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交流与文化传播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微考点:古代文明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作用与评价

考点:古代文明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作用与评价1.马可•波罗来华的时间: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2.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经历:到达中国后,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马可•波罗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
每到一地,他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3.马可•波罗的贡献——《马可•波罗行纪》内容:记叙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影响:《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
4.和平交往的意义与启示:(拓展点)意义: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启示:青年学生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拥护对外开放的政策,认同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成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易错微析马可•波罗来华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易错。
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例题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大河流域的文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相关内容。
分析题干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属于文明的冲突,而丝绸之路与马可•波罗来华属于文明的友好交往,故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故选C。
例题2 马可·波罗来华时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成吉思汗D.元世祖答案:D解析:马可·波罗来华时的中国皇帝是元世祖,故选D。
《交流与文化传播》(华东师大版)

《交流与文化传播》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交流与文化传播》是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内容,主要讲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这为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以及建立世界历史学习的横向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马可·波罗东行和《马可·波罗行纪》影响;四大发明的外传路线,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应用等事实,培养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和交往历史意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交流分享法、事例探讨法、歌曲穿插法、历史知识生活化法、现象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珍爱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取其精华,抛弃糟粕的传承文化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弘扬和继承人类共同文明成果。
【教学重点】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及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历史意义。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一.情境导入: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为纪念他,在我们西子湖畔矗立着他的铜塑,究竟他来中国做了些什么?又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影响?(出示幻灯片:马可波罗雕塑图片)二、板书课题:8、交流与文化传播三、新知探究1.检查预习自学效果,教师出示三张幻灯片,针对学生完成情况纠正。
A、填空1)、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2)、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
4)、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时期。
5)、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古代________人发明的B、选择题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明朝时期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C、填表题: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及意义1.如何看待《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出示幻灯片)师生互动并分析,指导学生紧扣材料,读懂材料,并去伪存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改进及传播

考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改进及传播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发明者: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传播: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这是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明传播中最重要的贡献。
发展: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易错微析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易错。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
例题1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
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A.古代印度人B.古代阿拉伯人C.古代罗马人D.古代日本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古印度人创造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的计数法。
这种计数法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B。
例题2 “0、1、2、3、4、5、……”我们都认识这些阿拉伯数字,并经常和它们打交道。
这些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A.古代埃及人、巴比伦人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C。
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9十个数字符号B.创立了伊斯兰教C.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D.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2.0-9十个数字符号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是在()A.9世纪B.10世纪C.11世纪D.12世纪3.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我们要培养识读图片的能力,从历史图片中感悟历史。
下图是()A.埃及象形文字B.中国甲骨文C.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D.阿拉伯数字4.“阿拉伯数字”写法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是在()A.12世纪初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5.阿拉伯人被称为传播东西方文化的使者,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A.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B.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C.开辟丝绸之路D.发现新航路6.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数字?它最早是由什么人发明的?(2)图中所表示的数字后来在何时由什么人传入欧洲?(3)图中所表示的数字写法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是在何时?(4)如果没有这种计数方法,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0—9这十个数字?1.A 解析: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故A项说法错误,答案选A。
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课件_华师大版

3、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应用有何意义?
(1)便利商业贸易活动; (2)直接促进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1.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 ( B ) A.《神曲》 B.《马可•波罗行纪》 C.《一千零一夜》 D.《几何原本》 2.阿拉伯数字的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 分别是( ) C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3.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方的民族是( B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蒙古人
欧洲人制造自己的火药武 14世纪上半叶: 器 ,用于实战 3、指南针: 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 12世纪后期,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往欧洲 10世纪末起,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 4、印刷术: 中东传入欧洲
意义:促进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数字
1、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2、阿拉伯数字是如何改进和传播的? 古代印度人 发明 中古阿拉伯人 改进 世界各地 传播
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一、马可.波罗的东来
和平的方式
二、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三、阿拉伯数字
教学目标:
• 掌握马可· 波罗东来的史实 • 归纳中国四大发明对外传播的简况 • 掌握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改进及传播 的情况,理解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一、马可.波罗的东来
意大利(威尼斯) 1、国家:
2、时间: 13世纪晚期 (中国的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
P52
二、四大发明外传
1、造纸术的外传:
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欧洲
——美洲
正式西传: 751年,怛罗斯之战
意义: 对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极重要贡献。
火药的外传
炼丹家发明火药; 唐末应用于军事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事件,这对于促进各个朝代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以揭示其对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影响。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通道之一。
由于其东起中国,西抵地中海,贯穿了亚非欧三大洲,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在这条古代贸易路线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得以传入西方世界,而西方的金银、玛瑙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不仅物质交流,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波斯艺术的影响、希腊罗马学问的汲取,都为中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与陆上丝绸之路相伴而行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其以海洋为媒介,连接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大大促进了东亚文明与南亚、东南亚乃至非洲文明的交流。
中国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通过海洋被传往世界各地,而西洋的香料、药材、宝石等也进入中国。
同时,与物质交流相伴而生的还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的东渐、基督教在南亚的传播,都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重要动力。
三、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
古代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的商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与融合,也为中国的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外来的宗教、艺术、科学等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其次,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古代中国曾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但随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渐接纳了外来文化并融入自身。
华师大版历史九上 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共22张PPT)

