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合集下载

2021年江苏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录取分数

2021年江苏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录取分数

2021年江苏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录取分数江苏扬州大学2021年本科专业录取分数汇总:一、理工类类1、江苏扬州大学理学院:(1)应用数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46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2)应用化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63分;总分15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83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96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2、江苏扬州大学工程学院:(1)建筑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85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2)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85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3)土木工程: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85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4)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85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二、文史类1、江苏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法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91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2)政治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91分;总分15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3)历史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56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4)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56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三、经管类1、江苏扬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金融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87.2分;总分15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2)市场营销: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63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3)会计学:本科最低分数线为493分;总分600分及以上的考生特招生,无需参加报考录取环节。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建筑科学与⼯程学院 建筑科学与⼯程学院设有⼟⽊⼯程(建筑⼯程、交通⼟建⼯程⽅向)、建筑学、⼯程管理、交通⼯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结构⼯程、岩⼟⼯程、防灾减灾⼯程及防护⼯程3个⼯学硕⼠点和建筑与⼟⽊⼯程领域⼯程硕⼠专业学位授予权。

在校全⽇制本科⽣1300多⼈,研究⽣200多⼈。

学校层⾯有国家奖助学⾦、校优秀学⽣奖学⾦、朱敬⽂奖学⾦、可⼝可乐助学⾦、虹源助学⾦等奖助学基⾦。

学院另设有为海、盛华、华利、新城建机等企业赞助的奖助学⾦。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

学院现有校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实验教学⽰范中⼼建设点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各类专业实验室9个,设有房地产研究所、岩⼟⼯程研究所、道路与交通⼯程研究所,与校科技产业处共建⼯程设计研究院。

在研科研项⽬100余项,年科研到帐经费800多万元。

学院拥有⼀⽀开拓进取、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100名专任教师中,正教授9⼈、副教授35⼈,硕⼠⽣导师20多⼈,省优秀青年⾻⼲教师4⼈、校学术带头⼈2⼈、校优秀青年⾻⼲教师6⼈。

学院聘请了2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程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选派学者访问美国、加拿⼤、澳⼤利亚、意⼤利、⽇本等国家,并接受美国、澳⼤利亚、德国、加拿⼤、⽇本等国专家来院考察和进⾏学术交流。

专 业学制培养⽬标开设的主要课程⼟⽊⼯程(建筑⼯程)四年 培养掌握⼟⽊⼯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设计、施⼯、管理、研究⼯作的能⼒,能在建筑⼯程等部门从事⼯程项⽬的规划、设计、施⼯管理、监理及教育、研究⼯作的⾼级⼯程技术应⽤型⼈才。

理论⼒学、材料⼒学、结构⼒学、⼟⼒学、⼟⽊⼯程材料、混凝⼟基本构件设计理论、房屋建筑学、钢结构、混凝⼟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程施⼯、⼟⽊⼯程造价等。

⼟⽊⼯程(交通⼟建⼯程)四年 培养掌握⼟⽊⼯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设计、施⼯、管理、研究⼯作的能⼒,能在公路交通和市政等部门从事⼯程项⽬的规划、设计、施⼯管理、监理及教育、研究⼯作的⾼级⼯程技术应⽤型⼈才。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3年12月由原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分设而成立。

2010年8月,学院由江阳路南校区迁至扬子津校区,新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教授12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45人。

学院在全国20多个省市招生,在校本科生13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

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交通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水利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

学院建有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下设12个专业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配备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学院设有结构振动与控制、岩土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房地产等多个研究所,以及工程设计研究院(甲级)和工程测试中心。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学
生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200多个奖项。

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

学院建立了多个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与深圳为海、江苏固丰、扬州润扬路面等企业深化科技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依托丰富的校友资源,在省内13个地级市和省外部分地区建立了院校友分会,为学院发展搭建平台、拓展空间。

学院师生将以“品正基实”为院训,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早日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1.清华大学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2.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

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3.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5.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

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9-2020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19-2020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19-2020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高考填报志愿时,2019-2020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怎样以及哪些大学比较好是广大考生以及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土木工程学科学校排名情况,供大家参考:
全国第四轮土木工程学科评估结果
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94所开设土木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土木工程专业相关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是大学的一种工程学科。

