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 2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 2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教学重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学难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具】显微镜,装片【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并回答讨论题,师提示。

1.提示: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播放PPT,为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细胞的显微图片,使学生从表观层面上对细胞的多样性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图片上不同形状的细胞具有相似之处吗?具体表现在哪个方面?”。

待学生们对所展示图片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多种多样的细胞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生实验)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筒、镜臂、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1)镜头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的升:逆时针旋转降:顺时针旋转(3)反光镜:分平面镜、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4)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探究1.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和亮度)、物像(数目和大小)有什么变化?物像视野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大小数目大小数目低倍镜高倍镜探究2.若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无色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应怎样调节视野的亮度?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二次备课】课堂小结: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3.注意①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③显微镜成像特点:成放大、倒立的像④污物位置的判断:若移动目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目镜上;若移动物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物镜上;若移动装片,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装片上。

1.2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设计

1.2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 走近细胞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课前预习】 见 《系统集成》导学练测“课前预习 未雨绸缪”环节【课堂互动】(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1. 2.镜筒3. 4.5. 6. 7. (其上的小孔叫 ) 8.压片夹 9. 10.镜座 11. 准焦螺旋 12. 准焦螺旋 13.镜臂 14.倾斜关节说明:⑴目镜:在镜筒上方,其上标有放大倍数,如4×表示其放大倍数为4倍。

常见的有4×、10×、16×等。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见图1) ⑵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有螺纹,分为低倍镜(10×)和高倍镜(40×)。

低倍镜镜体较短,与玻片的距离较远;高倍镜镜体较长,距离较近。

(见图2)图1 图2⑶反光镜:一面平,一面凹。

用来反射光线。

(光线 时用平面镜;光线 时用凹面镜)。

⑷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

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大的一对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

小的是细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

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准焦螺旋;用高倍物镜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12356789101312111416× 10× 10× 40×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与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取出显微镜, 将显微镜置于自己左侧的桌面,离桌的边缘约10-20cm. 装好物镜和目镜。

2. [三转]:转动显微镜的(听到“嘎哒”一声响),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至较大→用左眼向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镜),使其面向光源,对准通光孔→直至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使用低倍镜观察[一看二降三反向]:①对光完成后,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实验: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学设计

《实验: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学设计

《实验: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学设计一、实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实验位于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为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实验。

教材旨在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热恩师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可对生物学实验的基本仪器“显微镜”能够熟练操作,为后续的生物实验观察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壁等)有所认识。

实验操作能力层面上,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就已接触过显微镜并进行过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兴趣层面上,学生对生物实验较理论学习会报以更大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名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2)实验器材及试剂:高倍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棉花片,永久玻片。

(3)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紫色洋葱,水绵(丝状绿藻),草履虫,酵母菌,黑藻。

(四)、实验教学条件分析学校设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所需器材、试剂都具备,实验材料也已完成采购。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将作为高中生物第一堂课,旨在通过高倍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到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因此,在实验材料准备上,选择了一些较易观察且具有鲜明特点的细胞:水绵(螺旋状叶绿体)、紫色洋葱(紫色大液泡)、草履虫(单细胞动物,显微镜下快速运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常用于生产实践中)、黑藻(叶片较薄,显微镜下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

同时这些生物均会出现在后续的生物学习中,所以以期本次实验观察对后续的生物学习作以辅助作用。

三、实验教学目标1.与组员合作,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5种细胞2.能用自己的话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胞进行描述3.能说明高倍显微镜操作步骤及要领,并对操作实例进行正误判断4.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到丰富多彩的细胞,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对未来的生物学习报以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实验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器具及试剂(2)确认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二)、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实验,包括熟知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并熟悉实验步骤。

【高中生物】3.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

【高中生物】3.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主备人:董晖审核人:袁金江【实验目的】知识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规范使用显微镜。

【知识链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这将为第三章第二节学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使用●基础知识: 1.结构: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播放)(1)一般的使用程序: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

●分析、讨论3.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4.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5.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典型例题6. 【A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7. 【A级】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基础知识:8.镜头种类有无螺纹长度放大倍数视野大小、明暗物镜长小而暗小目镜小大而亮短9.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像。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两篇)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两篇)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重点)2.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二、预习导学(课前完成)【知识一:高倍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1)能调节物镜与装片距离,使观察物象清晰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2)调节_________使视野变亮。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知识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细胞分类的依据是:有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核。

2.原核细胞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_________,列举四种蓝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细菌的结构4.细菌的结构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相似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他们都以_______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真原核细胞的_________。

三、合作研学(当堂完成)1、显微镜的使用(1)放大的倍数是指物体的____________放大的倍数。

(选填长宽、面积或体积)(2)区分物镜和目镜40×10×4×4×10×16×_____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 _____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3)结合物镜对比图分析,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的亮度______,观察到的细胞数目________,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____准焦螺旋。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区别真原核细胞大肠杆菌动物植物(2)常见真原核生物归类①蓝细菌②绿藻③发菜④紫菜⑤硝化细菌⑥酵母菌⑦青蛙⑧大肠杆菌⑨链球菌⑩颤蓝细菌⑪念珠蓝细菌⑫色球蓝细菌⑬根霉菌⑭玉米原核生物(填序号):真核生物(填序号):四、课堂检测(当堂完成)【选择题】()1. 换上高倍镜后,不应出现的操作是A.调节光圈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 D.调节粗准焦螺旋()2.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4.里约奥运会的跳水池变为“绿池”,与绿藻有关。

