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免疫金标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的某些改良
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效果对比

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6-05-16T13:32:01.0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作者:卢永梅[导读]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人民医院甘肃甘南 747600)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方式,对鉴别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卢永梅(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人民医院甘肃甘南 747600)【摘要】目的: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例进行研究,采集上述参与人员血清标本,并进行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免疫学检验。
结果:金标法对活动性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0.0%,酶联免疫法为83.0%;金标法对肺外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0%,酶联免疫法为72.0%;金标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金标法对健康体检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金标法阳性数86.7%,酶联免疫法阳性数88.9%;金标法阴性数72.7%,酶联免疫法阴性数76.4%。
结论: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率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金标法;酶联免疫法;结核病【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67-02 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疾病,由于痰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且痰菌阳性率较低,很容易出现误诊[1],目前免疫学诊断方法是其重要的辅助诊断方式。
为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健康体检患者50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比较关键要点

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比较关键要点作者:虞蕊鸿周希科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目的:评判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在结核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撷取的90例结核病患者,分为A组(活性活动性结核)及B 组(非结核),每组患者例数分别为:48例、42例。
所有病例均接受2种免疫学方法检验,比较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
结果:两组肺结核检验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研究发现采用蛋白新法检验活动性肺结核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将其作为检验结核病的金标准,以此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胶体金法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可将其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免疫学检验方法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结核病,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菌侵入人体各个器官,主要会对肺脏构成侵犯,所以可叫作肺结核病。
结核病的潜伏期为1~2个月,发病原因与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变态反应增高、环境污染等有关。
临床表现:发热、消瘦、盗汗、乏力、咯血等[1]。
结核病属于免疫介导疾病,实行免疫学方法检验,可评判结核是否為活动性结核。
临床上多通过蛋白芯片法、胶体金法检验,但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性。
为此,本次研究撷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情况、处理方法1.1 临床资料分析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撷取98例结核病患者,分为A组48例、B组42例。
A 组男性为28例,女性为20例;年龄在44~68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56.7±4.4)岁。
包括涂阳者、涂阴者各26例、22例。
结核性胸膜炎者、结核性腹膜炎在和、结核性胸膜炎者各25例、3例、20例。
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诊断的临床作用探讨

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诊断的临床作用探讨发表时间:2019-04-10T16:00:57.11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3期作者:李进举[导读] 在临床诊断结核疾病中应用胶体金法进行辅助检查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势,且在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核疾病中实用性比较强,属于理想程度比较高的一种免疫学检验技术,具有应用的临床价值。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河南平舆县 463400【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结核病中采取蛋白16kD、LAM、蛋白38kD等蛋白芯片法、胶体金法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为本院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分析的50例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纳入分析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实行蛋白芯片法、胶体金法检验,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检验差异。
结果:实验组经胶体金法检阳性反应率66.00%、蛋白16kD阳性反应率、LAM阳性反应率、蛋白38kD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诊断结核疾病中应用胶体金法进行辅助检查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势,且在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核疾病中实用性比较强,属于理想程度比较高的一种免疫学检验技术,具有应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胶体金法;蛋白芯片法;结核病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的1/3大约被结核菌感染,国内是结核病世界范围内发生率比较高的国家,结核病诊断中采取影像学检查具有有效、快速的优势[1-2],可将诊断效率显著提升,但是不能确诊结核菌。
本研究将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次选择的实验组纳入的5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分析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判断结核病的标准,其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中位年龄(50.23±3.21)岁;此次选择的对照组纳入的5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同期纳入分析的健康体检人群,其中女性25例,男性25例,中位年龄(52.54±4.54)岁。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将诊断结核病的蛋白芯片法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三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测125例确诊结核病人、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前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
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0%,76%及96%。
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比较,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蛋白芯片结核分枝杆菌比较诊断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① 标本来源:125例确诊结核病人血清由我院内科肺结核确诊病人提供,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的血清来源于我院胸外科、内科。
② 主要仪器和试剂:蛋白芯片阅读仪、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试剂盒均为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抗酸染色相关试剂,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由实验室自行配置。
1.2 方法1.2.1 蛋白芯片法(PC):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2 金标法(DIGFA):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3 抗酸染色法(AFS):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3 统计学分析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 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见表1。
表1 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比较注: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AFS法比较)。
2.2 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比较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特异性分别为90%,76%及96%。
2.3 蛋白芯片法结核病组三种结核茵抗原的抗体构成比三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阳性率以抗LAM 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57.6%(72/125),其次为抗38KDa抗体44%(55/125),最低为抗16KDa抗体20%(25/125)。
免疫金标法问题回答