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工作的人员。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主要课程:高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CAD、材料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建筑设备、水力学。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全日制)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全日制)
周港华
359
116
244.4
76.63
3
097101
环境科学
03
土壤安全与障碍土壤修复
111179210012947
陶润萍
286
105
232.8
67.40
4
097101
环境科学
03
土壤安全与障碍土壤修复
111179210000406
闫雨东
303
90
194.0
62.63
5
097101
环境科学
04
海洋环境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11179210004817
孙碧芸
385
121
250.4
80.23
5
071004
水生生物学
02
海洋活性物质开发
111179210004815
钱生辉
368
106
237.2
76.33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


学科
代码
学科名称
方向
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
考生编号
考生
姓名
初试
成绩
专业课成绩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04
土壤资源与微生物资源开发
144309126000073
Hale Waihona Puke 舒园28971204.2
62.93
调剂


学科
代码
学科名称
方向
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
考生编号
考生
姓名
初试
成绩
专业课成绩
复试
成绩
综合
成绩

2014年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名单

2014年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名单

2014年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名单2014年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名单序号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历类别1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张海兵、李韧大专2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吴倩文、彭杰大专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李乐乐、谢豪、陆铃童大专4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晓琳、苗元硕、胡银平大专5 扬州市职业大学徐秀、武宇、徐莹大专序号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历类别1 河海大学(土木院)李春红、林峰、李强本科2 南京工业大学梁志雯、杨晨、姚文康本科3 扬州大学刘亚东、王肖本科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刘杨、俞晓虎本科5 江南大学万志威、孔杰本科6 南京林业大学纪雪微、袁雪纯、张立本科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文剑本科8 南京理工大学王平鑫本科9 淮海工学院祁盼盼、吉霞本科10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孙月娇本科11 常州大学杜春梅、沈楠本科12 常州工学院李璞、张秀凤、吕小波本科13 徐州工程学院孙运楼、张津益、吴志峰本科14 金陵科技学院沈昊、温嘉慧、李智本科15 南京工程学院陈召京、崔慧梅、王阿敏本科16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那世雯、张连欢、袁园本科17 南通大学陈明、王昭本科18 中国矿业大学王更生、陈达、王宝生本科19 东南大学何雅雯、崔浩然、方根深本科20 淮阴工学院周竞洋、李蜜、杜晓烽本科21 盐城工学院蒋伟云、张吉本科22 宿迁学院徐仲征、沈朗、陈洁本科23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朱曦本科24 苏州科技学院蔡烨、王智梅本科25 三江学院郭林凯本科26 江苏大学王彦春本科27 江苏科学技术大学王召、常笑本科28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沈悦、邢东妮本科序号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历类别1 扬州大学蒋德安硕士2 解放军理工大学彭永硕士3 南京工业大学夏志远、蒋霞、赵石娆硕士4 中国矿业大学杨灵、甄亚彬硕士5 河海大学顾明、于泉伟硕士序号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历类别1 南京工业大学徐超、刘鑫专硕序号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历类别1 解放军理工大学陈海龙博士2 南京林业大学周爱萍博士3 东南大学陈伟、陈耀博士4 河海大学肖杨、陈徐东博士。

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教学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教学探讨

“ 专转 本 ” 是指 专科 二 年 级 或 三 年级 的优 秀学 生 通 过 参 加 省 级 统 考 和招 生 的本 科 高校专 业考 试后 , 到规 定 的 录取 分 数 线 , 入 本 科 阶 段继 续 学 习深 造 。 达 转
“ 专转本” 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已经越来越受 到社会 的认可
筑设计 、 工 、 施 管理 、 资 、 投 研究 、 开发部 门工作 的复合型技 术人才 。 由此可见 ,
收 稿 日期 :0 93 , , 16 一) 男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 士生 , 博 主要 从事土 木工程研究 , E (
段 专 业 课 程 的 设 置 和 教 学 衔 接 有 着 重 要 的 指 导 科阶段所学专业 ( 含代码 ) 的要求为 :50 ) (6 1 建筑设 作用。
三、 调查 与分 析
笔 者在 0 9年 1 20 0月 进 行 问卷 调 查 , 自行 设 计 (6 2 城 镇 规划 与 管 理 类 。从 中可 见 , 生来 自于 50 ) 学
和高 职高专 院 校 的重视 。 “ 转本 ” 育 成 为大 批 专 科 生 、 职生 接 受再 教 育 的 专 教 高 重 要途 径 , 国家在 普及 高 等教育 过 程 中实施 的一项 有 益 的措 施 , 得很 多在 高 是 使
考 中发挥 不佳 的学 生有 通过 努力 追 赶 同级 本 科学 生 的机 会 。

m i cse yu eu c 。 al gh@ z,d .n )

