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步骤

合集下载

陈氏24式太极拳教学分解

陈氏24式太极拳教学分解

陈氏24式太极拳教学分解陈氏24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常见的一种拳法,它是由陈照奎先生所创立的。

这种拳法主要强调身体的柔软度和内力的运用,能够锻炼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下面是陈氏24式太极拳教学分解:第一式:起势。

双脚分开,双手缓缓抬起,手心朝上,意识集中在丹田。

第二式:云手。

将双手往下沉,转向胸前,左手向左,右手向右,双手交替运动,像云朵一样的活动。

第三式:单鞭。

将左手往前伸出,右手放在胯部,左脚往前迈一步,重心向左,右脚尖着地。

第四式:提手上式。

将右手往上提起,左手放在身前,右脚往前迈一步,重心向右。

第五式:白鹤亮翅。

将左手向前伸出,右手向上提起,向右转身,左脚往前迈一步,重心向左。

第六式:摆莲。

将右手从上方向左侧挥出,左手向右侧伸出,重心向左侧转移。

第七式:单鞭。

与第三式相同。

第八式:如封似闭。

将左手向左转,右手向右转,双手向身前合拢。

第九式:十字手。

将双手向前推出,形成十字形状。

第十式:抱球。

将双手合拢,像抱球一样的动作。

第十一式:倒卷肱。

将左手向左转,右手向右转,双手由身前向身后拉动。

第十二式:金鸡独立。

将左脚往前迈一步,右手向上提起,左手放在身前。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将右手向右侧转,左手向下压低,重心向右侧转移。

第十四式:转身搂膝拗步。

将重心向左转移,左手向左转,右手向右转,左脚往前迈一步,使身体向前倾斜,右手向下压低。

第十五式:倒卷肱。

与第十一式相同。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将左手向左侧伸出,右手向上提起,身体向左侧转移。

第十七式:懒扎衣。

将双手向下沉,向身前合拢,进行懒散的动作。

第十八式:倒撵猴。

将左手向左转,右手向右转,身体向左侧转移,左脚往前迈一步。

第十九式:穿掌。

将右手向左转,左手向右转,双手向身前合拢。

第二十式:十字手。

与第九式相同。

第二十一式:抱球。

与第十式相同。

第二十二式:倒卷肱。

与第十一式相同。

第二十三式:白鹤亮翅。

与第五式相同。

第二十四式:收势。

将双手缓缓落下,回到初始姿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第一课:太极拳- 目标:研究太极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 方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实践练。

- 教学步骤:1. 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如起势、云手、开合、如封似闭等。

3. 学生跟随指导进行太极拳实践练。

4. 分组表演,展示学生们的成果。

第二课:篮球- 目标:研究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高运球和投篮能力。

- 方法:通过观看篮球比赛视频、分组讨论和实践练。

- 教学步骤:1. 介绍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著名的篮球明星。

2. 讨论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战术,如进攻、防守、传球等。

3. 学生进行运球和投篮的基本练。

4. 分组进行篮球比赛,锻炼协作和竞技能力。

第三课:跳绳- 目标:研究跳绳的各种技巧和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和耐力。

- 方法:通过观看跳绳表演视频、分组练和比赛。

- 教学步骤:1. 介绍跳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跳绳比赛的种类。

2. 示范跳绳的基本动作,如单人跳、双人跳等。

3. 学生进行跳绳的基本练,提高技巧和速度。

4. 分组进行跳绳比赛,展示学生们的能力。

第四课:田径运动- 目标:研究田径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高速度和耐力。

- 方法:通过观看田径比赛视频、分组实践和练。

- 教学步骤:1. 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各项比赛项目。

2. 讲解田径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点,如短跑、跳远、铅球等。

3. 学生进行田径项目的实践练,提高速度和技巧。

4. 进行田径比赛,测试学生们的表现和能力。

第五课:游泳- 目标:研究游泳的基本技巧和水性安全知识,提高水平。

- 方法:通过观看游泳比赛视频、分组实践和练。

- 教学步骤:1. 介绍游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各项比赛项目。

2. 讲解游泳的基本姿势和呼吸技巧,教授正确的泳姿。

3. 学生进行泳姿训练和游泳技巧练。

4. 进行游泳比赛,测试学生们的游泳水平。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耐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太极拳全套教案