免疫金标法免疫金标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测试方法,用于检测特定蛋白或其他分子物质的存在和数量。
该方法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待测物质的识别和结合来实现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金标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原理:免疫金标法基于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质的互相作用。
抗体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识别结构上的特殊区域与其它分子物质结合。
当一个抗体与特定连剂结合时,对应的抗体成为单克隆抗体。
金标记物的反应会使被检测物质的信号被放大,并且可以通过检测金标记物来确定参加反应的物质。
整个过程中,抗体、被测物质和金标记物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信号的放大和分析。
步骤:免疫金标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准备。
这一步是制备待测物质样品,如蛋白、细胞、组织培养物等。
(2)涂层。
涂层是用来覆盖所检测物质的表面,使得待测物能够更好地与抗体结合。
在涂层步骤中,首先需要将抗体附着到印迹膜、微孔板等固定载体上,然后将待测物质加入微孔板中。
(3)结合。
在抗体涂层的载体上添加待测物样品,并与抗体结合。
待测物质通过结合在载体上已经固定的抗体来检测被检测物质的数量。
(4)Wash。
将载体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待测物和抗体,并增加测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5)检测。
通过加入金标记物,在基于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中完成反应,并测量光密度或荧光强度以测定底物的存在并计算数量。
应用:免疫金标法在医学、生物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诊断疾病或监测治疗效果;可以用于检测病毒或细胞表面蛋白特定的抗体,从而识别病原体;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物和有害化学物质,保证食品安全。
总之,免疫金标法是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的生物学测试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分子物质在样品中的存在和数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探讨

结核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结核杆菌侵袭人体器官引发的一种病变,常发于青少年,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乏力、咳嗽和咯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结核病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患者的体征、症状和影像学,但是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结核病,其诊断准确性还是有所欠缺[2]。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本次研究采用不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中,分析不同方法对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价值,现报告如下。
1.2方法
蛋白芯片法,即取患者肘静脉血并进行血清分离,按照操作说明进行相关操作,将3种以上结核菌复合群特异性抗原,包括LAM、蛋白38kD和蛋白16kD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如果任一抗体检测为阳性则判定为阳性,如果3中全部为阴性则判断为阴性。胶体金检测法,即取患者静脉血并进行血清分离,采用胶体金渗滤技术,将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膜蛋白抗原进行分离,使用硝酸纤维素进行固定,待陌上的结核抗原和人体血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结合时,用葡萄球菌A蛋白胶体金缀合物和结核IgG抗体进行呈色,如果颜色为红色,判定为阳性。
[3]黄胜,余继英,成波,等.两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2051-2052.
[4]史玲莉,闫冀焕.免疫学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475-1480.
[5]唐宗青.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7):934-935.
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结核病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胶体金检测法和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蛋白芯片法测定LAM、蛋白38kD和蛋白16kD的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均高于蛋白芯片法阳性反应率(P<0.05)。结论:胶体金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和准确性高的优势,在辅助诊断结核病中具有很大优势,其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金标法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

金标法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
林健雄;李玉欢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1(000)08C
【摘要】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控制结核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痰菌检查具有确诊意义,但阳性率只有20%~40%,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NA探针等方法,为结核病诊断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总页数】1页(P82)
【作者】林健雄;李玉欢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515073;广东省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515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
【相关文献】
1.金标法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胡红梅
2.金标法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 [J], 林健雄;李玉欢
3.肺泡灌洗液荧光定量PCR联合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探讨 [J], 吴国兰;陈晓红;陈力舟;李学玲;林剑东
4.金标法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J], 陈俊林;顾德林;秦志华
5.金标法检测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J], 侯冬青;王湘富;黄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