高一生物教案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一生物教案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一生物教案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自学学案】1.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_______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2.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_________眼从_________注视物镜,使之接近玻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头触及玻片。

否则会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5~1cm)。

3.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______________将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__,然后换用 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低倍镜放大倍数_________,但视野_________,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放大倍数_________,视野_________,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_________部分。

4.换高倍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_____________,换上____ ___ 即可。

5.换高倍物镜之后,视野变________(暗、亮),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调节亮度。

用调焦,使模糊的物像变清晰。

6.制作临时装片时,材料要_________(多、少),切片要 (厚、薄)。

盖上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_________角,防止装片中产生___________,影响观察。

7.本实验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精练】例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观察顺序是 ( )①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例2.用显微镜一个目镜分别和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例3.下图甲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变形虫,乙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的一部分细胞。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案(第1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案(第1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实验属于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容。

前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介绍了生命活动与细胞的联系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强调了细胞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认识细胞,解释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特点等问题,第二节着眼于展现丰富多样的细胞形态,从而得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观点。

为更好地达到此目的,本实验通过给学生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让学生真实感受丰富多彩的细胞世界。

此外,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是基本的生物实验室操作技能。

本实验采用现成的永久装片,无需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于掌握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比较集中细胞的异同。

使用高倍显微镜是手段,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目标。

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与细胞学说的提出密不可分,利用这节课让学生认同显微镜对生物学发展的巨大贡献,达到情态教育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显微镜,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低倍镜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参差不齐,了解的程度不同。

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间隔时间久,操作不娴熟,可能难以规范地操作或者不能迅速找到需要观察的细胞。

这就需要教师详细的示范和指导。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师还须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学生一旦开始实验可能会很投入,忘了本节实验课的另外一个目标: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最后做必要的总结。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步骤要点;比较归纳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说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分别体现在何处。

2、能力目标:正确、规范地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生物细胞。

3、情态目标:认同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对生物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和操作步骤;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难点】: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自主学习】1.观察细胞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转动__ _____使视野明亮;(2)先在_______倍镜下观察清楚,然后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____ ___;(3)转动______ _换成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______ _调焦。

(5)把蛙养在_______的玻璃钢内2-3h,待蛙的皮肤_______后,再移入_______的玻璃缸内,蛙的部分上皮就会龟裂,并脱落到水中。

取水中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用于制片、观察,可看到蛙皮肤的单层_______。

2.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_______,使之对准[]_______,并保持2cm的距离。

然后转动[]_______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最后__ _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_______,得到一个明亮视野。

(2)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将玻片中的标本放到通光孔的_____ __。

然后双目注视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距离,转动[]___ ____,使两者靠近但不能接近。

最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求_______),先转动____ ___,直至出现物像,再转动[]____ 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1.关于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指对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线性放大。

而不是对面积的放大。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3.高低倍镜下视野的区别:细胞多少细胞大小明暗程度高倍镜低倍镜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难点】: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
1.观察细胞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转动__ _____使视野明亮;(2)先在_______倍镜下观察清楚,然后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____ ___;(3)转动______ _换成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______ _调焦。

(5)把蛙养在_______的玻璃钢内2-3h,待蛙的皮肤_______后,再移入_______的玻璃缸内,蛙的部分上皮就会龟裂,并脱落到水中。

取水中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用于制片、观察,可看到蛙皮肤的单层_______。

2.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_______,使之对准[]
_______,并保持2cm的距离。

然后转动[]_______选择一
个较大光圈。

最后__ _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_____
__,得到一个明亮视野。

(2)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将玻片中的标本放到
通光孔的_____ __。

然后双目注视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
距离,转动[]___ ____,使两者靠近但不能接近。


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求_______),先转动____ ___,直至出现物像,再转动[]____ 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关于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指对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线性放大。

而不是对面积的放大。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3.高低倍镜下视野的区别:
细胞多少细胞大小明暗程度
高倍镜
低倍镜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的。

5.显微镜使用时异常现象与原因:
(1)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

(2)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材料厚薄不均匀
(3)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小,反射太强。

6.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讨论】
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讨论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讨论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问题收集】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写在这里!
【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动手写下来!
【基础练习】
1.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④装箱之
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⑤ D.③⑤
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3.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
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4.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D.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5.一个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物象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6.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像是“pd”,实际图像是()
A、pd
B、dp
C、qb
D、bp
7.用显微镜检查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

为进一步放大该
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8.下面甲→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调节光圈丙:转动细准焦螺旋丁:转动转换器戊:移
动标本
A.甲→乙→丙→丁 B.戊→丁→乙→丙
C.乙→甲→戊→丁 D.丁→戊→丙→乙
9.一位同学用低倍镜观察自制的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有一异物,移动装片,
异物不动,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

这异物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10.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时候,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不是在一个平面上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1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
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适合在高倍镜下观察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应换目镜,才能在高倍镜下看清楚12.若不改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光线将()
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变化无规律
【能力提升】
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细胞。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下列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最多( )
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若64个细胞排成一行,则换40×物镜后,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