英国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英国国教建立者与六次婚姻的国王

亨利八世英国国教建立者与六次婚姻的国王亨利八世:英国国教之父和多次婚姻的国王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国王之一。
他不仅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且他的行为和决策对英国的政治、宗教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亨利八世作为英国国教建立者和六次婚姻的国王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意义。
一、亨利八世与国教建立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宗教面临着巨大的动荡和变革。
与罗马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发生的争执促使亨利八世采取极端行动,最终决定将英国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
他将自己视为英国国教的最高权威,并与罗马教廷断绝了联系。
亨利八世国教的建立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这一举动削弱了罗马教廷对英国的权威,为英国国家权力的进一步集中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也促使了宗教改革的浪潮,在亨利八世的统治下,英国修道院被解散,修道院财产被国家吞并,为英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
二、亨利八世的六次婚姻除了他的宗教改革外,亨利八世还因其多次婚姻而闻名遐迩。
他共有六个妻子,每一段婚姻都带来了不同的政治和宗教影响,并对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卡瑟琳·阿拉贡(Catherine of Aragon)婚姻持续了近20年,亨利八世因怀疑卡瑟琳无法给他一个继承人而决定与她离婚。
这一事件促使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破裂,并产生了英国国教的建立。
2. 安妮·博林(Anne Boleyn)安妮成为了亨利八世的情妇,而亨利迫切想与她结婚。
然而,婚姻的成立导致了他与罗马教廷的决裂,并使英国国家更加迅速地转向新教。
3. 简·西摩(Jane Seymour)简·西摩是唯一给亨利八世生下合法继承人的妻子。
然而,她的过早去世使得这段婚姻短暂而结束。
4. 安娜·克利夫兰德(Anne of Cleves)这段婚姻是政治上的联姻,但最终失败了。
亨利八世与英国国教

亨利八世与英国国教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兰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君主,同时也是与英国国教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人物。
在他的统治下,英国国教成为了英格兰的主要宗教,取代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本文将从亨利八世与教宗冲突的背景开始,详细讨论他如何建立了英国国教以及对英格兰宗教历史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亨利八世与教宗冲突的背景。
16世纪初,欧洲正处于宗教改革的时期,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行动引发了一系列改革运动,反对教宗的统治和教会的腐败。
英格兰作为天主教信仰的中心,亨利八世发现教宗对他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导致了英国国教的诞生。
在亨利八世统治之初,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曾经为了迎娶第一任妻子凯瑟琳·阿拉贡(Catherine of Aragon)而与教宗勾结。
然而,当凯瑟琳未能给亨利生下男性继承人时,亨利开始怀疑他们的婚姻是否合法。
他认为自己的婚姻不受上帝的祝福,因此决定寻求废婚。
然而,教宗不同意废除他们的婚姻,这引发了亨利八世与教宗的冲突。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亨利八世寻求解决方案,他转向英国的法律专家和神职人员,解决废婚问题。
最终,亨利八世的法律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主张英国国王应该是英格兰国教的最高领袖,不受教宗的控制。
这意味着英国可以独立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事务。
在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令》(Act of Supremacy)中,英国国会宣布亨利八世为英格兰国教的至高领袖,不再承认教宗的权威。
这一举措为英国国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打破了英格兰与罗马教廷的联系。
亨利通过废除修道院和大主教管区,转移教会财产,并任命自己的信徒出任教会职位,进一步巩固了他对国家宗教的控制。
建立英国国教对英格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的推动促使了英格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废除修道院带来的财富转移为王室和贵族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并推动了英国法律、文化和教育的改革。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亨利八世的英国宗教改革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亨利八世的英国宗教改革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