太极拳全套教案

太极拳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历史和发展,并认识到其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1.太极拳的简介和起源。

2.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太极拳的基本套路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太极拳的简介和起源1.引入:用文字或图片简单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太极拳对健康的益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太极拳,强调太极拳的特点和哲学思想,如阴阳调和、内外相合等。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然后由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1. Warm-up:做一些热身运动,如颈部转动、肩部放松和手臂摆动,以准备开始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教学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教师的动作。

3.练习姿势: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如起势、虚步、分脚、伸臂等。

4.练习动作: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如拗步、掤手和捋手等。

5.融合练习:将学习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进行融合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太极拳的整体感觉。

第三课:太极拳的基本套路练习1. Warm-up:进行一些适当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

2.基本套路练习:教学展示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套路的练习。

4.编排创新:鼓励学生在基本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编排,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5.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太极拳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每节课结束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动作,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2.课程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或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学生或小组。

五、教学资源:1.太极拳资料和视频。

2.太极拳教学DVD或在线教学视频。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

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规律、了解了风格特点,然后再开始进行整个套路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

使自己初学套路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打下基础。

“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时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

甚至会越练越不感兴趣,越练越别扭,最后失去信心,直至放弃练拳。

古人讲:欲速则不达。

练拳和小学生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去写。

初学就要将字写规矩,字的结构写好了,再去写行书、草书。

所以练拳也要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去练,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就要反复地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

然后动作要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个阶段。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将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

正架子阶段是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大体将整套架子进行纠正,使较明显的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得到纠正,并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运动特点表现出来。

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

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会导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功夫,一共有24式太极拳动作,每一式都有其独特的要领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的要领。

第一式:起势。

双脚并拢立正,双手抬至胸前,掌心向下,腰背挺直,提醒身体。

第二式:左右分势。

将右脚向右迈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划弧,手心向下。

第三式:白鹤亮翅。

将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右手向外推出,左手放在胸前。

第四式:左右野马分鬃。

将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左手向左边划开,右手向右边划开。

第五式:正臂似封。

身体转向右边,左手放在耳边,右手伸直放在前方,手掌向下。

第六式:展翅式。

将右脚迈一步,右手向右边划弧,左手放在腰际。

第七式:白鹤亮翅。

将重心转移到左脚上,左手向外推出,右手放在胸前。

第八式:左右野马分鬃。

将右脚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右边划开,左手向左边划开。

第九式:正臂似封。

身体转向左边,右手放在耳边,左手伸直放在前方,手掌向下。

第十式:展翅式。

将左脚迈一步,左手向左边划弧,右手放在腰际。

第十一式:左右展臂。

将重心转移到左脚上,右脚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右边划开,左手放在胸前。

第十二式:手挥琵琶。

将重心转移到右脚上,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左手向左边划开,右手放在胸前。

第十三式:搂膝拗步。

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右脚向前踏出一步,同时右手放在胸前上举,左手放在后面。

第十四式:海底针。

将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左脚向前踏出一步,同时左手放在胸前上举,右手放在后面。

第十五式:闪通臂。

迈出一步,右脚向前迈出,同时左手向右腿射出,右手向右边劈出。

第十六式:左蹬脚。

左腿往左边劲力蹬出,同时右手往上一甩,左手放在腰际。

第十七式:左右蹬脚。

左腿往左边劲力蹬出,同时右手往上一甩,左手放在腰际。

第十八式:摆蒲扇。

迈出一步,左脚向前迈出,同时右手向右脚射出,左手向左边划开。

第十九式:上步七星。

迈出一步,右脚向前迈出,同时右手向前射出,左手放在腰际。

第二十式:下势。

身体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

第二十一式:戴圈。

太极拳24式简化教学

太极拳24式简化教学

太极拳24式简化教学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其缓慢、连贯、柔和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共有108式,其中24式是一套简化的入门级动作,适合初学者学习。