分别是( C )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
3.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
出贡献的是( B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蒙古人
4、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
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 D )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 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 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桅亦用精金,由是此宫 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日本“亦饶有 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 而圆,与白珠之价等重。”
唐朝时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世纪末开始外传。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1、造纸术对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2、火药对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
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起了巨大作用。 3、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
件。 4、活字印刷术对西欧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战胜封建宗教
造纸术
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8世纪中期 开始西传。
四大发明
是何时被发明 和外传的?有
什么影响?
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 应用于军事;宋元广泛应用 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 阿拉伯和欧洲。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 应用于海上导航;12世纪后期 开始外传。
看 哪 个 小 组 懂 的 多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学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和发展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学案人教版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的重大贡献。
2.知道印度人创立了阿拉伯数字及向欧洲的传播情况。
3.了解马可波罗东行的情况,理解《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的巨大影响。
4.从整体认知战争不是人类历史发展、文明交流的主旋律,和平交往和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推动力。
二、知识梳理1.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东方印度、中国——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2.阿拉伯数字的产生和传播: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和传播——传到欧洲——阿拉伯数字传遍全世界3.马可•波罗东行:1271年马可•波罗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大都——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出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点评:本课重点是学习东西方和平交往的两个实例即阿拉伯数字西传和马可•波罗东行,认识和平交往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形式,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三、教材详解1.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中最著名的是丝绸之路。
通过这条商路,东方胡椒、肉桂、珠宝、丝绸、中国的四大发明及糖、稻米、棉花传到欧洲,欧洲的希腊、罗马文化以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也传到东方的中国、印度等地,这些交往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2.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阿拉伯数字就是典型的一例。
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和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后对它加以改造并在12世纪初把它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随后传遍了全世界。
3.马可•波罗东行:1271年,马可•波罗随商队经丝绸之路向中国进发。
1275年,历尽千辛万苦的马可•波罗到达元朝大都。
古代世界的文化传播与交流

古代世界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古代世界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各个文明古国的交往、经济往来和文化对话。
从古代至今,不同的文明通过贸易、征战、婚姻和科技交流等途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史。
一、古代世界的贸易带来文化传播与交流古代贸易带来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契机,激发了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交往。
例如,古代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贸易的主要通道,通过此路传播的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非常受欢迎,同时婚姻、宗教和思想观念等也一同传播。
二、征战和帝国的扩张带来文化传播与交流征战和帝国的扩张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大推动力。
世界各地的帝国通过征服其他国家、建立政治统一,将自己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强制性地传播给被征服的国家和人民。
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创立的亚历山大帝国,将希腊的文化、语言和哲学传播到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地;罗马帝国也通过军事征服将罗马文化与拉丁语传播到欧洲各地。
三、婚姻和文化交流的融合婚姻在古代世界起到了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作用。
各个世界文明古国的贵族、王室成员通过联姻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例如,埃及的法老王固定了许多外国公主为妻,借此推动埃及与外部世界的文化融合。
此外,中国的汉朝和唐朝也以贵族婚姻为手段,传播中华文化和技艺。
四、科技交流与文化传播科技交流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例如,希腊的哲学、数学和医学知识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战过程中传播到东方,对东方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也通过贸易和交流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五、世界文明的转向与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播逐渐导致了世界文明的转向与融合。
希腊、罗马和埃及等古代世界文明的衰落与新兴文明的崛起,使得全球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新的融合和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上册——交流与文化传播
——白雷波
【基本知识】
马可·波罗东行和《马可·波罗行纪》四大发明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应用
【重点知识】
1、联系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结合马可·波罗的史实,比较中外两次交往的异同。
2、了解马可·波罗东来与《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交流作出的贡献。
3、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及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推动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1、2分钟时间,两人小组互说上一课知识要点。
之后,教师快速提问,要求全体同学答的要齐,声音要宏亮。
2、处理作业中的疑难
【导入】
教师导入: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案5——8分钟,并以小组为单位,将预习问题进行答案的统一
2、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带领大家再一次浏览课本。
3、每完成一个版块,要求学生迅速独立完成【当堂评价】部分,并组内进行答案的统一【师生共同】
以版块的形式,对该课要点逐一解读,同时对本节知识进行一次总体的概括
一、马可·波罗的东来
七下第10课已经介绍,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50页小字
教师指导:
1、历史条件
师问: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一、蒙古远征的结果。
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
二、蒙古开放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
2、时间:13世纪
3、著作:《马可·波罗行纪》——“世界奇观之书”(其口述他人所写)
4、《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可以先设问:在追溯鸦片战争缘由的时候,有同学指出与马可波罗有关,你认为有道理吗?《行纪》客观起到了介绍和传播东方文化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所启示,但其中也存在过誉和失实的地方。
二、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七年级课本上已有专门介绍,可引导学生回顾。
1、传播使者:阿拉伯人
2、传播路线(非重点,可略去)
(1)造纸术传播
东:朝鲜、日本由北向南
南:越南、南亚
西:中亚、西亚、欧洲由东向西
教师适当解释造纸传播的意义?
1、欧洲人在未使用纸之前,常用加工的小羊皮抄写《圣经》,用料贵,书写不方便,流传面相对狭窄,不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
2、一开始欧洲人先使用的是中国的成品纸,后来学会中国的造纸术,这时纸作为文化交流的用品,普遍有效地为各民族服务,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2)火药西传(元代
路线:中亚、西亚、欧洲
意义:阅读教材53页,教师归纳:
火药及其发射工具的结合,大大推进了作战武器的发展,由此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极大改变了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
【复习巩固】火药与造纸术的传播,两者都是以战争作为媒介而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都起到了桥梁作用。
(3)印刷术的传播(10世纪北宋)
路线:东亚、东南亚、中东、欧洲
印刷术与造纸术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传播文化的巨大功能。
(4)指南针西传(12世纪南宋)
路线:经阿拉伯人(或欧亚大陆腹地)传入欧洲
3、传播影响(课本54页最后一段)
【综合巩固】四大发明在传播的过程中“阿拉伯人”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三、阿拉伯数字
1、发明:古代印度人
2、改进:中古阿拉伯人
3、传播:印度→阿拉伯→北非地中海沿岸→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