他的统治时期伴随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发生,对英国历史和宗教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亨利八世的生平、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和过程以及其对英国历史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亨利八世的生平亨利八世于1491年出生于英国格林尼治,是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的次子。
1509年,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八世以英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君主之一而闻名于世。
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的早期,他致力于巩固王权和加强英国的核心政治和军事实力。
他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和军事行动,巩固了王室的威望和国家的统一。
二、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天主教会在宗教事务上对英格兰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亨利八世的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对宗教的控制权产生兴趣,并试图将英国的宗教体系从天主教转向新教。
亨利八世最早对天主教的不满源于他的婚姻问题。
当时他与卡瑟琳·阿拉贡结婚多年,但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这引发了他对婚姻的怀疑。
亨利八世认为自己的婚姻受到上帝的诅咒,并决定寻求废妻婚新以追求后嗣。
然而,教皇对于亨利八世的要求并不同意。
于是,亨利八世在1529年发起了所谓的“王室干预”运动,试图削弱天主教会在英格兰的权力。
这一行动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开始。
三、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在英国宗教改革的初期,亨利八世试图通过改变教会的运作方式和规定来削弱天主教会的权力。
他颁布了多个法令和法案,将国家的宗教事务从教皇和罗马教廷的控制下剥离出来。
1534年,亨利八世颁布了《王位继承法》(Act of Succession),废除了与教皇的宗教联系,并将自己视为英格兰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不久之后,他进一步颁布了《至高统治法》(Act of Supremacy),宣布国王为英格兰国教会的首领,完全取代了教皇的地位和权威。
此后,亨利八世开始进行广泛的教堂财产剥夺,并强迫教堂官员和修道院院长效忠于他对新教教义的采纳。
英国国教与天主教的宗教改革与冲突

英国国教与天主教的宗教改革与冲突英国国教与天主教的宗教改革与冲突英国国教和天主教是英国两个最大的宗教,两者之间的冲突和改革历史悠久。
在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之间的斗争一直存在,从16世纪初开始,一直持续到现代。
这场斗争涉及到宗教、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对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6世纪初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离婚而与罗马教皇发生了争执。
当时的罗马教皇不同意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阿拉贡离婚,并且拒绝批准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
亨利八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1534年颁布了《至尊法令》,宣布英国国王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废除了罗马教皇在英格兰的权力。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开始。
随后,亨利八世开始对天主教进行打压,关闭修道院和教堂,并没收天主教的财产。
这导致了英格兰内部的宗教分裂,一些人支持国王的改革,成为了新教徒,而另一些人则继续信仰天主教。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亨利八世去世后,他的女儿玛丽一世上位,她信仰天主教,并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
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她开始迫害新教徒,并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
然而,她的统治并不长久,因为她很快就去世了。
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个新教徒,她重新确立了英国国教的地位,并试图平衡内部的宗教分裂。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新教徒,并打压天主教。
她颁布了《国教法令》,规定所有公职人员必须信仰英国国教,并禁止天主教在英格兰公开活动。
这导致了天主教徒被迫隐藏自己的信仰,并在暗中进行活动。
在17世纪初期,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再次升级。
詹姆斯二世上位后,他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并开始迫害新教徒。
这导致了“格伦科伊姆阴谋案”的发生,一些新教徒试图暗杀詹姆斯二世,并推翻他的统治。
然而,这个阴谋被揭露,并以失败告终。
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后,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上位。
他们颁布了《宽容法令》,允许天主教徒在私人场合自由地进行信仰活动。
亨利八世的历史故事英国的宗教改革与王权

亨利八世的历史故事英国的宗教改革与王权亨利八世的历史故事:英国的宗教改革与王权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君主。
他执政期间,引领了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同时巩固了王权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亨利八世的历史故事,重点关注他在英国宗教改革与王权增强方面的贡献。