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84例设为结核组,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84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胶体金法、蛋白芯片法的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性。
结果:对比胶体金法阳性的反应率、蛋白芯片检测蛋白38kD、蛋白16kD、结核菌阿拉伯甘露糖脂(LAM)的阳性反应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结论:与蛋白芯片法相比,胶体金法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优势更高,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结核病;临床作用;胶体金法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即为我国,因而防控、诊治结核病迫不及待。
临床现阶段诊断结核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痰涂片培养、体征、症状等,但诊断不典型的肺结核为临床难题。
其中影像学检查有效、快速,可使诊断效率提升,但不能确诊结核菌[1]。
痰培养需较长时间,且阳性的反应率较低,极易引发误诊、漏诊。
结核病为慢性免疫介导类疾病,以免疫学检验检测其抗体为结核病辅助诊断最佳方式。
本文以免疫学不同检验方式检测结核病,分析对比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的价值,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84例设为结核组,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84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结核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19~82岁,平均(45.7±12.2)岁;对照组男46例,女38例,年龄20~83岁,平均(44.9±13.3)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84例患者与诊断结核病标准符合。
1.2方法(1)胶体金法:检验患者血清,以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分离纯化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膜蛋白抗原,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完成固定处理,膜上结核的抗原会结合人血清中结核分期杆菌的抗体,再以SPA(葡萄球菌A蛋白)胶体金缀合物与结合IgG结合后的抗体呈色,红色斑点若出现,则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免疫金标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的某些改良【关键词】肺结核
Improvement of Immunity Gold Mark Methold Examination Serum Tuberde Antibody
Key words:Immunity gold mark method; Serum; Tuberde antibody
我们在工作中发观,应用免疫金标渗滤法(以下简称金标法)快速检测血清结核抗体时,重度黄疸、溶血、乳糜血清等样本在实验过程中渗入反应膜的速度慢,观察结果时反应膜背景偏红、有的无法判断结果。
因此,对原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克服样本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肺结核患者,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关于“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1]确诊。
选择重度黄疸血清43例、溶血血清12例,乳糜血清6例,共计61例血清,-20 ℃保存备检。
1.2 方法
1.2.1 原方法试剂盒由福建篮波生物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使用。
1.2.2 改良方法(以下称本法) 改良要点:第一,将1∶5稀释后的(黄疸血清、溶血、乳糜血清)样本0.6 ml~1.0 ml经G6除菌滤膜(注射器式),取滤液检测。
第二,待滤液完全渗入滤膜后,加A 液1滴~2滴洗涤后加金标二抗。
第三,观察结果时,如果反应膜有残
留影响结果判断,用棉签沾A液轻轻擦拭除去残留物,加A液1滴~2滴洗涤后观察结果。
第四,可用酶免中PBST替代A液使用。
2 结果
2.1 本法与原方法在观察结果时金标二抗残留情况比较我们对61例肺结核患者的血
清样本(包括重度黄疸血清43例、溶血血清12例、乳糜血清6例),用本法和原方法进行平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法与原方法在结果观察时反应膜背景比方法(略)本文在应用原方法检测的21例实验结果背景偏红样本中,有14例为重度黄疸血清,6例为中度溶血血清,1例为重度乳糜血清。
在6例无法判断结果的样本,分别为重度黄疸血清5例,重度溶血血清1例。
2.2 两种方法的样本完全渗入反应膜所用时间的比较本文对22例重度黄疸血清用生理盐水1∶5稀释后直接加入实验滤膜上,样本渗入反应膜所用的时间为(8.2±2.4)min;取上述22例1∶5稀释血清经G6除菌过滤后的滤液加入实验滤膜上,样本完全渗入反应膜所用的时间为(4.0±2.2)min。
二者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
2.3 本法对61例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结果我们应用本法对61例血清为重度黄疸、溶血、乳糜血清的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其结果为阳性52例,阳性率为85.1%,与文献报道一致[2]。
3 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本法对61例血清为重度黄疸、溶血、乳糜血清的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时反应膜背景偏红者为7/61(11.4%),与原方法(34.3%)相比明显减少(P<0.01)。
我们对22例重度黄疸血清1∶5稀释样本完全渗入反应膜的时间进行比较,原方法为(8.2±3.4)min;本法为(4.0±2.2)min,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提示本法对1∶5稀释的重度黄疸、溶血、乳糜血清样本进行过滤,取滤液进行测定,减少了样本中大分子物质对实验的干扰,使样本渗透入反应膜的速度加快,观察结果时反应膜背景更为清晰。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部分经过G6除菌过滤后的重度黄疸、溶血样本,在样本完全渗入反应膜后,其膜上仍有部分黄色、红色残留物,滴加1滴~2滴A液洗涤可除去上述残留物,再加B液,实验结果容易判断。
我们在工作中曾经用本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结核抗体进行检测[3],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们用棉签沾少量A液擦拭残留在反应膜上的金标二抗时发现,特异性结合(阳性反应)金标二抗不容易被擦拭;而残留在反应膜上的金标二抗容易被擦拭。
我们应用本法对61例血清为重度黄疸、溶血、乳糜血清的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其结果为阳性52例,阳性率85.1%,与文献报道一致。
表明本法可以减少或克服黄疸、溶血、乳糜血清对实验的干扰,实验结果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