本文将为您介绍太极拳24式的简化教学。

第一式:起势。

站直,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头顶轻轻提起,将注意力集中,准备开始练习。

第二式:左右分步。

将左脚向左边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推开,身体保持平衡。

第三式:左揽雀尾。

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右手慢慢向后伸出,左手搭在右手腕上,仿佛揽住一只小鸟的尾巴。

第四式:右揽雀尾。

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左手向后伸出,右手搭在左手腕上,保持平衡。

第五式:单鞭。

将身体重心向右转,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向后提起,身体如同拉开一支弓。

第六式:云手。

双手交替向外旋转,身体保持平衡,呼吸顺畅,仿佛在空中绘制一道云彩。

第七式:高探马。

右手向上提起,左手向下压低,身体保持下蹲姿势,如同探望一匹高大的马。

第八式:右蹬脚。

右脚向前踏出,同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向后拉回,身体形成一个稳定的姿势。

第九式:双峰贯耳。

双手分别向两侧伸出,身体微微侧倾,仿佛双峰贯穿双耳。

第十式:转身搬拦捶。

将身体重心向左转,同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向后拉回,身体如同搬拦一样。

第十一式:如封似闭。

双手交替向前推出,身体如同一扇门一样缓缓关闭。

第十二式:十字手。

双手交叉在胸前,身体微微弯曲,仿佛形成一个十字。

第十三式:抱虎归山。

双手向上抬起,身体向上伸展,仿佛抱着一只虎,沿山路回家。

第十四式:揽雀尾。

身体向左转,右手向后伸出,左手搭在右手腕上,保持平衡。

第十五式:单鞭。

身体向左转,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向后提起,如同拉开一支弓。

第十六式:云手。

双手交替向外旋转,身体保持平衡,呼吸顺畅,仿佛在空中绘制一道云彩。

第十七式:高探马。

右手向上提起,左手向下压低,身体保持下蹲姿势,如同探望一匹高大的马。

第十八式:左蹬脚。

左脚向前踏出,同时左手向前推出,右手向后拉回,身体形成一个稳定的姿势。

太极拳八法五步教学案例分解

太极拳八法五步教学案例分解

太极拳八法五步教学案例分解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八法五步的整套动作,感受太极拳的韵味。

3.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身体协调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

太极拳零基础或者稍有基础的成年初学者。

咱这就像是带着一群对神秘功夫世界充满好奇的探险家,开始一段奇妙的太极拳之旅。

三、教学准备。

1. 宽敞平坦的室外或室内场地,得让大家施展得开拳脚,总不能让胳膊肘老撞墙上吧。

2. 太极拳的音乐,这音乐就像魔法一样,能让大家更快地沉浸到太极拳那种慢悠悠、静悄悄的氛围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我站在前面,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要开始传授绝世秘籍一样。

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话说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通过不断地琢磨身体和自然的关系,就创造出了太极拳这么个神奇的功夫。

这太极拳啊,就像一首无声的诗,每个动作都有深意。

今天咱们就来学学其中的八法五步。

”然后简单展示一下八法五步的几个漂亮动作,让大家眼馋眼馋。

(二)八法五步讲解(30分钟)1. 掤(bēng)法(5分钟)我边做动作边说:“大家看啊,掤就像是气球一样,有一股向外撑的劲儿。

想象你的手臂就是气球的外皮,里面充满了气,但是这气啊,又不能太猛,得是那种柔和又有韧性的。

”然后让大家跟着我,先从单手的掤开始练起。

我像个严格又耐心的老师傅,一个一个纠正大家的姿势,“您这手臂可不能软趴趴的,得有点劲儿,但也别僵得像个木棍啊。

”2. 捋(lǚ)法(5分钟)“捋呢,就像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轻轻地划动。

”我一边做动作,一边给大家描述那种感觉。

我会走到学员中间,拉着一位学员的手臂,慢慢地示范:“看,我的手就像小船的桨,顺着对手的劲儿轻轻地往后带,这动作要连贯,就像行云流水一样。

”然后让大家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这个动作,互相体会那种顺着劲儿的感觉,这时候场地里就像一群小伙伴在玩一种很有趣的默契游戏。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一段1、起势:并脚直立、两腿夹紧,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手平提、与肩同高,曲膝按掌、平于腹前。