亨利八世于1509年登基,他的统治开始时英国仍然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国内由于天主教教廷的干预而存在着一些不满情绪。
然而,亨利八世执政初期并没有明显的宗教改革倾向。
直到1527年,他为了追求继承人而提出要与妻子凯瑟琳(Catherine)离婚的请求,这一事件才成为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起初,亨利八世希望得到罗马教廷的承认,尽管一些因素使得这一请求不太可能被接受。
但是教宗克勉七世(Clement VII)却拖延了处理此事的时间,这导致亨利八世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
最终,在1534年,亨利八世颁布了《王的至高无上法令》(Act of Supremacy),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最高权威,摆脱了对罗马教廷的依赖,成立了英国国教。
亨利八世的这一举措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开端,也是对王权的巩固。
他将天主教教会的权力转移到了国王手中,掌控了教会的土地、财产和高级职位的任命权。
此后,亨利八世设立了新的教会机构,建立了英国国教的框架,这对于英国后来的宗教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宗教改革之后,亨利八世并没有追求激进的宗教变革,他依然保持相对温和的宗教政策。
他鼓励对天主教的改革,但同时也抵制基督教新教派的扩张。
亨利八世的这一立场既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又是考虑到国内的宗教多元性。
他希望通过制定宽松的宗教政策来维持国内的稳定与和谐。
尽管在宗教改革方面亨利八世的立场相对温和,但他对于反对他的人持有极其严厉的态度。
为了维护王权,并防止任何可能的反叛行为,亨利八世采取了残酷的措施。
他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流放了一些教士和贵族,甚至处决了一些被认为对王权构成威胁的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在16世纪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宗教改革在这一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改变了英国的宗教面貌,还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一、宗教改革与英国的国教建立在16世纪初,英格兰国内的宗教问题相当复杂。
在此之前,天主教一直是英国主导的宗教信仰,国王亨利八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亨利八世决定与罗马教廷脱离,并建立英国国教。
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英国的宗教改革,也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变革打下了基础。
亨利八世建立英国国教,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他废除了天主教的主导地位,使英国成为一个国教为新教的国家,这一举动导致了英国国内宗教矛盾的激化。
其次,亨利八世的这一举措也导致了英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变革。
国王成为了教会的最高领导者,大量的天主教财产被没收,这些改革对英国社会的财富分配、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英国宗教改革的思想倡导者在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倡导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托马斯·克伦威尔和托马斯·摩尔。
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宗教立场,对英国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他积极推动了英国国教的建立。
他主张在英国建立一个独立于罗马教廷的国教,并将国王视作教会的最高领导者。
克伦威尔还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改革举措,使英国的宗教改革向前迈进。
与之相反的是托马斯·摩尔,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摩尔反对英国国教的建立,并坚信罗马教廷的合法性。
他以自己的信仰付出了最高代价,最终因为拒绝承认英王亨利八世为教会的最高领导者而被处决。
尽管摩尔在宗教改革的进程中失败了,但他对良心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倡导影响了后来的英国社会。
三、宗教改革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英国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改变了英国社会的宗教面貌。
英国的宗教改革资料

亨利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天主教徒, 他把后者视为更大的威胁。
1539年,国会秉承他的意旨通过了 “废除不同信仰法案”的“六条教规 (法令)”,秘室忏悔、教士独身、变 质说、为死者作弥撒等罗马天主教义和 仪式都被肯定下来,并将对此持否定意 见的人判为异端,甚至要处以火刑。
六条教规引起了新教徒的强烈不满,激 化了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矛盾。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限于教会行政 方面,确立了国王对英格兰教会的至尊 地位,惩处了一批否认国王至上权威的 主教和修士,还有拒绝承认亨利离婚合 法性的臣民。他把370多所修道院的土 地和财产收归国有,使英格兰的修道院 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亨利八世 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英国 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天主教教 义依然是英格兰教会的正统信仰。亨利 八世面临着来自罗马天主教会和国内新 教徒两个方面的威胁。
