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是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是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一般指物质守恒定律,本文中,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
20世纪初,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
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简称质能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范围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六个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又称质量守恒原理,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基本的物质守恒原理。
它是指在封闭系统中,物体的质量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都是守恒的。
简单来说,质量守恒定律规定了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而只能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行转移或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它告诉我们,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换句话说,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而只能在反应过程中转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背景和历史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前后实验器皿中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并将其与自然界的其他守恒定律相对应,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引入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牛顿力学体系中,质量守恒定律是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演而来的。
这些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质心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是守恒的。
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 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牛顿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
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即动量=质量× 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体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总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但总能量的值保持不变。
3. 质能关系质能关系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直接推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根据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而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讲义

学习殿堂一、质量守恒定律学习殿堂3.注意事项: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学习殿堂4.微观解释以水通电分解为例以水通电分解为例:HO OH HH H H H OO +H 水氢气氧气(H (O (H O)(2)(2)(2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学习殿堂HO O +O H HH H H H H O水氢气氧气(H 2)(O 2)(H 2O)水分分解意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原子的种类微观三个不变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学习殿堂H O O+OH HH H H H H O水氢气氧气(H 2)(O 2)(H 2O)水分分解意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元素的种类宏观三个不变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学习殿堂HO O +O H HH H H H H O水氢气氧气(H 2)(O 2)(H 2O)水分分解意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定改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学习殿堂HO O +OH HH H H H H O水氢气氧气(H 2)(O 2)(H 2O)水分分解意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分子的数目三个可能改变物质的状态元素的化合价学习殿堂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小试牛刀下列事实:①铁制品生锈后【例1】①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②湿衣服晾干后,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小试牛刀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例2】①原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小试牛刀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例3】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总质量总质量总质量总质量时间O时间O 时间O 时间O A B C DA B C D 小试牛刀图像中表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例4】锰在反应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曲线图是%a %a %a %t Ot 1t O t 1t O t 1tO t 1A B C D小试牛刀某同学用图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例5】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粒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最终气球导管稀盐酸 a b0锌粒反应前学习殿堂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物质的化学式H 4H 【例6】小试牛刀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 :4HgS 4Hg 学习殿堂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根据元素守恒,确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式小试牛刀某物质【例8】化碳和( )小试牛刀某物质【例9】二氧化碳和( )物质【例10】小试牛刀的的二氧化碳和学习殿堂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12】小试牛刀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例13】小试牛刀纯净物学习殿堂小试牛刀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例14】分子中有3个原子+4x+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例15】小试牛刀子。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质量是不会凭空被创造或消失的,质量只能被转化或转移。
以下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定义: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封闭系统中,质量总是不变的。
即系统内的质量在一个过程中既不会凭空增加也不会凭空减少。
2. 封闭系统: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即不与外界发生质量交换的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受到系统边界的约束。
3. 转化和转移:质量守恒定律指出,质量只能通过物质的转化或质量的转移来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化学键重新排列从而改变了物质的质量。
在物理过程中,例如溶解、沉淀、蒸发和凝固等,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转移来改变。
4. 质量增加和减少:虽然质量守恒定律表明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似乎会发生质量的增加或减少。
这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封闭系统中适用的,并且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能量转化。
5. 质能关系: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表明质量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
根据这个方程,当物质被转化为能量时,其质量会减少;反过来,当能量被转化为物质时,其质量会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并不适用于某些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如黑洞的物质吸收和宇宙学中的大规模结构形成等。
但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大多数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用和有效的定律。
当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一个系统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1. 封闭系统:封闭系统是指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中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通过定义系统的边界,我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可以进入或离开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质量守恒定律始终成立。
2. 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例如,当燃烧木材时,木材中的碳、氢和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尽管反应后的产物看起来和原始物质不同,但两者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六个不变:
宏观: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
4.原子的种类不变;
5.原子的数目不变;
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3.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有反应发生。