高等建筑教 育
2 1 年第 l 卷第 1 00 9 期
学生 在 专 科 阶段 的学 习 , 以应 用 技 能 为 主而 以理 比对 , 是 将对“ 专转本” 教学计划的安排 、 课程的设置以 论 知识 为辅 的 ; 而在本 科 阶段 , 是 以掌 握 理论 知 识 及教 师有 针对性 地 备课 和教学 提供第 一 手资料 。 则 和提高 专业 技能 为双 重 目标 。了解 “ 专转本 ” 生 专 学 科 阶段 专业 基础课 程学 习 的范 围和程 度将 对 本 科 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工科教育、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强调实践,重在应用。

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该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

具有综合应用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该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领域设置建筑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等6个研究方向,详见表一。

表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方向三、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校与工程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不脱离现职和生产实际,课程学习实行弹性学分制。

1.双导师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

校内导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学校聘任工程单位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

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2.课程学习与工程设计并重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3.产学研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方式。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

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类,同时必须完成必修环节。

本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最低学分要求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3学分,必修课程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表二。

表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培养环节1.个人培养计划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及培养单位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培养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

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课程学习为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

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

任课教师应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并尽可能地进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专业入学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

成绩合格,不记学分。

3.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

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4.学术活动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参加5次以上与建筑或土木工程领域相关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

具体办法参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学位课程、必修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

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2.学术活动考核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四学期组织中期考核。

一般在修满学位课程学分和必修课程学分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可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得到全面基础训练,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以利于他们为国家和所在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选题调研及其报告撰写、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以及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等环节。

其中有的环节可视选题与实际要求不同有所取舍。

每个环节必须在双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进行。

1.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工程或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鼓励论文选题的交叉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意义,防止使论文变成单纯的科研生产任务的工作总结报告。

2.开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结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开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进行,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

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课题研究,可以是技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工程硕士论文应以研究论文的形式提交,可以附加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材料。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论文要求理论正确、思路清晰、文献详实,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研究与撰写者应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如果发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鼓励学员在学习期间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利申请,学员在学习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署名的作者单位应为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应先由所在学科、专业点安排有关教师并会同双导师进行评审和预答辩,并提出修改意见。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学位论文经修改全部完成并经研究生处审批后进行正式评阅与答辩。

作为学位论文正式送审评阅与答辩的先决条件,论文作者必须提交下列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原件供审核用)之一:(1)在公开(或内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与本职业务或技术工作有关的论文或文章(刊物级别与数量不限);(2)获奖证书(性质、级别与次数不限);(3)研究成果正式鉴定材料(性质、级别、项目数不限);(4)所在单位(人事或组织部门)开具的对自身业务和技术工作中取得较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评价材料。

学位论文应有2位以上的专家评阅(双导师除外),其中必须有1位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人是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1. 数值分析4学分,7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插值法、函数逼近方法、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解法、矩阵特征值计算、常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

2.现代建筑设计理论 4学分,72学时。

介绍当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新进展,揭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

以史带论,通过对建筑历史和各种现代建筑思潮的研究,让同学掌握现代建筑理论的主要内容。

3.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述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城市设计的概况、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内容、典型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要点、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法等知识。

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学习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

4.土木工程材料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解建筑工程与交通土建工程的高性能材料。

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组成结构到性能,从物理力学模型到试验方法和仪器,从理论分析到工程应用等方面,应用材料流变学、材料强度理论、数理统计分析等新型理论和方法,对多组成、多相、多元素的土木工程材料的新拌状态及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讲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配制及应用技术,特别是关于耐久性的设计、检测及评价,为今后的科研及实际工作打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