胡克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改教运动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被称为“安立甘神学之父”。他的《教会 行政法规》不单指导了当时的英国教会之改革路线, 亦保持了英国教会(安立甘宗)的中庸立场,将英国改 教运动带进更稳定和成熟之新里程;也成了日后圣 公宗教会神学的重要之根据文献和神学发展之基础。
谢扶雅先生在《安立甘宗思想家文选》的导论中评 价说,“自中世纪以来,到改教运动时代,除了加 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之外,再没有如此毅力凝思, 系统条理的作家像胡克撰制这部杰作了。”这部作 品具有神学、哲学和文学的三重意义。一度标志了 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在其后,才有了 莎士比亚和培根的作品。胡克的著作证明了基督教 神学体系,除了拉丁文的文体外,也可以用英语把 它适当地表达出来,这也刺激了别的地区开始利用 各国的方言文学来表达其信仰和民族精神。
英国的宗教改革

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安立甘宗又称为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 称英国国教会。 清教徒运动为什么不成功呢?就是因为人民没 有政治权力,这就意味着英国的国内的宗教矛 盾就进一步激化为政治矛盾。在查理一世执政 期间,英国这种民间的清教徒的愤怒就暴了出 来,其结果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实际上这一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就被 叫做“清教徒革命”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 场离婚案。西班牙阿拉贡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 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凯瑟琳,她成为亨利八世的妻 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但只有女儿玛丽· 都铎一 个长大成人。亨利八世很为王位继承人伤神,于 是,向罗马教皇提出与凯瑟琳离婚。教皇慑于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压力,拒绝了亨利八 世的离婚请求。结果,愤怒的亨利八世便开始了 对抗教廷的活动。当时的欧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 影响下,反教皇的情绪已经颇为普遍。亨利八世 决定利用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加强自己的统治。
英国的宗教改革
•完全是为了教会的权力和组织。英国的宗教改革它不 同于德国的宗教改革,他没有更多的理论根基,没有 提出“因信称义”的这些理论神学思想,他完全就是 为了教会的权力和组织的问题。涉及到英格兰的教会 到底应该凌驾于英格兰的王权之上还是本身应该屈就 于英格兰的王权之下。 •过去在宗教改革以前英格兰的这个教会在某种意义上 直接受命于罗马天主教皇,罗马天主教廷,所以他高 高于凌驾世俗王权之上,现在宗教改革以后,建立了 一个安立甘教会,就是英格兰的教会,这个教会就完 全听从于英格兰的国王的命令了。
亨利八世向教皇提出申请,要求离婚。但 教会迫于罗马教廷的压力6年都没有批准。 1533年,亨利自己宣布与王后离婚并与 安·布琳结婚。 1533年,在由国王亲自任命的坎特伯雷大 主教托马斯·克兰麦(Thomas Cranme,1489-1556)主持下,法庭正式判 决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宣布了 他与安妮•博琳之间的合法婚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利八世与英国的宗教改革
摘要〕早年的亨利八世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出于与法国对抗的需要,他也打
着保护教皇的大旗,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亲密合作。
当听到在马丁·路德的倡导下,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正方兴未艾时,他亲
自撰文谴责马丁·路德,为教皇辩护,由此从教皇那里赢得“信仰捍卫者”的称号。
然而,几年后,形势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亨利八世成为教皇眼中的头号敌人。
〔关键词〕亨利八世英国皇室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的导火线,通
常都认为是因为他的离婚事件。
面对渐渐人老珠黄的原配妻子、原为西班牙公主
的凯瑟琳,因为她只生了一个女儿玛丽,急于要一个男继承人的亨利逐渐对她的
肚子失去了耐心,转而爱上了她的侍女、年轻但据说也不是很漂亮的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坚持要离婚,但是遭到英格兰国内正统天主教势力的反对,当离婚诉讼
提交给罗马教廷时,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本来想批准,但他慑于凯瑟琳的侄子神圣
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威势,不敢贸然行事,只好迁延不决。
亨利八世等不及了,于是就有了下列一系列事件发生。
1529 年9 月,亨利八世免除了执政20年的首席大臣、约克大主教、大法官
沃尔西,这是亨利八世跟过去决裂的一个重要信号。
接着,召集议会开始讨论宗教改革问题。
两年后,在改革派的策动下,议会
通过一系列法案,规定教会所征收的税,一律停止上缴罗马教会,改为上缴英国
国王。
同时,托马斯·克伦威尔为首的改革集团夺取了枢密会议内的主导地位。
1533 年5 月,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同
年6 月安妮·博林终成正果,加冕为英格兰王后。
作为报复,罗马教廷开除了亨利
八世的教籍。
而亨利八世则针锋相对,他在1534 年促使英格兰议会通过了“至尊法”,规定国王为英格兰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并宣布与罗马教皇断绝一切来往。