2、右揽雀尾:稍右转体、丁步右抱,转体(东南)上步、弓步左棚;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右棚(西),反手棚臂、后坐下捋,搭手前挤,后坐平云、扣脚左转,丁步斜按,(扣脚旋手,转体换重,收脚按掌,)(西南)(吴式)。

3、左单鞭:右手变勾、转体上步,弓步推掌(东)。

4、左琵琶势:跟步展臂,(右手平摆,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自然下落),后坐引手(左手向上摆,右手往回带),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锤:左转摆脚(活步摆脚),臂下穿掌,上步摆脚,转体穿掌,上步拦掌、跟步冲拳(孙)。

6、如封似闭:后坐开掌(转腕分手),上步收掌,弓步推按。

7、左右搂膝拗步(2次):后坐撇脚(翻手左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后坐撇脚(翻手右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

二段8、右单鞭:(右碾脚)后坐扣脚、右转开掌(转体运臂),左坐转体(左坐云手),收脚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9、右云手(3次):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跟步。

10、右左野马分鬓(2次):左坐带掌、丁步左抱,旋腰出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旋腰出步、弓步左分(西)。

11、海底针:跟步摆掌,换重抽掌(后坐微转,提膝抽手)虚部插掌(西)。

12、闪通背:收脚提手,弓步撑推。

13、右揽雀尾:后坐撇脚、左转收脚(丁步左抱),旋腰上步、弓步右棚,旋腰翻掌(反手棚臂),左转后捋(后坐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推按(后蹬)。

三段14、转身撇身锤:后坐扣脚(扣到位),左转开掌,丁步握拳(坐腿握拳,收脚搭手)、(右坐收脚,搭手握拳),上步举拳,弓步撇拳。

15、捋挤式(左右):后坐扣脚(松拳变掌)、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南);后坐扣脚、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教学步骤
一、先快后慢原则
“先快后慢“原则是指,先以较快的动作速度教会学员部分或全套动作后,再进行慢速练习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先以比太极拳正常快一至两倍的速度,教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基本方法,可称做“慢拳快教”,使学员再较快的时间内先粗掌握动作技术,待学员能够把部分或全套动作基本掌握后,教师再仔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此时,可配合太极拳音乐进行,让学员逐步体会合掌握太极拳“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

二、先分后合原则
“先分后合”原则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先教会学员分解动作并使之基本熟练,再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机构,选择合理的分解时机与方法:有的动作适合于分解成几个小分动,有的动作则适合于先上、下肢分解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法,一旦分解动作基本熟练后,就应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尽快向完整动作的教学过渡。

三、先静后动原则
“先静后动”原则是指,先教会每个动作的静止架势,再教会每个动作的运动过程,以及教会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先按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前后顺序,使学员明确每一个动作静止姿势的规格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对每个静止架势采用“站桩”
似的练习,让学员在一定时间的静止姿态下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技术要求,待把架势做的基本正确,规范后,再对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过程进行讲示呵领做练习,以使学员逐步掌握动作的运动特点和配合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员学会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方法,从中把握其技巧和规律。

四、先高后低原则
“先高后低”原则是指,先以较高的重心姿势使学员学会部分或全套动作,再降低重心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把太极拳中各种步型的重心升高,而步型不变,如虚步可做高虚步,弓步可做高弓步等,降低动作速度,待学员学会了全套动作后,老师再按标准姿势领做,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降低重心练习,以此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

五、先方后圆原则
“先方后圆”原则是指,先让学员按类似于长拳的方法划出动作,摆正架势,再进行动作圆活,连贯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让学员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划出动作,摆正架势,简化动作过程,降低路线要求,此时动作会有棱有角,也可停顿。

待学员大体掌握动作后再及时向圆活,连贯方面要求发展。

六、先外后内原则
“先外后内”原则是指,先求外部形体动作的准确、规范,再求内在意、气、神、劲的运用和配合。

教学时,教师先教会动作的外形,通过讲示、领做等手段,使学员学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架势结构,待较为熟练、规范、准确后,再进行意念、呼吸、劲力、精神等方面的教学。

逐步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精神贯注道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劲力刚柔相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