(2)敞口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不能有气体参与。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无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0·葫芦岛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 gB.1 L氢气和8 L氧气反应,能生成9 L水C.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D.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析】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所解释的范围,故不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只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氢气和氧气密度不同,故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9 L水,故不正确;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故正确;D、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正确。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 拓展]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4.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易错易混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 注意] 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体积不一定不变;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练习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A.m的数值为64B.若W为水,则X 或Y必定为酸或碱C.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1︰4D.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2.现有锌粉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 6.5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Zn,Mg,m可能是0.2gB.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2gC.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1g ,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D.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3.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 B .60% C .30% D .50%4.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I(浓)==△===MnCl2+2X+Cl2↑,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H 2OB. H 2O2C. HClOD. O 2点燃5.下列有关“ 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若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O2 的质量一定是32gB.若16g O 2 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C.若10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D.若5g CO 和2g O2 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6.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g B .1.6g C .4.2g D .8.5g7.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及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引入】以苏轼的一首词引入,引发学生对燃烧的思考。
2.电解18克的水完全分解,如果生成16克的氧气,则同时生产氢气的质量为()
A.8克B.5克C.3克D.2克
3.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反应后称得固体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克。
思考、回答
理解适用范围
活化新知
小结
【谈谈收获】
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结
作业
【视频】(观看水分子分解的动画)给大家一点启示
启发: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是否改变?反应前后质量总和是否改变?出示三个不变,得出守恒的原因。问:由这三个不变,你还能推出哪些不变呢?
总结:微观上: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宏观上:物质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不变
【谈论与交流】
1.镁燃烧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由于课堂的开放性较大,学生产生的生成性课堂资源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来展开教学。同时不可预见的东西也较多,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两点:
(1)控制好学生实验交流的时间,课前对小组长进行简单培训。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
本课题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活动,教师应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如果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查并同意后,也可以进行实验。我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氯化钡和硫酸钠、纸片的燃烧、蜡烛的燃烧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所做实验不都相同,使每一组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受益更大。各实验小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判断,不断的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必然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开发智利的有效手段。
培养团队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品质
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大胆质疑,学会客观分析实验数据
分组展示,分析原因
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强调适用范围)
【讨论与交流】实验2、4、6中为什么天平没有保持平衡?是不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尝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能从分子、原子角度揭示化学反应实质,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掌握: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证据收集→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初步培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这是一个什么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生答),也就是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仅仅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阐述,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也存在着量的变化呢?在这个变化中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
思考
回答
以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重点难点,让学生学有目的,心中有数。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景泰四中洪慧琴
教材分析
在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出,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作出假设、实验研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家庭作业:课本P114 7、8题
课外作业:探究性学习:铁钉生锈这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大家亲自实验进行验证。一周后,交流并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三不变)
学生分组探究:(各组给的药品不完全一致,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去设计并实验探究
实验药品
实验分组
1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石灰石稀盐酸
一、三组
2
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
蜡烛
二、四组
3
石灰石稀盐酸
纸张
五、六、七组
明确本组探究实验的任务,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完成实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
分析、讨论,派代表阐述观点
分析数据,查找原因
要做好以上两点,我感觉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上出一节有质量的漂亮的课,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观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回答
小组合作、谈论交流
理解守恒的内涵
学生自主分析,查找守恒原因,印象深刻。
深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跟踪练习】
1.小明在实验室用“加热10克水后得到10克水蒸气”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你对他的探究结果有何评价?
新授
【问题】也就是说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变化呢?如果有变化,会出现几种情况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问,得出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分组讨论
交流
树立假设必须验证意识,明确探究方向。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正处于化学学习启蒙阶段,生物课上他们学习了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习了能量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能量的总和是相等的。但是他们对身边的化学现象不敏感,只是初步学会分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没有解释这些化学变化的能力,更不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思维方式正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知识来认识事物。鉴于他们普遍认为当木炭燃烧前后,质量会有所减少,铁片生锈后,质量会有所增加的事实。要让学生体验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揭示本质这一科学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现新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创造精神。
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增加了三个实验,不同组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节课还采用多媒体模拟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数目、原子种类不变,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