从1536 年起,在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主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新教化的改革,
制定了“十条教规”,简化了天主教仪式,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格兰发行,发
布“十七条指令”,将英国国会国教化和国家机构化等。
通过没收修道院的财产,
英国王室的财政基础得到了加强。
英格兰的教会组织虽然和天主教会分离,但是
英国国教会的仪式和教义等,在亨利八世时期都留有很多天主教的传统。
当时的
英国,虽然也有希望不要和罗马天主教会分离的天主教徒,但是大多数的民众对
于满足不在根本上改变教义和仪式,只是使英格兰的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的支配。
但是,也有人希望同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一样,在教义上也作出根本的改革。
亨利八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是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自1517 年马丁·路德
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的门口点燃了新教运动的熊熊之火以来,英格兰是唯
一一个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国家,事实上,这场运动迟早要来,而亨利八世利用
国家政权来推行,则使英格兰避免了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因为宗教改革而陷入长期
内战的局面。
此外,亨利八世时代,武力打败了苏格兰,还有议会的《联合法案》宣布威尔士并入英国,使不列颠的联合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而他建立起了一支强
大的海军,则为后来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权奠定了初步基础。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限于教会行政方面,他确立了国王对英格兰教会的
至尊地位,惩处了一批否认国王至上权威的主教和修士,还有拒绝承认亨利离婚
合法性的臣民。
他把370 多所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使英格兰的修道院
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世俗地主和乡村贵族的财富大为增加,他们因而成为拥护宗教改革的最坚决的力量。
但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亨
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英国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天
主教教义依然是英格兰教会的正统信仰。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从开始,其领导权都牢牢地掌握在国王手中。
他们以教会
至尊者的身份、以雷霆般的行政手段、以严厉的法令文告为武器,将宗教改革运
动自上而下地推向全国。
通过宗教改革而建立起来的英国国教会,“不再是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而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教会成了专制王权的基础和象征。
教会与专制王权联系为一体,荣辱与共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进行的。
因此亨利八世是英国宗教改革无可争议的发动者和领导者。
他要求英格兰教
会继续保留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教仪,宣称自己所信奉的仍然是正统的天主教
信仰,并且明确地与新教划清界限,他在国内大肆镇压清教徒、加尔文教徒等。
英国的宗教改革同马丁?路德改革,尤其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相比,表现出鲜明
的两面性。
在宗教教义和仪式上,它游离于新教和旧教两端。
1539 年,亨利八世颁布了
被称为“带六根刺的血腥鞭子”的《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其中除了仍然否
定罗马教皇有权赦罪外,其教义均与旧教无异。
“它规定了化体说,否认对圣餐的两种解释,它要求教士独身并格守贞洁,它强调了私人弥撒和秘密忏悔的价值和
必要性,凡是否认化体说的人都将被当作异端处以火刑”。
该法案颁布两周内,仅伦敦地区就有500 人被捕,处死了新教派的主要首领克伦威尔。
1546 年,亨利八世又颁布诏令禁止下层阶级的人民阅读《圣经》。
他统治后期,无数人民被控异端,遭到无情迫害,先后被杀者有8 万人。
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亨利八世的所作
所为充分表明其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因为与教皇争夺英
国教会的控制权而改变。
这固然与亨利八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有关,但更重要的
一点原因是为封建主阶级服务的天主教即使在英国宗教改革时期仍未丧失其为封
建主所用的价值。
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亨利八世是英国宗教改革早期无
可替代的领导者,这是由于他以国王的身份强力推行,才使总是改革在英国轰轰
烈烈的开展起来。
但是亨利八世对宗教改革的热衷,一定程度上是形势所迫,他
本人并不想抛弃天主教信仰,这也就决定了在宗教改革的道路上亨利八世走的没
有加尔文等远。
但是无论任何,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对英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王
权得以加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也减少了,政治的现代化也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